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第四单元 1 河 床 Word版含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

第四单元 1 河床

本单元的诗歌不仅是借景抒情,更是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诗人通过塑造“河床”“金黄的稻束”“半棵树”等中心形象而引发无限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及时间地探寻人与大地的关系,即对自然、土地、生命的沉思。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例如,《河床》中与河床相关的意象有哪些?它们有何共同点?怎样表现出“我”的感觉、情绪和思考?《金黄的稻束》分为哪几幅画面?哪幅是主导画面?画面之间是如何有机联系的?《地之子》中的“子”是如何向“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半棵树》仅仅表现树为半棵的奇异?《边界望乡》中诗人是如何“望”的?其乡愁是否具有普遍性?

2.体会诗的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昌耀通过对高原地域色彩的特有意象的捕捉,进入历史,进入生命(《河床》);郑敏由寻常的农村生活景象生发出不寻常的诗情,将清明的思想、澄清的理性与真挚的情愫、坚挺的意象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金黄的稻束》);李广田从“大地”与“天国”的这种比照中,进一步升华了对大地母亲的爱怜之情,增强了诗作的哲理性与感染力(《地之子》);牛汉用那种被斫去了一半身躯却依然坚韧不拔、生命不息的半棵树意象,鲜明地体现了“文化大革命”中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形象(《半棵树》);洛夫以个人的感受传达既具古典意味,又与现代千千万万游子心灵相通的乡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