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_教案

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图形的运动。会辨别图形的运动的种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学习活动理解图形的运动的基本形式与特征。

2.运用数学语言描叙旋转运动的过程。

【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质疑回顾——引导练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哪些关于图形运动的知识呀?

生:平移

生:旋转

生:轴对称

生:还有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

(设计意图:指名学生粗略地说一说,由此引入本课时复习的内容:图形的运动。)

1.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1:(例1)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关于图形运动的知识呀?哪些图形的运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哪些图形的运动只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总结所学过的图形的运动。生:平移、旋转、轴对称生:还有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学生小组内讨论各类图形的运动的特征,指名学生汇报。师:哪些运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只改变图形的位置?生:平移,旋转、轴对称

师:哪些运动只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形状?生:图形的放大、缩小

2.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2:那根据这些图形运动的特点,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1)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伙伴交流交流。

(2)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小组合作,教师行间巡视,关注有困难的小组。

(3)汇报总结:

二、比较异同形成联系

师提问: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发言?预设:不同点

生1: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生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师:那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它们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三、借助情境综合运用

例2: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你知道这些图案分别用什么方法设计出来的吗?

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剪蝴蝶图案时采用了什么方法?指名学生粗略地回答,使学生明确是用轴对称来设计图案。

师:少先队员剪出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轴对称图形。

师:你能指出它的对称轴吗?

师指名学生回答:

2.教师:这位少先队员采用什么方法设计图案?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是用旋转的方法设计的。

师:它是通过哪个图形旋转得到的?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指名学生汇报。

生:正方形。

3.教师:这位少先队员采用什么方法设计板报花边的?指名学生回答。

生:是用图形的放大与平移设计的。

师:它是按什么比例把 B 图案放大的?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4.课件展示例题

点名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并说明运用的图形运动的方法。

教师分析讲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做一做

图中A→B→C →D 是怎样变过来的?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A→ B :向右平移5格

生2:B→ C :向右平移5格,逆时针旋转90o生3:向右平移5格,逆时针旋转90o

2.例题:根据给定的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师: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学生自由完成。

师:完成的同学继续想一想:你有什么经验和大家分享吗?

学生交流经验。

3.例题:下面4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师:大家有结论了吗?

生:4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面积相等。

师:你怎么知道涂色部分都相等呀?

(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师:通过这道题,你有什么收获或启示吗?(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从表面上看涂色部分的面积不相等,但是通过平移、旋转、拼接等方法都可以转化得到最后一幅图。

4.例题:画一画。

(1)小旗子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

(2)小旗子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3)小旗子按2 : 1 扩大后的图形。

提问: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完成的同学继续想一想:你想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

五、总结梳理反思评价

1.小结:本节课我们系统地复习了轴对称、平移、旋转、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图形的运动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及异同,并学会了如何辨别图形的运动的种类。

2.提问:

(1)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图形的运动》教案

《图形得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得过程, 体验图形得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得操作与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得平移或旋转得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得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得平移或旋转得变换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在以前得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与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就是平移、什么就是旋转。 师:今天我们利用所学得知识进一步探索图形得运动(板书课题:图形得运动) 二、自主探索 1、情境探索: 课件呈现情境图(教材第32页) 如下图,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 请同学们观察上图,您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得位置吗?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师:哪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自己得做法。 生1: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 生1:先向左平移10格,再向上平移4格。 2、师:您能通过平移与旋转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得位置吗?与同伴交流您得做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摆一摆,最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可以边摆边说,教师巡视参与交流,再组织全班反馈。 生1:先左平移9格,再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0。 生2:先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0 ,再左平移9格。 三、课堂练习 1、请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画一画,说说要注意什么。 2、如下图,图1就是一幅由四张卡片组成得图,图2中有两张卡片移动了位置。您能通过卡片得平移与旋转将图2“还原”为图1吗? 3、观察方格纸中图形得变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组合图形面积教案设计

