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教材处理与单元复习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的教材处理与单元复习策略

长泰一中郑淑玉

第九单元“溶液”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主要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下面就每一课题的教材处理以及单元复习策略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教材处理

㈠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安排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溶液”,第二课时学习“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1、新课引入:展示生活中、实验室常见的各种溶液:风油精、滴眼液、花露水、汽水;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氯化铜溶液、锰酸钾溶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这么多种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探究欲望,从而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对溶液的宏观特征有个粗略的认识。

2、[实验9-1]、[实验9-2]、[实验9-3]、[实验9-4]分别设计成学生“活动与探究一、二、三、四”,增加实验的可视性,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活动与探究一”:在“蔗糖溶解”的基础上,补充“品红、食盐、硫酸铜晶体、高锰酸钾、氯化铁等物质的溶解”,分成两组让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能从大量的实验中比较讨论,从而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形成的实质: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分子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体系。

对溶质、溶剂的认识:根据展示的实验室常见的溶液及补充的“活动与探究一”形成的溶液,让学生判断其中的溶质和溶剂,从而对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形成一定的经验。

“活动与探究二”:补充“碘+酒精、高锰酸钾+酒精、水+汽油、植物油+汽油混合并充分振荡”,分成四组让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从对比中充分认识到:同一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同。补充这些探究内容也为教材中描述的“汽油、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提供实验依据,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与探究三、四”:让学生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探究。

3、关于乳化现象:教材是通过实验引出的,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课程标准要求很低,只要求定性描述:“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但应提醒学生注意:乳化并不是溶解,洗涤剂只是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与物质溶解在水中是完全不同的。

4、“活动与探究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设计成两个步骤让学生进行

探究。

第一步:学生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用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然后分组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第二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自选一些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来进行探究”?通过设计方案和实验探究,验证实验的可行性,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探究的要素,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让学生从深度上认识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汇总如下:

5、对于“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实质,采用播放课件和阅读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其实质有个粗略的认识。

㈡课题2溶解度

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安排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第二课时学习固体溶解度的定义、涵义、与溶解性的关系及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第三课时学习溶解度曲线及气体的溶解度。

1、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教学:

以学生常见的蔗糖形成溶液为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蔗糖能溶解于水形成溶液,那么一小杯的水能否将半斤白糖全部溶解完?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与探究一”,分成两个小组对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探究,探究步骤如下:⑴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简图。⑵投影交流实验方案。⑶动手实验,观察记录。⑷上台展示,投影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