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34讲龙胆泻肝汤(二)、左金丸、苇茎汤、泻白散、清胃散(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肝郁化火可以有情志郁结,这个在临床上多一点,可以有外邪入里化热导致的,从[临床看到左金丸证来讲,肝郁化热化火,造成胁痛、口苦为特征,跟龙胆泻肝汤比的话,龙胆泻肝汤肝郁化火,以循经上炎为主要特点,左金丸肝郁化火,以肝火犯胃为主要特点,肝胃同病为主要特点。所以在有胃气上逆,肝胃不和的表现,特别是吞酸。肝胃不和以后,不管寒证热证造成的,往往都会有吞酸的特点。古人说,木郁曲直,曲直作酸。这个因为是肝火犯胃,偏热证,既有嘈杂,有吞酸,同时往往有胃腑的热像。提到肝胃不和,多以胃气上逆的呕吐常见。相对我们提到肝脾不和,那都是以脾不升清,泄泻、腹痛这为特点。左金丸证,它是有一组肝郁化火,胁痛口苦,和肝火犯胃,嘈杂吞酸,胃气上逆呕吐为主要表现。
这是运用注意。所以后来用黄连都用吴茱萸炒了。
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
苇茎汤主治肺痈。实际上也反应了很多组合当中,配伍组合的一些基本结构。苇茎汤原来是治疗一种风热疫毒侵犯肺脏,导致了肺脏气机壅滞,宣降失常,宣降失常以后津液凝聚不布,聚而为痰,而这风热疫毒还会搏结气血,造成气滞血瘀,加上津液凝聚,痰瘀结合,咳吐脓血,或者咳痰黄稠,所以这个肺痈证,外邪是风热疫毒,侵犯到肺脏,引起宣降失常,热邪搏结气血,津液有凝聚不布,痰瘀结合,这样造成咳吐脓血,腥臭脓痰。教材上这个字校对实没校好,写错了。不是单纯脓血,有的就咳吐,黄稠浓痰,可以伴有脓血。由于这种瘀血阻滞,痰瘀互结阻滞,造成可以有胸痛。
就像前面说抱导赤散,它阴虚不重,心经热也不重,叫水有点虚,阴有点虚,火不实,火又不旺,照顾到小儿体质,泻白散也有这个特点。小儿容易积热,由于内生这种积热,热又不重,可以缓慢消耗一点阴液,这个证有这个特点。所以临床表现上往往以咳嗽为主。过去像五版提到,“甚则气急欲喘”,欲喘是想要喘,这个是泻白散的主治。
因为我们治疗肺热咳喘的方子,前面还有个麻杏石甘汤,这也是。这泻白散原则上讲,也是治肺热咳喘,但两个方差别非常大的。我们先分析这个方,肺中伏火,这肺中伏火从《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所提来讲,它带有伏火,带有体质因素。小孩子至阳之体,容易热化。有时候内中积热,熏蒸华盖,容易导致内热发生。这种热,不是外来之热,麻杏石甘汤的热哪来呀?不管伤寒由太阳到阳明,或这温并从卫分到气分,都是由外邪入里化热的。这个讲伏火,是内生,内生由至阴至阳之体,或者有的人说纯阳之体,是体质因素。或者还有平时小孩子,调摄饮食方面失宜所产生的内热,熏蒸华盖。可以产生这种伏火、伏热。伏热郁结在肺,肺失清肃,可以气喘咳嗽,由肺热、肺和皮毛相表里,肺热外发,熏蒸皮毛,出现皮肤蒸热,日晡尤盛。
从功效特点,轻肝火力量,龙胆泻肝汤很强,它是凉肝猛降,又能清利湿热,左金丸清肝比较平和。清泻肝火比较平和,兼有和胃降逆作用。所以是历来治疗吞酸、口苦这一类,是个基础方,基础结构。后来这两个药(黄连、吴茱萸)成为一个基本的配伍结构。一遇到有冒酸这两个药也可以相配。偏于虚寒型的,胃寒引起这类也可以用。胃寒引起作酸,人们也用吴茱萸、黄连,可以把用量倒过来,把它称作反左金丸。仍然是一种肝胃不和,偏寒证。可以呕吐,吞酸。还是肝胃同治,这个是灵活运用了。
