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

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茂腔、高密扑灰年画;省级十三项,分别为:“红木嵌银漆器”、“诸城派古琴”、“核雕”、“聂家庄泥塑”、“柳疃丝绸”、“景芝酒酿造工艺”、“潍坊刺绣”、“秃尾巴老李的传说”、“高密剪纸”等;市级共六十项.

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60项)

一、民间文学(8项)

仓颉造字的传说寿光市; 庄农日用杂字临朐县;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诸城市; 云门献寿的传说青州市; 梁祝的传说

诸城市6; 方山爷的传说昌乐县; 常山雩泉的传说诸城市;

黑龙沟的传说诸城市

二、民间美术(8项)

杨家埠木版年画寒亭区; 高密扑灰年画高密市; 高密剪纸高密市;聂家庄泥塑高密市; 潍坊核雕潍坊市; 高密半印半画年画高密市; 昌邑剪纸昌邑市; 鸟字头字画

诸城市

三、民间音乐(4项)

诸城派古琴诸城市; 龙虎斗打击乐青州市; 城孟疃民歌诸城市; 汉王山民歌诸城市

四、民间舞蹈(4项)

小章竹马昌邑市; 高密地秧歌高密市; 月宫图

寿光市; 昌乐大葛狮子昌乐县

五、戏曲(2项)

茂腔高密市; 临朐周姑戏临朐县

六、曲艺(2项)

东路大鼓(安丘派)安丘市; 东路大鼓(诸城派) 诸城市;诸城竹板快书诸城市

七、民间手工技艺(18项)

潍坊风筝潍坊市; 潍坊嵌银工艺潍坊市; 景芝酒酿造工艺安丘市; 柳疃丝绸工艺昌邑市; 潍坊刺绣工艺

潍坊市; 潍坊仿古铜工艺潍坊市; 红丝砚制作工艺临朐县;

青州石雕工艺青州市; 黑陶制作工艺安丘市、诸城市; 高密菜刀制作工艺高密市; 高密大红纸制作工艺高密市; 诸城邱家庄条编工艺诸城市; 安丘花磕子工艺安丘市; 潍城小磨香油工艺潍城区; 寒亭猪鬃加工工艺寒亭区; 坊子白酒酿造工艺坊子区; 云门陈酿工艺青州市; 昌邑白酒酿造工艺昌邑市

八、消费习俗(9项)

临朐全羊宴制作工艺临朐县; 高密炉包制作工艺高密市;

景芝三页饼制作工艺安丘市; 烧肉制作工艺诸城市、安丘市; 高密大蜜枣制作工艺高密市; 昌乐马宋饼制作工艺昌乐县; 诸城汉王山刘罗锅辣丝制作工艺诸城市; 七姐妹年糕制作工艺安丘

诸城杠子头碗碗大火烧制作工艺诸城市

九、岁时节令(2项)

二月二龙抬头寒亭区诸城财神节诸城市

十、民间信仰(1项)

寒亭盐神节寒亭区

十一、文化空间(1项)

祭舜大典诸城市

十二、游艺(1项)

安丘五棍棋安丘市

潍坊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

一、民间文学(5项)

二郎神担山的传说

李清照买书

状元与貔子精

范公井的传说

敞口山楂的传说

二、民间美术(1项)

青州根雕艺术

三、民间音乐(1项)

青州挫琴艺术(筑琴)

四、民间舞蹈(1项)

芯子灯

五、曲艺(1项)

青州满族八角鼓

六、民间手工技艺(4项)

青州红丝砚技艺

青州井塘村石砌房民居建筑技艺青州府花边大套

清真酱牛肉制作技艺

七、民间信仰(1项)

云门山庙会

八、传统医药(1项)

李氏艾灸疗法

九、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1项)青州花

剪纸

桃核雕刻

柳疃丝绸(入选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柳疃丝绸的产生

传统的柳疃丝绸,与中国的家蚕绸不同,是特指用野生的柞蚕丝为原料织造的茧绸。山东东部山区自古以来盛产野蚕,但从汉代到明代,仅仅是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反映国家太平的祥瑞而已,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明代末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山茧的价值逐步被发现,茧绸的织造由之出现。明万历年间的《莱州府志》的货物类就有了“山茧绸”的记载。但因为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原因,山茧绸的发展和传播异常的缓慢。近代栖霞人孙钟澶《山茧辑略》载:“山茧之用,自汉至明,谓之祥瑞,终未能畅行,降至清初,文明日启,齐东一带,乡间有以此制线代布者。”就是对这一史实的真实描述。

