互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青少年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师生互动作为现代教学理念、新课改的方法受到一线老师应用,但在应用当中课堂互动还存在课堂教师垄断化教学、师生互动不平衡、形式化等问题,实质是一些老师没有理解和运用好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本文通过分析课堂师生互动中问题,进一步丰富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初中;思想品德

一、思想品德课互动式教学的特点

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旨在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道德、法纪、思想和政治素质。要达到这一育人目的,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1.1 教育性是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的首要特征

教育性是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的首要特征,不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上,也体现在学生对教师的影响上,具有直接、具体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在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进行知识交流的同时,也在进行情感、意志、性格和世界观、人生观等的互动,“思想政治课的本体功能是教育性。”1.2 互惠性是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的关键

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应是师生之间展现白我和吸纳对方的共存、互惠活动,“教学相长”意味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彼此需要

和收获。教师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和结果使他人和社会受惠,而学生有疑可提,有见解发表,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生成的资源,修正教案,修改教学过程,促进教师的发展。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与学生都在借助对方的交往,借助师生互动的过程,不断地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由于知识社会的迅猛发展,新的道德规范不断涌现。而学生对新事物是最敏感的,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的道德品质也会有所提升。互惠性是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的关键。

1.3 情感性是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的粘合剂

情感是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的粘合剂。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友好合作是以彼此心灵上的沟通为前提的,而连接心灵的桥梁则是情感—师生彼此间的爱。教师要让教材中的情感点燃自己的情感之火,再去点燃整个班上数十颗心灵的情感火焰。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参与各种师生交往活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呼唤起情感的共鸣,从而不仅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也在思想品质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灵互换,以情感人、情理交融的过程。

二、思想品德课堂互动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堂师生互动形式化

课堂进行互动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达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如果师生互动的目标不明确,课堂互动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实质性的

内容,仅仅是为了互动而进行互动,这样的互动是形式化简单化的,没有意义。课堂上师生有问有答,看似气氛热烈,但只是一味追求互动的形式,互动的知识单一,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不可能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目标。

2.2 课堂师生互动不平衡

课堂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新课改倡导师生互动,强调师生间的交流、对话与合作。然而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对的不是几名,而是几十名学生。在如此大的班级规模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如何进行的?互动能否面对全体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否存在对象上的差异性?带着这些问题,我按照课堂观察记录表,随堂记录课堂互动的情况。经过观察和整理,发现思想品德课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存在对象上的差异性,课堂师生互动不平衡,出现两极化。

2.3 思想品德课堂的垄断化教学不利于师生互动

思想品德教师垄断化教学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学生怕老师,时间长了就厌恶老师教的课程,同时还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这违背了师生互动的平等原则。

三、提高思想品德课互动式教学效果的对策

3.1 加大教育投资,提高教师培训力度

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

根本的事业。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政府有责任加大教育投资,提高教师培训力度,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十年来,各级政府的教育投资增加了很多,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也加强了,但还不够,很多普通或偏远地区的教师获得培训的机会还较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在请专家进校培训、送教师外出学习、远程教育、开展网络教研、开展支教活动等面向更多普通或偏远地区学校倾斜,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3.2 采取集体提问与轮流提问相结合

为了避免出现教育中的“马太效应”,防止选择学生互动对象的不平衡,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复习旧知识环节一般采取集体提问方式,学生集体回答,学生对己经学过的简单知识一般都能回答。这样能减轻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农民工子女、普通学生等弱势群体的自卑心理,与学生中的干部、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一起参与课堂互动,全体学生都能在知识和能力中得到发展。轮流提问,是按照学生的学号轮流提问问题,不是老师刻意点名,学生根据学号知道什么时候该提问他了,会积极做好准备的,这样能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农民工子女、普通学生等弱势群体学生也能积极融入课堂。这样就避免出现师生互动的“死角”,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与教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3.3 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近距离互动

在五十至六十人的大班教室,秧田式的座位必然有学生坐在两边和后排,坐在教室两边和后排的学生,更容易产生纪律问题或游离于

课堂教学之外,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俯身倾听他们的心声,通过自己的语言、面部表情、身体语言与学生作倾心交流”,平等对话,参与学生的讨论、表演,与学生感同身受,教学相长。为弥补学生座位安排与互动的不平衡,在课堂教学提问、引导、鼓励时,我经常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两边和后排与学生互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明白老师没有放弃他们,学生也在老师的鼓励中得到自信,更乐意学习思想品德课,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积极的维护。

3.4 认真钻研教材强化师生互动基础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依据,初中思想品德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有强烈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它不仅要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更要对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任。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避免出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式化,简单化。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加深师生互动的内涵。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社会科学知识,而且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捕捉新的信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不断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