从舌像来看,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内有痰、瘀,这种左证,所以从肺痈形成,原书主治和后世一般认为风热犯肺,造成肺失宣降,痰瘀互结,形成咳吐腥臭脓痰,或者咳吐痰兼脓血。现在苇茎汤,基本组合也不一定是风热犯肺,咳吐脓痰,黄痰有些都可以用苇茎汤,一些基本结构。这是使用当中的一些变化。
功用
清肺化痰
清化痰热,它偏于痰热的方面,而且痰瘀互结成脓,它除了化痰,又要活血化瘀来排脓,所以实际上祛痰、化瘀、利湿,几方面结合。这种脓痰,都有痰,痰湿和瘀血结合而成,祛痰、活血、利湿。
冬瓜子和苡仁,这两味药是利湿,利湿排脓常用,冬瓜子能利水,能够排脓,这在大黄牡丹汤里曾经提到过,苡仁也适渗湿利水,而且也有排脓作用,脓本身是痰瘀的结合。
桃仁是活血化瘀的,也是作为一种排脓的,通过化瘀排脓,同时化瘀之后也可以止痛。
苇茎汤反应了一些痰瘀结合,形成脓血的治疗的一些基本结构。
临床运用
? 肝火犯胃 → 嘈杂吞酸,呕吐。
既要把握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基本病机,同时通过这个方的学习,了解黄连、吴茱萸配伍使用的一些规律。因为黄连、吴茱萸相配这种方法,已经超出了左金丸使用范围。很多时候这两个从炮制方面,已经成为中医常用的一种配伍组合。
病机,肝火犯胃也是一种肝胃不和的反应。偏热证,犯胃,偏于肝胃之气上逆,所以从表现来看,由两部份构成。
这个小方子,刚才我们提到,也作为一种基本结构,配在那些咳吐黄稠脓痰的各类病证治疗当中,可以作为一个组合。
方义
苇茎是君药,它能清肺热,而且有利肺气的作用。过去解释,说它苇茎中空,能够通气。实际上在苇茎本身,清肺热示它的主要作用。也有排脓作用。现在一般不用苇茎,很多用芦根,那主要是清肺热,生津了。
左金丸、龙胆泻肝汤比较
左金丸也有肝火,龙胆泻肝汤的主治的肝火上炎也是肝火,这两个都是清肝的常用方。相同点都有肝火为患,不管肝火上炎,或者肝火犯胃,所以区别点呢,龙胆泻肝汤可以用于湿热下注,也清利湿热的作用,左金丸呢,它不挟湿,本身左金丸证,但能和胃,又是它的特点,是肝胃同治的。这两个方不同。所以左金丸味什么不用龙胆草,胃气上逆,胃气受损伤了,不能用龙胆草苦寒,容易伤胃之品。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证候分析
肺中伏火,肺热喘咳证
肺中伏热 渐伤阴分 伏热郁来自 气喘咳嗽 肺失清肃
肺热外蒸皮毛 皮肤蒸热,日晡尤盛
肺热伤阴 舌红苔黄,脉细数
前面第一个是导赤散清心。第二个龙胆泻肝汤,第三个左金丸泻肝,苇茎汤它是清肺。清肺逐瘀排脓,泻白散也是清肺。但泻白散这类清肺热,又是一个类型。它也是出在《小儿药证直诀》。出在《小儿药证直诀》,就要考虑到小儿的特点。如果不理解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脏腑娇嫩,元气未充这种特点,往往单读这个方,比较难理解它的主治。原书说这个方,泻白散治疗肺中伏火,我们后世归纳它,总的属于肺热咳喘的范围。不同的书对咳喘,有的强调喘,有的强调咳,临床用的时候看起来以咳为主。所以五版教材里提到的肺热咳嗽,甚则气急欲喘。严重的气急则像喘一样。那主要是咳。