昌邑的柳疃居于胶潍平原,濒临渤海,并不出产山茧,那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茧绸的生产中心呢?这在《山蚕辑略》中同样能找到答案!“……我栖自嘉庆初年以纺车纺线而盛行焉。至十七年大凶,乡人或纺线,或织绸,以易有无,而赖以生活者益众。其线名曰山线,织出之绸有二种,其次者曰小绸,亦曰黑绸。高者曰大绸亦曰白绸。山西昌邑俱到桃村安庄收买小绸,至张家口、西口兑换羊皮、口蘑等,否则或贩卖于乌兰查布盟。大绸销行南地并北京。”可见昌邑柳疃

丝绸的传来与当时昌邑柳疃籍的商人在胶东贩卖丝绸有关,因为丰厚的商业利益,昌邑柳疃一带的商人由异地坐庄,逐步开始了本地织造。

柳疃丝绸的发展

柳疃丝绸的原料最初来源于胶东半岛的牟平、海阳、栖霞、莱阳和鲁中南山区的日照、诸城、莒县、沂水等地山区,后来辽东半岛的柞茧也源源运来。清朝道光年间,柳疃的丝织业日益兴盛,用茧绸品种逐渐增多,质量不断改进。当时织出的名牌产品就有南山府绸、明丝绸、老宽绸二十码、五十码、大黄绸、小黄绸、一六绸等,这些品种用料精良,配丝合理,美观大方,朴实耐用,深受商人和用户欢迎。他们根据市场需要,又进一步完善工艺,漂炼压光后,使柳疃丝绸外观美丽,手感柔软,穿着舒适。在此同时,织造业主还利用染布工艺,开始

了丝绸的印染。

1845年,瓦城的赵连运首先来柳疃开设了“福盛店”茧庄(复兴店前身)。龙池的齐恩明也开设了“广盛店”。时隔不久“双盛合”、“公聚栈”、“合盛栈”等十几处丝绸商号相继开设营业。继此柳疃丝绸商号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

这些丝绸商号将购进的原料,发放四乡农户,有缫有织,再根据加工工日费用和产品质量优劣等级,于月底或季末结算帐目。这样农户可做无本的家庭手工业,以补农业不足。而商号也不用上缫丝和织绸设备即成为丝绸产品的厂家。逐步确立了一个社会加工、工贸相联的生产形式。建立起了一个丝店、机户和机匠三位一体的生产体系。机匠受雇于机户,出卖劳动力,机户则根据丝店的来料和要求,加工出需要的丝绸产品,而拥有较大资本的丝店,则用放料取货,以货出售的方式,从事商业经营。这种产销相联的经营方式对柳疃丝绸生产的发展,起

到了积极作用。

到清末民初,柳疃柞丝绸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此时以柳疃为中心的数百个村庄,几乎家家织机声,村村有半屋(半地下室机房)。这时胶济铁路修起,内陆与沿海诸港口的沟通,使胶鲁接壤腹地的柳疃成了一个繁荣商埠,各地的商人云集而来。清代王元廷《野蚕录》对当时柳疃的繁荣有着详细的记述:“今之茧绸,以莱为盛,莱之昌邑柳疃集,为丝业荟萃之区,机户如林,商贾骈陛,茧绸之名溢于四远。除各直省外,至于新疆、回疆、前后藏、内外蒙古,裨贩络绎不绝于道,镳车之来,十数里衔尾相接。”可见当时柳疃已经成为衔接我省各地

经济的枢纽之地。

1902年,清政府为便于丝绸交易、货币汇兑、信函交流,在柳疃领先设立了邮政局。邮政局的设立,使柳疃的白银交易更趋活跃,成了昌邑县金融活动中心。《野蚕录》记载:“其银价比邻境恒低一二百文,邻境之购银者,无不唯柳疃之是趋,以区区一市镇,而有炉房八家,其输入者可知矣。”

民国时期,柳疃镇已成为山东山茧绸的主要生产基地。1916年,柳疃商务会在街北小龙河上,树有“万善同归”石碑,仅碑阴所刻捐款的商号、炼房、店铺就有140余家,足见当时柳疃丝业的发达和商贸的兴旺。1933年版《现代中国实业志》载:“山东主要产绸产地,为昌邑、栖霞、牟平等县,均共有织机六七千架,每年织茧绸一百余万匹,全省总产量约达一百五十余万匹,约占全国茧绸总产量百分之八十。“另,民国二十一年《胶济铁路经济调查资料汇编》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