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人的一生会经历多少次紧张,可能没人去统计过,但考前紧张,应该是每个人都无法逃脱,且印象深刻的一类紧张吧。
尤其是随着高考进入倒计时,高三的孩子们开始逐渐紧张起来,严重者甚至出现深度焦虑、无法入睡、没有食欲等现象,伴随而来的则是:精神恍惚、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灵敏度降低……
很多孩子明知紧张不好,但就是身不由已。
如果任由这种紧张、焦虑的情绪发展,会让孩子在未来100多天的学习中"患得患失",最后对高考产生恐惧、畏怯的心理。
当孩子出现考前焦虑,你该怎么办?当孩子对你说感到紧张时,又应该如何安慰孩子呢?
一、高考中的风波:女儿考前紧张的一次亲身经历。
2018年6月7日下午,是高考第二场——数学考试。
在送女儿去考场的路上,她一直沉默无语,行至中途,女儿突然说:"爸,我有点紧张!"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我心里格登一跳:临阵怯场,这可是考场大忌啊!儿女这一说不要紧,搞得我也立马紧张起来,不由得轻轻点了一下刹车。
在骄阳的炙烤下,我边行驶边快速思考应对之策。
从小学到高中12年,从没有听女儿说过因考试而紧张(也许有,但没有对我说吧),这次是什么原因呢?突然,我一下子想到上午的语文考试,当时很多学生
走出考场都显得比较沮丧,大家普遍反应考题太难,女儿也说没平时考得好。
但本着"考一科,扔一科"的原则,当时也没有在这方面过多纠结,现在她突然说紧张,应该是上午考试带来的心理包袱还没有放下。
可是考试在即,已经没时间跟她长谈了。
无奈之下,我只得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如果你是因为上午语文考试而紧张的话,那我觉得大可不必哦。
今天我听好多家长和学生都说考得如何如何糟糕(其实我没有听过),试题的难度是针对每一个人,大家是一难俱难。
别的不敢说,但爸爸相信你已经一定尽力了,而哪次你努力过后,成绩又让你失望过呢?相信自己,情况不是你相像那样,轻松上阵吧!"女儿是否真的放下了心理包袱,我不知道,但在忐忑的等待中,当我看到她满面笑容地走出考场时,心里不由得长长吁了一口气。
事后,我作了一个简单总结,用善意的谎言来缓解女儿的考前紧张,应该起到了三个作用:首先,让她感受到了来自父亲的信任和鼓励;其次,舒缓了她对上午语文考试的纠结情绪;最后,是降低了她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二、因压力而造成的考前紧张,有两种:临时性紧张和长期性紧张
1."考前"紧张的界定。
这里的"考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临考前的"临时"紧张,发生的时间比较短,可能是考前一、两天,也可能是考前一小时、一刻钟。
另一种是考前"长期"紧张,从时间上来看,紧张情绪存在的时间长,形成的原因复杂,可能是一学期,也可能是一年,甚至更长。
上述案例中,我女儿突然产生的这种紧张,属于考前临时紧张,虽然让人措手不及,但对孩子的影响不大,解决起来也比较容易。
但如果是学习中的长期性紧张,对孩子的影响将是深远且严重的。
打个比方:临时紧张就如急性肝炎,只要处理及时,很快就能康复;长期紧张就如慢性肝炎,治疗过程漫长,手段多样,且康复起来很慢。
2、考前临时紧张的特点
临时紧张大多是由于突发意外事件所致,可能是自己经历的,也可能是听到的、看到的。
临考前,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就像一根紧绷的弦,稍遇外界刺激就可能引发强烈的情绪波动。
由于这种紧张是突发性的,只要不是过于严重,加之及时疏导,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平复。
所以,临时紧张具有来得快,去得快的特点。
3.考前长期紧张的特点
长期紧张,是一个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的综合性心理反应过程。
体现在学习上,主要是由于对自己期望值过高,但学习效率又过低,加之情绪调节不及时所致。
长期紧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些孩子本来已经很努力了,但因各方面原因,始终难以达到自己或父母的要求,就会在心里慢慢积累压抑情绪,一想到以后的考试,就会在心里产生高度的紧张感。
长期紧张,处于一种长期的唤醒状态。
当孩子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因为不能完成学习的预期目标,就会体验到一种持久的沮丧感。
这种紧张已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较严重的负面创伤,具有来得慢,去得也慢的特点。
三、考前紧张,适度有益,过而有损。
心理学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
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水平高,效率可以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水平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水平下的工作效率最佳。
"
1.考前适度紧张,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动力,让大脑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思维状态。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适度的紧张情绪能增强大脑的兴奋过程,提高大脑的活动功能,使人思维迅速,反应敏捷。
因此,在适度的紧张状态下应试,考生往往会超常发挥水平,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平时成绩一般的学生,却能考出让人意外成绩的原因所在。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在难度适中的任务中,当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则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适度的紧张,可以让孩子在考试中较好发挥,并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2.考前过度紧张,将对孩子思想造成困扰,因压力过大而影响考试效果。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动机强度过高,会处于过度紧张和焦虑的心理状态。
这种紧张和焦虑会产生恐惧感、危机感,继而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让思维变窄,头脑迟滞,严重者连平时掌握较好的内容也可能出现混淆、遗忘的后果,从而使考试效果下降。
3.一点也不紧张,考试成绩将呈现两个极端。
孩子考前一点也不紧张,说明孩子要么是学神,要么是学渣。
学神因胸有成竹不紧张,学渣因无所追求而坦然。
这两类孩子,因心态"超然",均能在考试中正常发挥,取得自己应该取得的成绩。
四、自我修炼,是孩子克服考前紧张的最好方法。
心志需要修炼,就象性命需要滋养一样;心态需要修缮,就象脸庞
需要美容一样。
无论是临时紧张还是长期紧张,一般来说,出现考前紧张,大都因为文化知识没学牢、心理素质不坚定、思想情绪不稳定所致。
鉴于此,家长应该在平时注重引导孩子,通过多维度修炼,提升各方面能力,从源头解决考前紧张的问题。
自我修炼,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是平时修炼,一是考前放松
1.平时修炼
平时修炼既是聚沙成塔的使然,也是水到成渠的必然。
(1)修炼学问,时常问问自己:我真的尽力了吗?
