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转换性障碍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
(dissociative motor and sensory disorders)
(1)分离性运动障碍
(dissociative motor disorders)
肢体瘫痪、肢体震颤、
抽动和肌阵挛,
起立不能、步行不能,
失音症
.
13
(2)分离性抽搐(dissociative convulsions)
分离(转换)性障碍
.
1
目的要求
一、掌握: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概念、临床 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病因与发病 机制。
三、了解:神经症与分离(转换)性障碍的关 系。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法律责任。
.
2
分离(转换)性障碍 [dissociative (conversion) disorders]
分离,对过去经历与当今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完 全或部分不相符合。
转换,精神刺激引起情绪反应,接着出现躯体症状, 一旦躯体症状出现,情绪反应消退。
4
.
共同特点是: 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或身份,或出
现具有发泄特点的情感暴发。患者可以有遗忘 、漫游、人格改变等表现,症状可具有发作性。
起病前心理因素常很明显。
.
23
(一)心理治疗
可采用暗示性技术、催眠疗法、支持性心理疗 法、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电刺激等。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避免医源性暗示。
.
24
(二)药物治疗
消除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 常用以下药物: 抗焦虑药物 抗抑郁药物 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 镇静催眠药(地西泮)
.
25
分离(转换)性障碍
病程和预后 病程有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种 发作性: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
17
.
SUCCESS
THANK YOU
2020/6/22
18
.
(二)鉴别诊断
1.癫痫
分离性抽搐应与癫痫发作相鉴别
癫痫发作时意识完全丧失,瞳孔多散大且对
光反应消失,可发病于夜间;发作有强直、痉
挛和恢复三个阶段,痉挛时四肢呈有规则的抽
搐,常有咬破唇舌,跌伤和大小便失禁,发作
后完全不能回忆;脑电图检查有特征变化 。
(3)分离性感觉障碍
(dissociate anaesthesia and sensory loss)
感觉缺失
感觉过敏
感觉异常
视觉障碍
听觉障碍
.
14
(二)其它分离(转换)性障碍
1.多重人格障碍 2. Ganser氏综合征 3. 情感暴发
另外,分离(转换)性障碍也可在一些人群 中集体发病
.
1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
5
疾病的发作常有利于患者摆脱困境、发泄压抑 的情绪、获取别人的注意和同情、或得到支持 和补偿,但患者本人可能否认。
反复发作者,往往通过回忆和联想与既往创伤 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即可发病。在适当的环 境下,或在催眠或精神分析治疗中,精神世界 分离或“丢失”的部分可以恢复;有时可很快
完全恢复。
.
源于早期的歇斯底里(hysteria),由于歇 斯底里在非医学界被广泛理解为无理行为的贬 义词,故在中国译为癔症(hysteria)。在ICD10中,癔症的概念已经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 分离(转换)性障碍 。
.
3
分离(转换)性障碍
概念
是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 碍,主要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
(躯体疾病,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癫痫大发
作等)
.
19
2.急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症状的发生、发展与精神刺激 因素的关系密切,患者在强烈的应激性事件后 立即发病,病程短暂,无反复发作史。
.
20
3.诈病 多发生在监狱、法庭、工伤及交通事故中
; 有明确的目的; 症状受意志控制、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无一定的疾病过程其规律。
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生活事件
2.幼年创伤 心理因素
3.性格特征
现代社会兴 奋表现减少
社会文化因素
躯体表现多
遗传? 身体健康 状况?
生物因素 遗传
.
ຫໍສະໝຸດ Baidu
分离(转换) 性障碍
9
发病机制(心理学假说)
精神分析观点 沟通理论观点 知觉阻滞观点 行为主义和社会文化观点
.
10
二、临床表现
(Clinical )
.
21
4. 躯体疾病 躯体疾病病史、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可进行 鉴别
5.精神分裂症 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出现的情感爆发、幼稚行为、 附体妄想、木僵等易与精神分裂症所出现的症状相混淆
6.躁狂症 7.器质性遗忘症 多为表现顺行性遗忘、逐渐加重、智能全面
下降
.
22
四、治疗
治疗中应贯彻以下原则: ①不直接针对症状; ②不鼓励症状的残留; ③掌握适当的环境; ④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6
共同特点的核心
•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过去记忆、身份意识、躯
体感觉与运动控制四个方面的正常整合。
.
7
患病率: • 国外报告终身患病率 • 女性3‰~6‰ • 国内12个地区总3.55‰; • 农村 5.0‰ 城市 2.09‰; •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 大多数患者在35岁 农村
以前发病 。
.
城市 3.55‰
(一)诊断要点 1.具有分离(转换)性障碍中各种障碍的临床 特征; 2.不存在可以解释症状的躯体障碍的证据; 3.有心理致病的证据,表现在时间上与应激性 事件、问题或紊乱有明确的联系(即使患者 否认这一点)。
.
16
分离(转换)性障碍
诊断(CCMD-3)标准 心理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下列一项:癔
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多重人格; 癔症性精神病;癔症性运动和感觉障碍; 其他癔症形式。 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 起病和应激事件之间明确联系,病程多反 复迁延
Features
.
11
(一)分离(转换)性障碍
1.分离性遗忘(dissociative amnesia)
2.分离性漫游(dissociative fugue)
3.分离性木僵(dissociative stupor)
4.出神与附体(trance and possession disorders)
.
12
性多重人格;癔症性精神病 持续性:癔症性运动和感觉障碍 一般认为癔症的预后良好,大约60%患者可
能一年内自发缓解
26
.
案例1
马某,女,60岁。因“反复鬼神附体,言行紊乱6 年,再发伴眠差5天”
患者平素心胸狭窄,2007年婆婆去世被吓,随之 出现学婆婆讲话,称婆婆附在自己身上,借自己
嘴讲话,阵发性哭泣,大叫大喊,之后装“昏死 ”。当年曾住院治疗,7天好转出院。后于每年清 明节或“七月半”时上述症状便出现。此次将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