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二讲 快乐的文言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期数:春 季 年级:四年级 编稿:李晓波 责编:温 静

新课学习

一、什么是文言文?

中国在1919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

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

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

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

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

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第一个“文”,是美好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

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

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

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二、你能读懂下面的文言文吗?

《我的一生》

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

方,服之,卒。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本文言文写的笑话书。

中国有笑话书的历史由来已久,但集大成者可说非《笑林广记》莫属。此书是

清代署名“游戏主人”收集而成。《笑林广记》,语言风趣,文字简练隽秀,表

现手法也十分成熟。此书分十二部,每部皆有其独特主题。其题材为各种人、事、

语文第二讲 快乐的文言文

物之现象,因此具有扣紧社会脉动,呈显民间风俗的功能,故能反映世情,振聋发聩。在本书中大部分作品抓住了生活中某丑恶现象的本质,深入揭露,一针见血。刻画人物大多用夸张手法,文字简炼生动,语言锋利,风趣幽默,结构精巧,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

例1

爇(ruî)衣

一最性急、一最性缓,冬日围炉聚饮。性急者衣坠炉中,为火所燃,性缓者见之从容谓曰:“适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不利于君,然则言之是耶,不言是耶?”性急者问以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曳衣而起,怒曰:“既然如此,何不早说!”性缓者曰:“外人道君性急,不料果然。”

爇:点燃,焚烧。

有个人是急性子,另一个是慢性子,冬天围在炉前喝酒。急性子的衣服掉在了火炉中,被烧到了,慢性子见了,从容的说:“刚好有一件事,看见很久了,想说但怕你性急,不说对你不利,是说呢,还是不说呢?”急性子问什么事,慢性子说:“火烧到你的衣服了。”急性子拽起衣服来,生气地说:“都这样了,怎么不早说?”慢性子说:“别人说你性急,果然是这样。”

例2 识气

一瞎子双目不明,善能闻香识气。有秀才拿一《西厢》本与他闻,曰:“《西厢记》。”问:“何以知之?”答曰:“有些脂粉气。”又拿《三国志》与他闻,曰:“《三国志》。”又问:“何以知之。”答曰:“有些刀兵气。”秀才以为奇异,却将自做的文字与他闻,瞎子曰:“此是你的佳作。”问:“你怎知?”答曰:“有些屁气。”

出《笑林广记》 - 卷一:腐流部

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文言小故事,看看在注释的帮助下,我们能不能读懂它们?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蚌①方出曝②,而鹬③啄其肉,蚌合而箝④其喙⑤。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⑥得而并禽⑦之。

注释:

2

①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壳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的外壳。

②曝(pù):晒太阳。

③鹬: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

④箝(qián):夹住。

⑤喙(huì):鸟的嘴巴。

⑥渔者:捕鱼的人。

⑦禽:同“擒”,捉获。

⑧舍:放弃;丢下

雨(yù):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曰:对..说。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并。

翻译

一只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蚌马上合上,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鹬和蚌都不肯互相放弃,渔夫就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例2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①发鸠之山②,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③如乌④,文首⑤,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⑥。是⑦炎帝之少女⑧,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⑨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⑩于东海。——《山海经》

①曰:叫作

②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③状:形状

④乌:乌鸦

⑤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⑥其鸣自詨(xiā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⑦是:这

⑧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⑨故:所以

⑩堙:(yīn)填塞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3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例3 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选自《书林纪事》)

注释

(1)临:临摹。

(2)日:每天

(3)率:标准。

(4)书:书法水平。

(5)遂:于是,就。

(6)于:对,对于。

(7)平生:一生。

(7)尝:曾经。

(8)苟且:敷衍了事,随随便便,马虎。

(9)或:有时。

(10)简札:信件,书信。

(11)少:通“稍”,稍微。

(12)易:改换,更换。

(13)不厌:不嫌烦。厌:嫌麻烦而讨厌。

(14)故:所以。

(15)愈益:愈加,更加。

译文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妙。

文徵明(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