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时鲜族民居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朝鲜族民居建筑
满族的先民主要是生活在东北长白山一带的女真族,1635年皇太极才改其名为满。满族非常善于学习,入关后逐渐大量接受了汉族的建筑形式,但在民居中仍保留有一些自己的民族性格。
首先是喜高。由于早期的满族人长期居住在东北山区,方便打猎和居高防守,逐渐养成了居高临下的心理习惯。即便后来向山岗、平原过渡,也仍然要在山岗的高处建房,或者人工夯筑高台,保持一种防卫的优势。这与中原地区
汉族民居选择依山傍水、藏风聚气的风水观念
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满族民居夯筑高台是要把
整个院落抬高,这跟春秋时期单体的高台建筑
也不一样。
第二个特点是大院。因为东北气候寒冷,地多人少,所以满族民居布局上多呈用地宽松的大院形式。
正房、厢房非常独立,之间有较大距离,互不遮挡,可以获得充裕的阳光,
尤其是冬天的光照。
满族民居
因为马车是当地主要的交通工具,所以院落非常开阔,房屋跟四周院墙还相隔一段距离,使马车可以赶到院内或绕院行驶。
院墙与房屋之间的许多空地,可用来种菜、堆放杂物,很适合东北农村自
给自足的家庭生活。
第三个特点是索伦杆,满族大院一般比较
长,两厢之间用二门分成内外院。
由于萨满教祭祀的要求,满族民居需要在
内院东南角设置喂食神鸟的索伦杆。
但后来受到汉族宗法礼制的影响,这个索伦杆就被放到中轴线上了。并且用二门遮挡一下,因为在汉族的方位观念中,神圣的东西应该是在中轴上的。
第四个特点是西屋为主。与汉族以堂屋为核心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是满族民居的生活以西屋为主。室内南北西三面设火炕,称为万字炕,其实就是拐弯炕、转圈炕。西山墙上设祖宗神龛,靠着神龛的西炕最为尊贵的。上面放桌子、茶
具,桌两侧铺红毡,是待客之处。一般人坐南
北炕,为了补充西间炕位的不足,往往向明间
扩大半间,叫做借间。明间堂屋反而成为一个
次要的过渡性门厅,这跟汉族民居的布局很不
一样。东间往往做为一般居室和厨房,堂屋后
面隔出一小间储藏衣物,称为倒闸。里面还设
个小炕,冬天可以温暖衣物,便于随时穿用。
有的民居就没有堂屋,西屋的炕继续延
伸,只在东侧稍间开门,形成了布局像个口袋
一样的口袋房。这主要是为了让室内空间尽少
的接触寒风,适应东北寒冷的气候。满族民居
的这种布置在清代皇宫的寝殿中得到了延续,
如沈阳故宫的清宁宫和北京故宫的坤宁宫采
用的都是这种口袋房的布局形式。
在建筑形象上满族民居有两坡硬山顶、仰瓦屋面、支摘窗,外檐装修简单,这些都跟北方汉族民居相似。别具特色的是它在山墙两侧或南北砌筑落地式的烟囱与室内火炕相连,这个做法与朝鲜族民居颇为类似。
满族民居
室内以各种火炕、火盆、火炉、火墙、火地等各种方式取暖,门窗却只糊窗纸来抵御风雪,这点与朝鲜族民居也有些相似。
我
我国的朝鲜族大多居住在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延边地区的鲜族生活习惯与朝鲜北部的居民差别不大,所以延边鲜族的早期建筑采用的就是朝鲜北部咸境道式,特征是居室比较多。
既有火炕又有木板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延边的鲜族民居又有一些演变。延边的鲜族民居它的基本特点一个是独门独院。延边农村的鲜族住宅在选址的时候喜欢依据阴阳风水说,选择背山面河的缓坡,左青龙、右白虎,宅前要有开阔的地段,前方最好有条小溪河,与古代汉族选择宅基地的讲究非常相似。沿着山坡、道路建房,独家独院,院子用较矮的板杖围起来。
宅前的庭院比较开阔,种植蔬菜。后院种植少量果树。住宅两侧布置厨房、仓库等附属建筑。
朝鲜民居
第二个特点是房间很多。鲜族民居的平面往往呈一字形,双通间六间或八间,由主间、客间、里间、牛舍仓库等组成。有的还带有偏廊,个别有拐角房。
朝鲜族往往是一个大家庭三代同堂,所以需
要的居室比较多,而且还需要做农活的房间,
居室之间用轻质隔墙,有门相通,主要的堂
屋相当于两间居室。
鲜族有席地而居的习惯,进屋时把鞋子靴子脱在廊道上,室内则保存着唐代中原地区席地而坐而卧的风俗,因此室内的家具极其简洁,东西大多放在壁柜里。由于气候寒冷,墙壁又薄,居室里面满铺地炕来御寒,地炕与灶台相联,室外设烟囱排烟,这种做法有别于汉族民居厚墙御寒的方法。
朝鲜民居建筑在造型上也颇具特色,建筑屋顶保留着古代歇山式、庑殿式的四坡形式。坡度平缓,屋顶铺草或盖瓦,硕大的屋顶、平矮的屋身以及窄长
的门窗,显得非常的柔和亲切、朴素淡雅,颇具唐代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