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基础模块)上》——02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西汉都城长安是 全国性的大都会,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城内的主要建筑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 宫、明光宫、武库等。长安成为各地商人开展贸易 的大都会,商品种类丰富。
除了长安外,洛阳、成都、邯郸、临淄及宛五 大城市被称“五都”,发展都相当繁荣。
社会生活的变化
秦汉时期的帽子一般称为“头衣”。上衣种类十分繁多,不论颜色,仅按形制分,
西汉的兴衰
王莽改制
西汉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加剧。皇帝 重用外戚和宦官,使得政局混乱,政治黑暗,朝政 日颓。
王莽在地主官僚的拥护下开始篡权。改国号为 “新”,西汉就此灭亡。即位后,实行了一系列改 革,主要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 名县名改革,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信奉儒家思想,并企图通过恢复周礼来实现 政通人和。但是,这些不切实际的改革,王莽政权 被起义军推翻。
农业生产
铁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秦汉广泛推广牛耕和改进后的铁制工具,如铁犁铧、 铁臿等。汉朝时,耕犁上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了1 000多年。 牛耕普遍采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水利兴修与水害治理 秦朝开通了秦渠、灵渠及江南运河。 汉朝时修建有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人们还注重因地制宜, 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修有六门陂;为排水修有鉴湖;利用地下水, 修有坎儿井。 两汉时,东汉明帝令王景主持修河,并修建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
汉朝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域各地的军政管理,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军事、政治,以 及保护来往商旅。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汉明帝命班超出使西域
西南夷和百越
两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数十个语言不通、风 俗各异的民族,主要有夜郎、滇等。
西南各少数民族被统称为“西南夷”。 汉朝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实行双轨统治。至东汉 初期,西南夷才重新并入汉朝版图。 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部族众多,被总称为“百越”。 分布在今福建省、浙江省南部和江西省东北部的越人被称 为“东越”,在两广地区的越人则被称为“南越”。 汉武帝时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的管辖,促 进了越族地区的开发和社会的进步。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陆续统一了越族地区和西南地区,随后又北击匈奴,取 得了河套地区。同时,秦朝开始修筑长城。
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
秦的统一,符合历史的发展潮流。 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1. 西汉的兴衰 2. 东汉的兴衰 3.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西汉的兴衰
西汉的建立 自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大势 力集团为了争夺政权,进行了时达四年的战争,史称 “楚汉之争”。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定都长安,国号汉, 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二帝都顺应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继续休 养生息。首先,轻徭薄赋,鼓励生产。其次,汉 初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这些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农业、手 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修长城
汉武帝
斩杀郅支单于
派宗室女与 匈奴“和亲”
北击匈奴
西城 都护
wenku.baidu.com
汉高祖
匈奴 呼韩邪 单于
昭君出塞
匈奴分裂为 南、北二部
东汉 初年
课题研究
汉武帝为什么能取得反击匈奴的胜利?
西域各族与张骞通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人们就已经通过河西走廊来往于中原与西域之间。西域交通畅通之后, 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
为“一堂二内”。穷人结草为庐,牧民住毡帐,上层官僚的宅第布局则一般是前后
多重院落。

南方和西南方多流行干栏式住宅。 室内多铺地砖,且有花纹。墙面先用粗泥打底,用细泥抹面,最后会用白灰涂刷。
室内还会陈列席和床榻。秦汉民居附属设施有厕、井、仓、灶等。
社会生活的变化
秦汉人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有车、船、舆、轿。
手工业的繁荣
纺织业
能织出多种品种的丝绸,出现了彩锦,还在 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发现了起毛锦。
汉朝的布以麻、葛为代表,质量好,甚至可 与丝、罗、绮相媲美。
冶铸业
冶铸业主要是冶铁和冶铜。分官营和私营两种。人 们还发明了淬火技术,杜诗发明了水排,用水力鼓风冶 铁,使冶铁业更加发达。两汉时期,铸钱技术成熟。
历上 基史
础 模 块
专题二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建立与巩固
目录



西



























期 的 社
发 展
期 民 族
发 展
期 对 外
与期 文的 化科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但是,秦朝的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是年十月,秦 朝灭亡。
陈胜、吴广发动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场农民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他们敢于反抗的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 他们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观念为汉初“布衣 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社会思想基础。
第 贰

西汉和东汉的兴衰
编户齐民既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又是一种赋 役制度。
西汉时期,田租较轻,人口税和代役税较重。 超期服役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
拓展阅读
西汉税赋
人口税是指算赋和口赋。算赋是丁税,15至56 岁的男女每人每年120钱。口赋是儿童税,7至14 岁儿童每人每年20钱。文景时,算赋减至每人每年 40钱。
展。这一时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水平也走在世界
前列,并且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与世界文明的交往
日益频繁,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 壹

