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拓展的点轴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进展及其述评

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进展及其述评
Ke wor s: Ur n z to y d ba iai n; Ur a paile pa so b n s ta x n in; Re e r h p o r s s a c r g e s; Re iw ve
1 国 内外 城 市 空 间扩 展 的研 究进 展
1 1 城市 空 间扩展 演 变模 式 .
为代表的芝加哥人类生态学派采用历史形态学方法 归纳出城市形态的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与多核心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项 目 “ 发达地 区乡村聚 落空间格 局转 型与重构研究——以苏南为例” ( 17 14 40 11) 收稿时 间:2 1 — 2— 0 0 1 1 2 作者简介 :张荣 天 ( 9 7一) 18 ,男 ,江苏溧水人 ,硕士研究生 ;研 究方向 : 乡规划与区域发展。 城
中国科技论坛
(0 2年 8月 )第 8 21 期
m gi 指出城市 空 间扩展 的五 种基 本类 型 :填充 、 an等 外延 、沿交通 线扩 展 、蔓延 、卫 星城 式 ,并 根据 不
第 8期 (0 2年 8月 ) 21
中国 科 技 论 坛
国 内外城 市 空 问扩 展 的研 究 进 展 及 其 述 评
张 荣 天 ,张 小 林
( 京 师 范 大 学地 理 科 学 学 院 , 江 苏 南京 南 204 ) 10 6
摘 要 :根 据 国 内外城 市空 间扩 展 研 究 内容 变化 和 理论 进 展 ,从 演 变模 式 、驱 动机 制 、模 拟 预 测和 优 化 调 控 四 个方 面对 国内外城 市 空间扩展 的研 究 内容 体 系进 行 归 纳与 总结 。在 此 基 础 上 对 国 内外城 市 空 间扩
国外对城 市空间扩 展 演变模 式研 究 可追 溯到 1 9 世纪末城 市地 理 学对 城 市空 间形 态结 构 的 研 究 ,较

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

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

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杨荣南① 张雪莲(福建师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福州350007)提要 从经济发展、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建设、政策与规划控制、居民生活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分析了城市建设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并根据不同要素的不同组合结果,导出了城市空间扩展的四种不同模式以及基于这四种模式之上的多模式组合在一起的城市空间扩展的基本方式。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展;城市建设空间;动力机制;模式中图分类号 TU984.1 城市是一个空间概念。

城市空间是城市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的载体,是城市所占有的地表区域。

根据不同角度,城市空间主要有建设空间、通勤通学空间,管理空间以及经济影响空间等类型。

本文主要探讨城市建设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

①1 扩展的动力机制1.1 经济发展是决定性因素1.1.1 经济发展速度的周期性决定了城市空间扩展速度的周期性。

城市自产生之日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扩展几乎是任何城市都概莫能外的。

只不过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城市的空间扩展方向、形式、速度及表现出来的特征各不相同而已。

只要考察一下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大城市在不同时期的空间扩展情况,不难发现,城市空间的扩展并非逐步均衡地向外推进,而是存在着加速期、减速期和稳定期三种变化状态,不同的发展时期,城市空间扩展的速度、特征、方向和形式表现出很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这种周期性特征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波动而变化的,当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时,带来实际收入水平和城市建设投资的增加,促使了城市空间的加速扩展,反之则导致城市空间扩展的停滞,即城市空间扩展的速度所表现出来的周期性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周期性相吻合。

以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形势以及相应的城市面积扩展速度来看,如图1所示,我国1953年以来城市建设投资曲线与建成区面积扩展曲线的波动极相似,投资增长率曲线的波动引起了面积增长率曲线的波动,并大于面积增长率曲线波动的幅度。

说明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紧缩对城市空间扩展速度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城建投资的周期性波动导致了城市空间扩展的周期性变化,经济的扩张—过热—收缩—再扩张,使城市空间扩展产生了加速—减速—稳定三种变化状态,经济处于发展期,城市建设投资水平上升,城市空间扩展能力和速度提高,反之城市空间扩展的速度将减慢。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省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省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VO129 N O . .2
Jn u . 2 0 0 6
文 章 编 号 :0 0 i 3 ( 0 6 0 —2 80 1 0 一 7 5 2 0 ) 20 3 — 3
基于点. 轴理论的辽宁省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李 刚 吕 芳 卢 莹 , ,
( . I 大学 师范 学 院 地 理 系 , 宁 沈 I 10 1 ;2 辽 宁 师 范大 学 城 市与 环境 学 院 , 宁 大 连 1沈 ¥ 1 辽 ¥ 1 10 6 . 辽 l62 1 0 9)
摘 要 :点一轴系统” “ 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 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 在分析辽宁 省旅游资源类 型以及
旅 游地 系统 现 状 的 基 础 上 , 点 一 轴 系 统 ” 论 为 基 础 , 合 辽 宁 省 旅 游 地 系 统 确 定 旅 游 区 重 点 发 展 点 和 发 展 轴 , 以“ 理 结 形 成“ 点” “ ” “ ” 结合 的“ 块 旅 游 ” 间 结 构 体 系 , 化 辽 宁省 旅 游 区 空 间结 构 , 现 旅 游 业 可 持 续 发展 . 、轴 、面 相 板 空 优 实
12 1 一级旅 游地 系统 . .
( ) 阳一 级 旅游 地 系统 . 阳市是 该系统 主 要服 务 社 区 , 1沈 沈 也是 全 省 政 治 、
1 辽 宁 省旅 游资 源 类 型 与旅 游地 系统 分 析
1 1 旅 游 资 源 类 型 .
பைடு நூலகம்
根 据《 中国旅游 资源普 查规 范 》 将辽 宁省旅 游 资源分 为 3个层 次 : 系 、 可 景 景类 、 景型. 景系 分为 自然 景系和 人文 景系. 景类 分 为 5种 , 自然景 系有 两 种 , 括地 文 景 观 景类 和 水 文 景 观 景类 ; 文 景 系有 3 包 人 种, 包括 历史 遗产景 观景类 、 现代 人 文吸引 物景 观景类 和抽 象 人文 吸 引物 景 观景 类. 宁省 旅 游资 源 的 辽 景型分 为 2 种 , 2 在这 些旅 游资 源中沿 海地 区 的滨 海 的景观 、 滨海娱 乐设施 以及 内陆 的名 山宗教 景观 、 满 清文化 是省 内最 主要 的旅 游资源 类 型 , 是本 区旅 游资 源 的基础 , 而丰 富的 “ 色旅 游 ” 源 、 态旅 游 资 红 资 生 源、 现代 城市人 文景 观以及 节庆活 动也 是本 区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12 辽 宁省旅 游地 系统分 析 .

