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幼苗生长显著、迅速、较快。“明炳于丙”“言阳道著明”“丙也、炳也, 言万物炳然著见也”
丁:幼苗壮大成长。“万物之丁壮也”“大盛于丁”“丁者、壮也。言万物之丁 壮也”
戊:幼苗日益茂盛。“丰茂于戊”“戊者、茂也,言万物之茂盛也” 己:幼苗成熟至极。“理纪于己”“己者、己也,言万物之有形可纪实也” 庚:生命开始收敛。“敛庚于庚”“言阴气庚万物”“庚者、坚也,言万物收敛
时夜夜晨 间半前前
上午
中 午
下午
黄夜 昏间
子午流注开穴法
1、纳干法开穴法 2、纳支法开穴法
子午流注 学说
辅助开穴法
1、甲乙同宗开穴法 2、夫妻开穴法 3、十二经纳干流注法 4、十二经纳支流注法 5、任督二脉开穴法 6、子午相化开穴法
奇经纳卦法
1、灵龟八法 2、飞腾八法
由于子午流注纳干法开穴法 存在“阳日阳时开阳穴、阴日阴时开阳穴、阳日无阴阴无阳”这一规律 即一天之中十二时辰,其中只有6个开穴时,可以针刺之, 但有6个闭穴之时,则无可奈何,这样,为我们的临床针刺,制造了不 小的麻烦,不恨其病不能医,而恨其无穴可刺,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历代医家,不拘泥于前法理论,通过临床摸 索,而创造出了这些开穴法,以补其纳干法开穴之不足。
• 五行火 在方位为南方 在干支为丙丁 在地支为巳午
• 五行土 在方位为中方 在干支为戊己 在地支为辰未戌丑
• 五行金 在方位为西方 在干支为庚辛 在地支为申酉
• 五行水 在方位为北方 在干支为壬癸 在地支为亥子
天干配脏腑经脉表
天干 阴阳 五行
甲乙 阳阴
木
丙丁 阳阴
火
戊己 阳阴
土
庚辛 阳阴
金
壬癸 阳阴
也” 辛:新的生机开始酝酿。“悉新于辛”“言万物之辛生”“辛者新也,言万物初
生也”
地支
正月建寅,万物始生,阳气初发。“万物始生寅然也”“寅者、移也、亦云了也, 物芽稍吐,因而之移出于地也”
二月建卯,万物茂也,阳气初胜。“言万物茂也”“卯者、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也”
三月建辰,万物动也。“万物之晨也”“辰者、震也,万物尽动而辰也” 四月建巳、巳者止也,万物近似于结果之期。“阳气之已尽也”“巳者己也,万
• 子午流注相对于“生物钟”(即现代时间医学。时间治疗学、时间药 理学、时间毒理学等就是在生物钟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来说, 外国学者称其为“中国钟”.
• 1957年四川吴卓仙献子午流注图给毛泽东主席,迎来了子午流注的春 天。“发展中医利国利民”。
• 1958年毛泽东主席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 发掘,加以提高”,并制定了党的中医政策。
子午流注学说
• 子午流注历史十分悠久,其理论基础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 内经》中就已经奠定。其后迭经历代医家的补充、发挥和发展而不断 完善,从而形成极富特色的传统时间医学体系。
• 子午流注就是中国传统时间医学。子午流注医学在中华民族传统医药 宝库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宝贵文化科学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物至此已毕,而尽起也” 五月建午,阴阳交、阳盛极阴生,即万物进入结果之期。“午者、杵也,万物盛
大,枝萝叶布也”“阴阳交曰午” 未月在六,万物皆成,有滋味。“未者、味也,阴气已长,万物稍衰,体暖昧
也”“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七月建申,万物成熟渐收。“申者、身也,万物之身体皆成就也”“阴用事、申
贼万物” 八月建酉,万物成熟收获。“万物只老也”“酉者、老也,言万物老极而成熟也” 九月建戌,九月乃霜降,立冬之节气,万物尽收。“戌者、灭也,万物皆衰
子 午 流 注
十二地支的第一个wk.baidu.com数 ①配一月份而言,为农历11月 ②配24节气而言,为冬至节所在之时 ③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而言,冬至阴至阳生 冬至节以后,逐渐夜短昼长 ④配时辰而言,为23点~1点。
十二地支的第七个序数 ①配以七月份而言,为农历的5月 ②配以24节气而言,为夏至节所在之时 ③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而言,夏至阳至阴生 夏至节以后逐渐夜长昼短 ④配以时辰而言,为11点~13点。
• 余月、日、时法同干支配年法
2、干支配阴阳法(“奇为阳、偶为阴”)
• 天干(阳)甲、丙、戊、庚、壬
(阴)乙、丁、己、辛、癸,
• 地支(阳)子、寅、辰、午、申、戌 (阴)丑、卯、巳、未、酉、亥
3、干支配五行方位
• 干支配五行方位中的方位指东南西北中五方,而非指东南西北四方。
• 五行木 在方位为东方 在天干为甲乙 在地支为寅卯
相对脏病死亡数最低 (4) 大量的研究均证明了人体经络气血流注盛衰有一定的节律性,
而且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都有很大的影响.