秦朝的统治
1. 秦朝的统一 2.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3. 秦末农民战争
秦朝的统一
秦王嬴政重用李斯、尉缭等大臣,并采取远交近攻的外 交策略,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
农业生产
农作物的演变及栽培技术的提高
汉朝时,人们学会了水稻育秧移植技术。因 此,农作物除了粟、黍之外,稻、麦也得到推广 种植,并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东汉时,南方已经有了双季稻。汉水流域还 出现了稻麦轮作的种植方法。
牲畜种类增多。牲畜的选育、改良受到一定 重视,引种了优质饲草苜蓿。猪发展到圈养放养 结合,不仅可使猪增肥,也可用猪粪积肥。
还有煮盐和漆器。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漆器, 品种多样,造型美观,纹饰精美。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秦朝的大一统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使得商业依然有所 发展。秦朝都城咸阳是“中国第一帝都”,有内城和外城郭之分。后来咸阳发展成全国最 大的城市,人口达到50万。
两汉时期商业呈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对内来说,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 对外来说,汉朝同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也相当频繁。
东汉的衰亡
朝政日益黑暗,史称“戚宦之争”。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瓦解了东 汉政权,为三国割据局面的最终出现做了铺垫。 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
西汉初年,为了巩固刘姓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郡国并行制”,简称“郡国制”。 郡国制是指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 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
暴政使其速亡。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
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随后,
汉朝建立,实行休养生息以发展经济的政策。至公元220
年,宦官专政和外戚专权,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于是黄
巾起义爆发,动摇了汉朝的统治。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其首
创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为后世封建统治者继承并发
代役税是指更赋。西汉规定,男子23至56岁之 间,服兵役两年。此外,每人每年在本郡服役1个 月,叫作“更卒”。不服役的人,则每月要出2 000钱,叫作“践更”。文景时,本郡服役时间减 至每3年服役1个月。另外,每人每年还要戍边三天, 不服役的,出300钱,叫作“过更”。
第 叁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1. 农业的发展 2. 手工业的繁荣 3.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4. 社会生活的变化
汉武帝首创了西汉的“刺史制度”。 除了刺史制度,汉朝还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
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征辟、大臣举荐等制度。 最主要的是察举制。不同于征辟,察举是一种由下而上
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察举制注重孝廉。到东汉中后期,高门望族掌握了选举
人才的权力。累世公卿世家地主由此形成。 察举制开选士制度的先河,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吏治,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政治措施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度 建立三公九卿制 推行郡县制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经济措施
实行土地私有制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统一车轨
文化措施
书同文 焚书坑儒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秦末农民战争
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
秦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秦末的戍卒起 义。起义军西征失败,吴广、陈胜也先后被部下杀害。
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建立和光武中兴
绿林、赤眉起义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刘秀即东汉光武帝,年号“建武”。 在政治上,优待功臣,排斥三公,并加强了监察制度。 在军事上,废除郡国都尉的建制,削弱郡国的军队,加强中央军队。 在经济上,则释放大批奴婢并禁止残害奴婢,废除更役制度,使中 央集权得到加强,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实际上有很强的独立性,侯国则享 用租税,无治民权,受所在郡监督。
随着诸侯王势力的不断扩大,封国变成了一个个割据一方的 独立王国,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 “左官之律”“附益之法”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中外朝制度
中外朝是指中朝和外朝。 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一方面采取布衣为相的措 施,以方便控制丞相;另一方面则任用较低级的官吏 和侍从担任尚书令、侍中等职位,形成中朝。 中朝官由皇帝直接派遣,且不专任行政职务。尚 书令负责章奏事宜,且相若有过失,由尚书问状弹劾。
西汉的兴衰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汉高祖推行的“郡国制”为以后诸王叛乱埋下了隐患。 汉景帝死后,汉武帝刘彻即位。国家从“无为”向“有为”转变。
政治措施:改革官制,加强皇权。 颁布推恩令,分解诸侯王国。
军事措施:开疆扩土, 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 进军西南夷和南越。
经济措施:改革币制, 进一步抑制了商贾势力的膨胀。
光武帝设尚书台综理政务。尚书台设主官尚书令、尚书仆射为副,下设左、右丞及六曹分管 各项事务。与之相反,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权力被架空,只参与议事,而没有实际权力。
三公九卿中央机构沦为一般的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刺史制度、察举制
秦朝时,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并在每个郡设置监御史监察地方。汉文帝时期,除了监御 史制度,还在地方设置了丞相史出刺制度,与监御史制度并行。

长衣有袍服、禅衣、襜褕;短衣有襦、袭、衫和䙏。下衣笼统称“裳”。鞋袜有履、屦、
舄、屐、麤、靴、鞜、鞮、靸等。
一日两餐或三餐,主食是五谷。主食制作方法和品种众多,大体可分为饼、饭、粥

三种。由于畜牧业的发展,肉食品较前有所增加,下层人民偶尔能吃上肉。马、牛作为
生产、运输及战争用物,一般很少食用。相传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
思想文化方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通过这些措施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但是,好大喜功、穷奢极欲的靡费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激化 了社会矛盾,加之因巫蛊之祸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威胁着汉朝的统治。
公元前89年,汉武帝下“轮台罪己诏”,并出台了一些稳定局势、发展农业的措施。经昭、 宣两代的恢复,西汉重新稳定下来。
有利于形成尊重人才、知识和注重德行的社会风气,促进了 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汉朝的统治。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编户齐民
是一种户籍制度。汉高祖令逃散在外的农民一 律返回本郡,开展全国的人口登记,那些被正式编 入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 齐民”。编户齐民中,人数最多的是自耕农。依据 资产的多少划分为大家、中家和小家三等,依此来 承担赋税和徭役、兵役。资产越多,纳税越多。

汉朝的水路交通比秦朝发达,北方多通过渠道,南方则靠江湖。海运也比
较发达。

从西域传来的琵琶、箜篌等乐器演奏音乐陶冶情操,也可看杂耍百戏。

体育杂技有蹴鞠、角抵、斗鸡等。先秦时流行的六博仍为人们喜爱。
第 肆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1. 匈 奴 2. 西域各族与张骞通西域 3. 西南夷和百越
匈奴
秦始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