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及其应用技术

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及其应用技术
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及其应用技术

增稠剂

(Thickening agents)

20.1 概述

20.1.1食品增稠剂的定义

食品增稠剂通常指能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黏稠、滑腻溶液的大分子物质,又称食品胶。它是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用途的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被用于充当胶凝剂,增稠剂,乳化剂,成膜剂,泡沫稳定剂,润滑剂等。增稠剂在食品中添加量通常为千分之几,但却能有效地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其化学成分除明胶、酪朊酸钠等为蛋白质外,其它大多是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20.1.2食品增稠剂的分类

迄今世界上用于食品工业的食品增稠剂已有40余种,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五大类。

(1)由海藻制取的增稠剂海藻胶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类食品胶,.地球上各海域水温变化及盐含量不同。海洋中藻品种多达15000多种,分为红藻、褐藻、蓝藻和绿藻四大类。重要的商品海藻胶主要来自褐藻。不同的海藻品种所含的亲水胶体其结构,成分各不相同,功能、性质及用途也不尽相同。

(2)由植物种子、植物溶出液制取的增稠剂由植物及其种子制取的增稠剂,在许多情况下,其中的水溶性多糖类似于植物受到刺激后的渗出液。它们是经过精细的专门技术而制得的,包括选择、种植和布局。种子收集和处理都具有一套科学方法。正如动植物渗出液一样,这样增稠剂都是多糖酸的盐。其分子结构复杂,常用的这类增稠剂有瓜尔胶、卡拉胶、海藻胶等。

(3)由微生物代谢生成的增稠剂真菌或细菌与淀粉类物质作用产生的另一类用途广泛的食品增稠剂,如黄原胶等,这是将淀粉全部分解成单糖,紧接着这些单糖又发生缩聚反应再缩合成新的分子。这种新分子的大分子链具有以下的特点:每一个葡萄糖残基除了四个碳原子仍保留原有的结构之外,部分或全部地发生羧基部位的部分氧化,大分子或链的交联,羟基上的氧原子被新的化学基取代等反应。由不同植物表皮损伤的渗出液制得的增稠剂的功能是人工合成产品所达不到的,其成分是一种由葡萄糖和其他单糖缩合的多糖衍生物,在它们的多羟基分子中,穿插一定数量对其性质有一定影响的氧化基团,这些氧化基团,在许多情况下,羟基占很大的比例。这些羟基常以钙、镁或钾盐的形式存在,而不以自由羟基的形式存在。阿拉伯胶、黄蓍胶均属于此类增稠剂。

(4)由动物性原料制取的增稠剂这类增稠剂是从动物的皮、骨、筋、乳等提取的。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品种有明胶、酪蛋白等。

(5)以纤维素、淀粉等天然物质制成的糖类衍生物这类增稠剂按其加工工艺可以分为两类:以纤维素、淀粉等为原料,在酸、碱、盐等化学原料作用下经过水解、缩合、化学修饰等工艺制得。其代表的品种有羧甲基纤维素钠、变性淀粉、藻酸丙二醇酯等。

20.2 海藻胶

由于海藻胶在增稠性、稳定性、胶凝性、保形性、薄膜成形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加上其独特的保健功能,使之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产销量最大的增稠剂之一。本节重点介绍海藻酸及其盐、琼脂、卡拉胶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0.2.1海藻酸钠(SodiumAlgimate )

别名:褐藻酸钠、藻胶。化学结构:海藻酸和海藻酸盐是直链糖醛酸聚糖。由两种分子组成即:

O

*O*(1)性状白色至浅黄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几乎无臭、无味,溶于水形成粘稠糊状肢体溶液。不溶于乙醚、乙醇或氯仿等。其溶液呈中性。与金属盐结合凝固。

(2)性能海藻酸钠与钙离子形成的凝胶,具有耐冻结性和干燥后可吸水膨胀复原等特性。海藻酸钠的黏度影响所形成凝胶的脆性,黏度越高,凝胶越脆。增加钙离子和海藻酸钠的浓度而得到的凝胶,强度增大。胶凝形成过程中可通过调节pH值,选择适宜的钙盐和加入磷酸盐缓冲剂或螯合剂来控制。也可以通过逐渐释出多价阳离子或氢离子,或两者同时来控制。通过调节海藻酸钠与酸的比例,来调节凝胶的刚性。通过控制钙盐的溶解度,可调节凝胶的品种和刚性,使用易溶性的氯化钙,迅速制成凝胶;而使用磷酸二氢钙时,温度升到93~107℃方能释出钙,可延迟胶凝化时间。钙离子加入量达2.3%时,得到稠厚的凝胶;加入量低于1%时,为流动状体。当pH值接近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和海藻酸钠形成可溶性络合物,黏度增大,可抑制蛋白质沉淀;当pH值进一步下降,络合物则发生沉淀。

