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PPT教学课件 (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级革命思 想的传播
(三)、维新思想的传播
上书:1895年公车上书 创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湘学报》《国闻报》 建立团体学堂:强学会 时务学堂
著书立说: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严复译《天演论》
启发民智 组织力量 制造舆论 形成局面(影响)
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王韬
《弢园文录外编》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 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 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二、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一)康有为 1、理论基础:19C70Y早期维新思想 2、思想主张:《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的政治学说相 结合,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万木草堂 《中外纪闻》(原名)
《万国公报》 强学会
《时务报》 《国闻报》 《知新报》 时务学堂
粤学会 《湘报》 南学会 保国会
时期
1891年 1895年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1897年 1897年 1898年 1898年 1898年 1898年
地点
广州 北京
北京 上海 天津 澳门 湖南 北京 湖南 湖南 北京
变法前的中国局势
采 据当事人回忆——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
访
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
甲
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
午 内容如此苛刻; 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巨
战 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动如此不
争 堪一击。
19世纪末的中国局势
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 不可玩。
——《申报》1895年7月15日
资本主义有了
初步发展
戊
(经济基础) 戌
民族资产阶级
变
登上历史舞台
法
(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课堂检测
( )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D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谭嗣同
严复
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 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 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 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 趣了。”
维新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维 新思想,“思想界之大飓风 ”“火山大喷火 ”;
创办人
康有为 康有为
康有为 梁启超(主笔)
严复 康广仁 谭嗣同 康有为 谭嗣同 谭嗣同 康有为
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基础)
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
甲午战 败赔款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19世纪末民族
1、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根深蒂固 2、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减少改 革阻力。 3、根本原因:反映出派及其思想主张
主要先驱者
代表作或主要思想主张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借孔子宣传维新
康有为
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 会发展潮流的。
康梁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一、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 19世纪70年代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
3、主张: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振兴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政治: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4、评价: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为维新运动做了理
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 诸实践 。
( )2.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产生了当时最进步的思想是
B
A.洋务思想 B.早期维新思想 C.维新思想 D.马克思主义
( ) 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
是指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D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或(托古改制)
4、利与弊
利:减少阻力,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 思想彻底决裂
5、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子之 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
梁共①②变学启同法习主超维西张新方:,资富本《的国主时必强义务然兵政,治报 ,救 制只》亡 度有主图 ,顺笔存 设应,; 议院时《,代变开潮法国流通会,议,定才》宪是,法中变,国法的是出历路史。发展
实行君主立宪;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仁与学文》化,大胆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号召人们冲破“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 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 下之治。”
——康有为
想一想:“公车上书”的意义是什么? 答:标志着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 运动。
19世纪末的中国局势
维新思想
“公车上书”
政治运动
中外纪闻 强学会
保国会
时务报
时务学堂
万木草堂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一览表
名称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戊戌变法产生的背景(历史根源)
1、必要性(社会基础) ①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经济、政治) ②甲午战争宣告洋运探索失败,救亡图存需进行新探索; ③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可能性: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③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基和西学的不断传入;
(三)、维新思想的传播
上书:1895年公车上书 创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湘学报》《国闻报》 建立团体学堂:强学会 时务学堂
著书立说: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严复译《天演论》
启发民智 组织力量 制造舆论 形成局面(影响)
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王韬
《弢园文录外编》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 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 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二、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一)康有为 1、理论基础:19C70Y早期维新思想 2、思想主张:《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的政治学说相 结合,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万木草堂 《中外纪闻》(原名)
《万国公报》 强学会
《时务报》 《国闻报》 《知新报》 时务学堂
粤学会 《湘报》 南学会 保国会
时期
1891年 1895年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1897年 1897年 1898年 1898年 1898年 1898年
地点
广州 北京
北京 上海 天津 澳门 湖南 北京 湖南 湖南 北京
变法前的中国局势
采 据当事人回忆——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
访
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
甲
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
午 内容如此苛刻; 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巨
战 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动如此不
争 堪一击。
19世纪末的中国局势
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 不可玩。
——《申报》1895年7月15日
资本主义有了
初步发展
戊
(经济基础) 戌
民族资产阶级
变
登上历史舞台
法
(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课堂检测
( )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D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谭嗣同
严复
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 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 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 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 趣了。”
维新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维 新思想,“思想界之大飓风 ”“火山大喷火 ”;
创办人
康有为 康有为
康有为 梁启超(主笔)
严复 康广仁 谭嗣同 康有为 谭嗣同 谭嗣同 康有为
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基础)
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
甲午战 败赔款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19世纪末民族
1、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根深蒂固 2、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减少改 革阻力。 3、根本原因:反映出派及其思想主张
主要先驱者
代表作或主要思想主张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借孔子宣传维新
康有为
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 会发展潮流的。
康梁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一、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 19世纪70年代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
3、主张: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振兴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政治: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4、评价: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为维新运动做了理
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 诸实践 。
( )2.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产生了当时最进步的思想是
B
A.洋务思想 B.早期维新思想 C.维新思想 D.马克思主义
( ) 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
是指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D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或(托古改制)
4、利与弊
利:减少阻力,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 思想彻底决裂
5、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子之 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
梁共①②变学启同法习主超维西张新方:,资富本《的国主时必强义务然兵政,治报 ,救 制只》亡 度有主图 ,顺笔存 设应,; 议院时《,代变开潮法国流通会,议,定才》宪是,法中变,国法的是出历路史。发展
实行君主立宪;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仁与学文》化,大胆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号召人们冲破“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 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 下之治。”
——康有为
想一想:“公车上书”的意义是什么? 答:标志着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 运动。
19世纪末的中国局势
维新思想
“公车上书”
政治运动
中外纪闻 强学会
保国会
时务报
时务学堂
万木草堂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一览表
名称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戊戌变法产生的背景(历史根源)
1、必要性(社会基础) ①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经济、政治) ②甲午战争宣告洋运探索失败,救亡图存需进行新探索; ③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可能性: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③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基和西学的不断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