组合图形面积教案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组合图形面积》教案设计 阿城区玉泉河南小学叶长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的题例,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学生积极探索,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会运用“分割”与“添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师:谁能说说我们学习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 生: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同桌之间说说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整理已学面积公式。 师:那位同学能看着屏幕上的图形说下他们的面积怎么样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 (二)新知引入 1、拼组合图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纸片,并用这些图形拼成一个复杂的图形。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形,进行拼图的操作活动。 2、抽选部分学生把自己拼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拼得真好,那么请你们看一看黑板上的图形,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是由基本的平面图形组合而成的。 师:对,像这样由几个简单的图形拼出来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组合图形。同学们能用基本图形拼出组合图形,能不能把组合图形在分解成基本图形呢?生:能 很好基本图形和组合图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题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个什么样的图形。(生答组合图形)在这个图形里藏着一个问题,大家想不想把它解出来呢(生答想)

《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1)

《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难点: 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舞蹈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旋转的内容(板课题) (一)、认识旋转 1.出示例1、(课件出示旋转地钟面) 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 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的现象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多媒体动画板示) (1)师:以上几种旋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师:它们哪里转动了?比如:荡秋千哪转动了?挡车杆呢?---

(3)假如,我们把荡秋千的踏板看作是一个点、汽车的刮水器看作一条线段、风车的风叶看作是个四边形或三角形。那么它们的转动又会是怎么样子呢?(生观察图形:点、线段、三角形的旋转演示回答问题) 强调像点、线段、三角形这样子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旋转 3、尝试给旋转下定义。 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旋转了吗?(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认识尝试说说) (二)结合生活,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三角形动画旋转演示) 师:当图形旋转时,这个定点可以在旋转图形的哪个位置? 2旋转方向 师:旋转的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用挡车杆的关和开来演示) 3旋转角度(用时针转动角度的大小演示) 师:①.当指针旋转了90°时,指针指向了哪里? ②.当指针旋转了180°时,指针又指向了哪里? (三)拓展应用: 课后做一做 (四)总结: 展示旋转大楼视频激发学生再学习旋转的兴趣?并说明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教材85页3、4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难点: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组合图形面积教案

《组合图形面积》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了解组合图形的特点。 2、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小图形所需的条件。 难点:选择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同学们自己创作的作品,想看吗?(点击kj)这是谁的作品,你来介绍一下,(学生回答)你的这幅作品,用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像这样,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拼成的图形,我们就叫它组合图形。出示课题:组合图形 这是什么图形?(组合图形)为什么?(它是由几个简单的基本

图形拼成的)谁能说说,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几个基本图形拼成的?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多大?你会求吗?说说你的想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补充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新授 出示房屋的图片,再出示侧面墙。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组合图形,咱们来看一看。老师要粉刷这面墙,要买多少涂料?需要知道什么呢?这个组合图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合而成的。求墙壁的面积就是把三角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相加。 要求它的面积,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根据同学们的讨论,老师已经把数据测量出来了,请你计算出这面墙的面积(学生独立完成) 师:谁愿意来汇报汇报 (让学生利用投影)说出计算过程,并给予评价,强调注意单位名称和答题。看来我们知道了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就能粉刷这面墙了,老师家还想给客厅铺地砖,该怎么办?那就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再算一算吧。 学生汇报 在这几种方法中,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在能分出两个基本图形就能够求出组合图形面积的情况下,还有必要分第三个吗?大家真是善于动脑的孩子,还哪个小组想汇报? 同学们把这些归为了一类,那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做分割法。这

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生活实例,引出课题。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是旅游的最佳时节,你们喜欢春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一看。(出示图片)想看嘛?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风车是怎样运动的?(旋转)板书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爱玩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举例。 旋转这个词,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认识过,谁来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我们比一比谁知道得多,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旋转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旋转还隐藏着什么知识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旋转三要素及性质。 2、会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三、学习探究新知 1、下面老师想要考考同学们的眼力,看谁是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些物体都是怎样旋转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引出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含义。)板书 师:这个点或轴,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叫“旋转中心”或“旋转点”。(板书:旋转中心)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引出图形的旋转运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是学生第一次正式了解,教师以钟表和风车为例,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两种物体旋转的区别,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认识顺时针和逆时方向。)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3—84页例1、例2 主题:《图形的运动三》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赵洋/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小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最后一次学习,进一步认识旋转运动,在深入分析旋转运动的过程中掌握旋转的三要素;通过操作和观察探索出图形旋转的特征。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借助方格纸、三角板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增强空间观念。本单元的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四年级时,又认识了平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图形旋转的实例,本单元图形运动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旋转现象;

