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电介质理论(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电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也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与温度的关系相近
极性固体电介质:
树脂、纤维、橡胶、虫胶、有机玻璃、聚氯乙烯和涤纶等
r 较大,一般为3~6,还可能更大。 r和T及f的关系和极性液体的相似
离子性电介质:
如陶瓷,云母等,相对介电常数r 一般在5~8左右
23
(五)讨论极化的意义
选择绝缘 在实际选择绝缘时,除了考虑电气强度外,还应
电场强度(有关) 电源频率(无关) 温度(无关) 极化弹性:弹性 消耗能量:无
11
2.离子位移极化
极化机理:正负离子位移 介质类型:离子性介质 建立极化时间:极短,10-12~10-13 s 极化程度影响因素:
电场强度(有关) 电源频率(无关) 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极化弹性:弹性 消耗能量:无
区 域 3 : 场 强 超 过 E2≈103 V/cm时,气体电介质将发生碰
js
撞电离,从而使气体电介质电
导急剧增大
0
C
A
B



E1
E2
Ecr E
42
液体电介质的电导
液体中极化发展快,吸收电流衰减快 电导构成:离子电导、电泳电导
非极性电介质的电导率 1018Ω•cm 弱极性电介质的电导率 1015Ω•cm 极性电介质的电导率 1010Ω•cm~1012Ω•cm,由于损 耗太大,实际上不使用 强极性如水、乙醇等实际上已是离子性导电液,不能 用作绝缘材料
夹层介质界面极化概念: 当t=0:
U1 C2 U 2 C1
G1 G2 C1 C2 U
当t=∞:
U1 G2 U 2 G1
G1 P G2
A
B
C1
U C2
14
一般有 C2 G2
C1 G1
电荷重新分配,在两层介质的交界面处有积累 电荷,这种极化形式称夹层介质界面极化。
夹层界面上电荷的堆积是通过介质电导G完成 的,高压绝缘介质的电导通常都很小,这种性质 的极化只有在低频时才有意义
单位Ω
l b
l 代表两电极间距,b代表电极长
实际测量时,因平行电极存在极间场强不均匀的问题需加 保护电极,或者用三电极法上的同心圆环测量
39
由体积电阻率划分各种介质的结果
导电状态
电阻率 [Ω·cm]
介质
超导体
导体
半导体 绝缘体
10-6~10-2 金属
10-2~109 109~1022
无机、有 无机、油、
研究介质损耗的理论依据
极化形成和介质损失有关,要掌握不同极化类型对介 质损失的影响
电气预防性试验:项目的理论根据 研发新型材料
25
电介质极化应用实例一
平行平板电极间距离为2cm,在电极上施加55kV的工频 电压时未发生间隙击穿,当板电极间放入一厚为1cm的聚 乙烯板(r=2.3)时,问此时是否会发生间隙击穿现象?为什 么?并请计算插入聚乙烯板前后的各介质中的电场分布。
37
介质的体积电导和表面电导
单位Ω.cm
三电极法测量介质的体积电阻率ρV为
V
RV百度文库
S d
式中S 为测量电极的面积,d 为介质厚度,RV 由测量的漏 导电流ig及电压值决定,RV=U/ig
介质的体积电导率γV 为
V