(3)毒性LD50大鼠静脉注射l00mg/k g体重。GRA5FDA-2lCFR173,310,184,1724。ADI无需规定(FAO/WHO1994)。

(4)制法从海带或马尾藻中提取。

(5)应用用作乳化剂、成膜剂、增稠剂。在酸性溶液中作用弱,一般不宜在酸性较大的水果汁和食品中应用。我国《食品卫生添加使用标准》(GB2760-1996)规定:可按生产需要适量用于各类食品。美国FDA(1989)规定:用途及限量为:调味品和佐料(除用于填充油橄榄的香料之外),1%;糖果、蜜饯和糕点糖霜,6.0%;明胶和布丁,4.0%;罐头,10.0%;加工水果和水果汁,2.0%;其他食品,根据实际工艺需要不超过1.0%。日本规定:用于冰淇淋以改善保形性及使组织细腻,其用量为0.1%~0.4%;制造馅类可赋予粘结件,使吸附于稳定剂的水分难以形成冰晶,其用量为0.1%~0.7%。此外可制成薄膜用于糖果防粘包装。实际应用如下表:

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或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各种微量的物质,通常其添加量不超过食品质量的2%。添加目的为:①改进和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②延长食品的货架期;③方便食品的加工;④增强食品的风味,改变食品的色泽;⑤确保微生物的安全性;⑥保持食品品质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1、食品添加剂市场 据统计,目前全球开发的食品添加剂总数已达1.4万多种,其中直接使用的品种有300o余种,常的有680余种。美国是世界上食品添加剂便用量最大、使用品种最多的国家.目前允许直接使用的有230o种以上,消费量已超过14o万吨(不包括淀粉及其衍生物、香精/香料和调味料);西欧消费量已近50075~,其中淀粉及其衍生物的数量高达40万吨。 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医药、农用化学品及饲料添加剂之后的第四类倍受人们关注的精细化工行业。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世界市场价值为200亿美元,其中,调味品占30~,4、氢化胶体占17%、酸化剂占13%、调味增强剂占12%、甜味剂占6%、色素占5%、乳化剂占5%、维生素和矿物质占5%、酶占4%、化学防腐剂占2%、抗氧化剂占1%。j负计禾来5年内冥年增长率为2%-3%。全球调味品和香料的市场价值为12o亿美,其中调味品约占49%(59亿美元)。调味品市场中,饮料占31%、佐料占23%、奶制品占14%、其他占32%。需求增长最强劲的食品添加剂将是维生素、矿物质、调味增强剂和脂肪代用品。

罗氏(R.h)和巴斯夫公司是世界上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和精细化学品生产商。维生素是罗氏公司维生素和精细化学品部最大的业务部门,几乎占全球销售额的50%,其次是精细化学品占30%、类胡萝卜素占20%。罗氏新上市的营养药品包括用于眼科保健的玉米黄质、番茄红素和叶黄素,以及供功能饮料用的水溶性维生素E制品等。罗氏公司也加快投资中国市场,与上海新亚药业公司合资兴建了1000吨/年维生素B工厂,还有罗氏泰山(上海)维生素A新厂,以及在无锡兴建4万吨/年柠檬酸工厂。巴斯夫公司在全球维生素市场上约占25%的份额,该公司在韩国Gunsan建成3000吨/年维生素B 工厂和世界规模的维生素C及维生素B的工厂。 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随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批准使用的添加剂共有21类1474种,产品门类齐全,基本可以满足食品工业的需要。我国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年产品量已超过200万吨,其中味精达60万吨以上,柠檬酸的产量近20万吨。表1列出我国主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和产量。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总量已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由于我国多数食品添加剂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因此产品质量方面尚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少数用量少、档次高的食品添加剂仍依赖进El。一些合资的食品加工企业和引进的食品加工生产线为了保证其产品的质量,仍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国外的同类产品。 2、营养添加剂 牛磺酸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牛磺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

食品添加剂应用现状及调查分

食品添加剂应用现状及调查分析 天津农学院 机电与信息工程系 09级食品加工技术

商立颖 指导教师:赵晓山 目录 绪论 (1) 一、食品添加剂简介 (1) 1.1食品添加剂的起源 (1) 1.2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1) 1.3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1) 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2) 三、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工业的关系及利弊 (2) 3.1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工业的关系 (2) 3.2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 (2)

四、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现状及分析 (4) 4.1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现状 (4) 4.2案例分析及监管 (5) 一、瘦肉精事件影响全国猪肉市场 (5) 二、监管责任 (5) 五、食品添加剂未来发展趋势 (6) 六、小结 (6) 食品添加剂应用现状及调查分析 绪论 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色、香、味、品种、新鲜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开发更多更好的新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食品添加剂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的发展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对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调整食品营养结构,提高食品质量和档次,改善食品加工条件,延长食品保存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近年来的“食品事件”层出不穷,使得我们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面粉中的增白剂、大米里中掺的石蜡……这些食品安全隐患使得我们现在想到“剂”就不寒而栗,其实“剂”本身没有那么可怕,可能消费者在认识中存在误区。到底何为食品添加剂,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多密切。