• 采用天干地支纪时标位是我们祖先的创造 发明。
• 形成我国古代延续几千年的干支纪时文化 体系
• 表述方式不同 • 异曲同工 古代以干支纪时(古雅)
今天使用公元纪时(通俗)
子午流注学说
•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通道,气血在经络内流行不止,环周不休 • 利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发现 (1)气血运行至所主时之经络时,左右两则主时经络光子发射数对
称增多而在发病期显著不对称,愈后又恢复正常 (2) 正常人尿十二时辰尿量曲线峰值和尿渗曲线谷值正出现在肾经
生旺之酉时 (3) 从死亡病例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心,脾,肾,肺,肝五经生旺时,
临床应用亦比较全面,可灵活取用。
2.补母泻子法 是以本经经脉的五行属性(如肺经在十天干为辛,在五行为金,如肾经在十天干为 癸,在五行为水)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如肺经的井穴少商穴在五行为木,依次为荥穴 鱼际穴,在五行为火,腧穴太渊穴,在五行为土。经穴经渠穴、在五行为金。合穴尺 泽穴,在五行为水(祥见前述阳经六输,阴经五输中),再利用五行的相生母子关系, 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中两大治病原则“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进行以时间开穴为主
水
天 干
甲乙
丙
丁 戊己 庚
辛
壬癸壬
癸
脏 腑
胆肝
小 肠
心
胃
脾
大 肠
肺
膀 胱
肾
三 焦
心包络
经 络
胆肝 经经
小 肠 经
心 经
胃 经
脾 经
大 肠 经
肺 经
膀 胱 经
肾 经
三 焦 经
心包络经
地支配阴阳五行表
甲胆乙肝丙小肠 丁心戊胃己脾分 庚属大肠心属肺 壬属膀胱肾癸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 包络为阴癸水藏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 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天干 地支 相配
1、 干支配年、月、日、时法
• 以阴阳而言,阳者在前,阴者在后,天干在上在前,地支在下在后,
• 以甲子年而言、甲为阳为天干、在上在前,子为阴为地支、在下在后。
地支配月份、时钟、时辰、时间表
地 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月 份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 钟
23 1~ 3~ 5~ ~1 3 5 7
7~ 9~ 9 11
11 ~ 13
13 ~ 15
15 ~ 17
17 ~ 19
19 ~ 21
21 ~ 23
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辰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
肺经、卯时的大肠经……。其具体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一日六十六穴开穴法: 此开穴法最早见于窦汉卿的《标幽赋》中,如书中言:“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 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妙要”本法选穴,亦是按照十二时辰配十 二脏腑经脉,以开六十六穴为主。其开穴方法为:某个时辰除开某个经络的五输 穴,还可开它经的五腧穴进行针刺。如以寅时而言,除可以开肺经的少商、鱼际、 太渊、经渠、尺泽等本经的五个输穴外,亦可以选用它经的五腧穴进行针刺。其
也”“万物尽灭” 十月建亥,万物收藏,阳气潜内。“阳气藏于下也”“亥者、核也,万物收藏,
皆坚亥也” 十一月建子,万物有滋生之机,第二代生命开始。“子者、孽也,阳气即动,万
物萌芽于下也”“万物滋于下”“滋萌于子” 十二月建丑,新的生命将解脱而出土。“纽牙于丑”“丑者、纽也、纽者系也,
人的脏腑气血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
纳支法开穴法 纳支法不同于纳干法,它不分日干、阴阳五行,是按固定的十二时辰配十二
