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隧道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长江隧道
简介
武汉长江隧道位于武汉长江大桥和武汉长江二桥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条穿江隧道,又称“万里长江第一隧”。隧道起于汉口大智路铭新街平交口,止于武昌友谊大道东侧,与规划的沙湖路衔接,并在汉口端设胜利街右进隧道匝道、天津路右出隧道匝道,在武昌端设友谊大道南北方向右进匝道和右出匝道各两条。该隧道总建筑长度3630米,分左、右两条隧洞,其中东线隧道长3295米,西线隧道长3303.6米,每线各设2车道,宽7米,车道净高4.5米,设计车速50公里/小时。
武汉长江隧道2004年11月28日开工。2006年3月开始采用盾构设备掘进,日掘进8 -10米,到武昌江边时入地深度可达30 -40米。2008年4月19日,武汉长江隧道双线成功贯通。2008年12月28日进行试通车,调试运行期3个月,每天运行18个小时,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为试运行期,2010年4月正式通车。长江隧道通车后,预计将分流武汉市中心城区20%左右的过江交通,将缓解长江一桥、二桥的交通压力。
大事记
1988年,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下简称“铁四院”)曾提出在今长江二桥处建设江底隧道。
1993年,国家准备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由于跨江地区距长江大桥仅1.7公里,若再修桥会对长江航运带来影响。因此,国内隧道专家、设计大师陈应先提出“以隧道方式过江”。虽然最终未能变成现实,但产生了强烈反响。
1995年,武汉市科委组织铁四院等单位展开“武汉地铁重大技术经济问题研究”,地铁和轻轨的课题名列其中。同年,武汉地铁办成立前期领导小组。
1996年,铁四院自费开始对过江隧道(含地铁项目)工程进行预可性研究。
1999年,武汉地铁办正式委托铁四院从事地铁研究。同年11月,中国工程院水利土木部和地下及隧道实验研究中心曾联合举办沉管隧道技术研讨会。
2001年,过江隧道(含地铁项目)正式上报国家计委。
2002年,过江隧道(含地铁项目)方案获国家计委初审通过。
2003年10月,武汉过江隧道“预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单建双向4车道的公路隧道提上议事日程。
2004年4月,过江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
2004年11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批准。当月28日,武汉过江隧道动工。
2008年4月19日,武汉长江隧道双线成功贯通。
2008年12月28日,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宣布武汉长江隧道试通车。
施工难度
武汉长江隧道是目前中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江底隧道工程。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开挖这一江底隧道的过程中,成功攻克了五大世界性施工技术难题。
长江武汉段江底地质条件复杂,有黏土、粉土、粉细砂、卵石,还有岩层等13种围岩,其上软下硬的地层结构,是隧道挖掘施工的“天敌”。他说,开挖武汉长江隧道的每一个施工阶段,几乎都伴随着世界级技术难题的攻关。
武汉长江隧道的建设施工必须在防洪设施密集、城市建筑众多的中心城区进行,这也决定了这些难题的世界性。这五大难题一是姿态控制,盾构机穿越软硬不均的地质,掘进姿态难以控制;二是高水压,隧道从水面到底部深57米,江水的压力极大,防止隧道透水是最大难点;三是超浅埋,部分地段盾构机离地面只有5至6米,要不“惊动”地面建筑,穿越长江大堤等,难度极大;四是强透水,隧道两岸
大部分为粉细砂地层,一旦透水,后果不堪设想;五是长距离掘进,由于地质变化大,盾构机必须一次性成功穿越2500多米。
盾构机在地底下挖掘,容易引发土壤沉降,造成建筑坍塌。中铁隧道联合体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气垫式泥水平衡技术”,使盾构机掘进时波动很小,保持水压平衡,水土沉降控制在3厘米以内;针对长江武汉段江底大部分为粉细砂地层,防渗水成为长江隧道施工的又一大难点,中铁隧道联合体采用最新的防水接缝技术,注浆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新材料,为江底隧道的施工开创先河。
安全设计
武汉长江隧道可抗击6级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侵袭。隧道内设置了专门的地下逃生通道,安装了102个摄像头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以及大型通风换气设备保障空气流通。此外,隧道两端都设置有防淹门,倘若遭遇战争破坏、恐怖袭击以及自然灾害,该门将关闭,防止江水进入隧道涌入城区。
幕后故事
武汉地质条件复杂,有粘土、粉土、粉细砂、卵石,还有岩层。上软下硬的地层,是隧道挖掘的“大敌”。“在武汉这种地质条件,搞大断面施工,在世界上都算是难题,但难题还是被我们攻克了。”万姜林说,武汉长江隧道是长江上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条过江隧道,施工中始终面临五大难题。一是姿态控制,盾构机穿越软硬不均的地质,掘进姿态难以控制,搞不好就走偏了,难以到达指定的位置;二是高水压,隧道从水面到底部深57米,江水的压力极大,防止隧道透水是最大难点;三是超浅埋,部分地段盾构机离地面只有5至6米,要不“惊动”地面建筑,穿越长江大堤等,难度极大;四是强透水,隧道两岸大部分为粉细砂地层,一旦透水,后果不堪设想;五是长距离掘进,由于地质变化大,盾构机要尽可能一次穿越2500多米。
2007年5月,被列入“863”计划的“高抗渗长寿命大管径隧道管片材料结构设计与工程应用”课题,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这种隧道管片,是专门为武汉过江隧道而研制的,可使用100年,从而确保了长江隧道的寿命。
与上海、南京长江隧道相比,武汉地质情况最复杂,砂石多,水压最高,地面建筑多,技术难度最大。但从2004年11月动工至今,武汉过江隧道运用各种先进技术,解决了一系列意外状况,没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可按预定工期完成。武汉过江隧道在施工中,也出现过几次紧张时刻。
首次遇险是在江南竖井开工时,由于地下水多,压力大,深21.5米的市政基坑武汉以前没有过。基坑挖到底部时,突然出现管涌,由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险情很快排除。最惊心动魄的一次遇险,是在长江江底。当时,盾构机要拐弯,没想到隧道壁上的管片,有一角出现裂缝,水和土极容易渗透进来,导致重大风险。幸亏之前有预案,2个小时紧张抢险后,险情被排除。最后怕的一次险情,是当盾构机在江底掘进时,居然碰到了炸弹,是日本侵略时丢到江底的。当时,施工人员只是感觉到盾构机碰到了异物,但并没有发现炸弹,直到盾构机在汉口出洞后,人们清理盾构机前面的杂物,才发现一枚50厘米长的炸弹。最紧张的一次险情,是今年1月盾构机到汉口后,准备破洞贯通,这个时候极容易出危险。这时,弄不好会出现塌陷,造成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