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公共空间 激发城市活力GOOD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8 广场型地下步行系统结构示意
广场型: 以交通枢纽站前广场、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为 核心,借由垂直通道或是地面下沉广场与地下空间衔接,发 散式地联系周边商业设施、地铁站点等公共建筑。这种地下 空间规模较大,且商店不在通道两侧布局,而采用大堂式布 局( 图 8) 。巴黎列阿莱广场便采用此种方式,围绕中心绿地 和下沉步行广场规划地下空间,布置地铁、商店、游泳馆等设 施,重新激发了历史街区的活力( 图 9) 。这种布局方式的特 点是地面环境与地下空间进行共同开发,地下空间可进入程 度高; 地面与地下在景观、流线、功能上进行整合,促成彼此 均具有更高的使用效率。
·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
拓展公共空间 激发城市活力
———城市中心区地下步行系统规划要点研究
兰 觅,李明燕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
【摘 要】 通过研究地下步行系统的开发背景,以及解读多个成功案例在城市建设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总结出地下步行系统 的 平 面 布 局、公 共 空 间 设 计 和 功 能 组 织 的 规 划 要 点,以 期 创 造 品 质 优 良 的 地 下 步 行 空间。
在欧美及日 本 等 国 特 大 城 市 的 旧 城 中 心 区,因 地 价 高 昂,长期推行高密度高强度的开发模式,致使地面土地资源 非常紧缺。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发现只进行地面重整无法真 正解决城市问题,于是将部分城市设施,如商业等移入地下, 使城市地面 空 间 能 进 行 重 整,同 时 地 下 与 地 面 商 圈 相 互 结 合,刺激地面商 业,增 加 城 市 活 力。城 市 建 设 以 地 下 步 行 系 统为基点,着手开发地下空间资源,扩大环境容量,成为平衡 土地资源紧张与经济利益需求的现实可行的途径。
2 开发背景
2. 1 恶劣的自然条件影响 由于地下空间较少受外部环境影响,并且能提供全天候
的活动场所,因此地下步行系统在寒冷、多雨等自然环境恶 劣的地区发展速度较快。如加拿大的多伦多与蒙特利尔市, 由于严寒的气候影响,大量的城市功能与公共活动被移入地 下空间,在欧美国家中发展出最为庞大的地下步行系统。 2. 2 以地铁建设为动力
地下步行系统 与 城 市 更 新 相 结 合,整 合 地 面、地 下 空 间 和多种城市功 能。地 铁、商 业 综 合 体、城 市 公 共 空 间 结 合 地 下步道统一建设,将多个街区的建筑在地下链接成整体。各
图 5 蒙特利安地下商城中庭
4 规划设计要点
4. 1 平面体系布局要点 地下步行系统的平面体系由节点空间和线性步道进行
[1] 刘皆谊. 城市立体化视角———地下街设计及其理论[M]. 东南 大学出版社,2009
[2] 陈志龙,王玉北.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 社,2005
[3] 童林旭. 地下建筑图说 100 例[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实例: 日本名古屋市在市中心再开发之际,于久屋大道
[定稿日期]2011 -12 -19 [作者简介]兰觅( 1985 ~ ) ,女,四川成都人,建筑学专 业学士,助理建筑师; 李明燕( 1984 ~ ) ,女,四川成都人,建筑 学专业硕士,助理建筑师。
四川建筑 第 32 卷 1 期 2012. 02
地下步行系统不仅承担步行交通功能,同时需要容纳商 业、办公、文化等多种功能,形成复合地下空间,提高聚集能 力。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城、美国芝加哥的 Pedway 地下步 道等取得巨大成功的地下步行系统,都是在城市重要公共设 施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满足人们出行、购物、办公、娱乐等 多重需求,将城市生活融入地下步道中。