区域开发模式之点轴开发模式ppt课件

区域开发模式之点轴开发模式ppt课件
一般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水平,形成几方面 的突出优势,如产品优势、市场优势,组成 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并与周围地区产业高度相 关的产业综合体。
5
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 线、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通信线路等。 线状基础设施束经过的地带称为轴带,简称 轴,轴带的实质是依托沿轴各级城镇形成产 业开发带。
10
模式特征
二,过渡性。 点轴开发开始将开发重点由点转向了轴线,而多
个点轴的交织就构成了网络,点轴开发成为了网络 形成的过渡阶段;随着区域网络的完善,极化作用 减弱,而扩散作用增强,区域经济逐渐趋于均衡, 因此,点轴渐进是区域不平衡向平衡转化的过程。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也是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渐消除 过程。可见,对于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来说,点-轴 渐进扩散理论除回答了经济发展和集聚过程外,更 重要还提供了极化方向和时序控制这一新手段。
6
点轴开发模式较适合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关键是 选好重点开发轴。
如何选择重点开发轴? 一是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 二是有水陆交通干线为依托; 三是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发展水
平较高; 四是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
7
主要思路
第一,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选择若干比较优势明显的具 有开发潜力的重要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 以重点开发;
12
局限性 点轴开发模式比来自适用于开发程度很低、尚未奠定布局骨架 的国家与地区。
点轴开发模式中,对各个城市的级别的划分没有给出明确的 标准和原则,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单用点轴开发理论, 并不能确切地确定地区开发的顺序。
构成现代区域空间结构,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一是节点,即各级各类城镇;二是“域面”,即节点的吸引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闽西南四市旅游合作开发研究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闽西南四市旅游合作开发研究
2 旅 游合 作开发布局 可行性 。
展巨大 的关 联带 动作用 ; 时提供 了提高 区域可达 同 性 的有效途径 , 即在区域 内建立 “ 点一轴 ” 间结构 空 系统 . 利用 干 线直接 到 达 区域 的 中心 , 后 在合 理 然 衔接 过程 中实现一 次或多 次 中转 , 从而使 整个 区域 可达 性最大 : 另外 “ 点一轴 系统 ” 开发模式 可 以科 学 处 理好 集 中与 分散 、 平 与效益 、 不平 衡 发展 到 公 从 较 为平衡发 展之 间的关 系 。 从而实 现 区域 旅游 的最
“ 轴 系统” 点一 理论 为指导 , 构建“ 、 轴” “ ” 结合 的旅 游空 间结构 体 系, 出“ 心 带动 、 点” “ 、 面 相 提 核 多轴 开发 、 两带协作 ” 的战略模 式 。 实现旅 游业 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点一 系统 ” “ 轴 理论 ; 闽西 南四市 ; 游 ; 旅 合作 开发 ; 战略模 式
“ ” “ ” 轴 到 带 的演化过程 。 点一轴 ” “ 开发可 以顺应社 会经济发 展必要 在空 间上集 聚成 点 、 然后 产 生集 聚 和扩散效 应 的客 观要求 , 充分发 挥各 级 中心 城市对 区域旅游 的辐射作 用 。 通过把各 级中心城市 作为不
同等 级 的开发 重点 来 发挥城 市 对 区域旅 游 整 体发
)女 , , 福建龙岩人 , 助教 , 厦门大学在读研究生, 主要研 究方 向: 旅游开发与规划、 酒店管理 。
3 7
有利条件 。 厦门国际机场 、 晋江 }际机场 、 豸…机 L 4 冠 场 的开通 . 门旅 游码头和游轮 码头的建设是 闽 西 厦
南对外交通 的良好基础 。 厦门海港 、 空港 、 沿海 高速

