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料药国际化cgmp之路正在延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原料药国际化:cGMP 之路正在延伸

中国制药业发展迈向国际化道路,这已是人所共识,而事实上也正成为事实。

目前,GMP 、GSP 等概念在国内药业已深入人心。相对于此,cGMP 却还是较为生疏的。

cGMP 是英文Current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s 的简称,即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也翻译为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它要求在产品生产和物流的全过程都必须验证。美国FDA 执行cGMP 在国际上有较高的权威性,所以产品若得到美国cGMP 认证,在国际市场上常常身价倍增。在药品市场日趋国际化的今天,企业获得美国的cGMP 认证已是大势所趋。

尽管我国政府还没有强制要求制药企业实施cGMP ,但这并不说明中国不存在实施cGMP 的迫切性。相反,按cGMP 规范管理整个生产过程是迈向国际化必不可少的前提。可喜的是,目前在国内,有前瞻性发展策略眼光的制药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规范的长远意义,并为之付诸了实践。

上期,东方比特科技有限公司(健康网)副总经理吴惠芳分析了中国原料药面临的新机遇,本期我们将继续访谈,就cGMP 这一主题请吴惠芳为我们详细解答。

记者:cGMP 应该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新的概念,它的核心是什么?

吴惠芳:谈到国际通行的cGMP ,目前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生产现场的cGMP 符合性检查所遵循的是国际协调会议(ICH )所制定的原料药统一cGMP 规范,又称ICH Q7A 。该规范起源于1997年9月瑞士日内瓦原料药国际协调会议(ICH for API )。1998年3月,由美国FDA牵头,起草了统一的原料药cGMP即ICH Q7A。1999年秋,欧盟和美国达成了原料药的cGMP 互认协议,双方同意协议生效后,在原料药的贸易过程中,相互承认对方的cGMP 认证结果。对于原料药企业来说,cGMP 规范实际上就是ICH Q7A 的具体内容。

所谓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就是强调现场管理(Current),我们在进行cGMP培训时,发

现不少企业的质量部门的负责人对cGMP 的理解很幼稚。我们把cGMP 现场工人培训内容演示之后就听到有人说:就这么简单这还需要培训?没错,表面上看,cGMP 的内容特别是

在对现场工作部分的规范并没有深奥的学问,但是一旦将cGMP 规范落实到真正工作的过

程和细节中去,就会发现执行起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cGMP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稳定的产品质量,药品质量就是cGMP 的核心,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或理解为现场)是最重要的。

举个例子,欧洲某家药厂要将一种市场发展潜力很好的原料药打入美国市场,便向美国FDA

提交认证产品。之前,在原料合成过程中反应罐两个温度表中的一个存在精度偏差,操作工

人虽然经过处理和请示,但是没有在生产的批记录上详细记录。产品生产出来后,质量检查人员在做色谱分析时只对已知杂质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就出具了质量合格的检查报告。FDA 官员在检查时发现了温度计精度不符合要求,但是在生产批记录里没有找到相应记录,在核对质量检查报告时发现没有按规程要求的时间进行色谱分析。所有这些违反cGMP 的行为都不能逃过审查人员的法眼,这个药最终也没能进入美国市场。FDA 认定它

没有执行cGMP 法则,会损害美国消费者健康。

如果按照cGMP 的要求,出现精度偏差后应该安排作进一步的调查,包括对温度偏离精度后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检查,同时还应该对偏离工艺描述的地方加以记录。药品的所有检查只是针对已知杂质和已知不良物质的检查,对于未知的有害成分或无关成分是无法通过现有方法全面检查出来的。

我们在评价一种药品的质量优劣,常常把药物经过质量检验认定是否合格的标准,或者依据产品的效果、外观为判断依据。然而,在cGMP 中,质量的概念是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行为规范。一个质量完全合格的药品未必是符合cGMP 要求的,因为它的过程存在有出现偏差的可能,如果不是在一个对全过程有严格的规范要求的话,潜在的危险是不能被质量报告所发现的。这也就是我之前说的,为什么cGMP 执行起来没有那么简单的原因了。

记者:应该说,我国药企GMP 改造是比较顺利的。那么,如果再实施cGMP ,会不会存在难题?最困难的又是什么?

吴惠芳:我认为,如果实施(CGMP),还是会有难题的。细节”和过程的真实性”应该是我

们在执行cGMP 最难的两个方面。我国现行的GMP 规范是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发展中国家制定的,从硬件上讲,中国企业只要是通过了,与CGMP 对硬件的要求差距并不是很远。但是,CGMP 更强调的是过程的真实性,还有认证后的日常执行。要实施一个高标准的、完善的GMP,真正的挑战不在于认证,而是在于认证以后的日常控制。美国FDA的现场检查就

说是对细节和对实施过程的“挑剔”,因为他们遵循的原则是保证患者的健康不受潜在危险的损害。

大部分企业对CGMP 的实质性理解还有偏差,我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为企业灌输CGMP 的

核心思想,这一点,也将是我们成功实施CGMP 的关键所在。

记者:具体来说,要达到这个规范,我们现在的差距在哪里?

吴惠芳:其实说差距,主要就是观念的调整与适应。实施CGMP 目的在于使那些问题药品

在进入市场之前被发现。这其中,消费者的健康不会受到损害是幸运的,但从药品制造商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果是不幸的,因为产品在不符合CGMP 规范下生产,使得制造商蒙受

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此看来,执行CGMP 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制药企业承受这个代价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来转变观念。我国企业在技术改造、硬件提升上舍得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但是却不忍心看到生产出的合格药品由于过程不规范而被打入冷宫,这样的损失是制造商一时无法接受的。其实是时候需要我们重新定义“合格”这个概念了,执行CGMP 就是一个契机。

记者:现在我们通过美国FDA 的CGMP 规范的原料药企业的情况怎样?

吴惠芳:现在国内学习CGMP 的积极性是高涨的,无论是美国FDA 官方还是国内学术机构、咨询机构举办的培训班,也包括这次会议的报名者都是络绎不绝。根据我的了解,这次会议

(“第二届中国制药国际化论坛全球原料药采购及外包大会”)参会代表的一个愿望就是学习外国企业是如何执行cGMP、如何理解FDA对药物生产质量的要求、如果达到国外采购方的合作需求,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最早引进cGMP 系统的中国制药企业并不是国内著名的大药厂,比如排名领先的华药集团、石药集团、哈药集团,而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比如重庆大兴药业。早在1988 年,重庆大兴药业就开始严格按照美国FDA 要求实施生产管理规范,1990 年底第一个产品通过FDA 的认证,1993年之后陆续有多个品种通过FDA 认证。与重庆大兴药业相似的企业的中小企业还有扬州制药、丹东制药、东北制药等企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原料药企业通过美国FDAcGMP 规范的产品达到了259 项,涉及企业130 多家。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说是可喜的,说明我们药企在药品质量这一关已经逐渐被国际认可。路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