经脉。其理论是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而来的,天之气为阳主降,地之气为 阴主升,而人位于天、地二气之间,所以,天地二气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有一定的影响,反之,对人体的病理状态也亦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变化的影响, 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观察,发现并总结了一个规律:人在一天之中, 各个时间段的生理功能不同,其存在着盛衰的变化,即流注学说是把十二经脉 分配于十二地支当中,具体分配见前述的“地支配脏腑经脉表”。关于其合理 性及科学性,在《内经》中是这样记载的“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胃中、 乃传于肺、流益于中、分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循而不息,是为天地之大 经也、……”。由上述原文可以看出,饮食水谷先由胃中依次按时传送至寅时的
导而进行取穴的一种针刺方法。其具体取穴列表如下:
十二经补母泻子本穴、原穴、募穴表
补法
泻法
经别 五行
肺
辛
大肠 庚
胃
戊
脾
己
心
丁
小肠 丙
膀胱 壬
肾
癸
包络 丁
三焦 丙
胆
甲
肝
乙
流注 母 时 子 时 本 原穴 俞穴
募
时间 穴 间 穴 间 穴
穴
寅 太 卯 尺 寅 经 太渊 肺俞
中
渊
泽
渠
府
卯 曲 辰 二 卯 商 合谷 大肠俞 天
• 纳干法开穴法 :纳干法开穴法又称纳甲法,是将十二经络的输穴纳入十天干来进行 取穴的 一种针刺方法。关于纳干法的合理性及其科学性,最初古人是这样认为的, 如前之所言,既然十天干的内涵代表着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植物的生、长、 化、收、藏及动物的生、长、壮、老、已,并且十天干又可用阴阳这两种属 性来划分。那么,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所以,人体脏腑功能的各种变化, 亦可与天干的性质相提并论,即脏腑的功能同天干一样,亦有阴阳之分。此 时,如果把脏腑发生的病变变化,有一定的转变规律。一干代表一日、一干 又代表一脏或一腑,日与日不同,则脏与腑亦不相同。在一天之中,值日所 属的脏腑,有其盛衰之变。在此,不妨以甲日胆经值日为例,首开穴为甲日 戊时,此时,本日值经气旺,而再过两个时辰,即丙申时,则又为小肠经盛, 再过两个时辰,戊午时,则又为胃经气旺。关于十二经络与十天干的配行是 这样的。不妨以天干甲乙为例,若以阴阳属性划分而言的话,天干为阳,配 六腑为胆,所以将胆归纳于十天干甲之内,每逢甲日则胆经气旺。再以乙而 言,天干乙为阴,配之脏为肝,所以将肝归纳于十天干乙之内,每逢乙日则 肝经气旺。再以脏腑经络表里而言,则胆与肝互为表里,又因肝胆主春,为 东方木之生气,所以又将天干甲乙合称为东方之木。类推,丙丁南方火,戊 已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阴阳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五行 水 土
木
土
火
土
金
土水
地 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脏 腑
胆
肝
肺
大 肠
胃
脾
心
小 肠
膀 胱
肾
心 包 络
三 焦
经 脉
胆 经
肝经
肺 经
大 肠 经
胃 经
脾 经
心 经
小 肠 经
膀 胱 经
肾 经
心 包 络 经
三 焦 经
肺寅大卯胃辰宫 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 亥焦子胆丑肝通
流经、流入。人体的气血运行从子时到午时 再从午时到子时的这种息息循环无端的规律性变化
注入 气血对组织的灌注。
天干与自然界万物生长化收藏的关系
甲:嫩芽破壳而出的初生之象。“甲、同荚”“出甲于甲”“甲者、折也,言万 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幼苗抽扎而生长。“奋扎于乙”“言万物生扎扎也”“乙者扎也,言万物初 生自扎而出也”
1. 卯时( 5点- 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 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 9点-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13点 )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15点 )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17点 )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19点 )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21点 )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消化 9. 亥时(21点-23点 )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5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一天到来 .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