一、食品添加剂简介 1.1 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定义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按照这一定义,以增强食品营养成分为目的的食品强化剂不应该包括在食品添加剂范围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和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1.2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为改善食品品质及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1.3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其中,《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卫生部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共2400多种,制定了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有364种。主要有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其他等23类。[2] 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日常生活中,人们食用的食品品种越来越多,追求的色、香、形、营养等品质越来越高,随食品进入人体的食品添加剂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普通人每天常摄入几十种食品添加剂,因此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极为重要。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1)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2)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3)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4)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5)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减少在食品中的用量; (6)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 (1)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2)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GB 2760-2014中可使用的食品增稠剂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NS号INS号功能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18.004 1520 稳定剂和凝固剂、抗结剂、消泡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增稠剂 刺云实胶tara gum 20.041 417 增稠剂醋酸酯淀粉starch acetate 20.039 1420 增稠剂 淀粉磷酸酯钠sodium starch phosphate 20.013 —增稠剂 D-甘露糖醇D-mannitol 19.017 421 甜味剂、乳化剂、膨松剂、稳定剂、增稠剂 瓜尔胶guar gum 20.025 412 增稠剂 果胶pectins 20.006 440 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 海萝胶funoran (gloiopeltis furcata) 20.040 —增稠剂 海藻酸丙二醇酯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 20.010 405 增稠剂、乳化 剂、稳定剂 海藻酸钠(又名褐藻 酸钠) sodium alginate 20.004 401 增稠剂 槐豆胶(又名刺槐豆 胶) carob bean gum 20.023 410 增稠剂β-环状糊精beta-cyclodextrin 20.024 459 增稠剂 黄原胶(又名汉生胶)xanthan gum 20.009 415 稳定剂、增稠 剂 甲壳素(又名几丁质)chitin 20.018 — 增稠剂、稳定 剂

聚甘油脂肪酸酯 polyglycerol esters of fatty acids (polyglycerol fatty acid esters) 10.022 475 乳化剂、稳定 剂、增稠剂、抗结 剂 聚葡萄糖polydextrose 20.022 1200 增稠剂、膨松剂、水分保持剂、 稳定剂 决明胶cassia gum 20.045 427 增稠剂 卡拉胶carrageenan 20.007 407 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 可得然胶curdlan 20.042 424 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 可溶性大豆多糖 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 20.044 — 增稠剂、乳化 剂、被膜剂、抗结 剂 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phosphated distarch phosphate 20.017 1413 增稠剂 硫酸钙(又名石膏)calcium sulfate 18.001 516 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 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 18.002 509 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 罗望子多糖胶 tamarind polysaccharide gum 20.011 —增稠剂 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maltitol and maltitol syrup 19.005, 19.022 965(i),965(ii) 甜味剂、稳定 剂、水分保持剂、 乳化剂、膨松剂、 增稠剂 普鲁兰多糖pullulan 14.011 1204 被膜剂、增稠剂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hydroxypropyl distarch phosphate 20.016 1442 增稠剂