地下步行系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交通方式的转变 带来的: 地铁的发展和普及首先改变城市居民原有的出行、 购物、娱乐等行为模式,使城市在地下区域开始出现新的商 业需求与聚集活动。日本东京自 1932 年开始,就建立了联 系地铁站点的地下街,其目的是引导步行者向车站聚集。在 随后 70 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按不同时期的城市发展目 标,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断修正地下步行系统的发展 政策,尤其开始逐步重视地下步行空间的安全性与城市公共 空间的连续性、完整性,使得地下步道的质量得以提升[1]。 2. 3 城市中心区再开发的需求
3. 1 缓解交通压力 由于在城市建设中大量拓宽地面道路,导致城市步行被
快速车道分 割,因 此 利 用 地 下 空 间 来 使 步 行 活 动 能 顺 利 运 行。地下步行系 统 与 地 铁 站 点、地 下 停 车 库、公 交 换 乘 枢 纽 等交通设施的紧密联系,使步行者无需到达地面,即可实现 步行与车行的转换。连续、高效和具有层次性的地下步行系 统,将不同交通流线分层组织,有效地进行了人车分流,使步 行者远离地面拥挤的交通环境。
复合型: 在不同区域合理将上述两种方式进行连接形成 地下步行网络,通常是以广场型地下空间节点结合多条地下 街,其功能复合,空间多样,是地下步行系统发展成熟的形态 ( 图 10) 。
图 11 与地面公共空间的结合示意
多数地下步行系统的开发都是以点状地下广场或线性 地下步行街为开端,逐步向四周放射发展,形成多个地下空 间组团,组团之间进一步互相连通,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网 络化系统。在规划地下步道的平面流线时,应当注重与地面 步行系统的关联性,使两套系统的重要公共节点空间相互重 叠,便于地面与地下空间的有机整合( 图 11) 。 4. 2 公共空间设计要点 4. 2. 1 结合地下空间出入口,形成开放性城市节点
图 2 东京新宿地区[3]
下方建成一条规模达 5. 6 × 104 m2 的地下步行街,地面道路 则改建为宽 70 m,长约 1 000 m 的中央公园,为繁华的市中 心营造了一个绿化良好的公共空间。中央公园与地下空间 通过“Oasis 21”下沉广场便捷相连,并由自动扶梯等设施自 然地将地面人群引入地下,使这里成为一处市民集会、旅游、 观光的场所( 图 3、图 4) 。 3. 3 激发街区活力
地下空间具有 封 闭、不 可 见 的 特 性,将 出 入 口 结 合 地 面 环境进行整体设计,能强化地下空间入口的标志性,提高地 下步行系统的开放性。利用下沉广场、自动扶梯等元素,结 合地形环境,将地面、地下及部分建筑二层空间统一,扩大地 下空间与地面步道的衔接面积,使地下空间成为地面空间的 自然延续,创造 内 通 外 达、进 出 方 便 的 地 下 步 行 系 统。西 安 鼓楼广场便利用城市设计将地面钟楼、鼓楼的盘道引入地下 商业街,两者形成视觉关联,很好的整合了地面环境与地下 空间( 图 12) 。 4. 2. 2 结合建筑中庭,营造共享空间
【关键词】 地下步行系统; 平面体系; 公共空间; 功能组织; 规划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984. 11+ 3
【文献标识码】 A
1 地下步行系统
3 建设作用
地下步行系统是由修建于地下的步行通道有序连接地 铁站点、城市下沉广场以及商业建筑等地下公共活动空间, 形成的连续的步行网络体系。它是在大力发展地铁交通、地 面交通矛盾加剧和城市高密度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强化地下 交通系统与建筑物的联系、缓解人车交通矛盾而产生的。
路径复杂、规模 庞 大 的 地 下 步 行 系 统,需 要 避 免 空 间 封 闭隔绝、视觉信 息 缺 乏、形 体 单 一 等 问 题。地 下 步 道 与 建 筑
四川建筑 第 32 卷 1 期 2012. 02
37
·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
图 12 西安钟鼓楼下沉广场[3]
中庭融合,营造形象突出、宽松雅致的节点空间,并在其中组 织供人流集散和休息的区域,可使地下空间富于变化,减轻 由通道过长而引起的单调乏味感,有效调节步行者的空间体 验。在国内外成功的地下步行系统中,中庭空间对优化地下 空间品质有着重要作用。地下步道与建筑中庭的衔接首先 要处理好两者出现的序列与节奏,沿主要人流路线展开一连 串的线性及面状空间,不同尺度的空间形成对比与变
