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诗宋词的艺术风格(刘红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浅析宋诗宋词的艺术风格
**:***
学校:周口电视大学鹿邑分校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浅析宋诗宋词的艺术风格
内容摘要:中国诗潮至晚唐有一番大的转折,词登上了文坛,并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样式。宋词固然具有自我风格和美学价值,但在两宋一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无疑是词。起于民间的词,虽与诗同以抒情为职志,但词与诗相较,有二大特征。(一)词的精神属于“歌”的世界,而不象诗那样很早就从“歌”中独立出来,构成一个较为复杂的文学世界。(二)在表现中国文人的精神和气质上,词与诗相比,要更为集中化、典型化。从文化史的角度而言,词,是中国文人的特殊形态的“歌”。
关键词:主意主理宋诗宋词婉约
中国诗潮至晚唐有一番大的转折,这就是“诗衰而倚声作”,词登上了文坛,并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样式。不过,诗在宋代仍有相当地位和自己的特色,却因为此前的唐诗如中天,达到盛极难继的地步,与之相较,宋诗未免黯然失色,故人们往往忽视宋诗。
论及宋诗特色,明人陈子龙称其“言理而不言情”大体反映了实际。宋代是理学的时代,理学家在韩愈“文以载道”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令文向道屈从,这不仅表现在散文上,而且造成“以议论为诗”、“以用事为博”的风气,不仅理学家(如二程、张载等)在诗中纵谈儒学伦常理性,即如王安石、沈瀛等人,也在诗词中阐发禅宗哲理和心性之学,苏轼的有些诗作亦着意铺陈学问,故明人王世贞不无嘲讽地说:“读子瞻文见才矣,然似不读书者;读子瞻诗见学矣,然似绝无才者。”这固然是极而言之,却也指出了宋诗有背离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的倾向,这自然犯了文学创作的大忌。
然而,在文化史家的眼中,主意主理的宋诗自有其独特的文化性格。假如说,唐诗是一个深情酝然的世界,那么,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
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知性反省”和“即物求理”的精神,使宋诗必然酿塑出与唐诗不同的风格。唐诗极外物之意态,宋诗则外示枯槁,无风云月露之点染;唐诗由物象自然演出,宋诗则力涉理路;唐诗是图象的、音乐的,宋诗则是语言的。它们分别是不同文化生命期中所拨奏出的音声,正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所说:“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
宋诗固然具有自我风格和美学价值,但在两宋一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无疑是词。起于民间的词,虽与诗同以抒情为职志,但词与诗相较,有二大特征。(一)词的精神属于“歌”的世界,而不象诗那样很早就从“歌”中独立出来,构成一个较为复杂的文学世界。(二)在表现中国文人的精神和气质上,词与诗相比,要更为集中化、典型化。从文化史的角度而言,词,是中国文人的特殊形态的“歌”。
一、由俗到雅
词源起于市井歌谣。早在唐代,随着“胡夷里巷之曲”的播入,音乐世界极大的丰富起来。歌伎乐工以句法整齐的近体诗配合新曲新调,不免感到甚难和谐,而这些曲调原有的歌词,又令人不甚满意。于是,民间艺人们开始应乐调节奏的抑扬吭坠,填入长短句参差的歌词,此即所谓“依声填词”。新的诗体——词遂应运而生。
词诞生于民间,其初创期的题材也自然以表现市井情态为主,语言亦颇为率里俚俗,少有装饰。如《敦煌曲子词》中的《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清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词中运用大量俗语,显示出俗文学所特具的新鲜活泼、却又土气浓郁的特质。
词至晚唐,有一至关紧要的发展,这就是文人开始正式介入词的创作,其代表任务便是“士行尘杂”的温庭筠。温氏是一位“狂游狭邪”的才子,“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其词有《金荃集》,取其香而软也”。以温庭筠为先导,文人作词日益繁兴,至《花间集》出,词的创作已蔚为大观,其情景诚如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所言:
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合鸾歌;响遏青云,字字而偏谐凤律。……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
由是胡夷里巷、市井歌谣,经多方面妆饰,浸假而登大雅之堂。
由温庭筠开创的五代文人词,是宋词的奠基期。这一时期的词作有二大特征。一以表现“坊曲情怀”为主,故题材多为伤离怨别,人物多是坊曲中的女性,着意摹写的多是女性衣饰、眉宇表情以及闺阁陈设。二是一变民间词俚俗的词风为含蓄蕴藉,把情语化为景语。词已逐渐远离市井歌谣的范围。
温庭筠及“花间派”词人虽然开拓了文人作词的新天地,但由于晚唐五代文人一味追求娱乐消遣,“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词只是花间尊前的宴乐文学,无甚新鲜精神可言。文人词的发展,还有待于活泼生命的注入与新的形式上的改造。而完成这一转变的契机性人物,便是北宋初期的柳永。
柳永是一位传奇性人物。他以风流俊迈名动一时,秦楼楚馆是他经常出没的场所。和一般封建文人对待妓女朝云暮雨不同的是,柳永对被社会所践踏的妓女有一种真切的情感,因而,他径直把娼楼妓馆引入词作,更以他所熟识的妓女、妓女生活作为词作品的主角。北宋时期的市井,俗词创作空前繁荣,“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柳永日夕出没于坊曲,自然深受其熏染,从民间俗词与市井生活中充分汲取营养,柳永终至推出了盛极一时的文人俗词。
所谓文人俗词,其蕴意有二:(一)创作主体为文人。(二)词作在内容上多写秦楼楚馆的男欢女爱,在体制上大量运用民间流行的长调,在手法上一反文人小令的含蓄蕴藉而代之以铺叙,诚如清人张瑞义在《贵耳集》中所言:“皆无表德,只是直说。”词的语言也弃文雅,从俚俗。柳永词在宋初盛极一时,不仅“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而且少年词人,“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便学曹元宠。
柳永“骫骳从俗”,造成宋初词作向民间俗词复归的表象,其实,这是一种高层文化向低层文化汲取营养以滋润自身的文化运动。柳永之所以能造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