点轴系统理论及其拓展与应用:一个文献述评

点轴系统理论及其拓展与应用:一个文献述评

点轴系统理论及其拓展与应用:一个文献述评■贵州财经学院2007年第2期《总第127期)文章编号:1003—6636(2007)02—0030—07;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经济与管理]点轴系统理论及其拓展与应用:一个文献述评吴传清,孙智君,许军(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摘要:点轴系统理论自1984年提出以来,随着该理论在科学基础,形成机理,过程模式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衍生的"11..型空间开发战略广泛应用于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成效显着.自该理论提出以来,在理论拓展和实践应用中涌现出一批成果,点轴系统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深化.关键词:点轴系统:中心地理论;增长极:"T"型空间结构Pole-axisSystemTheoryanditsExpansionandApplication:ALiteratureReview'WUChuan—qing,SUNZhi-jun,XUJan(ResearchCenterofRe~onalEconomics,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WuhanUn iversity,Wuhan,Hubei430072,China)Abstract:Sinceitwasadvancedin1984,pole-axissystemtheoryhasbeenimprovedintermso fscientificfoundation,formationmechanismandprocesspattern,andacomprehensiveandsystematictheorysystemhasbeenf ormedpreliminarily.T-shapedspatialdevelopmentstrategy,derivedonthisbasis,hasbeenwia~lyappliedinterritori aldevelopmentandeco-nomicdistributionwitharemarkableSUCCESS.SincethetheoryWasproposed,achievementshaveemergedinitstheoreti—calexpansionandpracticalapplicationwithdeepenedresearchandapplication.1words:pole—axissystem;centralplacetheory;growthpole;T-shapedspatialstructure 点轴系统理论和农业区划被誉为我国人文地理学界最卓有成效的两大应用性成果.ll点轴系统理论提出的"T"型空间开发模式对我国的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点轴系统理论的产生背景,科学基础和演进历程(一)点轴系统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陆大道在《关于"点一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一文中强调指出:"提出点轴系统和'T'字型结构,有(20世纪)80年代我国和区域发展的深刻背景."点轴系统理论的提出与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息息相关.从国际上看,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大范围地向外进行资本转移和产业迁移.我国沿海地区拥有巨大的地缘经济优势,成为国际资本,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从国内来看,沿海地区由于长期的历史积累,比中西部地区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对外贸易,人才等条件,因而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心.通过沿海若干中心城市(点)的发展,辅之以合理的轴线建设,既可充分发挥聚集经济的作用,也可拉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选择的激烈争论,为点轴系统理论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启蒙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前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收稿日期:2006—12—09作者简介:吴传清(1967一),男,湖北石首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理论;孙智君(1969一),女,湖北洪湖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理论;许军(1984一),男,江西新余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理论.理论和西方的区域均衡发展理论一度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出现了20世纪50年代工业重点项目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和60'.70年代的"三线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但因其严重违背了我国的地学基础和客观经济规律,成效甚微.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将重大工程项目大部分置于沿海岸地带和沿江地带,事实上已不自觉地按点轴系统理论布局生产力.东部经济由此迅速发展,逐步拉大了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因此,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界和理论界在是否应该继续支持重点发展沿海地区的问题上产生了争论,直接促成了"战略转移之风"盛行,并产生了为此服务的诸多理论观点.1.梯度推移论和反梯度论梯度推移论认为,由于资金的稀缺和技术水平的差距,经济发展应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依次梯度推进,最终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反梯度论则认为:技术的梯度差距只是暂时的和人为的,只要投入资金,人才等要素,落后地区也可通过技术创新赶超先进地区;就中国而言,中西部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如果进行适当开发,或许会比东部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2.国土开发及区域发展的跳跃论跳跃论认为:国家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直接造成了中西部投资需求萎缩和区域差异的扩大;中央政府必须给予中西部地区资金,政策等优惠措施,这不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原则,而且更是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跳跃论的核心仍是主张将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由沿海地区跳跃至中西部地区.此外,还有许多学者极力倡导区域均衡发展论.总之,各种观点处于激烈的争论中.点轴系统理论的提出,既考虑了区域差异扩大带来的地区利益冲突,也更着眼于我国的地理基础和经济发展实情.点轴渐进式扩散的发展道路,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实践证明,这是我国在空间开发实践过程中的正确路径选择和方向.(二)点轴系统理论的科学基础1.理论渊源总体而言,点轴系统理论的主要学理渊源可归纳为以下三大方面:(1)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点轴系统理论是建立在德国经济地理学家瓦尔特?克里斯塔勒(Walter?Christaller)的中心地理论基础上的.L2克氏在1933年出版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中详. 细论述了中心地理论的逻辑结构和理论框架.该理论的核心是阐述如何在一定区域内构建空间结构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实质上是关于城市等级——规模的学说.中心地理论关于空间集聚和空间扩散规律的思想有机地嵌入进点轴系统理论之中,成为该理论的主要基石.(2)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着名经济学家佩鲁(F?Perroux,1950)提出. 起初它是用来描述关键产业(Keyindustry)对相关产业的联系效应,乘数效应等经济关联.布代维尔等将增长极概念赋予空间内涵后,增长极理论逐渐演变为一种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战略理论.佩鲁(1955)认为,"经济增长并不是同时在任何地方出现,它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L3J.增长极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和统帅,对周围地区具有"极化"和"扩散"效应.在发展的初期,极化效应占主导地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它对外围地区的辐射能力逐渐累积.点轴系统理论吸收了"增长极"作为区域发展极点的观点,并成功地将其转化为点轴系统理论的重要骨架——"点"(各级中心城市).增长极理论是点轴系统理论"点"的思想源泉.(3)松巴特的生长轴理论.沃纳?松巴特(WemerSombart)倡导的生长轴理论是点轴系统理论中"轴"论的理论渊源.L4生长轴理论认为:随着重要交通经济带的建立,连接各主要中心城市的交通干线周围将形成有利的区位,聚集经济将发挥作用,生产成本随之下降.生产轴实质是人口,产业密集带.点轴系统理论十分重视"轴"的作用和功能. 陆大道在解释社会经济客体空间相互作用时,生长轴理论的"轴"线思想贯穿其中,并进一步将其演化为"发展轴?(开发轴).另外,德国规划界有关发展轴的具体实践也丰富了陆大道对"轴"的认知.总之,生长轴理论是点轴系统理论的脉络一"轴"的理论雏形.此外,赫格斯特兰(T?Haegerstrand)的空间扩散理论,早期的古典区位理论同样也是点轴系统理论的重要理论渊源.点轴系统理论与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生长轴理论等虽有极强的渊源关系,但相比较而言,它更贴近实际空间,可操作性更强(见下表),它是点轴系统理论综合各种理论精髓的结晶.点轴系统理论与其理论基础的比较表硒攀内容体系不同应用目标各异:中心地理论是阐述社会经济客体空城市等级——规模学点轴系统理论与间集聚和扩散过程;具说,适宜城市规划;点中心地理论比较有相同的等级关系,逻轴理论用于国土开发, 经济布局,是空间结构葬思维定式组织理论.前者中"轴"是外生变量,后者则是内生变量关于空间集聚和扩散增长极理论侧重"极"的学说.且首先是集的发展,而点轴理论强点轴系统理论与聚,然后是扩散;都是调总体区域发展;前者增长极理论比较社会经济客体的空间适用于高度工业化社形态;重视"极"和会背景,后者各个阶段都适合且突出了"轴""点"的作用的重要性点轴系统理论与关于社会经济客体空生长轴理论有轴无点. 间作用和空间扩散的点的定位模糊;点轴理生长轴理论比较理论;"轴"线思维论以线串点,点线结合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2.理论创新点轴系统理论的科学性,除上述表现外,还体现在对区域可达性和渐进式扩散理论的独特见解. (1)区域可达性.区域可达性是指一个区域(国家,地区,城市,线状和点状基础设施)与其他相关区域(同样包括国家,地区,城市,线状和点状基础设施)进行物质,能量,人员交流的方便程度,便捷程度.Jl8区域可达性是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区域可达性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区域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区域可达性"概念的提出,对于建立点轴空间结构系统至关重要.要提高一个点的可达性,按惯性思维直接建立交通线与外界连接即可,但要在特定区域内增强分散的一系列点的通达程度,必须采取点轴空间结构模式,在中转过程中合理衔接不同节点区域, 提高整个区域的可达性."区域可达性"概念的提出增强了点轴系统理论的现实说服力,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2)渐进式扩散理论.在空间扩散理论方面,瑞典学者赫格斯特兰贡献卓着.他指出:类似物体空间相互作用原理,社会经济客体(特别是工业和第三产业设施)存在空间扩散和空间集聚两种倾向.①他提出"扩散通道"概念,概称空间扩散的方向和路径.这些理论成果构成了陆大道点轴渐进式扩散理论的重要理论依据.空间扩散方式可分为墨渍'式扩散和跳跃式扩散两类,两者各有其缺陷.点轴系统理论由此提出了全新的扩散方式——点轴渐进式扩散.这种新的扩散方式是指从扩散源出发,沿着线状基础设施束扩散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并在新的次级聚集点汇合,通过不同层次的发展轴实现区域可达性的增强,最终形成点轴空间结构系统.渐进式扩散理论是点轴系统理论科学性的重要保障, 也是点轴系统理论创新之所在.(三)点轴系统理论的演进历程点轴系统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陆大道在1984—2003年近20年间对该理论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其间经历了产生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嬗变阶段.1.产生期(1984--1986)点轴系统理论最早见于陆大道在1984年l0月于乌鲁木齐召开的全国经济地理和国土规划学术讨论会上所作的(2ooo年我国工业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的报告,该报告正式文本发表于1986年. 1985—1986年间陆大道还发表了《工业的点轴开发模式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1985),《潜力理论与点轴系统》(1986)两篇论文.尽管陆大道在这一时期提出了"点一轴系统"的理论模型和"T"字型空间结构模式,但没有对该理论的科学基础及形成机制进行深入阐述,因而理论的深度略显薄弱.2.发展期(1987—20o2).