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等奖必修二《囚绿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文章,梳理文章的写作线索和情感线索。

通过对文章主题的梳理,借鉴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写作线索的归纳,完成对情感线索的梳理。

通过设问、追问、情节设置来解读文章主题,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多层主题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倔强,学习作者寄托于其中的民族气节。

通过深度解读文本,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并理性地看待“爱”的方式。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高一(5)班,是一个文科普通班,这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中等偏上,但是课堂上很灵动,很活泼,很有表现力。

重点难点:

通过设问、追问来解读文章主题,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多层主题内涵;完成生命教育。借助对课文中蕴含的多层主旨的解读,来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态度,教会学生理性地、辩证的看待“爱”。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设置情境,以短片《绿》启发学生的遐思,启发学生畅谈自己对绿色的解读活动2【讲授】交代学习目标评论

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

本节课目标为:

1.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和情感线索。总结思维导图。

2.品析文字,解读作者在文字中的自我

3.个性化解读,探寻文章的主题内涵。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梳理线索

文章的写作线索是什么?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随着他对这抹绿色的行动有变化吗?请整理出文章的情感线索。

1.小组合作:整合写作线索和情感线索,用思维线索图表现出来。

2.小组展示成果

活动4【讲授】品析文字,找寻心声

1.这常春藤本是常见之物,却让作者如此矛盾。一个如此平常的举动,一个如此平凡的植物,何以下笔成文呢?还能与现代散文公认的大家之作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相提并论,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2.教师小结,设问:这小小的一抹绿色的常春藤就是他写作的突破口。作者在文章中的所要传递的心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聆听作者的心声。

3.齐读5-6段,找寻作者心声

4.品读文中囚绿部分,感受作者心声。绿色可以被囚禁吗?作者借助不可囚禁的绿色在传递什么呢?

5.教师播放微课,展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设置情境: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的情感进入三十年代末的北平,灰暗的城市,压抑的气氛,窗外不再是鸟语花香,而是战争的阴云,四处逼近的隆隆的炮声。带着这样的画面我们齐读地13段。

6.追问:作者所传递的心声中有没有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呢,能结合时代背景解读一下吗?

活动5【讲授】个性化解读,探寻主旨

1、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陆蠡留在《囚绿记》中的密码我们每个人所读到的都是不同的,还有没有同学有其他的解读呢?

2、有人觉得这副漫画《爱与碍》就是对文本的解读,你同意吗?说出理由。

3、现实生活中我们可否有过类似的魔念?会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活动6【讲授】写作借鉴

这么深刻的主题,作者是借用什么方式传达出来的呢?我们在日常的写作中

有哪些是可疑借鉴的呢?

心中有波澜壮阔,河山万丈,如椽巨笔也难以描述如此广大的境界,我偏偏从最细小的、最琐屑的地方来传递这个主题内涵——以小见大

我们古人想来喜好风雅,梅妻鹤子,采菊东篱,常常在诗句中出现,请问,这千古以来的传统,文人歌颂梅花之清冷,这感叹菊花之高洁,称赞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仅仅如是为了写花的高洁傲岸吗?不是,他们是借花传递自己的志洁而行廉。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活动7【作业】作业电子资源包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第一单元的中国现代散文专题,老师整合了大家需要阅读和学习资料,更新了我的网站,莎老师的书房,做了我们专题学习的网站,这是上面有三个板块,有录制的微课,大家需要阅读的材料,、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去读的学术论文,大家这一周大家的任务就是完成这一专题的阅读自学任务,选择以下其中一个论题,形成一篇小论文,将你的成果上传到“交流天地”的板块,与大家共享。

一、中国文人传统与中国现代散文风格

二、陆蠡散文主题初探

活动8【练习】小结

谁能为这篇文章做个结语?这一抹______的绿,这是一位______的作者,这是一篇____的文章。

这是一位向往自由的、热爱生命的作者,这是一抹倔强的、永远不知道臣服的绿色,这是一篇充满了爱和希望的文章,我想,这就是陆蠡留在这篇文章中的密码,即使光阴荏苒,即使沧海桑田,我们依旧可以从这么文字中感受到,那份永不泯灭的爱和希望。

活动9【活动】教学反思

《囚绿记》教学反思

《囚绿记》是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学习写景散文。北师大刘锡庆教授曾经这样定义过散文: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我将篇文章的教学思路也设定为:梳理文章写线索,品味文字,找寻作者在文章中的自我情感心声。学生对于现代文的阅读往往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很容易理解文章的字面

意思,但要进行深入分析就无处下手。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通过问题引领与师生对话,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他们思考,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很好的方法。另外,问题化教学贴近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以问题和对话为引领,由易到难,完成教学任务。

一、回顾这一课,我觉得我的优点有如下几点:

注重对学生的回应和评价,在学生的畅所欲言后,我的评价比较及时,鼓励学生用诗意的眼光和敏感的心去感悟世界,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

注重对教材的传统解读的突围。在传统教参中,一般将《囚绿记》的主题解读为不屈的抗日精神和民族气节,在备课中我有意的对此发出质疑,也将这个质疑的声音延伸到了课堂中,学生在引导下完成了对《囚绿记》主题解读的突围,不人云亦云。

在教授的过程中,我有意的保持了自己秉承的“诗意语文”的风格,将美的语言、情思和设计赠给学生,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植入课堂,希望通过对《囚绿记》的学习引发学生对爱的方式的思考。

二、因为经验有限,才能有限,我的课堂还有很多不足,比较明显的有以下两点:

教学细节把握的不好,一些表情很是僵硬,将紧张的情绪写在脸上会影响学生,同时,教姿教态也有待留心和注意,还有一些口语词出现,课堂不够精致。

对课堂生成点的把握不够,是自信和能力问题,也是经验问题,还有备课深度的问题。

三、改进措施:

录制自己的常规课,寻找教学细节,表情、口语等问题,重视并改正。

深度备课,更有自信的让课堂更自然的生成,去为学生做出更自然、漂亮的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