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4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总结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0-2014年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总结分析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1990年以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合的方式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1997年)“双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这一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为刺激经济增长,央行在1990年下调存贷款利率,扩大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更是高涨,争先恐后投入开发区的建设。经过连续两年的“刺激”,从1991年开始,国民经济从低谷中向上爬升,1992年就迅速到了高点。但与此同时,物价指数也急剧上升,1994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其中重要的涨价因素是食品价格大幅上升。国家从1993年开始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当年9月发布16条措施,主要是: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强化固定资产贷款管理,规范信贷资金拆借行为,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严格控制税收减免,加强税收征管,坚决制止乱收费行为。1994年,各项措施都更为严厉,并且对部分产品实行直接的价格管制。1995年,又两次提高贷款利率。紧缩在1996年之后取得了明显效果,物价指数下降;GDP增长率也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0%左右的高位,到1996年底,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实践证明,这次调控是正确和成功的,不仅有力地控制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从 1993年的 13.2%和 1994 年的 21.7%,回落到 1995 年的 14.8%、1996 年的 6.1%和 1997年的 0.8%。而且经济持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1993—1996 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 13.5%、12.6%、10.5%、9.6%,有效地实现了稳定增长目标,同时经济振荡幅度很小,国民经济总量趋于平稳,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阶段(1998-2004年)“双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 年特大洪涝灾害,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国内商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物质产品相对过剩,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因此,1998年开始实施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其着力点在于扩大内需,治理通货紧缩,防范金融风险,摆脱经济萧条,促进经济增长和努力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在货币政策方面,表现为增加贷款规模,放宽贷款方向,下调存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取消贷款限额控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连续5次下调存贷款利率,逐步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等各种手段的协调配合。在财政政策方面,大力发行国债;大规模地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投资力度;大幅度提高职工的工资,开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扩大转移支付;实施财政赤字政策。经过 5 年左右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增速由 1998 年的 7.8%逐步而波动式地提高到2002 年的 9.1%;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 1998 的-0.8%水平变化不大,直到 2003年才摆脱价格负增长局面上升到 1.2%;阻止了经济严重下滑,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经济周期上升阶段。

第三阶段(2004-2007)双“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前一阶段我国政府实行双松政策使国民经济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在宏观经济运行方面也产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结构性失衡,即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分配差距有拉大倾向,经济粗放式增长,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积极财政政策以刺激投资为主,直接结果就是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物价指数屡创新高,

房地产和资产价格上涨过快,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为了防止经济过热进一步加剧,中央党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12月3-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措施是多次上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缩减长期国债规模和中央财政赤字,改革出口退税制度,减少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等。双稳健政策成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将主导“十一五”规划期间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走向,并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阶段(2008年-2010)“双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008年以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其实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宏观经济政策向全面宽松转变。这其中包括:4万亿财政支出、降息、降低住房首次贷款比例等等。2008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转变的本意是刺激总需求、防止经济全面下滑。实际政策执行的结果,2009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迅速复苏,在房价产市场迅速升温的影响和带动下,我国物价指数也一路攀升。房价在经历了短暂的下跌之后,于2009年年中恢复上涨态势,而且2009年和2010年两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在迅速恢复2008年以前水平的情况下,开始了新一轮上涨。2010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基调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转变,由过度宽松转向适度宽松,主要表现是:国家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接近历史最高点;同时为了改变负利率的状况,分几次上调了存贷款利率,但是由于上调幅度过小,利率依然为负。

第五阶段(2011年至今)双“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困境之后,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变,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寻找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就是说,政府希望为中国经济重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控制物价水平再上涨、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遏制资产价格快速上升。这几年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基准利率等政策,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消费需求稳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物价涨幅总体回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消费平稳增长,投资增长较快,进出口结构化,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工业生产增速稳回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