点轴系统理论提出后,陆大道在《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1988)J,《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1990)..,《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1995)Jl等专着,以及《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1987),《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一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2001),《关于"点一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2002)等论文中,从不同角度对点轴系统理论进行系统性的完善.内容涉及点轴系统理论的科学基础,点轴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模式,演化阶段,形成机理,发展轴的结构与类型,区域t~)Haegerstrand?T.AspekterderRaeumlichenStrukturvonSozialenKommunikationsnet zenundderinformationsausbreitung.Kiepenheuer[M].Witsch.Berlin.1970.367t.-369.转引自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一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J].地理,2001,56(2):129.可达性,位置级差地租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等.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点轴系统理论渐趋成熟.3.成熟期(2003)陆大道在《中国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2003)[1314-7,《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003)¨]31H等着作中,对点轴系统理论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宣称"点轴系统理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_lM,这标志着点轴系统理论进入成熟阶段.二,点轴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点轴系统中的"点"指各级中心地,亦即各级中心城(镇),是各类区域的集聚点,也是带动各级区域发展的中心城镇.点轴系统中的"轴"指在一定的方向上联结若干不同级别的中心城镇而形成的相对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带;由于轴线及其附近地区已经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并且还有较大的潜力,又可称作"开发轴线"或"发展轴线".[51137点轴系统理论是关于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理论之一,是生产力布局,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的理论模式.概括而言,点轴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点轴空问结构系统的形成过程社会生产力地域组织的空间过程模式遵循一定的规律.区域发展实践证明,无论是否自觉,人类经济活动总是沿着发展轴线来布局生产力和社会基础设施.陆大道指出:"在匀质和未开发的区域内,任何一个经济客体要存在和运行,就必须有其它客体与其发生联系;由于人们对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对基础设施(道路,机械动力设备,通信,能源和水源供应,城市设施以及市场等)的共享,社会经济客体必然要在一个地区或点上集中起来.点的出现是由于集聚效应,规模效应的作用,空间中点的形成是点轴系统形成的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内出现了大量无序的点.由于相邻社会经济客体必然存在关联,这就导致连接两个或多个点的线状基础设施(轴)的出现.点与轴的空间组合构成了简单的空间结构."点"逐渐发展为城市,并有等级之分,而发展轴线也有不同规模,联接不同区域并提高整个区域的可达性."点一轴"必然发展到"点一轴一集聚区".集聚区也是"点",只不过规模和辐射力更大.不同规模和等级的"点","轴"最终形成了点轴空间结构.此即点轴空间结构系统形成的基本模式.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地理基础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点一轴"空间结构的形成其有不同的内在动力,形式和等级规模体系..(二)点轴空问结构系统的演化阶段根据对现实中社会经济和社会空间组织形成过程模式的分析,社会经济"点一轴"空间结构的形成可细分为四个次序阶段.1."点一轴"形成前的均衡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发展水平停留在农业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客体在匀质空间内呈无组织分布,经济效率较低.点,轴都在酝酿发展中,聚集效应发挥潜在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集中.2.点轴同时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对应的时期是工业化初期,空间结构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点与轴同时出现,点轴带动区域的快速发展.3.主要"点一轴"空间结构系统形成.随着经济发展步人工业化中期,社会结构,空间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点轴不断扩大,初步形成等级体系.区域生产力沿轴线布局,附近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区域经济发展迅猛.'4."点一轴"空间结构系统形成.这一阶段区域进入全面有组织状态,但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都将减弱.点轴空间结构的形成既是区域自组织过程的结果,也更是科学的区域发展政策和规划使然. 经济发展进入了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时期,区域发展回归"平衡".(三)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制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是社会经济客体运动的必然结果,反映了社会经济客体空间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背后有着深刻的机制驱使.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存有空间集聚和空间扩散两个趋向,这是社会经济客体运动的基本特征,也是点轴系统的形成机理.点的形成是由于空间聚集的需要,因为聚集效应能影响区域内的要素集中,获得规模效应和正外部性.然而空间集聚并不总是有效率的,当集聚的外部性逐渐处于主导地位时,空间扩散就成为必然选择.空间集聚和空间扩散从来都是双向进行的.只有既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又注重空间关联和空间扩散,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才能实现最佳组织和最佳规模.点轴渐进式扩散是点轴空间结构系统形成的关键.点轴渐进式扩散直接导致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社会经济客体发自一个或多个扩散源,沿着若干线状基础设施(束)(也称"扩散通道")渐次扩散社会经济"流",在距中心不同距离的位置形成强度不同的新集聚.由于扩散力随距离延伸而衰减规律的作用,新集聚的规模也随距离的增加而变小,相邻地区扩散源扩散的结果使扩散通道相互联结,成为发展轴线.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发展轴线进一步延伸,新的规模相对较小的积聚点和发展轴不断形成.区域可达性和位置级差地租是点轴空间结构系统形成的重要原因.空间可达性要求点轴渐进式扩散,位置级差地租制约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两者共同作用于区域开发模式的选择,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格局和发展方向.(四)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作用效果点轴系统是区域发展的最佳结构;要使区域最佳发展,必然要求以"点一轴系统"模式对社会经济客体进行组织.点轴系统之所以可以导致区域的最佳发展,是因为:1."点一轴系统"模式可以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客体必须在空间集聚成点,发挥集聚效果的客观要求.2.以"点一轴系统"模式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市的作用.3.以"点一轴系统"模式发展可实现生产布局与线状基础设施之间最佳的空间组合.4.以"点一轴系统"模式发展有利于城市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便捷的联系.5.可以使全国战略与地区战略较好地结合起来,提高资本运作效益和管理组织水平._1三,点轴系统理论的拓展与具体应用陆大道提出"点一轴系统"理论和"T"型结构模式后,引起了政界和理论界广泛的关注,从点轴系统理论的发展及其具体实践应用两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深化了点轴系统理论的研究.,(一)点轴系统理论的拓展1.双核结构模式论双核结构模式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海港城市,河港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或是由区域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边境城市,边界城市)组合而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_l现实中的发展轴并不是无边界,必须要有起点和终点,端点城市的功能定位决定了相应的空间格局.从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所构成的特殊发展轴出发,所提出的双核型空间结构模式论可视为对点轴系统理论的深化与拓展.双核结构模式论与点轴系统理论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表现在:(1)两者都属于轴线理论,但侧重点不同.两者在形态上都以点轴形式出现,但点轴系统理论中轴的重要程度高于点,而双核结构模式论中点的重要性明显强于轴线,是先有点再有轴线. (2)点轴系统理论中的开发轴线是确定的,但端点城市并不明确;双核结构模式论所揭示的是某一区域内两个不同功能城市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开发轴线有严格的端点城市限制.(3)双核结构模式论的适用范围一般仅限于有港口城市分布的地区,而点轴系统理论的适用范围则相对宽泛.我国国土开发的一级轴线由沿海与沿江两大轴线组成,呈现"水轴"的特点,这为双核结构模式与点轴系统理论的空间耦合创造了重要的现实条件.双核结构模式与"T" 型空间开发模式的有效结合,对开发我国沿海和沿江地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双核结构模式论吸收了点轴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但在点的选择上更具科学性,在轴线的配置上更注重效率,因而推动了点轴系统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2.轴线区域开发模式论点轴系统理论提出后,催生了一批轴线区域开发模式论,如""字型模式论.J,"弗"字型模式论,"目"字型模式论博],"菱"形模式论等.这些模式论都是在点轴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就其实质而言,均属于轴线式开发模式论.在各种轴线式开发模式论中,"菱"形模式论最为典型.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建立多个增长极,建立以水路,陆路交通干线为纽带的区际经济技术联系的经济空间,采取点状跳跃式的区域开发模式,形成菱形状网络式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强调将上海,成渝,穗深,京津,武汉作为我国东西南北中地区的增长极点,形成菱形发展格局."菱"形模式论与点轴系统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更加突出了核心城市增长极的集聚和扩散作用,但它们都属于轴线开发模式论.总之,各种轴线区域开发模式论的提出,是运用点轴系统理论结合现实国情思考的产物,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点轴系统理论的外延.②陆玉麒在《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一书中首倡双核结构模式论;1998—2006年间先后发表1O余篇论文,从实证分析,理论分析,实践应用等层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已初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不少学者,地方政府部门运用该理论从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及规划编制工作,已形成一批成果.对该理论发展及其应用论题将另文探讨.3.网络开发模式论网络开发模式论是在点轴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并吸收增长极理论中的某些有益思想,进一步提出的一种较系统的区域开发阶段论.④网络开发模式论强调;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类型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区域开发方式与空间组织形式,落后地区宜采取增长极点开发模式,发展中地区宜采取点轴开发模式,较发达地区宜采取网络开发模式;任何一个地区的开发总是最先从一些点开。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研究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研究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研究***区城镇空间布局结构研究摘要:文章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城镇空间布局理论、城镇间相互作用力理论、分形理论等为基础,构建数量模型对***城镇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布局的思路、模式及具体实施对策。

