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的应用》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m

30°

《三角函数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

2.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够借助于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

(二)能力训练要求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经历弄清实际问题题意的过程中,画出示意图,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2.选择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1.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2.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了解有关术语,准确地画出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一物体沿坡度为1∶8

,则物体升高了

m . 答案:1

2.在地面上一点,测得一电视塔尖的仰角为45°,沿水平方向,再向塔底前进a m ,又测得塔尖的仰角为60°,那么电视塔的高为

m .

答案:1(32 a

3.如图所示,在高2m ,坡角为30°的楼梯

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_______m .

答案:223

4.创设问题,引入新课

海中有一个小岛A,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的B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处,之后,货轮继续往东航行,你认为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你是如何想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讲授新课

1.思路点拔

(1)我们注意到题中有很多方位,在平面图形中,方位是如何规定的?

应该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在练习本上画出示意图,然后说明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首先我们可将小岛A确定,货轮B在小岛A的南偏西55°的B处,C在B的正东方,且在A南偏东25°处.示意图如下.

(3)货轮要向正东方向继续行驶,有没有触礁的危险,由谁来决定?

根据题意,小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那么货轮继续向东航行的方向如果到A的最短距离大于10海里,则无触礁的危险,如果小于10海里则有触礁的危险.A到BC所在直线的最短距离为过A作AD⊥BC,D为垂足,即AD的长度.我们需根据题意,计算出AD的长度,然后与10海里比较.

(4)下面我们就来看AD如何求.根据题意,有哪些已知条件呢?

已知BC=20海里,∠BAD=55°,∠CAD=25°.

(5)在示意图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Rt△ABD和Rt△ACD.你能在哪一个三角形中求出AD呢?

在Rt△ACD中,只知道∠CAD=25°,不能求AD.

在Rt△ABD中,知道∠BAD=55°,虽然知道BC=20海里,但它不是Rt△ABD的边,

2020.79tan 55tan 25AD =≈︒-︒

也不能求出AD .

(6)那该如何是好?是不是可以将它们结合起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考虑?

这两个三角形有联系,AD 是它们的公共直角边.而且BC 是这两个直角三角形BD 与CD 的差,即BC =BD -CD .BD 、CD 的对角是已知的,BD 、CD 和边AD 都有联系.

(7)有何联系呢?

在Rt △ABD 中,tan 55BD AD ︒=,tan55BD AD =︒;在Rt △ACD 中,tan 25CD AD ︒=,tan 25CD AD =︒.

利用BC =BD -CD 就可以列出关于AD 的一元一次方程,即AD tan55°-AD tan25°=20. 总结:其实,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方程,因此方程思想是我们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

解:过A 作BC 的垂线,交BC 于点D 得到Rt △ABD 和Rt △ACD ,从而

BD =AD tan55°,CD =AD tan25°,由BD -CD =BC ,又BC =20海里.得

AD tan55°-AD tan25°=20.

AD (tan55°-tan25°)=20,

(海里).

这样AD ≈20.79海里>10海里,所以货轮没有触礁的危险.

2.小组合作,探索问题

(1)想一想你会更聪明:

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还记得本章开头小明要测塔的高度吗?现在我们来看他是怎样测的,并根据他得到的数据帮他求出塔的高度.

如图,小明想测量塔CD 的高度.他在A 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m 至B 处.测得仰角为60°.那么该塔有多高?(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1 m )

(2)思路点拔:

①我想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什么是仰角?在这个图中,30°的仰角、60°的仰角分别指哪

两个角?

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30°的仰角指 ∠DAC ,60°的仰角指∠DBC .

②很好!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然后回答.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CD 是两个直角三角形Rt △ADC 和Rt △BDC 的公共边,在 Rt △ADC 中,tan 30CD AC ︒=, 即tan 30CD AC =︒,在Rt △BDC 中,tan 60CD BC

︒=, 即tan 60CD BC =︒

,又∵AB =AC -BC =50 m ,得 50tan 30tan 60CD CD -=︒︒

. 解得CD ≈43(m ),

即塔CD 的高度约为43 m .

③提出质疑,再探新知:

小明在测角时,小明本身有一个高度,因此在测量CD 的高度时是否应考虑小明的身高?

在实际测量时,的确应该考虑小明的身高,更准确一点应考虑小明在测量时,眼睛离地面的距离.

④如果设小明测量时,眼睛离地面的距离为1.6 m ,其他数据不变,此时塔的高度为多少?你能画出示意图吗?

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前面的

解答过程可知CC ′≈43 m ,则CD =43+1.6=44.6 m .即考虑小明的高度,塔的高度为44.6 m .

3.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现在我手里有一个楼梯改造工程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