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脂质代谢影响因素的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脂质代谢影响因素的进展

1721030561 高瑞

摘要:脂代谢是人体三大物质代谢之一,也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已有的研究发现在脂质代谢过程中,一些转录调控因子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靶基因的表达来调控脂质代谢。本文中的囊括了除此之外的脂质代谢调控机制的进展,包括亮氨酸缺乏、lncRNA、糖原代谢关键蛋白PPP1R3G、microRNA、神经系统经对脂质代谢的明显影响,并对糖尿病、肥胖症等诸多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脂质代谢;调控;进展

自2003年7月华盛顿大学医学部的Han等提出了脂质代谢组学的概念开始,脂质代谢调控成为一门新兴的科研热点。它对于研究和治疗脂质代谢异常而引起的阿兹海默症、糖尿病、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等诸多人类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脂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一大类化合物, 生物体内重要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脂质,如物质运输、能量代谢、信息传递及代谢调控等。脂代谢是人体三大物质代谢之一,主要包括甘油三酯代谢、胆固醇及其酯的代谢、磷脂和糖脂代谢等。在已有的研究发现在脂质代谢过程中,一些转录调控因子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靶基因的表达来调控脂质代谢。已发现的与脂质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有很多,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视黄醛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SREBPs)等。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发展,相继发现不一样的脂质代谢调控机制,本文囊括了一些脂质代谢影响因素的研究。

1 亮氨酸缺乏调节脂质代谢

2010年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郭非凡研究组在亮氨酸缺乏调节脂质代谢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1]。在前期研究中,郭非凡等发现亮氨酸这一必需氨基酸的缺乏能够调节肝脏脂质代谢,并且亮氨酸缺乏能诱导小鼠腹部脂肪快速丢失,具有明显的减肥效果,但是机制尚不清楚。

在研究中通过生化和分子细胞生物学方法,在细胞和动物水平阐明这个的分子机制。白色脂肪用于储存能量,也是肥胖问题的根源。棕色脂肪富含线粒体并且特异性高表达线粒体膜蛋白蛋白质解偶联

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在冷刺激的条件下有效地产生热量同时减少脂肪生成和血脂浓度。

一方面,亮氨酸缺乏引起白色脂肪组织中脂质动员增强,表现为激素敏感性脂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 HSL)活性增强;脂肪酸合成通路关键性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表达降低,活性减弱;且脂肪酸氧化能力增强,这些作用共同导致小鼠体内脂肪的快速减少。另一方面,亮氨酸缺乏使褐色脂肪组织内与产热相关的UCP1表达显著增加,小鼠耗氧量增加,体温明显升高,能量消耗增加导致脂肪减少。

2 lncRNA在棕色脂肪生成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功能

Jian-die Lin在2014的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从前未知的lncRNA-Blnc1参与了棕色脂肪的分化过程,并与关键转录因子EBF2

形成转录反馈回路[6]。

米色脂肪细胞是一类新发现的脂肪,它们散在分布于白色脂肪组织中,受寒冷刺激或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激活后,表现出棕色脂肪细胞的特点:棕色脂肪标记物UCP1表达量上升,通过细胞内脂肪酸的非耦联氧化磷酸化分解产热。因此,提高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的数目或增强他们的生物学功能是治疗肥胖以及相关代谢紊乱的潜在有效治疗方法。

在这项新研究中,通过对lncRNA进行了体外干扰(Knockdown)实验挑选出棕色脂肪形成有明显作用的lncRNA AK038898,并命名为Blnc1。Blnc1的表达随棕色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逐步升高,并且在米色脂肪中表达量也显著上升。随后,研究小组在体外培养的米色脂肪细胞和棕色脂肪前体细胞中过表达或敲除Blnc1,用表达谱芯片进行检测,发现Blnc1诱导了线粒体以及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者在成纤维细胞中将Blnc1和其他调控棕色脂肪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组合过表达,发现当转录因子EBF1和Blnc1共表达时有促进脂肪细胞形成的作用。进而研究Blnc1和EBF2的相互作用。Blnc1过表达情况下,EBF1和靶标基因启动子结合能力增强。RIP和RNA pull-down实验证明两者的物理结合。此外,EBF1的过表达能增加Blnc1的表达量,ChIP实验及报告基因实验证明EBF1能结合在Blnc1上游1.2kb左右的位点,激活Blnc1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Blnc1不仅能作为协同因子增强EBF1的活性,共同激活下游基因的表达,而且Blnc1自身也受到EBF1的调控,从而形成一个反馈回路。

该研究确定了一个参与棕色脂肪分化的关键lncRNA,为代谢综合症的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3 糖原代谢关键蛋白PPP1R3G在维持葡萄糖稳态以及肝脏脂肪代谢中的作用

肝糖原代谢在葡萄糖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糖原合成主要受糖原合成酶的调节,该酶被磷酸酶1(PP1)与糖基靶向亚单位或G亚基结合,被磷酸化和激活。在不同的器官中有7个G亚基(PPP1R3A到G)控制糖的生成。PPP1R3G是一种最近发现的G亚基,它的表达在快速进食循环中发生了变化,并被证明在餐后血糖调节中发挥作用。

陈雁研究员等在研究中[7],通过构建肝脏特异性表达蛋白磷酸酶的一个新的调节亚基PPP1R3G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深入探讨了PPP1R3G蛋白在糖脂代谢中的生理功能,研究发现PPP1R3G转基因小鼠PPP1R3G过度表达使肝糖原含量明显增加,同时能够加快餐后血糖的清除。

研究还发现,PPP1R3G转基因小鼠的体脂成分减少,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肝脏中甘油三酯成分减少。此前有报道称,禁食能够在老鼠体内诱发肝脂肪变性,而油红染色显示PPP1R3G的过度表能够缓解饥饿诱导产生的脂肪肝,此外,与野生型动物相比,转基因小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而其他血清脂质未改变。另外,在这两种动物之间的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水平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这表明转基因小鼠的高糖原含量与肝脏功能的变化没有关系。这些结果共同证明了PPP1R3G的过度表达能够在禁食条件下改善肝脂肪变性。

这些数据表明,糖原代谢关键蛋白PPP1R3G在维持葡萄糖稳态以及肝脏脂肪代谢中的作用。

4 microRNA控制着脂质代谢中的关键蛋白

MicroRNA是长约22nt的非编码RNA,在天然细胞基因组中占有98%。这些非编码D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决定着基因表达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它们能够与mRNA结合阻断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防止它们翻译成为蛋白。在之前的研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