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法口才构建的核心要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之,由于司法口才只能体现于司法活动,而从事司法活动又需要获得法律授权,因此,司法口才的主体资格就具有法定性。这一特点是司法口才主体方面的前提性特点,也是司法口才与一般口才的重要区别。
(2)司法口才主体的数目法定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16条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第178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审判人员的人数也作了严格规定。可见,司法口才主体数目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如果违反该限制性规定,司法口才主体的所有言语行为将因违反程序法而无效,这一点在一般口才中是无法想象的。
“口才”是指口语表达的才能。而“思想情感——表达——效应”是口才的运行轨迹,即口才主体首先产生一定的思想情感,然后将其用口语表达于外,发生一定社会效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情感是内容,语言是其载体,效应是其产生的效果。具体到司法口才:其主体是解决各种各种具体法律纠纷的司法人员,即刑事侦讯(询)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以及辩护(代理)律师;其对象是法律纠纷和冲突的当事人;其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是通过对涉案当事人的行为进行法律上的肯定或否定,保证案件得到公正处理,以伸张法律正义,教育当事人和公众遵纪守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而为了达到案件得到公正处理、当事人信服的效应,司法口才的表达方式是真实而准确地叙述事实、完整地再现案件全貌、精确地阐明所适用的相关法律以及严密地进行逻辑分析。
(3)司法口才主体的双向性
司法口才主体的双向性是指,各司法口才主体在同一案件中,互为司法口才的对象。这一特点主要源于司法活动的整体性,刑事侦查人员、检查人员、审判人员和律师,在处理某一具体案件中,不是彼此孤立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共同服务于司法公正和法治建设,服务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如在刑事诉讼中,公诉人是司法口才主体,同时也是被告方律师的司法口才对象;法官既是司法口才主体,也是控辩双方的司法口才对象。
(1)司法口才主体资格的法定性
司法口才主体是护(代理)、调解等法律活动的司法人员,肩负着适用法律、解决法律纠纷的法定职责。司法口才主体资格的法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司法口才主体资格由法律赋予,凡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实施上述行为,不但没有法律效力,还可能受法律追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第1款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这里的行间距与其他部分不一致,在调整正文格式时要注意这一点,务必保持整个文档1.5倍的行间距格式要求]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例如,村民们将偷盗者抓住后并没有将其扭送至当地的公安派出机构,而将其带至村委会,由当地德高望重的村委会主人进行“审问”,并由村委会会计制作“审问笔录”。这种外在表现与“侦查讯问”相似的行为,由于其主体不符合法律规定,没有得到法律授权,因此不可能属于司法活动,不具备法律效力。其“审问口才”无论多么出彩,也不能被称之为司法口才,相反,其行为还可能因涉嫌非法拘禁罪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第二,司法口才主体之间职责法定,不可逾越。如上所述,司法人员有刑事侦查人员、公诉人、审判人员和律师等四种,法律规定了其对应的职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的规定,刑事侦查讯问是刑事案件侦查人员的职责,律师就不能对其当事人进行讯问。因此,律师不可能具有讯问口才;审判是法官的职责,检查人员和律师就不能享有控制法庭秩序和对诉讼案件作出宣判的口才。
根据司法的性质,本文将司法界定为:刑事侦查人员、公诉人、审判人员和律师(这四种人员在解决法律冲突和纠纷中具有重要作用和较大的能动性,本文将其统称为“司法人员”),在处理各种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中,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的侦查询(讯)问、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审理、辩护(代理)、调解等专门活动。
(二)司法口才的概念
一、司法口才概述
(一)司法的概念
在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司法是指与立法、行政相对应的法院审判活动,但在我国却存在一些争议。对“司法”这一概念的争议肇始于对“司法机关”范围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司法机关除行使审判权的法院外,还包括行使检察权的检察院,甚至包括有一定判断权的公安机关。但无论如何,司法的性质是依据事实和法律解决各种具体冲突和纠纷。本文致力于提高参与具体法律冲突和纠纷解决的主体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不是学术研究,因此以司法的性质界定其概念为宜。
2、司法口才对象方面的特点
司法口才对象具有特定性,即司法口才仅局限于与非正常法律关系有一定程度联系的相关人。非正常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关系因违法行为遭到破坏而导致的法律纠纷和冲突。司法口才主体肩负着适用法律、解决法律纠纷的法定职责,因此,司法口才对象是处在某种法律纠纷中的当事人,或者是该纠纷的利害关系人,或者是诉讼案件的其他诉讼参与人。
综合司法口才的各个要素,可以将司法口才界定为:司法人员在解决各种法律纠纷和冲突时,借助于对事实真实而准确的叙述、对案件全貌完整的再现、对相关法律精确的阐明以及对案情和法律适用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等口语表达方式,公正地处理案件,向社会传达正义的思想情感,以维护法律正义、弘扬法律精神、教育当事人和公众遵纪守法、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三)司法口才的特点
特点是事物本身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标识的总和。司法口才区别于其他口才的标识体现于司法口才主体、司法口才对象、司法口才表达的思想感情、司法口才的表达内容等四个方面。由于司法口才主要运用在解决各种各种具体法律纠纷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法律限制,这也是司法口才的重要特点。
1、司法口才主体方面的特点[注意:前面的序号要用手打,不要电脑自动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