丁:幼苗壮大成长。“万物之丁壮也”“大盛于丁”“丁者、壮也。言万物之丁 壮也”
戊:幼苗日益茂盛。“丰茂于戊”“戊者、茂也,言万物之茂盛也” 己:幼苗成熟至极。“理纪于己”“己者、己也,言万物之有形可纪实也” 庚:生命开始收敛。“敛庚于庚”“言阴气庚万物”“庚者、坚也,言万物收敛
时夜夜晨 间半前前
上午
中 午
下午
黄夜 昏间
子午流注开穴法
1、纳干法开穴法 2、纳支法开穴法
子午流注 学说
辅助开穴法
1、甲乙同宗开穴法 2、夫妻开穴法 3、十二经纳干流注法 4、十二经纳支流注法 5、任督二脉开穴法 6、子午相化开穴法
奇经纳卦法
1、灵龟八法 2、飞腾八法
由于子午流注纳干法开穴法 存在“阳日阳时开阳穴、阴日阴时开阳穴、阳日无阴阴无阳”这一规律 即一天之中十二时辰,其中只有6个开穴时,可以针刺之, 但有6个闭穴之时,则无可奈何,这样,为我们的临床针刺,制造了不 小的麻烦,不恨其病不能医,而恨其无穴可刺,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历代医家,不拘泥于前法理论,通过临床摸 索,而创造出了这些开穴法,以补其纳干法开穴之不足。
• 五行火 在方位为南方 在干支为丙丁 在地支为巳午
• 五行土 在方位为中方 在干支为戊己 在地支为辰未戌丑
• 五行金 在方位为西方 在干支为庚辛 在地支为申酉
• 五行水 在方位为北方 在干支为壬癸 在地支为亥子
天干配脏腑经脉表
天干 阴阳 五行
甲乙 阳阴
木
丙丁 阳阴
火
戊己 阳阴
土
庚辛 阳阴
金
壬癸 阳阴
也” 辛:新的生机开始酝酿。“悉新于辛”“言万物之辛生”“辛者新也,言万物初
生也”
地支
正月建寅,万物始生,阳气初发。“万物始生寅然也”“寅者、移也、亦云了也, 物芽稍吐,因而之移出于地也”
二月建卯,万物茂也,阳气初胜。“言万物茂也”“卯者、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也”
三月建辰,万物动也。“万物之晨也”“辰者、震也,万物尽动而辰也” 四月建巳、巳者止也,万物近似于结果之期。“阳气之已尽也”“巳者己也,万
• 子午流注相对于“生物钟”(即现代时间医学。时间治疗学、时间药 理学、时间毒理学等就是在生物钟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来说, 外国学者称其为“中国钟”.
• 1957年四川吴卓仙献子午流注图给毛泽东主席,迎来了子午流注的春 天。“发展中医利国利民”。
• 1958年毛泽东主席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 发掘,加以提高”,并制定了党的中医政策。
子午流注学说
• 子午流注历史十分悠久,其理论基础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 内经》中就已经奠定。其后迭经历代医家的补充、发挥和发展而不断 完善,从而形成极富特色的传统时间医学体系。
• 子午流注就是中国传统时间医学。子午流注医学在中华民族传统医药 宝库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宝贵文化科学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物至此已毕,而尽起也” 五月建午,阴阳交、阳盛极阴生,即万物进入结果之期。“午者、杵也,万物盛
大,枝萝叶布也”“阴阳交曰午” 未月在六,万物皆成,有滋味。“未者、味也,阴气已长,万物稍衰,体暖昧
也”“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七月建申,万物成熟渐收。“申者、身也,万物之身体皆成就也”“阴用事、申
贼万物” 八月建酉,万物成熟收获。“万物只老也”“酉者、老也,言万物老极而成熟也” 九月建戌,九月乃霜降,立冬之节气,万物尽收。“戌者、灭也,万物皆衰
子 午 流 注
十二地支的第一个wk.baidu.com数 ①配一月份而言,为农历11月 ②配24节气而言,为冬至节所在之时 ③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而言,冬至阴至阳生 冬至节以后,逐渐夜短昼长 ④配时辰而言,为23点~1点。
十二地支的第七个序数 ①配以七月份而言,为农历的5月 ②配以24节气而言,为夏至节所在之时 ③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而言,夏至阳至阴生 夏至节以后逐渐夜长昼短 ④配以时辰而言,为11点~13点。
• 余月、日、时法同干支配年法
2、干支配阴阳法(“奇为阳、偶为阴”)
• 天干(阳)甲、丙、戊、庚、壬
(阴)乙、丁、己、辛、癸,
• 地支(阳)子、寅、辰、午、申、戌 (阴)丑、卯、巳、未、酉、亥
3、干支配五行方位
• 干支配五行方位中的方位指东南西北中五方,而非指东南西北四方。
• 五行木 在方位为东方 在天干为甲乙 在地支为寅卯
相对脏病死亡数最低 (4) 大量的研究均证明了人体经络气血流注盛衰有一定的节律性,
而且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都有很大的影响.