1
V
38
介质的表面电阻率和电导率:
测量电极
S

RS
b l
S

1
S
介质
15
极化机理:带电质点移动 介质类型:不均匀夹层介质中 建立极化时间:很长 极化程度影响因素:
电场强度(有关) 电源频率(低频下存在) 温度(有关) 极化弹性:非弹性 消耗能量:有
16
5.空间电荷极化
极化机理:正负离子移动 介质类型:含离子和杂质离子的介质 建立极化时间:很长 极化程度影响因素:
(1)T不变
f增大,r 减小
(2)f不变
T升高,r先增后减
相对介电常数
6
f1
4
f2 f3
2
0 -30 -10 10 30 50 温度T (℃)
频率 f1f2f3
22
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非极性和弱极性固体电介质:
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苯乙烯、石蜡、石棉、无机玻璃等 都属此类
电介质只有电子式极化和离子式极化, r不大,通常在2.02.7范围
27
电介质极化应用实例二
对于同轴电缆,可采用多层介质,在靠近内电极处采用 介电常数大的好处是什么?为什么?从介电常数的角度来 分析油纸绝缘在套管中是如何改善电场分布的。目前固体 绝缘的套管方兴未艾,你是如何考虑材料的选择呢?
28
第二章 电介质的电气性能(二)
29
电介质的电气性能
研究电介质电气性能的意义 电介质电气性能的划分 电介质的极化及介电常数 电介质的电导特性 电介质中的能量损耗及介质损失角正切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电介质的其它性能
位体积中的分子数与温度的关系相似
极性电介质:如蓖麻油、氯化联苯等
r数值在26范围内。还能用作绝缘介质
强极性电介质:如酒精、水等
r>10,此类液体电介质用作电容器浸渍剂,可使电容器的
比电容增大,但通常损耗都较大
21
介电常数同温度和频率的关系(氯化联苯)
根据转向极化的特点 ,对介电常数随温度 及频变化的趋势作出 解释:
气体种类
氦 氢 氧 氮 甲烷 二氧化碳 乙烯 空气
相对介电常数
1.000072 1.000027 1.00055 1.00060 1.00095 1.00096 1.00138 1.00059
20
液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非极性和弱极性电介质:如石油、苯、四氯化碳、硅油等
r数值不大,在1.82.5范围内。介电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和单
r
r0
相对介电常数是反映电介质极化程度的物理量
18
气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密度很小,气体的 极化率很小,一切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都接 近1
气体的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减小,随 压力的增大略有增加,但变化很小
19
部分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环境条件 20℃, 1 atm)
ic:快速极化造成的位移电流
I
ia:空间电荷极化等缓慢极化 形成
ic
的,又称吸收电流
ig:趋向稳定值的漏导电流,又称泄 漏电流
ia
t
ig
0
i'a t i'c
36
例:聚乙烯的电流-时间特性
在温度高于室温附近要 达到稳定的漏导电流需 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在 更低的温度下,即20℃ 时,电流很难趋向稳定 的漏导电流。 所以通常的1 min绝缘 电阻测量仅仅是为了工 程上的方便,实际上并 没有物理意义,关于这 一点必须注意。
机物
有机
40
(四)电介质的电导
气体电介质的电导 气体中无吸收电流 气体离子的浓度约为500~1000对/cm3
41
气体电介质中的电流密度—场强特性
分成三个区域
区域1:E1≈5×10-3 V/cm, j
电流密度 j 随着E 增加而增加
区域2:场强进一步增大,j 趋向饱和
以上两者的电阻率约1022 Ω•cm 量级
离子性电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AeBT
43
液体电介质中电压-电流特性
分成三个区域
区域1:液体电介质的 电导在电场比较小的情况 下,遵循欧姆定律
区域2:随着场强的增 大,与气体相似,有一平 坦区域
区域3:场强继续增大 超 过 某 一 极 限 , 因 Shottky 效应电极发射电子引起电 流激增,最终击穿
第二章 电介质的电气性能(一)
1
电介质的电气性能
研究电介质电气性能的意义 电介质电气性能的划分 电介质的极化及介电常数 电介质的电导特性 电介质中的能量损耗及介质损失角正切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电介质的其它性能
2
一、研究电介质电气性能意义
设备绝缘的基础 超高压大容量的发展 新材料促进了电力工业的进步 我国绝缘材料发展的现状 加强绝缘材料的研究,促进科技发展
场作用下运动造成的 位移电流:由电介质极化造成的吸收电流
32
漏导电流密度:由迁移中的载流子密度n及其迁移速度Vd得
j envd enE
vd E
E为施加电场强度,e为载流子的电荷量,μ为载流子的迁 移率
漏导电导率和电阻率:
电导率 :
j en
E
电阻率ρ: 1/
3
二、电介质电气性能的划分
极化特性 电气传导特性 损耗特性 电气击穿特性 极化特性:指介电常数ε 损耗特性:介损tgδ 电气传导特性:载流子移动、高场强下的电气传导机理
等,电导G 或电阻 R
电气击穿特性:包括击穿机理、劣化、电压--时间特性
曲线(V–t )等,击穿电压UC 或击穿 场强EC
4
三、电介质的极化与介电常数
电介质物质结构的基本形式 极化 (polarization)与电介质 (dielectrics) 电介质极化的基本类型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讨论极化的意义
5
(一)电介质物质结构的基本形式
形成分子和聚集态的各种健 离子健 共价键 分子健
电介质的分类:根据化学结构分为3类 非极性及弱极性电介质 偶极性电介质 离子性电介质
+ + + + + + + E0
极化前
--- - - --
极化后
8
偶极子(dipole):单位体积电介质在施加电场前内部的
电荷是均匀分布的,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电荷发生位 移,这个单位体积就形成一对偶极子
极化强度:偶极子的扭矩称作极化强度P

