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福老中医辨证论治口干经验介绍(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明福老中医辨证论治口干经验介绍(一)

作者:何昌生王明福刘丽杰【摘要】口干,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症状之一,在临床工作中,以口干为主诉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多,基层老中医王明福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口干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的信号,中医辨证论治疗效确切。

【关键词】基层老中医王明福主任医师辨证论治口干

口干,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症状之一,许多人认为口干无碍大局,多喝水就可以迎刃而解。其实不然,在临床工作中,以口干为主诉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多,基层老中医王明福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口干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的信号,可能会是糖尿病、干燥综合症等疾病,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临床治疗中要注意鉴别,中医疗效确切,故兹以梳理如下。

1中医证名

中医口干有“口渴、口燥、口舌干燥、思水、欲饮水、大渴、烦渴、大渴引饮”等说法,但口干、口燥多指口中津液不足,不一定有饮水要求,而口渴则多有饮水欲望。出《灵枢,《热病》。①即口渴症。《证治准绳.杂病》:“口燥咽干,此寻常渴,非三消证。”②指自觉口中干燥少津但不欲饮水之症。《景岳全书.传忠录》曰其“内无邪火”,所以不欲汤水,真阴内亏,所以口无津液。口干多因阴虚津少,或气虚阳弱,津液不承所致。阳虚津少者,治宜养阴生津,用六味地黄丸、增液汤、五汁饮等方。气虚阳弱者,治宜益气温阳,用七味白术散、小建中汤、金匮肾气丸等方。

2中医辨证

口干病证颇多,多由肝肾阴虚、津不上承引起,或由热盛津伤、煎灼津液等所致。临证中注意欲饮与否,饮水多少,喜温喜凉,参合脉证综合分析,辨其在气,在血,阴亏,阳盛,是虚是实,以及在何脏腑,分别诊治,不可一概以热论治之。

注重问诊:饮食口味,是指对病理情况下患者的口渴、饮水、进食等情况的询问,注意了解有无口渴、饮水多少,喜冷喜热、口中有无异味和口中气味等。有无影响饮食,因为饮食是后天水谷精气之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须物质。此外还通过询问了解津液盈亏及输布是否正常,脾胃及有关脏腑功能的盛衰,有着重要的诊断意义。尤其注意口渴与饮水的问诊甄别:a.口渴不欲饮,为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湿证;或无明显燥热之象;b.口渴欲饮,是津液已伤的表现,多见于燥证、热证,如口干微渴,兼发热恶寒,咽痛,多见于外感温病初期,伤津较轻。大渴喜冷饮,兼有汗出,面赤,脉象洪数者多里热炽盛,津液大伤,多见阳明经证。口渴多饮,小便量多,多食易饥,消瘦者为消渴,多有肾虚水不化津而下泄所致。渴喜热饮,饮水不多,多为痰饮内停水津不能上承。口渴不多饮,兼见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黄腻属湿热。口渴饮水不多,也可见于温病营分证。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兼见舌紫有瘀斑属内有瘀血。因瘀血内阻气不化精,津不上承故口干欲漱水,但水本足,乃气化不行故不欲咽。

3证候诊断要点

3.1湿热郁蒸型:口渴但不欲饮,或饮水不多,头重如裹,胸脘痞闷,纳呆泛呕,大便溏稀,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3.2热入营血型:口渴,饮水不多,或不欲饮,午后热盛,烦躁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舌苔薄黄,脉细数;

3.3热炽阳明型:口渴喜饮冷,高热汗出,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燥,脉数沉实有力;

3.4水饮内停型:口舌干燥而不欲饮,饮水后不适,或水入即吐,头晕目眩,心下满或悸动,腹满身重,小便不利,舌胖苔白,滑脉弦滑;

3.5肺燥津伤型:口渴咽干,鼻干唇燥,干咳无痰,大便干结,舌红太薄而干,脉弦或数;

3.6阴虚火旺型:口干咽燥,夜间尤甚,虚烦失眠,头目晕眩,手足心热,或潮热骨蒸,舌瘦苔薄,脉细数。或见肾阴亏虚型:表现为口干且喜欢饮水,但不影响进食,尿多,腰膝酸软,常常伴有心烦头昏、舌红苔薄、脉细数。

3.7瘀血内阻型:口干,饮水少,漱口或不欲咽,夜间加重,舌质淡暗有瘀斑瘀点苔白,舌下络脉可见怒张,脉涩等。

3.8脾胃虚弱型:表现为口干但不欲饮,或只饮少量热水,食少,纳差,舌质淡红,脉缓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