• 采用天干地支纪时标位是我们祖先的创造 发明。
• 形成我国古代延续几千年的干支纪时文化 体系
• 表述方式不同 • 异曲同工 古代以干支纪时(古雅)
今天使用公元纪时(通俗)
子午流注学说
•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通道,气血在经络内流行不止,环周不休 • 利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发现 (1)气血运行至所主时之经络时,左右两则主时经络光子发射数对
称增多而在发病期显著不对称,愈后又恢复正常 (2) 正常人尿十二时辰尿量曲线峰值和尿渗曲线谷值正出现在肾经
生旺之酉时 (3) 从死亡病例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心,脾,肾,肺,肝五经生旺时,
临床应用亦比较全面,可灵活取用。
2.补母泻子法 是以本经经脉的五行属性(如肺经在十天干为辛,在五行为金,如肾经在十天干为 癸,在五行为水)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如肺经的井穴少商穴在五行为木,依次为荥穴 鱼际穴,在五行为火,腧穴太渊穴,在五行为土。经穴经渠穴、在五行为金。合穴尺 泽穴,在五行为水(祥见前述阳经六输,阴经五输中),再利用五行的相生母子关系, 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中两大治病原则“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进行以时间开穴为主
水
天 干
甲乙
丙
丁 戊己 庚
辛
壬癸壬
癸
脏 腑
胆肝
小 肠
心
胃
脾
大 肠
肺
膀 胱
肾
三 焦
心包络
经 络
胆肝 经经
小 肠 经
心 经
胃 经
脾 经
大 肠 经
肺 经
膀 胱 经
肾 经
三 焦 经
心包络经
地支配阴阳五行表
甲胆乙肝丙小肠 丁心戊胃己脾分 庚属大肠心属肺 壬属膀胱肾癸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 包络为阴癸水藏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 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天干 地支 相配
1、 干支配年、月、日、时法
• 以阴阳而言,阳者在前,阴者在后,天干在上在前,地支在下在后,
• 以甲子年而言、甲为阳为天干、在上在前,子为阴为地支、在下在后。
地支配月份、时钟、时辰、时间表
地 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月 份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 钟
23 1~ 3~ 5~ ~1 3 5 7
7~ 9~ 9 11
11 ~ 13
13 ~ 15
15 ~ 17
17 ~ 19
19 ~ 21
21 ~ 23
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辰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
肺经、卯时的大肠经……。其具体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一日六十六穴开穴法: 此开穴法最早见于窦汉卿的《标幽赋》中,如书中言:“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 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妙要”本法选穴,亦是按照十二时辰配十 二脏腑经脉,以开六十六穴为主。其开穴方法为:某个时辰除开某个经络的五输 穴,还可开它经的五腧穴进行针刺。如以寅时而言,除可以开肺经的少商、鱼际、 太渊、经渠、尺泽等本经的五个输穴外,亦可以选用它经的五腧穴进行针刺。其
也”“万物尽灭” 十月建亥,万物收藏,阳气潜内。“阳气藏于下也”“亥者、核也,万物收藏,
皆坚亥也” 十一月建子,万物有滋生之机,第二代生命开始。“子者、孽也,阳气即动,万
物萌芽于下也”“万物滋于下”“滋萌于子” 十二月建丑,新的生命将解脱而出土。“纽牙于丑”“丑者、纽也、纽者系也,
人的脏腑气血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
纳支法开穴法 纳支法不同于纳干法,它不分日干、阴阳五行,是按固定的十二时辰配十二