学习是否认真是学习好坏的根本保障,而学习的好坏,则是决定考试效果的最大因素。
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叮咛最多的话总是:"宝贝,你学习要认真哦!"而孩子也总会回答:"嗯,知道了!"其实,认真也好,尽力也罢,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是真难,并且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有人说:"有没有认真和尽力,看考试分数就知道了。
"事实真的这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如果都用无所不知、考无不胜的学霸来判断是否认真的话,那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心碎一地。
衡量孩子是否认真和努力,不能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宜。
个人认为,只要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管控好时间,有严格的自律性,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合适的学习方法,那就做到了认真。
即便最后考试成绩不理想,但他真的已经尽力了。
(2)修炼心性,练就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
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最近热播的连续剧《第二次也很美》中的王蕾,本身具有很高的漫画天赋,但当她面对才气满满的女一号安安时,却因害怕而充满了忌妒、不安。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甚至不惜用卑鄙的手段,将安安锁在屋子里,让其错失了现场比赛的机会。
虽然她获得了现场比赛的冠军,但最后却因真相大白而失去了"窃取"的荣誉。
当然,失去的还有可贵的人格和别人的信任。
其实在学习中,类似的人和事并不少见。
有的孩子成绩一直很好,父母爱,老师宠,学生敬。
但有一天突然发现谁超过了自己,就感觉受不了,好像被占了领地的豹子,随时都会跃起伤人。
这样的孩子,其实就是分数上的巨人,思想上的矮子,终会因格局太小,视野太窄,在自负、自大、自我中失去原则和方向。
对于这样的孩子,作为家长要善加引导,让孩子端正心态、正视自我,告诉他:人生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只有经得起挫败的强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我非常喜欢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一段话:顺,不妄喜;逆,不惶
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
军!
虽然这句话是对古时男儿的要求,但用在今天也是非常适宜的。
今天的孩子,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爱,最缺的就是逆境的锤炼和心性的修养。
如何教会孩子在挫折中挺立,在失败中站起,树立坚定的信心,这比纯粹的分数更重要。
2.考前放松
考前放松的方法有很多,既有生理减压法,也有心理调节法。
这些方法可以在网上搜罗一大堆,比如:睡个好觉,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深呼吸……这些方法都很适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但是,对于要参加大型考试的孩子来说,小编在此与大家分享两种,通过教育实践证明效果不错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积极的心理暗示法
事实上,高考不可怕,就怕你怕它。
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的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其实它的意思就是,在负面的心理暗示下,可能出错的事情终将出错,哪怕这种可能性只有万分之一。
负面的心理暗示,会对人的心态及行为造成不良影响。
与之相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人拥有足够的自信,稳定的心态。
以肯定的心态去否定负面的念头,始终以正面、阳光的心态面对困难和压力,就能打破墨菲定律的"魔咒"。
比如:"我付出的努力已经很多了,掌握的知识足够应对考试了,我一定能考好!""今天的状态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好,我一定没问题!""心目中的大学离我是如此之近,而我要做的只是通过这场考试而已"……
当然,这种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在平时去引导孩子,通过长期的尝试和锻炼,才能真正掌握,这需要家长做好引路人。
当孩子具备了这种心理调试能力后,在以后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都能在考前发挥积极的作用。
(2)聊天释放压力法
很多父母在孩子要进考场前,总忘不了叮咛一句:"成功与否,在此一举,爸爸妈妈相信你!""是龙是虫,就看你的造化了,加油""一定要认真看题,仔细演算,千万不能大意啊!"……
考试的重要性,孩子比你更清楚,该怎么考试,也用不着家长来提醒。
在这个时候,无论是鼓励还是鸡汤,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减压,而是增压。
与其如此"费力不讨好",还不如在送孩子去考场的路上,与孩子话话家常,聊聊新闻,谈
谈趣事,如果能准备两个幽默的小笑话,也许会比有"毒"的鸡汤更有用。
到了考场后,请对着孩子微微一笑,轻轻地挥挥手,让他在你的"轻松"中感受到信任和关爱,这比什么都强。
总结语:
考试检测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孩子的心理素质、情绪控制、应对突发意外等方面的能力,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综合性修炼过程。
要让孩子在考前拥有一颗积极、平稳的心态,不能光靠临阵打气,更要注重平时修炼。
在日常中,我们不妨告诉孩子:"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力而为,结果真的不重要,因为我们做到了问心无愧。
当将来回首这段难忘的岁月时,你觉得没有虚度光阴,没有遗憾,那就行了!"实践证明,在这样的"耳提面命"下,孩子往往都能做到两点:一是平时学习认真且效果良好;二是总能以良好的心态冷静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