谈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历程及正确应用

谈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历程及正确应用 姜雯1,薛巍2 (1.国家农业标准化监测与研究中心(黑龙江),黑龙江哈尔滨150036;2.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摘要:尽管食品添加剂近代才出现,但它的直接应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主要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和危害,阐述了如何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关键词:食品添加剂;作用和危害中图分类号: TS202.3文献标识码:C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per Application of Food Additives JIANG Wen 1,XUE Wei 2 (1.National Agricultural Standardized M onitoring and Research Center (Heilongjiang),Harbin 150036,China 2.Heilongjiang metrology Institute of M easurement and verification,Harbin 150036,China) Abstract:although food additives appear during recent time,their direct application can be traced back a long time ago.In this paper,the variety,function and hazard of food additives were introduced,and how to use them properly was elucidated.Key words:food additives;function and hazard 0前言 中国在远古时代就有在食品中使用天然色素的 记载。如《神农本草》中即有用栀子染色的记载。中国传统点制豆腐所使用的凝固剂盐卤,约在公元25~220年的东汉时期就有应用,并一直流传至今;公元6世纪时北魏末年农业科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就曾记载从植物中提取出天然色素予以应用的方法:作为肉制品防腐和护色的亚硝酸盐,大约在800年前的南京时就用于腊肉生产,并于13世纪传入欧洲。 现代食品工业的产品,已经不再是传统概念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必不可少的主要基础配料,其使用水平是食品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食品添加剂已被列为我国加速开发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没有食品添加剂,很难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那到底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有利还有弊?1 食品添加剂含义及其种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 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常用的添加剂包括: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剂、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等;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加入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稳定剂、乳化剂、消泡剂等;为增加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强化剂。 目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共有22类,分别是(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生产生活中较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共有907种,如防腐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甜味剂、疏松剂、香料等。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 收稿日期:2011-12-15作者简介:姜雯(1974-),女,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 博士。 第39卷第2期2012年3月 酿酒LIQUOR MAKING Vol.39.№.2Mar.,2012 文章编号:1002-8110(2012)02-0027-03 27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安全性影响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安全性影响 班级:食安1201 姓名:刘巧学号:1201070510 摘要:近年来的“食品事件”层出不穷,使得我们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面粉中的增白剂、大米里中掺的石蜡……这些食品安全隐患使得我们现在想到“剂”就不寒而栗,其实“剂”本身没有那么可怕,可能消费者在认识中存在误区。到底何为食品添加剂,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多密切。食品添加剂在安全性方面的危害包括毒性危害、间接危害和引发的过敏反应。其中添加剂对人类的毒性危害,概括起来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三个方面;食品添加剂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包括有原始刺激性皮炎、急性荨麻疹、紫斑症,血管神经性水肿和接触性皮炎等等。为防范添加剂对于安全方面的危害,需要禁止使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并对那些疑似有害的添加剂,在使用前都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安全性分析,建立起检查和监控食品添加剂安全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添加剂安全性 一、食品添加剂概念及分类 1.1 添加剂的定义 根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法规第2 0 1款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制造、包装、加工、制备、处理、装箱、运输或储藏过程中使用的直接或间接的变成食品的一种成分或影响食品性状的任何一种物质[ 1]。而中国的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认为食品添加 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1.2添加剂的分类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很多,按照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通过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发生包括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所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按功能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3大类。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防腐剂、护色剂、着色剂、酸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考核论文 姓名:高宝祺学号:10014030117 班级:环境10-1班 学院:化工学院专业:环境工程成绩: 茶多酚的应用功能与前景 摘要: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茶多酚具有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提高人体的综合免疫能力和其它保健治疗功效等效果。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达不到的。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茶多酚是21 世纪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效果的化合物。如果将这些都利用起来,开发茶多酚将有足够的资源保证。深入开展茶多酚提取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开发出能够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具有医疗和保健用的药品、材料、食品、化妆品,不仅可以为保障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而其还可以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走向国际市场。 关键词:茶、茶多酚、功能、保健、前景、 正文: 一:茶多酚的简介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茶多酚又称茶鞣,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本草千叶IT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日本千叶大学山下泰德教授等科学家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 二:化学性质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

几种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及食品安全论述

几种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及食品安全论述 肖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2009011210) 摘要: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几种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论述了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了其原因与解决的相应对策,引导食品添加剂行业更加规范、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应用;发展趋势;食品安全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食品添加剂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不同,因而其定义也不尽相同。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在我国,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加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物质[1]。 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中,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分别为:(1)酸度调节剂;(2)抗结剂;(3)消泡剂;(4)抗氧化剂;(5)漂白剂;(6)膨松剂;(7)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8)着色剂;(9)护色剂;(10)乳化剂;(11)酶制剂;(12)增味剂;(13)面粉处理剂;(14)被膜剂;(15)水分保持剂; (16)营养强化剂;(17)防腐剂;(18)稳定剂和凝固剂;(19)甜味剂;(20)增稠剂; (21)食品用香料;(22)食品加工用助剂;(23)其他[2]。许可使用的多达两千多个品种[3]。 以下简要介绍一下几种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1、防腐剂 防腐剂一般可分为酸性防腐剂、酯性防腐剂、其他化学防腐剂和生物防腐剂。其中,酸性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丙酸及其钙或钠盐。酯性防腐剂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指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包括甲、乙、丙、异丙、丁、异丁,庚等酯类。其他化学防腐剂包括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脱氢醋酸、脱氢醋酸钠和富马酸。天然防腐剂即生物防腐剂,主要包括乳酸链球菌素,还有纳他霉素、壳聚糖及溶菌酶等。 目前使用较多的防腐剂之一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其安全性值得考虑,如果过量摄入将会影响肝脏酶对脂肪酸的作用,其次苯甲酸钠中过量的钠对人体血压、心脏、肾功能也会形成影响。特别是对心脏、肝、肾功能弱的人群而言,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摄食是不适合的。另外还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惊厥和气喘等病症