经脉。其理论是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而来的,天之气为阳主降,地之气为 阴主升,而人位于天、地二气之间,所以,天地二气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有一定的影响,反之,对人体的病理状态也亦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变化的影响, 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观察,发现并总结了一个规律:人在一天之中, 各个时间段的生理功能不同,其存在着盛衰的变化,即流注学说是把十二经脉 分配于十二地支当中,具体分配见前述的“地支配脏腑经脉表”。关于其合理 性及科学性,在《内经》中是这样记载的“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胃中、 乃传于肺、流益于中、分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循而不息,是为天地之大 经也、……”。由上述原文可以看出,饮食水谷先由胃中依次按时传送至寅时的
导而进行取穴的一种针刺方法。其具体取穴列表如下:
十二经补母泻子本穴、原穴、募穴表
补法
泻法
经别 五行
肺
辛
大肠 庚
胃
戊
脾
己
心
丁
小肠 丙
膀胱 壬
肾
癸
包络 丁
三焦 丙
胆
甲
肝
乙
流注 母 时 子 时 本 原穴 俞穴
募
时间 穴 间 穴 间 穴
穴
寅 太 卯 尺 寅 经 太渊 肺俞
中
渊
泽
渠
府
卯 曲 辰 二 卯 商 合谷 大肠俞 天
• 纳干法开穴法 :纳干法开穴法又称纳甲法,是将十二经络的输穴纳入十天干来进行 取穴的 一种针刺方法。关于纳干法的合理性及其科学性,最初古人是这样认为的, 如前之所言,既然十天干的内涵代表着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植物的生、长、 化、收、藏及动物的生、长、壮、老、已,并且十天干又可用阴阳这两种属 性来划分。那么,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所以,人体脏腑功能的各种变化, 亦可与天干的性质相提并论,即脏腑的功能同天干一样,亦有阴阳之分。此 时,如果把脏腑发生的病变变化,有一定的转变规律。一干代表一日、一干 又代表一脏或一腑,日与日不同,则脏与腑亦不相同。在一天之中,值日所 属的脏腑,有其盛衰之变。在此,不妨以甲日胆经值日为例,首开穴为甲日 戊时,此时,本日值经气旺,而再过两个时辰,即丙申时,则又为小肠经盛, 再过两个时辰,戊午时,则又为胃经气旺。关于十二经络与十天干的配行是 这样的。不妨以天干甲乙为例,若以阴阳属性划分而言的话,天干为阳,配 六腑为胆,所以将胆归纳于十天干甲之内,每逢甲日则胆经气旺。再以乙而 言,天干乙为阴,配之脏为肝,所以将肝归纳于十天干乙之内,每逢乙日则 肝经气旺。再以脏腑经络表里而言,则胆与肝互为表里,又因肝胆主春,为 东方木之生气,所以又将天干甲乙合称为东方之木。类推,丙丁南方火,戊 已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阴阳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五行 水 土
木
土
火
土
金
土水
地 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脏 腑
胆
肝
肺
大 肠
胃
脾
心
小 肠
膀 胱
肾
心 包 络
三 焦
经 脉
胆 经
肝经
肺 经
大 肠 经
胃 经
脾 经
心 经
小 肠 经
膀 胱 经
肾 经
心 包 络 经
三 焦 经
肺寅大卯胃辰宫 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 亥焦子胆丑肝通
流经、流入。人体的气血运行从子时到午时 再从午时到子时的这种息息循环无端的规律性变化
注入 气血对组织的灌注。
天干与自然界万物生长化收藏的关系
甲:嫩芽破壳而出的初生之象。“甲、同荚”“出甲于甲”“甲者、折也,言万 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幼苗抽扎而生长。“奋扎于乙”“言万物生扎扎也”“乙者扎也,言万物初 生自扎而出也”
1. 卯时( 5点- 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 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 9点-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13点 )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15点 )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17点 )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19点 )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21点 )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消化 9. 亥时(21点-23点 )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5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一天到来 .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