城镇空间布局空间结构研究引言区域发展与城镇空间布局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

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或制约作用。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推进时期,城镇化研究已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作为江苏省沿江、沿海开发的重点区域,对其城镇空间结构的研究成果较少。

只有南通大学余建华等学者对整个南通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做了一些研究,具体到***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文献。

文章在深入实地调研获取资料的基础上,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城镇空间布局理论、城镇间相互作用力理论、分形理论等为基础,构建数量模型对***城镇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布局的思路、模式及实施对策,这对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区概况***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江苏省东南部,东临黄海,西濒长江,是南通市通江达海的门户。

现有19个城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别是金沙镇、西亭镇、二甲镇、东社镇、三余镇、十总镇、骑岸镇、五甲镇、石港镇、四安镇、刘桥镇、平潮镇、平东镇、五接镇、兴仁镇、兴东镇、张芝山镇、川姜镇、先锋镇及开发区。

多年来,依托傍江临海的优越区位和便捷的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在江苏和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与苏南的江阴、张家港等同级城市相比,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并且其内部城镇发展的差异也较大,尽管近年来***区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缩小地区间差距,但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发展的空间格局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二、研究方法分形理论分形理论是美国科学家曼得尔布罗特开创的一门非线性学科,用以解决非线性环境中一些随机分布的现象和问题。

基于“点—轴”理论的区域经济发展探讨——以杭州地铁沿线为例

基于“点—轴”理论的区域经济发展探讨——以杭州地铁沿线为例

实 际情 况 , 讨 “ 探 点一 轴 ” 效应 下的 空 间构 架 对 地 铁 沿 线 经 济 发展 的 推 动 作 用 , 对 杭 9市 地铁 开发 建设 提 出 了相 关建 议 , 并 。 l ' l 以期 杭 州
市 地 铁 沿 线 经 济 的稳 步 、 调 、 荣发展 。 协 繁
[ 关键词 】 点轴理论 区域 经济 杭 l 地铁 I ' 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 为骨干的城 市公共 交通 网络系统 ,来有效解 决城市 的交通问题 , 已成为世界 各国的共识 , 而地铁建 设也将成为 2 l 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轨道交通 的重点关 注对 象 ,如何推进 和利用地铁 建设将成为一个 国家 和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性 因素之一 。 随着社会经 济的不断发展 , 区域经济 中心 的逐渐增加 , 区域 中心 各 之间的联 系 日 益密切 , 通过交通线路 、 动力或水源供应线等形式形成主 轴 线, 并吸 引人 口、 产业 向轴线两侧集聚 , 产生新增长点 , 促使发达 区域 的 经济 中心 沿 交 通 线 路 向不 发 达 区域 纵 深 发 展 和推 移 。点 一 轴 发 展 模
模 式 , 通 过 主 要 增 长 点带 动 地 铁 沿 线 的 经济 发 展 。 杭州 规 划 中 的八 将 现 条地 铁线 路 情 况 分 别 如 下 :
动 和经济横 向联系 ,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 。 本文 主要 以点一轴系统开发理论为基础 , 以杭州地铁建设为平台 , 以期实现地铁经济的以“ 带 “ ” 以“ 带“ 的和谐发展局面 , 点” 轴 、 轴” 面” 有 效推动沿线经济社会的繁荣 , 促进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 并针对杭州市 地铁开发建设的实际情 况, 给出相应 的建议 。 相 关 理 论 概 述 点一 轴理论 最早由波 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 士提 出。 在国内 , 比 较公认 的是 1 8 9 4年陆大道先生根据 区位论和空间结构理 论所提 出的 “ 点一 轴系统” 开发模式l 并 已在我 国国土资源开发 和区域经 济发展 实 1 _ , 践中取得了巨大成效 。 陆大道( 0 2认 为 ,点一轴系统” 20 ) “ 模型是现实社 会经济客体经过 较长时间发展 而形 成的空 间结构形态 ,点一轴系统 ” “ 理论的主要 内容包括其形成过程 、 机制及其 特点 、 应用等 。 点一轴 系统 中的“ ” 指各级 中心地 , 点 是 即各级 中心城( , 镇)是各级 区域的集聚点 ;轴” “ 是指一定方 向上联结若干不 同级别的 中心城镇而 形成 的相对密集 的人群和产业带 。点一轴开发理论认为经济空间移动 和扩散是通过“ 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 , 点” 并通过“ 的带动作用 , 轴” 区域 发展重点是采取小间距跳跃式的转移来实现 , 发展到一定 阶段时 , 原来 的许 多“ 增长极 ” —— “ ” 一定空 间上 的密度增加 , 点 在 随着交通条 件的 改善 、 产业关联性 的增强 , 点与点之 间的空间相互作用 的增强 , 逐步 便 由“ 一“ , 点” 线” 形成“ 点一 轴” 的形 式 】 。城市空间拓展主要包括集中型 同心 圆式扩展模式 、沿 主要轴线 带状 星状扩展模式以及多核生长的延 续拓展模式。从 城市空间形态 的角度 出发对 城市空间拓展模 式进 行分 类, 其点轴模 式不同于以往按城市形 态所 划分的空间拓展方式 , 而是更 加强调一种动态的发展 目标 , 体现 了集约 型间隙式 的空间发展 观念 , 表 现为城市向外拓展 的过程 中强调 生长轴 线与生长点的培育 。总的来 说, 城市发展过 程中的社会 、 济要 素首先在 “ ” 经 点 上集聚 , 当集聚 到一 定规 模时或通过城市空 间 自组织律与其他组织 干预的共 同作 用,使社

基于点-轴理论的云南桥头堡战略空间结构分析

基于点-轴理论的云南桥头堡战略空间结构分析

基于点-轴理论的云南桥头堡战略空间结构分析王前文李耀平(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点-轴理论是一种有效的空间发展模式,对云南桥头堡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以点-轴理论为基础,对云南桥头堡战略全方位、立体式布局进行分析,梳理并提出其空间结构为一个中心,三个增长极,多条发展轴,八大沿边经济区,进而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云南桥头堡战略空间结构体系,为实现云南经济一体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点-轴理论;桥头堡;空间结构中图分类号:C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点-轴系统理论是陆大道先生于1984年首次提出的。

他以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赫格斯特兰的空间扩散理论以及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点-轴系统理论模型和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T”字型战略。

该模式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有效形式,是制定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市重点发展战略的重要结构模式。

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定位是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国际化区域,应用点-轴理论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一、点-轴理论的基本内涵点-轴理论的主要理论渊源是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赫格斯特兰的空间扩散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和松巴特的生长轴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核心是阐述如何在一定区域内构建空间结构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其关于空间集聚和扩散规律的思想有机地嵌入点-轴理论中,成为其主要基石。

空间扩散理论是指空间通过一定物质流、货币流和信息流的传播并通过时间发生交互作用,从而扩散并形成更大的空间区域。

佩鲁[5]认为,“经济增长并不是同时在任何地方出现,它以作者简介:王前文(1985-)男,汉族,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科技创新与科技方法论。

