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上《故乡》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阴晦(huì ) 胯下(kuà) 秕谷(bǐ) 獾猪(huān) 鄙夷(bǐ yí ) 寒噤(jì n) 潺潺(chán)
瓦楞(lénɡ) 猹(chá) 祭祀(jì sì ) 装弶(jiànɡ) 鹁鸪(bó gū) 缚(fù) 愕然(è) 髀(bì ) 嗤笑(chī) 瑟索(sè) 深黛(dài) 惘然(wǎnɡ) 恣睢(zì suī)
14
故 乡
鲁 迅
学习目标
1.掌握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本文的叙事线索和故事
情节。 2.体会运用环境描写和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的方法。 3.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深沉 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 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1918 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 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鲁迅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 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 《华盖集》等18部。毛主席评价他是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 族魂”。
(4)神态变化。 怕羞、高兴、天真活泼──欢喜、凄凉,像石像,像木偶人 原因:由于饱受生活的折磨,闰土已经变得呆滞、迟钝、 衰老、麻木,了无生气。
2.闰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原因使闰土发生了这样 大的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回答,并理解这句话对表达小说主题 的作用。
闰土的变化说明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破产,农民生活 痛苦的现实,表现了劳苦大众在封建传统观念辖制下所受的毒 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 木偶人了。” 这句话说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是当时中国农 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根源,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知识链接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 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 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 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案、传 奇、武侠、言情、官场小说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 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 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外貌变化。 紫色的圆脸──脸色灰黄、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小毡帽、银项圈──破毡帽、极薄的棉衣 红活圆实的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原因:脸色“灰黄”是饥寒交迫造成的营养不良,“很深 的皱纹”是数十年生活重负刻下的痕迹,“松树皮”似的手是 长年累月超负荷的劳动造成的结果。
(2)对“我”的称呼的变化。
迅哥儿——老爷 原因:闰土受封建等级观念的深刻影响,也是由人的 身份、地位、生活环境的变化、差异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 的隔膜。 (3)语言变化。 少年时的活泼健谈——中年时的吞吞吐吐、欲说还休 原因:闰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 表现了他的迟钝、麻木,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痛苦、 无奈,心里有苦也说不出来。
背景资料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但代之而起 的是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控制了中国的 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中国 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在此双重压迫下,过着饥寒日益 贫困、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作者于1919年冬天回故乡期间, 耳闻目睹了中国南方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 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 这篇悲凉沉郁而又不失希望的小说。
3.闰土为什么要拣“香炉”和“烛台”?
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行为,再次反映出他的愚昧和麻木, 他只会把摆脱苦难命运的希望,把未来寄托在神佛身上。 这一细节描写加重了人物的悲剧性,说明闰土受封建迷信 思想愚弄、毒害之深,是旧中国一个尚未觉醒的农民形象。
4.阅读相关段落,思考:杨二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她的变化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昔日的“豆腐西施”,擦着白粉,终日坐着──体现 其安分守己 今日外貌:凸颧骨、薄嘴唇、“圆规”──体现其泼悍、 放肆、尖刻 语言、行动:①尖叫,两手搭在髀间、两腿张开站着、 贵人眼高、──体现其泼悍、放肆、尖刻; ②讨东西、顺手 牵羊拿走木器、造谣──体现其自私、泼悍、爱贪小便宜 杨二嫂的变化说明了辛亥革命后城镇小市民阶层的贫 困化,反映了社会经济破产的另一个侧面。
2.词语释义 阴晦:阴沉昏暗。 萧索:萧条冷落,缺乏生机。 家景:家庭的经济状况。 如许:这么些。 愕然:吃惊的样子。 鄙夷:看不起。 嗤笑:讥笑。 瑟索:哆嗦,发抖。 寒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松松爽爽:形容轻松畅快。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展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 到处奔波。现在写作“辗转”。 恣睢:放纵,放任。 切近:(情况)相近;接近。
3.文章题目为“故乡”,想一想,本文共写了几个
故乡?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课文的内容,应用哪个字较为 恰当?请简单说说理由。
(1)三个故乡——回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 理想中的故乡。 (2)可以用“变”字来概括。因为小说正是通过 故乡景物、人物等的变化来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
内容探究
1.仔细阅读课文相关段落,说说闰土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朗读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又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 事情节的? 小说以时间为序写作。 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组织情节。
2.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况各部分意思。 课文可以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线索分成 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 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和目的。 第二部分(6—77):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三部分(78—88):写“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 和矛盾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