2.能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3.通过操作和观察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的课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这是什么?会玩吗?谁来试试? 2.同学们的游戏玩的都非常棒,那么在游戏中包含了哪些运动现象呢?(平移和旋转)你还学过哪些运动现象?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形运动中的旋转。 (二)认识旋转的三要素 1.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运动呢?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一起来看。因为旋转,世界是如此的美丽。 2.圆规,有旋转吗?哪有?(圆规转动画圆的过程是旋转)【问题1】 3.(演示)那这个运动是旋转吗?那这个呢?为什么?为什么飞出去了就不叫旋转?(只有一直绕着中心点转动才叫旋转)这个点我们可以叫做旋转中心。【问题2】 4.(演示)再来观察,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运动一样吗?看来旋转是有方向的。旋转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问题3】 5.(演示)仔细看,这两次的运动一样吗?什么不同?(角度不同)哪里有角?这个角我们可以称作旋转角。【问题4】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具体题例,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 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3、关键:学会运用“分割”与“添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课前准备: 课件、投影仪、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的课上所用的主题图形,小组准备几个基本的图形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初步感知。(演示课件由基本图形拼成的小鸟等组合图形) 观察这些图画,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2、复习旧知。 谁来说说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引出新知。 这些基本图形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还会发生无穷地变化。 像这样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新图形,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组合图形)(课件演示)。 4、揭示课题。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都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一)出示例题 你们看,这就是小华家的侧面墙,如果要在墙上刷粉,你能求出这面墙的面积吗?(二)自主探索算法 请先你估一估这面墙有多大 1、现在想想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叫一两个学生起来说一说) 2、拿出图纸(每人一张)把你刚才想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比比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最后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三)全班交流算法 1。 生1 生2 生3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土型小学魏尊明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2页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图形的运动的特征。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归纳整理,使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图形的运动的特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作业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美丽的图案,衣服上、建筑物、窗花、剪 纸、瓷器等物品的上面都可以找到。这些图案有许多是由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不同的运动形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图形的运动” 2、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 2、讨论与探究 (一)整理分类 1、师:我们来回忆一下,咱学过哪些关于图形的运动的知识 2、学生回答,师板书:轴对称、平移、旋转,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3、师:哪些运动没改变图形的形状(都没有改变)哪些运动形状和大小都 没有变(轴对称、旋转、平移)

(二)轴对称 1、师:还能想起来我们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里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吗 2、预设:等腰三角形(1条)、等边三角形(3条)、平行四边形(没 有对称轴)、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等腰梯形(1)条、圆形(无数条) 3、师:画图形的对称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画图时对称轴要出头、中间用圆点隔开、左右要能完全重合(三)平移 1、师:平移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预设:(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 (四)旋转 1、师:旋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预设:(旋转的方向、旋转的角度,先确定在方格线上的线段,再确定 斜线段) (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要注意哪些问题 2、预设:(放大比例的要求、描点、连线) 1、巩固与反思 1、学生独立完成第92页做一做 2、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3、知识反馈 4、及时补救