李耀平(1953-)男,汉族,云南人,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

区域规划点轴理论

区域规划点轴理论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01
点轴理论在区域规划 中的适用性
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点轴理 论在区域规划中的有效性,表明该理 论能够指导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区 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02
点轴理论的核心思想
点轴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确定区域 中的增长极(点)和交通、通讯等基 础设施轴线(轴),实现区域经济的 集聚和扩散效应,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
完善交通网络,提高可达性
交通网络完善
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高 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交通枢纽建设
在重要节点城市布局综合性交通枢纽,提高区域交通的换乘效率 和通达水平。
城乡交通一体化
推动城市交通与农村交通有效衔接,实现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均等化。
05 案例分析:某地区域规划 实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原则
包括整体性、长期性、动态性、层次 性和可操作性等。
区域发展影响因素
01
自然条件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 水文等,对区域发展具有基础性 影响。
02
经济社会因素
03
政策制度因素
包括人口、产业、交通、科技、 文化等,对区域发展具有决定性 影响。
包括国家及地方政策、法律法规 等,对区域发展具有导向性影响。
03
点轴理论在区域规划 中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点轴理 论在区域规划中的实践意义,包括优 化区域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升 级、加强区域内外联系等方面。
对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拓展点轴理论的应用领域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点轴理论的应用领域,如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等,探索该理论在不同领 域中的适用性和实践意义。

中国空间发展点轴结构模式

中国空间发展点轴结构模式

中国空间发展点轴结构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空间发展也在不断地加速。

中国空间发展的点轴结构模式是指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西安、南京、杭州、重庆等城市为发展点,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海运等交通轴线为支撑,形成的一种空间发展模式。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是中国空间发展的重要发展点。

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科技资源,是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基地。

同时,北京还是中国的国际交往中心,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是中国空间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发展点。

上海拥有世界一流的港口和机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同时,上海还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基地。

广州和深圳作为中国的南方城市,也是中国空间发展的重要发展点。

广州是中国的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深圳是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和制造业中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成都、武汉、西安、南京、杭州、重庆等城市也是中国空间发展的重要发展点。

这些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除了发展点外,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海运等交通轴线也是中国空间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些交通轴线将中国各地连接起来,促进了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中国空间发展点轴结构模式是一种以城市为发展点,以交通轴线为支撑的空间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促进了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点轴群理论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启示

点轴群理论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启示

点轴群理论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启示点轴群理论是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提出了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点、轴和群这三个要素来实现城市空间的有序布局和城市功能的合理分配。

在中国城市建设中,点轴群理论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点轴群理论给予了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和合理的空间布局。

在城市规划中,点轴群理论提出通过确定发展的中心点(点)、构建主要交通干道(轴)和配置城市功能区(群),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使得城市各个功能区域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形成有机的城市整体。

在中国城市中,很多城市规划都能够看到点轴群理论的影子,比如北京的CBD商务中心、上海的南北中轴线等,这些都是通过点轴群理论对城市空间进行科学布局的具体体现。

点轴群理论引导了城市规划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城市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中心,而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对于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都有着重要影响。

点轴群理论提出了通过合理布局和结构,发挥城市的功能优势,使得城市发展更加均衡和可持续。

在中国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城市建设模式,例如通过绿道和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等,都是点轴群理论的具体落实。

点轴群理论也指导了城市的交通规划和建设。

在城市规划中,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它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

点轴群理论提出了通过构建主干道和次干道的交通网络,将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域串联起来,实现城市交通的顺畅和高效。

在中国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都在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轨道交通、BRT等,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这些都是点轴群理论在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城市空间扩展研究[摘要]精明增长理论是针对城市过度开发与城市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提出,能有效的解决无限制低密度发展模式带来的城市病。

本文简述精明增长理论产生的背景,内涵,将传统城市发展与利用精明增长理论的城市发展进行比较。

得出两类城市发展模式之间的差异,并以此分析池州近几年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精明增长理论的指导提出解决池州城市发展问题的措施,并对池州未来精明增长作出展望。

[关键词]精明增长;城市蔓延;城市空间扩展;池州市abstract: smart growth theory is proposed for city overdevelopment spread city problems and city,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urban diseases brought no limit low density development mode. in this paper, smart growth theory background,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ity smart growth theory of city development a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city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n analyzes the chizhou city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smart growth theory is presented to solve the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chizhou city measures, and make a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of chizhou smart growth.key words: smart growth; city spread of city spatialexpansion; chizhou city;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精明增长概述1.1 精明增长提出的背景精明增长(smart growth)又称理性增长,“精明增长”的概念是在1997年由美国的一位州长提出来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能够让州政府有效地指导城市发展的具体方法,并且能够使州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城市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_点_轴系统_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_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_点_轴系统_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_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5卷第12期2010年12月V ol.65,No.12Dec.,2010“点—轴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张莉,陆玉麒(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46)摘要:“点—轴系统”理论提出以来,在理论拓展和实践应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和空间分析技术的广泛与深入的应用,“点—轴系统”理论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有赖于区域空间分析方法和技术的创新。

鉴于此,本文以陆大道先生的“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点—轴渐进式”扩散模型,分别按照指数扩散方式和线性扩散方式构建了基于交通路网的时间距离衰减扩散模型,选择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作为“点—轴系统”空间可达性的评价指标。

设计了最小种子算法用来计算区域内所有点以最短时间到达任意一个节点所花费的时间和所经过的路径。

基于GIS 平台开发“点—轴”空间结构分析信息系统(“Pole-Axis ”SAIS)。

运用该方法,对“点—轴系统”的一般形成过程模式进行空间分析,以长江三角洲为实证区域,探讨其“点—轴系统”的演化过程与发展态势。

关键词:点—轴系统;空间分析方法;时间距离衰减扩散模型;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模型;GIS ;长江三角洲1引言1984年10月在乌鲁木齐召开的全国经济地理和国土规划学术讨论会上陆大道先生提出了“点—轴系统”理论模型,正式文本于1986年在《地理科学》发表[1]。

随后,陆大道先生通过对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研究,系统阐述了“点—轴系统”理论的科学基础,“点—轴”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演化阶段、形成机理,“发展轴”的结构和类型,“点—轴渐进式扩散”和“点—轴—聚集区”等问题,随着该理论在科学基础、形成机理、过程模式等方面的不断完善,“点—轴系统”理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2-6]。

“点—轴系统”理论提出后,催生了一批轴线区域开发模式论,如“π”字型模式论、“弗”字型模式论、“目”字型模式论、“菱”形模式论等[7],这些模式论都是运用“点—轴系统”理论结合现实国情思考的产物,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点—轴系统”理论的外延。

简述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简述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简述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导言在当今社会,区域发展是各国相关部门和地方相关部门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重要问题。

