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通识教育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通识教育论文

关键词: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指标设计

1.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开展时间不长,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工作才刚刚开始,目前,针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教学评价方面笔者认为存在着

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评价体系目标不够清晰,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现在很多高校

都未确立明确的通识教育评价体系目标,且评价内容也不是很全面。许多高校的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仅仅只是对老师所授课程进行检查,判断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态度等,这就使评价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事实上,全面的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该包括对课程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方法、效果的评价,而对于这每

一方面又需要多种评价指标进行评价,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指标

必须具有科学、具体、详细的特征,使通识教育的评价不在空泛[2]。

2.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分类

3.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指标的设计

(1)评价目标。在评价目标的建设上首先要根据通识课程教学目

标对通识教育三大目标的支持程度来进行评价结果的判定。要判断

通识课程的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是否符合上述三大教学目标。

(2)评价对象。要明确师生在教学评价时的主体地位,要根据教

师是否完成通识课程教学目标,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要根

据学生是否完成了通识课程教学目标,来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

(3)评价方法。在进行评价时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可以根据实

际需要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心理量表测验法、标准化考试、问卷调

查法、课程嵌入式评价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客观的对通识

课程进行评价。

4.结束语

通识教育的发展对人才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将会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大批人才,也将对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的研究,不断对通识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力求使我国通识教育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2]冯惠敏,黄明东,左甜.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J].教育研究,2012,11:61-67.

[3]童杰.大学通识课程学生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13.

大学生通识教育论文范文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通识教育理念

关键词:通识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原则;运用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原则

1.管理工作设计发挥民主

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以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主要目标,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展、实施和完成的,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外在行为习惯中。当代大学生因其从小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因素,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更加渴望被周围人认同和接受。所以,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大学生的管理工作,要注重学生对管理的认同程度。在工作设计过程中,要发挥民主性原则,在工作目标指导下,充分尊重学生,重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平等交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管理环境。

2.管理内容安排尊重差异

每一名大学生的成长背景都是不一样的,在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特点,重视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对成长的预期目标计划和成长实际需求。针对这样的特点,在安排教育管理内容时,除了完成教育管理大纲内容外,更要重视对不同学生不

同需求的满足。结合“通识教育”理念,在教育管理中,管理者要

从学生实际情况的客观评估开始,通过研究每一名大学生的特点,

在群体管理框架下,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围绕教育管理

目标,做到因不同学生而异、因成长阶段而异、因实际需求而异进

行管理内容的安排。

3.管理方式运用灵活变通

“通识教育”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一些人认为,科学和技术高速发展,根本没

法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去了解和掌握其他学科的内容,因此只需专

研一门专业,大学教育应当适应这种需要。[2]进而出现专业划分过细,课程设置不科学,冷热门专业对比明显等现象,为大学生综合

素质的提升带来了局限,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带来的阻碍。

为此,要将通识教育置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心指导地位,在其

启发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管理工作。

1.文理学科渗透,优化素质教育课程

2.提倡民主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3.创新管理思路,拓宽师生交往渠道

4.重视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精神塑造

重视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用好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载体,加强大学生的管理工作,重视大学生社团的发展与

团际之间的交流,提倡通过活动营造民主、自由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以促进大学生管理工作中隐性教育管理手段的开展和实施。学

生宿舍的安静环境、学生食堂的清新整洁、教室和图书馆的文明秩序、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执行、课题教学仪器设备等,都是实施通

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精神世

界的建设将会产生极大的触动。新时期,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升

学生的科研能力是重要内容。科研创新作为现代大学重要职能之一,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对大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至关重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收获各种能力和知识,将各科知识融合利用,实现知识的迁移,不仅是通识教育的有效实施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大学精神的关键举措,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识教育”理念符合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潮流和发展需要,是一种实用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管理工作环境,建立完善且灵活的管理新模式,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述礼,黄延复.梅贻琦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江渝“.通才教育”:西南联大成功经验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252-2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