食品增稠剂学习总结

食品增稠剂学习总结 一、绪论 1、定义:能溶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粘稠、滑腻或胶冻液的大分子物质,又称食品胶。 2、分类 按来源分为四类: ①由植物渗出制取的增稠剂 ②由植物种子、海藻制取的增稠剂 ③由含蛋白质的动物原料制取的增稠剂 ④以天然物质为基础的半合成增稠剂 3、增稠剂溶液的表观粘度=牛顿粘度+结构粘度 二、海藻胶 1、来源:从天然海藻中提取的一类食品胶。海藻分为红藻、褐藻、蓝藻和蓝绿藻四大类,重要的商品海藻胶主要有来自红藻的海藻机器钠、钾、铵和钙盐。 2、海藻酸和海藻酸盐: (1)海藻酸及海藻酸盐主要是从褐藻中提取的多糖类,按其性质,主要可分为水溶性胶和不溶性胶两类。由于海藻酸盐具有独特的凝胶性能,并且具有增稠、稳定、乳化、分散和成膜的能力,因而被广泛地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 (2)海藻酸的结构:海藻酸是一种直链型连接的α-L-古罗糖醛酸和β-D-甘露糖醛酸的共聚物。 (3)海藻酸盐溶液的影响因素 ①温度:温度升高时,海藻酸盐溶液黏度下降,温度每升高5.6℃,黏度大约下降12%。如果不是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下,当温度降低时,黏度还可以恢复。降低海藻酸盐溶液的温度会使黏度增大,但是不会生成凝胶。将海藻酸盐溶液冷冻后,再重新解冻,其表观黏度不会改变。 ②溶剂:添加少量能与水混溶的非水溶剂,如乙醇、乙二醇或丙酮,都会增大海藻酸盐水溶液的黏度。 ③pH:含有残留钙的海藻酸钠,当pH低于5.0时,黏度增加;当pH在11.0左右时,则不稳定。 ④单价盐:添加单价盐会降低海藻酸盐稀溶液的黏度。溶液中单价盐浓度达到0.1mol/L时,对黏度影响最大。 (4)海藻酸盐的作用:增稠、凝胶、成膜、沉淀蛋白质 (5)应用:①冰淇淋等冷饮食品的稳定剂 ②饼干、面包、蛋糕等的品质改良剂 ③增加米纸的拉力强度 ④乳制品及饮料的稳定剂 ⑤用于生产冷食、点心 ⑥制造人造果酱和鱼子酱 ⑦制造人造奶油 ⑧制造保健食品 ⑨制造人造肠衣 ⑩面条、线面、挂面等面制品的改性剂 3、琼脂 (1)琼脂由琼脂糖和琼脂果胶两部分组成。

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范文

第1章食品添加剂的地位和重要性2 11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2 12食品添加剂技术学科的特点与发展现状2 13食品添加剂产业的发展现状3 131生产发展状况3 132进出口状况4 133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 134产业重点发展方向6 135产业发展建议6 136产业发展趋势7 复习题7 第2章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8 21概述8 211前言9 212范围9 213规范性引用文件9 214术语和定义9 215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10 216食品分类系统11 217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11 22如何利用GB 2760查询食品添加剂11 23有关本书附录引用标准的说明12 复习题12 第3章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概述13 31中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13 32美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14 33日本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16 34澳大利亚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17 35加拿大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18 36欧盟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18 37印度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20 38联合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20 复习题21 第4章食品添加剂的分类22 41按来源分类22 42按功能分类22 43按安全性分类23 复习题28 第5章与食品添加剂安全相关的基本知识29 51食品及其安全的基本概念29 511安全、危害和风险的概念29 512食品安全的概念29 513与食品相关的术语及其概念30 514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术语及其概念32

515中国新资源食品名单34 516中国保健食品原料名单36 517中国食品污染物名单40 51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42 519可用于食品的消毒剂原料名单(暂行)43 5110食品危害的分类43 52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概述44 53中国食品安全法的总体思路和亮点45 54食品安全管理的原则47 55食品安全学原理47 551“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理念47 552风险分析48 553透明性原则48 554法规效应评估49 56食品安全学的学科与技术体系49 561食品安全学的学科体系49 562食品安全学的技术体系49 复习题50 第6章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概论51 61食品添加剂的批准原则51 62CAC制定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总原则51 63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审批规定52 6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制定 程序53 65食品添加剂风险分析框架53 66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54 67中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54 复习题55 第7章食品添加剂风险评估56 71危害识别56 72危害特征描述56 721限量终点57 722非限量终点57 723危害评估与数据来源58 73暴露量评估58 731用量数据59 732食物消费数据59 733估算摄入量概述60 734国家人均摄入量估算60 735欧盟预算法的摄入量估算60 736丹麦预算法在制定添加剂最大使用量的原则62 737基于个人食物消费数据的摄入量计算63 738随机摄入模型法67 74风险特征描述67

食品添加剂在肉类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本人自己总结的)

