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
新华区焦店镇褚庄小学:李金冰
二零一二年十月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
内容摘要:自卑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斯宾诺莎曾说过: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自卑是学生成长中的大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自信或自卑的关键期。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一下小学生的自卑行为:小学生自卑行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自卑心理的特征;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自卑心理的克服。
关键词:自卑;心理特征;产生原因;克服的方法
几乎每一个教室里,总有那么几双充满忧郁的眼睛,总有几颗不敢抬起的脑袋,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早已因严重自卑而笼罩在了一片阴影之中。平日里,他们不敢放声说话,不敢大声笑,始终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始终害怕别人看不起、嘲笑他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十分汗颜,常会感到丝丝的愧疚,我认为我有责任帮助他们,不管他们在班里属于多数还是少数,因为毕竟他们还是孩子,而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而且都应该快乐。今天,让我们关注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小学生的自卑行为,让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去迎接明天灿烂的阳光。
一、小学生自卑行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自卑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斯宾诺莎曾说过: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自卑是学生成长中的大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自信或自卑的关键期。小学儿童受年龄特征的影响,
在强有力的外界刺激下,如果对自我不认可,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会产生自卑感。如果是长期得不到认可,这种自卑感就会“挥之不去”,长期扎根于他们心中,从而构成“自卑情绪”,再发展下去就会使人抑郁、焦虑,甚至出现病态反映。通过对大量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他们中许多人明显感觉不如别人,尤其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更是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比别人差,正是由于强烈的自卑感促使他们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产生了悲观、孤独不合群等性格缺陷。小学生的自卑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矫正,必会对他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危害,从而会影响他的进一步发展,极个别的甚至会出现病态人格。因此,加强对小学生自卑行为的认识和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自卑心理的特征
自卑是个人对自己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还会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自卑者中多数表现为沉默寡言、郁郁寡欢、自责内疚、无所作为,但也有一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外界,投射到他人身上,变责己为责人,于是自暴自弃,我行我素。从表现得侧重点不同,可以将自卑行为分成五种类型:
1、自暴自弃型。表现在不思上进,破罐子破摔,对老师、同学的激励和批评都没有太大的心理反应。否定和轻视自己,对学习失去信心,得过且过。
2、敏感型。对外界的反应过于敏感,猜疑心重。往往老师、同
学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在其心中形成强烈的反应。表现在小心眼,与同学常闹别扭,搞不团结。
3、封闭型。与外界缺乏交流,沉醉于自我的幻想中,生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拒绝与外界交流。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上课走神,不合群。
4、破坏型。常常无缘无故的破坏公物。没人的时候在桌子、墙上乱划,甚至偷偷的把与自己有意见的同学书本藏起来或撕破。内心较阴暗,有报复别人的倾向。有时也想做件“大事”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往往弄巧成拙。
5、冷热型。忽冷忽热,大起大落。情绪好时很自信,有骄傲倾向,关注别人的评价和看法,争强好胜。但遇挫折情绪就一落千丈,全盘否定自我。
三、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心理学家认为: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是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经常遭到失败和挫折,其自信心就会日益减弱,自卑感就会日益严重。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产生自卑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有不少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人为的因素主要是我们的老师家长不经意间形成的,是众多原因中值得我们深思的。
1、过高的期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于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我们所教育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孩子,每个孩子在某个知识点上水平不同,所走
的道路也必然不尽相同。过高的要求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期体验不到成就感,会使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发展成自卑、畏缩不前的“失败者”。
2、错误的比较。我们在评价孩子时,总是过于注重横向激励,关注与他人比较,这样比较会使得我们的学生越比越气馁,越比越觉得不如别人。毕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干得再好,也总可以找到比你更好的人。以“最好”的孩子的发展标准为标准,给孩子设立了很高的目标,学生在觉得很难达到目标的情况下,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便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容易产生极度的紧张焦虑,产生自卑感。
3、过多的指责。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对成人的心理依赖度较大,所以他们的自卑心理往往可以由家长、老师的不当的评价而得以形成或加强。平时老师和家长训斥孩子时常会这样说:“干什么都不行”“真是块木头”“你看人家某某,干什么都比你强”这些看似简单的话其实是在极大地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强化他们的失败体验,磨灭他们前进的动力。
四、自卑心理的克服
造成自卑的根本原因是自卑者的心理原因。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必须特别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走出自卑的阴影。
1、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
德国著名作家约翰保罗曾说过:“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己。”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智力、能力、个性等方面有一
个较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就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在评价自我时,应有合适的社会尺度,否则就会做出错误的评价。如有的同学总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总是给自己挫败感。“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其优缺点。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或缺点,都是不对的。应该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和良好品质,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树立自信心。
2、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人际之间,互相评价实属正常。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助于正确地了解自己,发展和完善自己。心态正常的人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般比较理智,不是“不听,不信”,也不是“全听,全信”。自卑者往往不是这样,他们常常过多的注意并且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关心自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因此,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辩证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别人对你有看法或批评时,不要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当受到别人表扬时,也不要趾高气扬,得意忘形。另外,要学会正确地看待批评和表扬。批评并不是坏事,对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来说,表扬固然重要,但批评同样有效。尤其对一贯受到表扬的人来说,批评的激励作用则更大。
3、与家长多沟通,在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达成共识。
产生自卑的原因每个学生并不一样,这就需要老师与家长共同去帮助找出原因,共求培养自信心的良策。可以约定在学校里,老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