由于是肝火引起,舌红,苔黄,脉弦数,是常见的舌脉左证。
治法
清泻肝火,(和胃)降逆止呕。
方解
药味 作用
君 黄连 清心火
清胃热
臣(佐使) 吴茱萸 疏肝
降逆
这个方由两味药构成。方义分析彼此的关系是重点。黄连擅长于清胃热,能够清心火。这里使用也可以照顾到肝郁化火,引起心火。但主要在这里有清胃热作用。有肝火要清肝,黄连,吴茱萸同用,吴茱萸有引黄连入肝经的作用。大剂量黄连和小剂量吴茱萸相配,吴萸饮黄连入肝经清肝火,所以既清胃,又清肝。
湿热下注刚才提到了,涉及到妇科,泌尿科,也很多病种。所以龙胆泻肝汤是清泻肝胆实火,清利下焦湿热的代表方、常用方。
运用─加减变化
? 头痛头晕:加钩藤、菊花、夏枯草(清肝)
? 出血:生地重用,加针对性止血药(血证宜从肝治)
? 目赤肿痛:加菊花、蝉蜕、木贼。
? 湿盛热轻: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苡仁
吴茱萸在方里,既看成是臣药,也可以看成是佐使药。因为从和胃降逆来讲,黄连没这个作用。针对肝胃不和,它起到加强对这个病机的治疗,仲要这个兼证,胃气上逆,起主要治疗作用。吴茱萸辛温,单用黄连过分苦寒,它使它凉而不瘀。又可以看作一个佐药,佐制药。它能引领黄连入肝经,又像使药。再加上吴茱萸能疏肝,所以吴茱萸配在这个方里,和黄连关系,吴茱萸体现了多方面的作用。既能疏肝,这个肝经有热化火,用苦寒黄连容易凉而使肝气机郁滞,肝脏喜条达恶抑郁,所以它带有疏肝特点。同时可以制约黄连过于苦寒,它可以和胃降逆,又可以引经,引领黄连入肝经,所以历来对吴茱萸分析,大概有这几个方面。它直接治疗作用是降逆止呕,所以在用量方面,为了保证这个方它是以清肝火为主,所以吴茱萸和黄连的比例是1比6。黄连量大。现在我们作为基础课学习,1比6可以使同学们了解,相差比较悬殊这个意义。保证整方是清肝火为主。实际运用当中,这是灵活的。当然用左金丸针对肝火犯胃,黄连量绝对要比吴茱萸多得多。
主治
这个在学习泻白散主治的时候,往往很难理解,而在临床上针对具体病人,有的时候更不好理解,原书讲,什么叫皮肤蒸热呢?“轻取即得,重按则无”。古人有时形容这种主治证候,他为了比较,把它说得差别很大。临床你很少摸到一个轻取皮毛上发热,重取,按一下一点热没有了。重按则无。这说得很绝对,重按没有热了。实际上这个形容,很多在临床体会是怎么样呢?用来区分邪入里所化的热。这种像气分之热,一摸上去热的,按下去里面透出热来,会加重。他这个仅仅是按上去热的,摸上去热,按起来不是加重,不明显的一种加重,还是差不多。你摸上去这种蒸热也比较浅。所以肺热实际上不重。你不能把它绝对想成轻取即得,重按则无,表面按上去,它热,像里按一下,不热。这个在临床实践上就不好指导。很多同学有点疑问,实际上区别在哪呢?就是一个轻取以及重按的时候,差别不大。因为它整个热,内中所谓叫伏火,就是伏热,并不重。同时是一种内生之热。
内生之热,过去有些讨论,这个热是不是阴虚发热呢?不是阴虚发热,内生伏火,内在的体质因素造成积热,内热一定程度会要伤阴,所以出现舌红苔黄,脉细数。有些也可以苔比较少,脉是细数的,反映出正气,特别是阴津有所影响,不足了。所以对泻白散主治里面的肺有伏火,表现皮肤蒸热,轻取即得,重按则无,这个要有正确的理解。
左金丸这里面的吴茱萸过去我讲过,吴茱萸运用当中要注意几个方面。