“条带”、“点状跳跃”模式的“大保定”城市空间发展思路分析

“条带”、“点状跳跃”模式的“大保定”城市空间发展思路分析
础 上 的 持 续 利 用 。虽 然 这 些 地 的 耕 地 较 少 ,但 山 坡 地 的 面 积 很 大 , 如果 发 展 以 林 果 为 主 题 的 经 济 林
业 并合 理发展农 业产业 化企业 ,将农 业 的产 业链延
长 ,不 但 可 以 使 得 山地 资 源 得 到 持 续 利 用 ,而 且 可
微 观设 计 新 思 路
城市 向北 、T业西进 和对 接京津成 为保 定未来 发展二 十年问 的总体思路 。城 市向北 与对接 京津是 紧密联系在 一起 的 ,保定 市 向北 发展不但 可 以充分 借用 徐水 、定 兴 、高碑店 等所承 接的来 自北京 的经 济辐 射 ,而且 可 以在 空 间上 逐 渐 与京 津 融合 发 展 ,
碑 店 以及 涿 州 等 城 市 进 而 与 北 京 对 接 。 串 珠 状 城 市
京广铁 路穿越 保定市 ,这为保 定 的发 展带来 了 便 利条件 。保定对 接京津 首先是交 通线要 畅通 ,保 定 与北京 发 展接 轨 不 存 在 障碍 。从 图 1上 可 以看 出 , 白保 定市 区向南北两侧 延展 ,分别排 列 了诸 多 小 城镇 ,除了徐水 、定兴 、望都等 县级城 市外 ,还
学 社 会科 学 规 划 项 目 《 “ 点轴 跳 跃 ” 模式 的 “ 保定 ” 城 市 空 间发 展 思 路 与农 村 城 镇 化 进 程研 究 》 ( 0 1 0 6 大 2 10 0 ) 作 者 简 介 :孟 祥 林 ( 9 9 ) 1 6 一 ,男 ,河 北 保 定 人 ,经济 学 博 士 ,华北 电 力: 教 授 。研 究 方 向为 经 济理 论 与 区 域 研 究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与 教 赶学
还 需 要 在 保 定 城 市 发 展 格 局 方 面 进 行 系 统 思 考 。 除

基于轴线模型的城市空间形态分析——以武汉关山地区为例

基于轴线模型的城市空间形态分析——以武汉关山地区为例

5 . 可理解度 : 可理解 度用来描述这种局部 变量与整体变量之 间的相 关度 。可理解度是衡量从一个空 间所看到 的局部空间 , 是否有助于建立 起整个空间系统 的图景 ,即能否作 为其看不到 的整体空 间结构 的引导 。 所 以, 如果 空间系统中连接值 高的空间 , 其集成 度也高 , 么 , 那 这就是一 个可理解性好的空间系统 。

式中 i 表示第 i 单元 空间 ,表示 与 i 个 j 相连接 的单元空 间, i Rj 表示 第i 个单元空间与第 J 个单元 空间相连接 ,数值 为 1 。在实际空间系统 中, 某个空 间的连 接值越 高 , 则表示其空间渗透性越好④ 。 2控制值 C i表示单元空间之间相互控制 的程度 。 . v: 对应于轴线拓扑 关 系图, 与节点 i 直接相 连的节点的连接值倒 数和 , 即为 i 从相邻 各节点 分配的权 重 , 为节点 i 称 , 即单元空间 i 的控制值 , 其表达式为 :

ci =l
∑R

引言
2 O世纪 7 O年 代 , 国学者 比尔 ・ 英 希列 尔在 “ 环境 范型 ” “ 和 逻辑空 间” 的研究基础上首次提 出空间句法理论 。以人 的空 间活动或行 为在很 大程度上受空间形态或结构影响这一基本假设为基础 , 借助先进 的计算 机模拟技术 , 分析城市环境的结构 , 定量描述城市空间形态 , 通过实证研 究揭示人类活动行为与空间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 解读城市空间形态对 人类空 间行 为的影 响方式和程度 , 一种建立在 “ 是 图底关 系理论” 联 系 、 理论 ” 社 区分析” 和“ 综合基础 上的城市空间分析方 法① 。空 间句法在研 究城市空间形态 、 城市交通流量 、 市交通污染 、 市犯罪空 间 、 城 城 城市 网 络结构和模式 的演 变 、复杂建筑环境下 的空间认 知等方面都 有突 出贡 献。 国内的城市规划行业对有关城市空间形态 的分析很多都处于形态研 究的哲学方法层次和思维原理与方法层次 , 而这两者仍属于城市空问形 态分析 方法中的第 一 、 第二 层次 , 至于第 三层次 的技术性 方法 , 步 尚 起 早。空间句法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定量研究正是一种技术性方法 。 本文基 于轴线模型分析武汉关山地区城市空间单元的渗透性和可理解性 , 评价 其城市空间形态 , 以期为以后的规划设计提供更科学的分析途径和参考 数据。 二 、 间 句 法 概 述 空 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 对包括建筑 、 聚落 、 城市甚 至景观在 内的人居 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 来研究空 间组织 与人类社会之 间关 系的理论和方 法,是进行 城市 形态分析的一种工具② 。空间句法着 眼于 自由空间的表 述, 具有拓 扑关系 的连接图是空 间句法分析 的基础 , 间句法被认 为是 空 种描述现代城市模 式的新 的计算语 言③ 。人们 主要是以运动 的方式 ,

简述点轴开发模式在我国区域开发中的应用

简述点轴开发模式在我国区域开发中的应用

简述点轴开发模式在我国区域开发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点轴开发模式的概述,简要论述其在我国不同区域开发中的应用,总结点轴开发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获得的成果和出现的不足,并尝试性提出一些对点轴开发模式的改进意见,让点轴开发模式在我国区域开发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点轴开发模式;区域开发;应用一、点轴开发模式概述“点轴”开发模式和发展轴的概念由我国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提出,它是在增长极理论、中心地理论和生长轴理论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陆大道认为,“点轴”开发模式中的“点”是各级中心城市,是各级区域的集聚点;“轴”是在一定的方向上连接若干不同级别的中心城市而形成的相对密集的社会经济密集带。

重点开发轴线一般是指重要线状基础设施束如交通干线、能源输送线、水源及通讯干线等经过、附近有较强的社会经济实力和开发潜力的地带,这个地带的宽度因轴线的等级、长度和对区域的作用不同而有异,确定开发轴线的宽度,还要考察相对干线状基础设施束的距离及线状基础设施束的关系。

发展轴线的直接吸引范围在按“点——轴”系统进行开发时,一般为1-2个小时的车程,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发展轴的直接吸引范围会扩大,两个同级别的发展轴之间,除了有各自的直接吸引范围外,还有大面积的混合吸引范围,同时与两个发展轴联系。

点轴开发模式基本上符合生产力空间运动的客观规律,它通过重点轴线的开发和渐进扩散形式,更好地协调城市与区域及区域间的经济发展。

二、点轴开发模式的应用我国的区域开发政策是立足于区域差异,旨在促使资源在空间的优化配置、控制区域间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差距、协调区际之间关系、促进生产力布局逐渐平衡化的区域政策。

我国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一直奉行的是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即注重沿海与内地的均衡关系,平衡配置生产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开发经济特区为标志,我国开始实施一种有重点的梯次非均衡发展战略。

