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思考
[ 来源:网络| 作者:王春燕| 时间:2008-4-4 | 浏览:1137 | 责任编辑:李玉佩]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思考
王春燕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是西方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它萌发于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中,在近代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的发展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在力图使教育理论逐步走上科学化进程中所做的努力,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身、认识教育本质的历史过程中所作的积极探索和思考。其中涉及的问题对我们当今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本文主要针对17—19世纪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进行剖析。以便阐明当时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对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解,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发端于古希腊一些哲学家的思想中。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曾阐述了这样的信念:“知识的种子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之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心灵走向光明,这是完全自然的运动”[1]在柏拉图看来,外来的教导并不是真正的教育,他把真正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将已存在于学生身上的潜在能力吸引出来的过程。柏拉图认为,一个人的教育是紧紧与社会相联的,教育是实现理想国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以适合儿童第一本能——美德的习惯所进行的训练。而美德即是心灵的和谐。”[2]主张通过均衡发展人本性的各个方面,造就完美的理想国家。可见,柏拉图尽管受其哲学观的影响,受其所处时代的限制,还不可能提出明确的顺应儿童本性进行教育的思想,但从中我们却可以看出其思想的端倪。亚里士多德也从他的哲学观出发,“把教育看成是一个内在发展的过程,是自我的展开和自我实现的过程。”[3]他根据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观察,把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从出生到7岁;(2)从7岁到性成熟期;(3)从性成熟到21岁。他的这个年龄分期就是建立在根据生物学原则的自然适应性的基础上,考虑了人的机体发育的生理特征,从而首次提出了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的观点,他认为,在个人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中,成长的某个方面是最为明显的。第一阶段是身体成长时期;第二阶段是爱好至上的时期,第三阶段是理智占上风的时期。在他看来,在每一种实体和物质中,自然都赋予发展的可能性。在人类中这种天赋的可能性依靠教育变为现实。自然密切联系着人类“心灵”的三种本源——植物的本源(繁殖、营养和生长的能力)、动物的本源(运动和感觉的能力)和理性的本源(思维的能力)。教育应当遵循着人的本性,努力按照儿童身体发展的阶段安排教育工作,但要把体育(植物的本源)和抑制人的动物本源的德育跟发展理性本源(思维能力)的智育密切联系起来。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自然教育的主张是简略的,但他的思想却是深刻而富有内涵的。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由于受其时代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旧学校的最大弊病是违背自然,用无用的知识填满学生头脑,造成儿童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极大浪费。他认为要想改革旧教育,就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所谓“适应自然”,按夸美纽斯的看法,包括两层涵义(1)遵循
自然界的“秩序”。他认为在自然界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则,夸美纽斯称其为“秩序”。他把人们看作是整个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的发展以及对人进行的教育应服从于这一普遍法则;(2)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他说“凡事都要跟随自然的领导,要去观察能力发展的次第,要使我们的方法依据这种顺序的原则”[4]夸美纽斯认为,人生而具有智慧,道德和信仰的种子,但这些种子的发展如何,取决于人所受的教育。所以“实施这种教育的时候不用鞭笞,无需严酷,也不用强迫,尽可以实施得尽量和缓、快乐,尽量自然。正如生物的体格长大,丝毫不要勉强或强迫肢体去伸展一样,因为如果合适地得到食物,照料和运用,身体是会逐渐地、不知不觉的自然生长,并且变强壮的。同样,我主张把养料、照顾和运用谨慎地供给心理,把它自然而然地导向智慧、德行和虔信。”[5]他说“教与学的行动本来是件自然的、令人高兴的和惬意的乐事。自然的事情无需强制。水从山上往低处流无需任何力量,每个生物很容易在其本性喜欢的方向上发展,……鸟儿学飞,鱼学游水,野兽学跑,无需任何强制。只要它们觉得自己四肢强壮,便本能地做这些事情。”[6]夸美纽斯以适应自然、合乎自然的秩序(顺序)来论证自己教育改革的主张有一定的合理性,反映了他力求摆脱神学,使教育工作科学化的良好愿望。尽管其中有些片面、机械,但他的这些真知灼见对我们当今的教育实践不无启发意义。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主张,抗议封建专横的教育,反对强迫纪律和对儿童施用暴力,反对对儿童个性和自由的摧残,卢梭作为当时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教育家也在批判当时经院主义教育不顾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强迫儿童呆读死记宗教教义的同时,提出教育应回到自然,适应自然,乃至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所以继夸美纽斯之后,卢梭再次提出并强调了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自然”一词,在卢梭看来,主要是指一种事物保持其本来面貌,原始倾向,外界不强加干预,非人为的意思。涉及到教育,自然主要指儿童的天性。卢梭认为,一切自然界的东西都是与自然相适应的,因此教育应当遵循成长中的人的发展的自然进程,考虑其年龄特征,适应其本性施教。那么教育为什么要适应自然呢?卢梭认为:“本性的最初的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强使此地出产外地的物品,甲树结出乙树的果实,混淆时间、地点和自然条件”[7]所以教育的首要前提是从天性善这一人性论因素着眼,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子,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8]其次,卢梭还从天性、环境、教育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必要性。他认为,人的成长受到三种因素影响,“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教育,是人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9]卢梭指出:如果一个儿童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那么他们接受的就是恶劣的教育,只有使三方面教育协调一致,儿童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卢梭认为“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10]因此从中可以看出,卢梭要求“事物的”与“人的”教育必须与人们无法控制的“自然的”教育结合起来,也就是要与儿童的本性、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发展,以培养卢梭所谓的“自然人”。当然卢梭所讲的“自然人”,并不是指让儿童“回归自然”成为脱离社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