食品添加剂在肉类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摘要:我国是肉类大国,随着我国肉食产量的不断攀升,肉品添加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添加剂是肉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肉类工业的发展和成熟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和应用。肉类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和应用必将推动肉类工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肉类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就没有肉类工业的进步。在添加剂的依托下,肉类工业才能获得快速的、长足的发展。食品添加剂不仅能够改善肉制品的色、香、味、形,而且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食品添加剂是推动肉类食品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柱。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肉制品应用 正文:肉制品中常用的添加剂有发色剂和发色助剂、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等。以下将对各类添加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做简单的介绍。 1,发色剂和发色助剂: 所谓发色剂,其本身一般为无色,与食品原料相结合时,能够固定食品中的色素或促进食品发色。在肉类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其作用原理是硝酸盐在微生物或是肉本身存在的还原物质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然后亚硝酸盐与肉中的乳酸产生复分解反应而生成亚硝酸,亚硝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则与肌红蛋白生成稳定的亚硝基肌红蛋白络合物,使肉保持鲜艳的红色。但是亚硝酸经自身氧化反应,生成氧化氮和硝酸,而硝酸是氧化剂,会将生成的氧化氮氧化,抑制亚硝基肌红蛋白和亚硝基血红蛋白的生成,同时使部分肌红蛋白氧化生成高铁肌红蛋白。因此,在使用发色剂发色的同时需要加入发色助剂提高、保持发色效果。亚硝酸根、硝酸根对肉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防止肉制品腐败变质。而且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食品中还能产生特殊的风味。但是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均具有毒性,使用中应严格按照使用量添加。另外,还有许多发色剂,如抗坏血酸(维生素C)及其钠盐、葡萄糖、烟酰胺等在腌制肉品时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发色助剂主要有维生素C和异维生素C及其钠盐、烟酰胺、葡萄糖内酯等。发色剂助色机理与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发色过程紧密相连。如上所述主要是由于硝酸的氧化作用影响发色剂的发色效果。因此发色助剂的主要作用是消除硝酸的形成;把高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铁离子;形成稳定的呈色物质。如:在维生素C的还原作用下,亚硝酸氧化只生成氧化氮,而没有增强发色剂发色效果,防止氧化氮及二价铁离子被氧所氧化;能使已氧化的高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 2,着色剂: 在肉类食品加工中,为使产品达到良好的肉红色,添加一些天然色素或人工合成色素。 天然色素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或经微生物分泌而得,其中尤以红曲色素和辣椒红色素最为普遍。 红曲色素是安全无毒的添加剂,对动物体无不良影响。红曲色素在肉制品加工中,特别是脂肪含量较高的产品中使用显得尤为重要。红曲色素对蛋白质具有良好的着色稳定性,因此能赋予肉制品特有的”肉红色”。而且它还有耐热、耐酸、耐碱性能,在肉类制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红曲红在光照条件下,很容易因氧化而褪色,使肉制品(特别是低温肉制品)在销售过程中颜色褪成灰白色。且当有Fe2+和Cu2+金属离子存在时,褪色更快。因此对红曲红的护色侧重于抗氧化分解和减弱金属离子的促进作用。红曲霉菌在形成色素的同时,还合成谷氨酸类物质,具有增香作用。 辣椒红是从红椒果实中萃取而得到的油树脂。其主要成分为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还

增稠剂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1.增稠剂 (1) 2.食品增稠剂的来源 (2) 2.1 天然增稠剂 (2) 2.2 人工合成增稠剂 (2) 3.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2) 3.1 稳定作用 (2) 3.2 增稠作用 (3) 3.3 改善食品的凝胶性,防止“起霜” (3) 3.4 保水作用 (3) 3.5 成膜作用 (3) 4. 影响增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3) 4.1 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对黏度的影响 (3) 4.2 PH值对黏度的影响 (3) 4.3 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4) 4.4 增稠剂的协同效应 (4) 5. 增稠剂食品中应用 (4) 5.1 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4) 5.2 面制品中的应用 (4) 5.3 果冻、饮品等中的应用 (5) 5.4 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5) 6. 食品增稠剂的应用发展前景 (5) 参考文献 (7)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是一类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爽滑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在食品中添加量较低,却能有效的改善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其化学成分除明胶、酪蛋白酸钠等蛋白质外,还有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增稠剂。本文介绍了增稠剂特性、食品增稠剂的来源、添加到食品中的作用、在食品中的应用以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黏润、悬浮状、凝胶、衍生物 前言 增稠剂是通过在溶液中形成网状结构或具有较多亲水基团的胶体对保持食品的色香味结构和食品的稳定性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起作用大小取决于增稠剂分子本身的结构及其流变学特性。不同分子结构的增稠剂即使在其他理化参数一致,相同浓度的条件下黏度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别。 1.增稠剂 增稠剂又称胶凝是一种流变助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经常接触的到,广泛用于食品、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印染、橡胶、医药等领域。其中用于食品时又称糊料或食品胶。增稠剂大多属于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一般都采用物理吸水膨胀化学反应两种原理起到增稠增粘的效果。增稠剂分子中含有许多亲水基团,例如羟基、羧基、氨基和羧酸根等,能与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通常,食品增稠剂都是高分子亲水的胶体物质,大部分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 追溯增稠剂的历史,最早的渊源就在食品。在很早以前,我国便有人在烹调菜肴时用淀粉来勾芡,使得菜肴的汤汁更为浓厚、黏稠,这其实就是最早的“增稠剂”。现代,仍然有些国家,把淀粉划归为食品添加剂中的增稠剂。GB 2760- 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39种允许限量使用的增稠剂,允许添加增稠剂的食品种类大致有乳与乳制品、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冷冻饮品、