每单位体积的电荷量: p divP
极化电荷:P是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部呈现的电荷密度
30
四、电介质的电导特性
电介质中的传导电流 电介质中的电导特性 电介质传导电流的测量 电介质的电导 讨论电介质电导的意义
31
(一)电介质中的传导电流
电气传导电流概念
表征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电量
传导电流的组成
电介质中的传导电流含漏导电流和位移电流两个分量 漏导电流:由介质中自由的或联系弱的带电质点在电
26
解: (1)插入前:Ea=V0/d=55/2=27.5 kV/cm (2)插入后:Vs/Va= a / s,得 Va=2.3Vs
V0=Vs+Va=3.3Vs Vs=V0/3.3=55/3.3=16.7 (kV) Es=16.7 kV/cm Va=V0-Vs=55-16.7=38.3 (kV) Ea=38.3 kV/cm>30 kV/cm的空气击穿场强 故插入聚乙烯板后空气间隙击穿
33
电导(这里指漏导,以下无特别说明均指漏导)
电介质中电导特性划分
以载流子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电子性电导和离子性电导 无论是何种电导类型,在低场强下电压-电流的关系遵循 欧姆定律。在高场强下
离子性电导: ln j E
34
(三)电介质中传导电流的测量
三电极法
测量介质中电流的电路图
35
介质中的电流与时间的关系
6
(二)极化与电介质
极化现象

+σ -σ
-σ +σ

Vacuum
E0
E
平板真空电容器电容:C0
插入固体电解质后电容:C=rC0
电容量增大的原因在于电介质的极化现象, 是由电介质
极化引起的束缚电荷
7
极化与电介质
极化概念:电场中有电介质时,由于电场的作用电
介质内部发生形变,结果导致电介质内部电荷分布的 变化。这个过程称作极化
考虑介电常数r
对于电容器,若追求同体积条件有较大电容量
,要选择r 较大的介质 对于电缆,为减小电容电流,要选择r 较小的
介质
24
(五)讨论极化的意义
多层介质的合理配合
对于多层介质,在交流及冲击电压下,各层电压分布
与其r 成反比,要注意选择r ,使各层介质的电场分
布较均匀,从而达到绝缘的合理应用
12
3.转向极化(偶极弛豫极化)
极化机理:极性分子转向 介质类型:偶极性及有离子弛豫性极化的离子性介质 建立极化时间:需时较长,10-610-2 s 极化程度影响因素:
电场强度(有关) 电源频率(有关) 温度(温度较高时降低,低温段随温度增加)
极化弹性:非弹性 消耗能量:有
13
4.夹层介质界面极化
,称作极化电荷。这些电荷由于是极化引起的,不能 单独取出来
真实电荷: 导体中带电的电荷可以自由地取出
9
(三)电介质极化基本类型
电介质的极化有五种基本形式: 电子位移极化 离子位移极化 转向极化 夹层介质界面极化 空间电荷极化
10
1.电子位移极化
极化机理:电子偏离轨道 介质类型:所有介质 建立极化时间:极短,10-1410-15s 极化程度影响因素:
电场强度(有关) 电源频率(低频下存在) 温度(有关) 极化弹性:非弹性 消耗能量:有
17
(四)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相对介电常数及其物理意义
+σ -σ

-σ +σ

Vacuum
E0
E
图中:
单位面积的电荷: 真空中:E0= σ/ε0
极化电荷密度为:σ′
介质中:E=(σ-σ ′)/ε0
E0 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