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设计

人美版美术第11册第4课《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设计 第3单元《图形的魔术组合》 一、教材分析 【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课题及课本上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编入了夏加尔的油画作品《我和我的村庄》,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大胆地进行奇思妙想。教材中还提供了不同内容的形象及用这些形象创作的学生作品,有助于帮助同学们拓宽思路,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我和我的村庄》的探究欣赏,了解夏加尔独特的绘画风格,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能自选物像或根据参考物像进行图形的组合,并在作品中呈现出组合的魔术性。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中感受夏加尔的艺术风格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自主探究图形魔术组合的艺术手法;在实践探索中,互相启发掌握组合方法;在评价中培养自信与修改完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以上知识和技能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学会赏析感受不同艺术风格的魅力;在欣赏探索与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参与创作的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村庄》探究并掌握图形组合的方法,并能根据物像有意义组合成新的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图形组合的“魔术性”,使作品富有戏剧性与趣味性。 二、教学设计 【教法与学法】 1、本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提供大量优秀作品,以学生直观感性为主,教师进行引导,逐步引导并 开阔学生的思路,探究并掌握图形魔术组合的方法。 2、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丰富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采用轻音乐和谐课堂气 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同时运用启发问答法、讨论法、评价鼓励等教学方法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攻破。 3、运用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评比竞争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多看、 多想、积极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学生评价表 学生:绘画纸、记号笔、着色工具(水彩笔、油画棒、彩铅)。 【教学环节】 1、魔术导入/3分钟 2、探究图形魔术组合方法/12分钟 3、学生实践/20分钟 4、展示评价/4分钟 5、课后拓展/1分钟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市第二十一小学马美佳 一、教材容分析 这一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中的《图形的运动》,是对小学阶段图形运动知识的总复习。通过系统的整理复习,凸显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图形运动的知识。本课着重复习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这五种基本的几何变换,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作图、操作、设计、创作等环节,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通过具体的情境把几种变换整合起来进行复习,使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的结构化,完整化。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这些容,并且对于生活中这样的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次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就会更加全面,并且理解起来也更容易,六年级学生对于生活中这样的图形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整合更加容易。同时,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操作更感兴趣,操作起来也更熟练,利用知识设计创作更有想法,创作的作品更精美,并更主动的去探究知识,发展思维。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图形运动的原理。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的运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联系生活回顾图形运动的知识,为后面的设计和创作奠定基础。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作图,并总结几种图形运动的作图的方法, 3.学生利用白板演示作图的过程并讲解作图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突破重难点。 4.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练习,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5.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利用知识设计创作,提高学生运用知

组合图形复习教案

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平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合理地把平 面组合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再进行面积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会根据图形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具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出示5幅图片,观察这些美丽的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2)请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图形,请学生回忆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表示。 (3)同学们想知道怎样计算这些美丽的图形的面积吗?导入:今天我们复 习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 2、复习旧知 比一比,看谁的反应快!(求下面图形的面积,抢答)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梯形,三角形六个图形。 3、探索新知 探索1:李大爷要给房子的侧面涂涂料,你能帮忙算算需要涂多大的面积吗?(分离法) 探索2:你能帮李大爷算一算窗花(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试试看!(添补法)

探索:3下图是李大爷家的一块菜地,蓝色的部分表示种西红柿的面积,你 (探索3) (探索 2) (探索1) 4、合作探究: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应该怎么做?(小组讨论) 5、课堂训练(比一比,看谁思考的快) 1、2、3、4、(略) 6、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7、课后作业: 课后思考题 作 业 设 计 完成长江对应部分的练习 板 书 设 计 分离法 转化 认识图形 添补法 六个基本图形 割补法 8、教学反思 3 6d

《图形的运动》教案

《图形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 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师: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索图形的运动(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 二、自主探索 1. 情境探索: 课件呈现情境图(教材第32页) 如下图,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 请同学们观察上图,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想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师:哪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做法。 生1: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 生1:先向左平移10格,再向上平移4格。