关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应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应用的调研报告 食品123-09 李思岐

摘要:食品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食品工业的发展与食品添加剂密切相关,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工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为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食品添加剂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以期把握好食品添加剂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发展,应用 SUMMARY:The Food is to maintain the body's normal life activities essential substances. Development of food additives in the food indus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food additives a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industry innovation,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tandards of the food industry has played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In this paper,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food additive industry discussions,in order to grasp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food additive research. Keywords:Food additives,development,application

增稠剂介绍

第20章增稠剂(Thickening agents) 20.1 概述 20.1.1 食品增稠剂的定义 食品增稠剂通常指能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黏稠、滑腻溶液的大分子物质,又称食品胶。它是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用途的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被用于充当胶凝剂,增稠剂,乳化剂,成膜剂,泡沫稳定剂,润滑剂等。增稠剂在食品中添加量通常为千分之几,但却能有效地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其化学成分除明胶、酪朊酸钠等为蛋白质外,其它大多是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20.1.2食品增稠剂的分类 迄今世界上用于食品工业的食品增稠剂已有40余种,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五大类。 (1)由海藻制取的增稠剂海藻胶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类食品胶,.地球上各海域水温变化及盐含量不同。海洋中藻品种多达15000多种,分为红藻、褐藻、蓝藻和绿藻四大类。重要的商品海藻胶主要来自褐藻。不同的海藻品种所含的亲水胶体其结构,成分各不相同,功能、性质及用途也不尽相同。 (2)由植物种子、植物溶出液制取的增稠剂由植物及其种子制取的增稠剂,在许多情况下,其中的水溶性多糖类似于植物受到刺激后的渗出液。它们是经过精细的专门技术而制得的,包括选择、种植和布局。种子收集和处理都具有一套科学方法。正如动植物渗出液一样,这样增稠剂都是多糖酸的盐。其分子结构复杂,常用的这类增稠剂有瓜尔胶、卡拉胶、海藻胶等。 (3)由微生物代谢生成的增稠剂真菌或细菌与淀粉类物质作用产生的另一类用途广泛的食品增稠剂,如黄原胶等,这是将淀粉全部分解成单糖,紧接着这些单糖又发生缩聚反应再缩合成新的分子。这种新分子的大分子链具有以下的特点:每一个葡萄糖残基除了四个碳原子仍保留原有的结构之外,部分或全部地发生羧基部位的部分氧化,大分子或链的交联,羟基上的氧原子被新的化学基取代等反应。由不同植物表皮损伤的渗出液制得的增稠剂的功能是人工合成产品所达不到的,其成分是一种由葡萄糖和其他单糖缩合的多糖衍生物,在它们的多羟基分子中,穿插一定数量对其性质有一定影响的氧化基团,这些氧化基团,在许多情况下,羟基占很大的比例。这些羟基常以钙、镁或钾盐的形式存在,而不以自由羟基的形式存在。阿拉伯胶、黄原胶均属于此类增稠剂。 (4)由动物性原料制取的增稠剂这类增稠剂是从动物的皮、骨、筋、乳等提取的。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品种有明胶、酪蛋白等。 (5)以纤维素、淀粉等天然物质制成的糖类衍生物这类增稠剂按其加工工艺可以分为两类:以纤维素、淀粉等为原料,在酸、碱、盐等化学原料作用下经过水解、缩合、化学修饰等工艺制得。其代表的品种有羧甲基纤维素钠、变性淀粉、藻酸丙二醇酯等。 20.2 海藻胶 由于海藻胶在增稠性、稳定性、胶凝性、保形性、薄膜成形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加上其独特的保健功能,使之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产销量最大的增稠剂之一。本节重点介绍海藻酸及其盐、琼脂、卡拉胶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0.2.1海藻酸钠(Sodium Algimate ) 别名:褐藻酸钠、藻胶。化学结构:海藻酸和海藻酸盐是直链糖醛酸聚糖。由两种分子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隐患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隐患 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随着我国现代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其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也出现了一系列由于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引发的事件,已经严重危及到我国食品安全。针对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超剂量、超范围、重复使用、隐瞒使用等各种不规范使用甚至违法使用的问题,建设性地提出了加强立法、完善标准、提高检测水平、采取新工艺、实行分类监管、强化使用者食品安全意识等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 (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简单地说,按常用添加剂的功能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类: (1)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剂、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等 (2)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加入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 (3)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稳定剂、乳化剂、消泡剂等 (4)为增加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影响较大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等,无不与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关。探索行之有效的食品添加剂监管方法,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当务之急。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食品添加剂对于提高食品质量、改善色香味和口感,保障食 品安全和防腐都起着重要作用,在食品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如方便面中添加防腐剂,食用油中加入抗氧化剂等。目前,我国经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 314 个品种,涉及16 大类食品、23 个功能类别。据统计,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年产量达200 万t,其中味精、柠檬酸、木糖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食品添加剂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设备及工艺落后,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绝。特别是“苏丹红、塑化剂、毒豆芽”等恶性事件频发,已严重影响我国食品安全。据统计,2010 年全国共查处食品添加剂违法案件 5 305 起,罚款1 980 余万元;2011 年全国查处食品添加剂违法案件5 645 起 这都意味着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隐患,如: 1.超剂量使用在食品添加剂的各种问题中,超剂量使用最为普遍。部分生产企 业缺乏食品安全意识,过度追求食品色泽、口感以及保质期,却忽视其对人体的危害,如 面粉中的增白剂超标,冷饮中色素的超量使用。有的厂商为控制成本,使用简陋生产设备, 缺乏计量手段,造成使用剂量不准。符合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如果长期过量使用,也会对人 体造成伤害。比如常用于肉制品生产的添加剂亚硝酸铵,如果经常超量使用,在体内会产 生亚硝酸胺等致癌物质,给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2.超范围使用按标准每种食品添加剂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不允许超范围使 用,不能把只允许在一种食品中添加的添加剂加入到其他食品中。比如上海的"染色馒头" 事件,就是一些不法厂商用着色剂柠檬黄,把白面染色后代替玉米面做成馒头。柠檬黄通 常可以在冷冻食品、制酒、糖果等食品中正常使用,但却不能加入馒头中欺骗消费者,这 是典型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的违法事件。 3.滥用复合食品添加剂复合食品添加剂是将 2 种以上的食品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和工 艺配制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添加剂,在火锅、汤料、调味品加工中大量使用。生产企业往 往以“商业机密”为由,不愿公开其生产配方和工艺,不标示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含量配比 和成分说明,以致使用者无法判定添加剂的具体成分,给其监管带来极大困难。