? 用吴茱萸,哪怕是在,后面我们讲到吴茱萸汤,习惯上用了吴茱萸要用点黄连,小量加一点。能够使吴茱萸的副作用,眩晕、胸闷、恶心这类,可以得到一个控制。控制副作用、不良反应。
? 有吴茱萸的方里,应该服药要温服,甚至于冷服,能够减轻副作用。吃了吴茱萸以后,应该是休息一下,平躺一下。一、二十分钟,一些反应才过去,反而药效发挥。因为吴茱萸本身治疗作用,是气机上逆,肝胃不和的,胸闷,恶心,头眩。
辨证要点
胸痛咳嗽、吐腥臭黄痰,或者脓血,苔黄腻,脉数。
由于有痰湿,属于热证,所以苔黄腻,脉数,这也常见。如果这类肺痈时间长,过去有的书上还强调瘀血阻滞,新血不生,可以有肌肤甲错等等情况。
随证加减
考虑脓未成,脓已成,依照咳嗽的状况,相应加减清热解毒,或者化痰散结这类药物。如果肺痈痰瘀阻滞,肺气宣降失常,加重了痰多,气急,还可以用泻肺。咳嗽时间长,既有脓血,又可以有肺燥,所以往往结合化痰止咳润燥的,枇杷叶,瓜蒌这一类。
方剂学 34讲
龙胆泻肝汤
为清肝经实火的代表方,常用方。
上次课讨论了龙胆泻肝汤的证候分析,病机归纳,
临床应用─辨证要点
胁痛,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辨证要点,写法有些教材都不一样,应该说可以概括,实火上炎和湿热下注两个方面。但由于是两个方面,往往把这个使用基本的依据,放在肝经有热上,所以胁痛、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一般是基本的肝胆有热的表现。至于它具体运用可以侧重在实火上炎;那包括,如果肝胆实火上炎引起阳亢,像高血压一类的,这个方也可以用。当然这要其它的方面,体质还是壮实为使用的根据。五官科方面的,这个方,在实火上炎引起的,刚才说耳朵方面的,有些包括鼻渊方面的。像四川成都中医学院,原来有一个成药鼻渊舒,基本就是龙胆泻肝汤。也是五官科常用的。龙胆泻肝汤在眼科,肝开窍于目,眼科实热证候有时也可以用。所以作用在实火上炎的方面很多。
? __生疮,阴囊肿痛,便毒__: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
根据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病种,相对的辨病也要加一些药 ,或者病机有所变化要有加减、加味。这是举一些例子。
左金丸 《丹溪心法》
左金丸是清肝经之热,清肝泻火的。我们定为二类方。
主治与病机分析
? 肝郁化火 → 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麻杏石甘汤证和泻白散的病机、证候比较
麻杏石甘汤证基本是实证,没有伤正气的,病邪是外来的,所以肺热是较重的。咳喘是以喘为主的。所以治疗当中只清肺热,宣降肺气,清热力量很大。我们等一下方义分析看看,泻白散清热结合了一些养阴,清热力量不强。因为这种肺中伏火,肺热证,本身热就不重。泻白散证针对麻杏石甘汤证来讲,肺中伏火,热势较轻。所以体现出皮肤蒸热,按之不会很加重,透出热来。日晡尤盛是由于内热,内在产生的热,所以到下午三五点的时候,它可以因外来阳气之盛引起两阳相合,热证到这个时候发热有所明显,也只能说有所明显。泻白散证由于内热,有一定伤阴,这是和麻杏石甘汤证又是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