2. 师:你能通过平移和旋转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摆一摆,最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可以边摆边说,教师巡视参与交流,再组织全班反馈。 生1:先左平移9格,再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0。 生2:先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0 ,再左平移9格。 三、课堂练习 1. 请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画一画,说说要注意什么。 2. 如下图,图1是一幅由四张卡片组成的图,图2中有两张卡片移动了位置。你能通过卡片的平移和旋转将图2“还原”为图1吗? 3. 观察方格纸中图形的变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幼儿园中班数学《神奇的图形组合》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中班数学《神奇的图形组合》教案模板范文.docx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单个基本的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如何帮助幼儿利用这 些图形组合成一些神奇的图案,让幼儿能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 系的。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思 维特征,本次活动将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联系生活中观察的物体,启发幼儿 自由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创作能力,感受图形组合创新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道图形是能变化的。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图形组合创新的乐趣。 3、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学准备: 1、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 若干个。 2、固体胶,美术纸、勾线笔、小篮子。 3、不同图形组合成的图案(花、小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神秘的魔术袋,小朋友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幼:想!) 2、出示魔术袋:神秘袋子东西多,请你伸手摸一摸,看看摸到了什 么?(请一个幼儿上台摸出各种基本的图形,其他幼儿回答。) 3、师小结:哇,原来魔术袋里面装了我们熟悉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和半圆形宝宝。 4、师:今天我们要和这些图形宝宝一起变魔术,看看谁是最会变的魔术师。 二、引导幼儿发现图形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1、师:"这些图形宝宝个个都会变魔术呢!你们想看看吗?"(分发各种图形 给每个幼儿) 2、出示正方形宝宝,引导幼儿发散思维,让它变成其他图形。 师:"我是一个正方形,可是我可以变成长方形,不信你们看!"(边说边做)"如果我想变成三角形,小朋友你有办法吗?", "我能变成小正方形吗?怎么变?"(请幼儿动手试试看)

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一)》 一、导入: 课件出示(教师讲述):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昆虫们欢快地飞舞,瞧,它们正向我们飞来,可是我们只能看见它们的半个身影,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昆虫吗? 学生猜想,课件呈现完整的昆虫。3.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二、交流引入1.观察交流:这些昆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这些昆虫上下或左右两边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板书:对称)【设计意图:从大自然中的昆虫引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在猜想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初步感受对称现象,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剪一剪,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1.初剪对称图形,思考探索。学生动手剪一只“蝴蝶”,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展示,优化剪法。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非常逼真,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却不像呢?为什么要对折?为什么只要画“蝴蝶”的一半?3.再剪对称图形,感受对称。先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用这种方法再剪一个其它的对称图形。(二)赏一赏,认识轴对称图形。1.互相欣赏作品,感受对称美。2.回顾剪法:这些美丽的图形你

是怎么剪出来的?3.揭示特点,完善课题。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板书:两边完全重合),就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对折时留下的折痕就是它们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4.巩固认识:指出你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三)折一折,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1.折一折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你有什么发现?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四)辨一辨,辨别轴对称图形。1.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学生独立辨别,有困难的可以先折一折再判断。(五)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轴对称现象,请大家睁大眼睛到我们生活中去找一找。【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剪一剪、赏一赏、折一折、辨一辨、找一找”等学习活动,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会用“对折”的方法辨认轴对称图形,同时感悟生活中五彩缤纷的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一)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说一说。(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课件配乐展示)

图形组合教案

图形组合教案 【篇一:组合图形教案】 《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一课时教案 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邢艳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认识组合图形,会寻找隐藏的数据信息,理 解并掌握用分割法和添补解答组合图形的面积,渗透转化思想。 2. 在经历对解法多样化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有效的选择方法,渗透优化思想。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体会辩证思想。 4. 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用分割法和添补解答组合图形的面积、会寻找隐藏的数据信息,以及选择方法的策略。 教学难点: 添补法的应用、会寻找隐藏的数据信息,以及根据所给的条件合理 的选择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请同学看屏幕上的画面,请你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 三方面介绍一下:(1)它的形状;(2)面积计算公式;(3)根据 数据列式计算。 2.刚才我们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板书:基本 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知识的迁移做 好准备。在复习中自然的建立一个新的概念——“基本图形”,它是“组合图形”概念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 (一)尝试解答 1.看画面上的这块路牌是基本图形吗? 2.你能计算这个多边形的面积吗?试着算一算。 (二)订正反馈 预设 1