实例: 东京的新宿商业中心汇聚了 JR 山手线、京王线、 中央线等多条铁路系统及地铁线路。轨道交通不仅阻断了 沿新宿车站 两 侧 分 布 的 商 业 设 施 之 间 的 联 系,也 使 新 宿 大 街、靖国大街等主要干道存在交通拥堵的问题。1967 年建成 “都会地下大步道”,贯穿新宿车站东西两侧,联系了东口地 下商业街和西 口 中 央 广 场———这 里 作 为 地 铁、公 交 车、出 租 车的换乘空间。自此,45% 的步行者由地面步道转入地下空 间,大大缓解了地面交通的压力; 步行系统与地下公交换乘 站的无缝连接,也加强了新宿车站两侧商业区的联系( 图 1、 图 2) 。 3. 2 拓展城市公共空间
在城市中心区,高强度开发往往会导致地面公共空间匮 乏。地下步行系统利用下沉式广场,强化与地面公共空间的 联系; 地下步行通道与地下广场的交替出现、优质的内部空 间环境,创造了与地面街道相似的步行体验。城市公共空间 体系由单一的水平布局,向地下进行立体化布局发展,丰富 了公共空间层次,提供了更多可供公众使用和活动的场所, 拓展了公共空间的范围。
组合,形成空间 丰 富,路 径 发 散 的 步 行 网 络。其 基 本 布 局 模 式有:
街道型: 通常位于城市主干道下,衔接主干道两侧的步 行系统,并结合地铁通道及横穿过街地下道进行综合开发,
Fra Baidu bibliotek
36
四川建筑 第 32 卷 1 期 2012. 02
·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
图 9 巴黎列阿莱广场鸟瞰
化,创造起伏抑 扬、节 奏 鲜 明 的 空 间 序 列。其 次 在 中 庭 集 中 布置垂直交通系统,如电梯、自动扶梯以及步行坡道等,在建 筑各楼层与地下层之间建立方便、舒适、充满趣味的交通联 系。此外在不同 楼 层 高 度 布 置 贯 穿 中 庭 的 廊 道 、平 台,可 以 丰富中庭空间 的 层 次。同 时,借 助 建 筑 采 光 穹 顶、玻 璃 屋 面 等元素,最大限度地将自然要素引入地下空间,并在中庭布 置景观绿化、雕塑小品和休闲设施,使地下步行系统成为人 们愿意驻足停留、休息交往的共享空间( 图 13) 。 4. 3 功能组织要点
图 6 蒙特利安地下商城中庭
以与地面道路平行的地下步行街为核心进行平面组织( 图 7) 。商店等设施沿地下步行街两侧分布。这种布局方式优 点是具有很强的方向性,且开发时可先建设主地下街,然后 分期建设联系周边商店的地下步道,操作灵活。
图 10 复合型地下空间结构示意
图 7 街道型地下步行系统结构示意
5 结束语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必然产物。地下步行系统的建设,对整合地下空间资源、拓 展城市空间有着积极作用。建立空间层次丰富、尺度宜人的 地下步行系统,链接地下轨道交通及各类公共空间,能有效 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激发城市活力。
参考文献
图 13 卢浮宫金字塔中庭空间
35
·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
图 3 名古屋 OASIS21 鸟瞰
图 1 东京新宿地区下沉广场[3]
图 4 名古屋 OASIS21 下沉广场
个建筑的使用者由地下步行系统相互流通,促进商业活动、 步行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渗透,激发了城市 中心区的活力。
实例: 蒙特利尔的地下步行系统以 32 km 长的地下走廊 联系了 360×104 m2 建筑面积,覆盖了城市中心区 80% 的办 公建筑和 35% 的购物中心,以及旅馆、博物馆、地铁站和火车 站等多种功能。形成功能复合、步行网络四通八达的庞大地 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使寒带地区的居民能全天候开展 购物、娱乐、交往等活动,增加了市中心活动的多样性; 日均 50 万人的客流量,也极大提高了中心区的经济效益( 图 5、图 6) 。
良好的功能组织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联系地铁站 点、公交换乘系统的地下步道,能引导步行者快速到达交通 站点,路径设计注重强化方向性和可达性,从而实现多种交 通工具的高效换乘。二是在宽敞的主要通道两侧布置大型 商业设施、办公建筑、酒店和文化中心等可向公众开放的建 筑空间; 同时建筑界面尽量开敞,增加步行者与多种功能的 信息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