2019新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手册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9新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手册 本手册按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2760)中类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我国截止至2019年允许使用的21类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其他。各类中具体品种依次按名称(别名)、分子式、性状、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量(限量)、毒性、推荐品牌等逐一介绍。本手册的特点是:⑴按我国国家标准选辑,⑵新:截止到2019年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收录在内,为最新颖而全面的版本,⑶较详细介绍了使用范围和方法,⑷推荐了产品的品牌和购置办法,⑸实用性强。 本手册附录收集了我国新近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最后为主要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 本手册可供食品、卫生、化工、医药、商业、外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营销人员等使用,也可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科研、生产、应用、教学、监督、检验人员参考。 酸度调节剂 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醋酸)盐酸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磷酸钙

抗结剂 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矽)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 消泡剂 乳化硅油 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DSA-5)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戊四醇醚(PPE) 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BAPE) 聚氧丙烯甘油醚 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 聚二甲基硅氧烷 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没食子酸丙酯(PG) D-异抗坏血酸钠 茶多酚(维多酚) 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甘草抗氧物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田素东 P092013663 摘要:近年来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安全的天然食品添加剂研究、食品添加剂制备中的新技术研究和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分析技术研究三个 方面。本文概述了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发展趋势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同时对这两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以下简称基金委) 在食品科学学科食 品添加剂分支学科资助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基金申请中新型天然食品添加剂的 研究受关注度较高,而利用生物技术制备天然食品添加剂这一研究热点在今年 的申请和资助项目中也有体现。基金委在食品添加剂这一分支学科的资助体现 了目前食品添加剂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天然产物; 生物技术; 检测分析; 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earch of Food Additives Tian sudong P0921013663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food additives mainly is focusing on three areas,I edevelopment of novel natural safe food additives,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on the preparation of food additives and detection analysis of food additives. The current status,development trend and several highly concerned topics in food additives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rojects about food additives approved by NSFC over the past 2 years was analyzed. Among all these project sabout food additives,the research about novel natural food additives has been paid the relatively high attention to,and the research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on preparation of food additives has been highlighted this year. In summary,thefunding support by NSFC in this discipline i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ood additiv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