即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3个经济地带,重点开发东部沿海。

空间点模式分析

空间点模式分析

空间点模式分析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空间点模式分析概述 (3)三、数据收集与处理 (4)1. 数据来源 (5)2. 数据预处理 (6)3. 数据格式转换 (7)四、空间点模式类型 (8)1. 均匀分布 (9)2. 集群分布 (9)3. 线性分布 (10)4. 其他分布类型 (11)五、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 (1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3)2. 空间自相关分析 (14)3. 热点分析 (15)4. 空间回归模型分析 (15)六、空间点模式分析的应用领域 (17)1. 城市规划 (18)2. 犯罪地理学分析 (19)3. 生态系统研究 (20)4. 交通流量分析 (21)七、案例分析 (22)1. 案例背景介绍 (23)2. 数据收集与处理过程 (24)3. 空间点模式类型识别 (25)4. 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应用 (27)5. 结果分析与讨论 (28)八、空间点模式分析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29)1. 数据获取与处理难度 (30)2. 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31)3. 跨学科合作与整合研究 (33)4. 未来技术与方法发展趋势 (34)九、结论 (35)一、内容综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空间点模式分析已成为研究空间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通过识别数据中的空间关系和模式,为城市规划、环境监测、交通管理等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对空间点模式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空间点模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空间点、空间关系和空间模式等。

空间点是指在空间中具有坐标和属性的点,如建筑物、道路等。

空间关系是指空间点之间的相互位置和距离,如邻接关系、距离关系等。

空间模式则是指空间点之间的空间分布规律,如集群、廊道等。

空间点模式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统计的方法、基于图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基于统计的方法主要利用统计学原理对空间数据进行描述和建模,如空间自相关、空间分布拟合等。

基于图的方法则是将空间点之间的关系表示为图的形式,通过图论中的算法进行空间模式分析,如最大熵模型、随机游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阮仪 三 . 史文 化 名 城 保 护 理 论 与 规 划 [ ] 北 京 : 历 M . 情况下 , 理的政策与适 当 的优惠条 件将 起 到强烈 的引导 作用 : [] 王景慧 , 合 4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00 20 . 不但能 明确投资方 向 , 更重要 的是加 强 了投资 者的信心 。在 改善
从旅游 角度来看 , 西街 区位反 而成 为优 势 , 只是这 种优 势在 功能 愈 发突出 , 历史街 区的维护与发展 也将越来越 重要 。文章从过 时
为 整合之前无 法得 到体现 。因此 , 只要旅 游服务 功能成熟 运行 , 西 量 纲 的 正反 两个 方 面对 历 史 街 区 的 发 展 进 行 思 考 , 我 国历 史 街 对我 国 当前 的历 史街 区建设具 街区位 将迅 速从 过时状态向积极 的方 面转化 。3 恢 复原生形象 。 区的衰落困局提 出一种解 决途 径 , )
联, 沈
丹 . 究 ,0 72 :51 . 2 0 ( )1 —6
3 都 资本 的介入需要 明确投 资方 向以及 预期 的结果 。从 纯 市场角 度 [ ] 成 都 市规 划 设计 研 究 院. 江堰 西街 历 史街 区城 市设计 [ ]2 0 . Z .0 8 来看, 西街街 区存 在相 对过 时的窘迫 , 资本 吸引力 较弱 。在 这种
设施。2 正确 利用 区位 。区位过 时是 一个相对 的概 念 。西街 区 特色所 同化。“ ) 过时 ” 的只是物 质性表 面 , 历史本质 与文化 内涵永
位过时主要体现 在远离 城市 中心 , 并且 背离 城市 发展方 向 , 但是 远不会过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城市快 速发展 ,过 时” “ 的情况会
耦合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空间拓展的点轴模式理论 。
生长轴线与生长 点 的培 育 , 并在 生 长点 之 间保持 一定 的生态 隔 离, 它是现代城 市生 长的基本 方式 之一。
1 城市 空 间拓展点 轴模 式 的 内涵辨析
既往研究认 为 , 城市空 问拓 展主要包括集 中型同心 圆式扩展
在 城市发展过程 中, 社会 、 经济要素首先在“ 上集 聚 , 点” 当集
第3 6卷 第 1 3期 20 1 0 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 I ARCHI TECn 『 RE
Vo . 6 No. 3 13 1
Ma . 2 1 y 00
・3 ・ 3
文章 编 号 :0 96 2 (0 0 1—0 30 1 0 —85 2 1 )30 3 —3
上加大力度 , 从感知层面恢复街 区的历史形象 。4 政策与资 本介 ) 提到的针对各类过 时问题 的方 法与措施都 以资本为必要 条件 , 而
卫 , . 京 : 国建 筑 工 业 出版 社 ,06 译 北 中 20 .
2 入。经验证 明 , 入资本是 历史街 区重新 复兴必 需 的手 段 , 引 前面 [ ] 武
线延伸的拓展模式( 图 1 。城 市空间发展与区域发展有一定 的 行 的分类 , 见 ) 城市 空间拓展 的点轴模 式不 同于以往按城市 形态所划 相似性 , 并且点轴理论在城市 空间拓展 中的实 际运用 已表现 出明 分的空间拓展方 式 , 而是强 调一 种动 态 的发 展 目标 , 现 了集 约 体 显 的优势 , 既而 可以在 区域规划 点轴系统理论 与城市空 间拓展相 型间隙式 的空间发展观念 , 表现为在城市 向外 拓展 的过程 中强调
有序 进 行 。
关键词 : 城市空 间, 拓展 , 点轴模 式, 产业带
中图 分 类 号 : 9 4 13 TU 8 .1 文献标识码 : A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 中, 区域点轴模式 已被 应用于城 市空 间的 模式 、 沿主要轴 线带状星状扩展模式 以及 多核 生长 的延 续拓展模
外延拓展 , 如广 州 、 常州 等城市 的空 间拓展 都采用 了据点 开发 、 轴 式 。它们是从城市空 间形 态 的角度 出发对 城 市空 间拓展模 式进
5 以旅 游 为动 力的 历 史街 区复 兴 [] 新 建 筑 ,0 6 J. 20 西街相 对的或经济上 过时这方 面 , 政府 态度与政策 引导是必 需 的 [ ] 郭 湘 闽.
支撑 条 件 。
3 结语
历史街 区不但具有城市 的一般 属性 , 更具 有鲜 明的历史 文化
()3. 3 :5 『 ] 杨戌标 . 6 现代 城 市发 展 中历 史街 区的保护 与复 兴[ ]城 市 J.
城 市 空 间 拓 展 的 点 轴 模 式 研 究
章 慧 明 翟伶 俐
摘 要: 首先进行 了城市 空间拓展 点轴模 式的 内涵辨析 , 然后从 空间结构 、 产业结构 、 交通体 系 3个 方面阐述 了城 市空 间 拓展 点轴模 式的构建 , 最后 以长沙市金 洲大道产 业带远景发展 概念规划为例进行 了说 明, 从而引导城 市空间结构演变的
规 划 ,0 4 8 :72 . 2 0 ( )2 —8 [ ] 陈 萍, 7 张古 月. 南京 浦 口火 车站地 区保 护与 更新 的思 考 特 色。要避免这类历史 文化 特 色在城 市飞速 发展 的背 景中 悄无 [] 山西建筑 ,0 83 (6 :23 . J. 2 0 ,4 3 )3 —3 声息地 消融 , 也要避免某一种历史文化 特色被更强 势的历史 文化
虽然 西街是历史街 区 , 但是一段时期 以来 对外展示 的却是一 种衰 有一定 的借鉴意 义。
落的负面形象。要解 决形 象过时的 问题 , 必须扭 转人们 旧有 的感 参考文献 : 知判断。除了在物理形象 上恢 复街 区的历史 风貌 , 还应该在 宣传 [ ] 史蒂文・ 1 蒂耶斯德 尔. 城市历史街 区的复兴[ . M] 张玫英 , 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