预设 2 (设计意图:在学生尝试解答的基础上反馈,一方面了解学生尝试 解题的情况,另一方面重点解决学生解题中困难——每种分割方法 都蕴含着对隐藏数据的开发。同时引导学生针对隐藏数据提问。)(三)比较小结 (1)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2)这样分割的好处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对比两种方法的共同点中,揭示“分割法”;在分析 思维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把不会的转化成学过的,把复杂的转化成基 本的“转化”思想。) (四)魔术启示 我们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变魔术。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变成黑板 上图形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添补前后的图形的呈现,让学生先从感性上对比 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来把握添补法的要点。) (五)对比提炼 (1)添补法和分割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2)添补法和分割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将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加以提炼,如本节课的核心概念——“组合图形”,核心思想、方法——“转化思想”、“分割法、添补法”。) 三、方法拓展 (一)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探究解法多样化。 (二)反馈订正 首先使学生明确转化的方法是多样的。 订正a 老师通过课件动态演示、介绍三角形形外高的作图方法及数据来源,为学生解惑。订正 b 通过订正这两种转化方法的解答过程,让绝对多数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角形形外高的作图方法和数据来源。 订正 c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1

复习课图形的运动 一、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92页。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能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欣赏图形运动图案感受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在现实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美。 三、复习重点 能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四、复习难点 综合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五、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图形的运动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六、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92内容,回顾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学过哪些知识。试着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思维导图。 (二)课堂设计 1.回忆基本概念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一下,在这些漂亮的图案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概念吗?(课件出示图案)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 ①花边图案是其中一个图形连续向右平移得到的。 ②京剧脸谱是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追问:那么对称轴在哪里?) (追问:我们还学习过一类特殊的图形——轴对称图形。他们都是谁呢?) ③紫荆花是有其中一个花瓣绕中心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的。(追问:顺时针可以吗?)

④三个蝴蝶是从大到小按比例缩小得到的。 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和缩小 2.综合复习旧知 师:刚才的图片美吗?有一位也利用咱们学过的图形变换的知识设计了板报的花边,仔细观察它利用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 ①利用了平移的知识,把第一个图形连续向右平移5次就得到了一排花边。 ②利用了旋转的知识,首先在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画好了三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将这一组三角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45度,旋转7次就到了一个完整的图案。 追问:关于这位同学说的,有哪位同学需要补充? 引导互动评价。 预设1:旋转的每一组三角形都是依次按比例缩小的。并且是抽对称图形。 预设2:也可以是大小不同的三个正方形绕中心点旋转得到的。 师:通过两组图形我们复习了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想一想关于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和缩小还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 ①平移时需要知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②旋转有是三个元素,中心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③画轴对称图形时需要找准关键对称点,再连线,同时画出对称轴。 ④需要按比例的放大或缩小图形。 追问:想一想,这四种类型的图形变换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小结: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而放大和缩小只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设计意图:根据两组图形为线索,引导学生一步步回忆已有的概念,不仅能抓住要领,而且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为接下来建构知识网络做好准备。】 2.完善思维导图,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3 图形的运动(一)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

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小学数学_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掌握将组合图形通过分割和添补变为已学过图形的方法,探讨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学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掌握将组合图形通过分割和添补变为已学过图形的方法,会计算组合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正确运用分割法和添补法,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复习与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开心农场看一看?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生1:房子,树,动物是由图形拼成的。 师:由哪些图形组成。 生2: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像这样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在数学里面就称作为组合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那要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呢? 生:我们可以求这些简单图形的面积,然后求和。 师:很好的办法,我们一起回忆下这些简单图形的计算公式。逐一汇报面积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图形的计算方法。(二)自主探索,交流方法 师:开心农场还有一个虾池,我们需要先计算虾池面积,再来决定撒多少虾苗。 拿出我们的探究单: (1)想:根据数据,怎样计算虾池的面积。 (2)做:把想到的方法先在图上用虚线画一画,再计算。(3)组内交流方法,全班展示并讲解你的方法。 师:谁愿意上来介绍。(在黑板上展示不同的计算办法,学生利用白板说方法) 分割法 师:为什么要这样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课程

3图形的运动(一)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