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黑斑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精选种薯:种薯出窖后,育苗前要严格剔除有病、有 伤口、受冻害的薯块。 (3)种薯消毒: ①温汤浸种:薯块在 40~50 ℃温水中预浸 1 ~ 2min 后,移入 50~54℃温水中浸种10min,水温和处理时间要严格掌握,注 意上下水温应一致,对新品种处理后应进行发芽试验。浸种 后要立即上床排种,且苗床温度不能低于20℃。 ②药剂浸种:可采用 45% 代森铵水剂、 50% 多菌灵 WP、70% 甲 基硫菌灵WP、88%乙蒜素EC(402抗菌剂)等对种薯进行药剂处 理。
一、症状
主要危害薯苗、薯块,不危害绿色部分。 苗期症状:茎基白色部分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 斑,后逐渐扩大,环绕苗基部形成黑脚状。地上部苗衰 弱,重病苗死亡。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灰色霉状物, 后期病斑丛生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生长期症状:多在薯块上的伤口处产生黑色斑块,圆形 或不规则形,中央稍凹陷,病部组织坚硬,病斑下层组织 墨绿色,病薯变苦,病部生有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贮藏期症状:多发生在伤口和根眼上,初为黑色小点 ,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膏药状病斑,稍 凹陷。病斑上可产生灰色霉状物或散生黑色刺状物,顶 端常附有黄白色蜡状小点。
三、侵染循环
越冬:病菌以子囊孢子、厚垣孢子和菌丝体在薯块或土 壤中病残体上越冬。带菌种薯和秧苗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 其次是带有病残组织的土壤和肥料。 侵入途径:黑斑病菌寄生性不强,主要由伤口侵染。甘 薯收刨、装卸、运输、挤压及虫兽伤害造成的伤口是病菌 侵染的重要途径,也可从根眼、皮孔等自然孔口及其它自 然裂口侵入。 传播: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田间主要靠种薯、种苗、土 壤、肥料和人畜携带传播;收获、贮藏期,病菌可藉人、昆 虫、田鼠和农具等媒介传播。
甘薯黑斑病 Sweet Potato Black Rot
甘薯黑斑病又称甘薯黑疤病,世界各甘薯产区均有发
生。1890年首先发现于美国,1905年传入日本,1937年由 日本鹿儿岛传入我国辽宁省盖县。随后,该病逐渐由北向 南蔓延危害,已成为我国甘薯产区危害普遍而严重的病害 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由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约为 5%~10%。此外,病薯中可产生甘薯黑疱霉酮等物质,家畜 食用后,可引起中毒,严重者死亡。用病薯块作发酵原料 时,能毒害酵母菌和糖化酶菌,延缓发酵过程,降低酒精 产量和质量。
3.伤口:伤口是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途径。薯块裂口多或 虫鼠危害重,有伤口的薯块,病害也相应加重。在收获、 运输和贮藏过程中造成大量伤口,附着在薯块表面的病 菌乘机侵入,加之此时薯块呼吸强度大,散发水分多, 病害蔓延较快。
Baidu Nhomakorabea
五、防治方法
防治策略应采取无病种薯为基础,培育无病壮苗为中心, 安全贮藏为保证,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严禁从病区调运种薯、种苗。 2.选用无病种薯。 (1)无病留种田:要求秧苗、土壤、粪肥不带菌,并注意 防止农事操作传入病菌。因此必须作到: ①采用高剪苗,结合药剂浸苗,或在春薯蔓上剪蔓插植夏 薯。 ②留种地要选3年未栽种甘薯的生地。 ③留种地收获的种薯,要单收、单运、单藏,收获运输工 具及贮藏窖物应不带菌,必要时可用药剂消毒。 ④注意粪肥不要带菌。
四、发病条件
1.品种的抗病性:甘薯品种之间抗病性存在着差异。 薯块易发生裂口的或薯皮较薄易破裂、伤口愈合速度较慢 的品种发病较重。 2.温度和湿度:土温在15~30℃之间均能发病,最适温度为 25 ℃。甘薯贮藏期间, 15 ℃以上利于发病,最适发病温度 为23~27℃,10~14℃较轻,35℃抑制发病。 田间发病与土壤含水量有关。在适温范围内,土壤含水 量在 14% ~ 60% 时,病害随湿度的增高而加重,超过 60% ,又 随湿度的增加而递减。
1.分生孢子; 2厚垣孢子; 3.子囊和子囊孢子; 4子囊壳
生物学特性:病菌生长适温为25~30℃。分生孢子在较 低的温度下(10℃,30天)形成,厚垣孢子在较高的温度 下(15℃;8天)形成,子囊孢子的形成要求更高的温度 (15℃,15天;20℃,4.5天)。致死温度为51~53℃。生 长最适pH6.6。 寄生范围:薯黑斑病菌为同宗结合,易产生有性态。 种内包括很多株系,形态相似但有高度寄生专化性。在 自然情况下,主要侵染甘薯,人工接种能侵染月光花、 牵牛花、绿豆、红豆、四季豆、大豆、橡胶树、椰子、 可可、菠萝、李子、扁桃等植物。
3.培育无病壮苗
尽量用新苗床育苗。用旧苗床时应将旧土全部清除, 并喷药消毒。施用无菌肥料。 育苗初期,可用高温处理种薯,促进愈伤组织木栓化 的形成,阻止病菌从伤口侵入。高温处理是在种薯上床育 苗后,保持温床34~38℃,以后降至30℃左右,出芽后降 至25~28℃。 间歇高温(顿水顿火)育苗法,即种薯上床前,一次 浇足水。种薯上床后,将温度迅速上升到34~38℃,保持4 天,以后炕温保持28~30℃。拔苗前,降温至20~22℃。以 后每拔一次苗浇足一次水,并将温度升到28~30℃。
全世界已报道的马铃薯病害有近百种,在我国危害较重, 造成损失较大的有15种。 一季作区。包括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主要病害有晚 疫病、花叶病毒病、卷叶病毒病、黑胫病、环腐病和丝核 菌病等。 四季作区。包括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病害有花 叶病毒病、细菌性青枯病、疮痂病、早疫病等。 冬作区。包括华南诸省,主要病害有花叶病毒病、细菌 性青枯病,晚疫病偶有发生。 多种种植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西南诸省, 主要病害为晚疫病、病毒病、青枯病、癌肿病和粉痂病等。
二、病原
分类地位: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属子囊菌门长喙壳属真菌。 病原形态:子囊壳呈长颈烧瓶状,基部球形,颈部极 长,称壳喙。子囊梨形或卵圆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 囊孢子排出孔口,聚集成黄白色蜡状物。子囊孢子无色, 单胞,钢盔形。
图4-1 甘薯黑斑病菌
薯 类 病 害
薯类作物包括甘薯和马铃薯。 全世界已报道甘薯病害50多种,我国已发现近30种。
发生普遍而危害较重的有:甘薯黑斑病、甘薯根腐病、 甘薯瘟、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软腐病等。
甘薯黑斑病于1937年从日本传入我国东北后,逐渐自 北向南蔓延,在甘薯生产上造成巨大损失。某些甘薯产 区,甘薯线虫病猖獗危害,多数地区濒临绝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