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镇村布局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镇村布局规划是2005年江苏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目标是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的整合,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其任务是在县域城镇体系得指导下,进一步确定村庄布点,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因此,镇村布局规划是镇、村建设规划的基础,将在以后很长时间内指导村庄如何撤并集中、镇村如何建设发展。
根据江苏省建设厅的统一部署,于四月初开展了连云港市的镇村布局规划工作。灌南县镇村布局规划编制组在灌南县人民政府、各乡镇政府及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四月底完成了资料的收集工作及对十四个乡镇的现场踏勘和资料的补充;五月中旬形成村庄布点的初次方案并至各乡镇征求意见;七月上旬编制完成了规划方案并向各乡镇政府进行了汇报,听取了乡镇政府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八月上旬完成了灌南县镇村布局规划的汇总材料,并向灌南县人民政府做了汇报,根据县政府的意见对全县及各镇的规划方案进行了成果的协调。
灌南县镇村布局规划认真贯彻了江苏省建设厅苏建村(2005)125号文件“关于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及相关文件的要求,充分考虑灌南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规划特色。规划中坚持了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村庄适度集聚、配套设施集约配置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本规划以灌南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灌南县总体规划为依据,注重与灌南县及各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本规划城市是根据连云港市规划局的技术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后形成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
对于在本规划编制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的各级领导及有关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对于规划中不妥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灌南县镇村布局规划编制组
二○○五年十一月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目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
1.2 规划依据
1、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05)29号文件;
2、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苏建村【2005】125号文件);
3、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4、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
5、《灌南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
6、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3 规划原则
1.3.1 积极引导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在村庄集中居住,鼓励以从事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进城镇居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
1.3.2 村庄布局应因地制宜,体现“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尊重地方习俗,满足农民小康和现代化生活的需求,促进集约经营;以规模大、区位好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集聚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村庄选址应考虑地质、基础设施条件和防洪、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的要求,耕作半径合理以及尽量利用现有村庄的建设用地。
1.3.3 充分考虑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灵活选址,保留古村落,保护历史文化遗址,挖掘和利用地方历史文化遗存,突出地方特色。
1.3.4 按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以及村庄布局规划要求,进行公共设施布局和市政设施配置,规划保留村庄应加强配套完善、规划撤并村庄以维持基本设施条件为原则。
1.4 规划范围
灌南县行政辖区计1041平方公里。
第二章县域镇村现状分析
灌南县是连云港市的南大门,濒临黄海,四市交界,东与盐城的响水相连,南与淮安的涟水接壤,西与宿迁的沭阳毗邻。195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灌云县与涟水县部分乡镇成立灌南县,隶属淮阴地区。1996年9月,由原淮阴市划归连云港市。
县域面积为1041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为733574人,其中:非农人口为157506人,农业人口为576068人。人口密度为705人/平方公里。人口多为汉族。
灌南县属暖湿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年均气温13.8℃。
县内的326、307省道横贯东西,204国道、宁连高速公路纵穿南北,京沪高速公路擦境而过。县内的堆沟港是有待开发的天然良港和入海通道,内河航运总里程169.6公里,可直通洪泽湖、大运河、淮河和长江。
2.1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2亿元,比上2002年增长13.1%。实现一产增加值12.6亿元,增长7.7%;实现二产增加值9.4亿元,增长19.2%,占GDP比重26.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增长53.1%。
2.2 资源条件分析
2.2.1 地形地貌、地质灾害
灌南县属黄泛平原区,地势平坦,地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最低处在五队乡东游引河,高程1.6米,最高处在新集以西,高程6.5米,高低差4.9米,高程一般在3.1—4.5之间。全县坡降为1/20000—1/15000,属平原缓坡地带。县境内无山岗、丘陵。境内南部土壤质地以砂、壤、粘相间分布,西北、北部和东北部土壤质地呈粘壤和粘性分布。
河网稠密,有主要干河15条,大沟128条,中沟1241条,小沟5547条,总长4883.09公里,河网密度4.69公里/平方公里。河流大部分为东西流向,属淮、沂、沭、泗水系,东入黄海。
2.2.2 自然资源分布
县内垦植历史悠久,自然植被基本无存。矿产资源少,无森林资源,但土壤后备资源比较丰富。
武障河、盐河、南六塘河、老六塘河的交汇处的武障河生态农林业旅游观光园总面积有 4.1平方公里。盐河及其他河网地区有沿河生态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