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教案(农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一、教学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小麦的起源、进化和栽培区划以及小麦的种植情况。

二、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

三、重点:

栽培区划。

四、教学时数:0.5学时。

五、教学内容:

一、起源

1、世界小麦种植历史

2、我国小麦种植历史

二、进化

三、小麦的分布情况

1、世界小麦的分布

2、我国小麦的分布

四、栽培区划

1、小麦区域划分的依据

2、分区命名

第一章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小麦的一生

一、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小麦生育阶段的划分和小麦的三段生长。

二、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

三、重点:

生育阶段的标准和小麦的三段生长。

四、教学时数:1学时。

五、教学内容:

一、关于生育期

二、关于生育时期

各生育期划分标准:

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拔节期(农艺、生理)

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

三、小麦的三段生长

㈠小麦生长阶段的划分

1、两段划分

2、三段划分:①依器官分化和生长特征划分

②依器官建成和对产量构成作用划分

3、四段划分

4、五段划分

㈡小麦的三段生长

1、幼苗阶段

2、器官建成阶段

3、籽粒形成阶段

第二节小麦的感温性和感光性

一、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小麦的阶段发育,了解阶段发育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

三、重点:

小麦的感温性和感光性以及分类。

四、教学时数:0.5学时。

五、教学内容:

一、阶段发育

㈠小麦的感温性

1、冬性

2、弱冬性

3、春性

㈡光照阶段

1、反应迟钝型

2、反应中等型

3、反应敏感型

二、阶段发育的应用

1、引种

2、用种

3、育种

第三节种子构成及萌发出苗

一、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种子的构造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二、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

三、重点:

小麦种子胚的结构及功能;三叶期的重要意义;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

四、教学时数:1.5学时。

五、教学内容:

一、种子构造

㈠外观

1、外部结构

2、形态

3、色泽

㈡内观

1、皮层

2、胚乳

3、胚

二、种子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膨胀过程

2、物质转化过程

3、生物学过程

三、幼胚生长与出苗

1、胚芽鞘

2、第一片绿叶

3、地中茎

4、三叶期

四、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

㈠农艺上对麦苗要求的四条标准

㈡影响因素

1、种子质量及品种特性

2、温度

3、土壤水分

4、氧气

5、土壤溶液浓度

6、播种深度

7、种子存贮年限

第四节小麦的根系

一、教学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小麦根系的发生以及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了解根系的分布和功能。

二、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

三、重点:

根系的发生和影响生长的因素。

四、教学时数:1学时。

五、教学内容:

一、根系的发生

1、初生根

2、次生根

3、初生根与次生根比较

二、根系的生长与分布

三、根的功能

四、影响根系生长条件

1、土壤水分

2、土壤结构

3、土壤营养

4、温度与光照

5、土壤溶液浓度

第五节分蘖与成穗

一、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分蘖节的结构,重点掌握分蘖的作用、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和调控分蘖成穗。

二、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

三、重点:

分蘖的作用;分蘖发生的规律;影响分蘖出现的因素;如何调控分蘖成穗。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一、分蘖节

二、分蘖的作用

1、分蘖的有无是麦苗好坏的标志,有分蘖的小麦个体,其器官发育也相对好。

2、分蘖是环境与群体的“缓冲者”,因为分蘖对外界条件变化的反应比主茎敏感。

3、分蘖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

4、分蘖可产生更多近根叶和次生根,成倍的增加光合作用和吸收能力。

5、分蘖具有再生功能,当主茎或其他分蘖受到意外伤害时,产生新的分蘖使植株生命延续。

6、分蘖是冬小麦越冬的条件。

7、分蘖节内有复杂的输导组织,成为联系根系和地上各蘖位的枢纽。

三、分蘖的发生规律

1、分蘖的发生

2、春小麦分蘖少的原因:内因、外因。

3、小麦分蘖成穗的标志

四、影响分蘖出现的因素

1、在幼苗阶段体内同化产物含量

2、种子的大小

3、温度与光照

4、播种覆土深度

5、播种密度

6、土壤肥力

7、植株体内同化产物和矿物营养的分配

8、品种特性

五、分蘖消长及其调控

六、分蘖成穗

第六节小麦的茎

一、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茎秆的植物学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倒伏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

三、重点:

倒伏的原因、危害和防止倒伏的途径。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一、茎的形态与来源

1、茎的形态

2、茎的来源

二、茎的功能

1、物质交流的通道

2、地上器官的支柱

3、干物质积累的暂时贮存库

三、茎的生长

四、影响茎秆伸长的因素

1、温度

2、施肥

3、水分

五、茎秆特性与穗部生产力

1、茎秆与产量

2、基部茎秆特性

3、穗下节特性

六、倒伏原因与危害

1、倒伏的危害

2、倒伏时期与减产程度

3、倒伏的判断

4、发生倒伏的原因

七、倒伏后的措施

(1)风雨而倒伏的,可在雨过天晴后,用竹竿轻轻抖落茎叶上的雨水珠。

(2)喷洒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草木灰浸提液。

(3)加强病害的防治工作。

八、基部节间与倒伏

九、防止倒伏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