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探究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个人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阅读能力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课堂阅读教学。因此如何在英语学科开展阅读课教学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也就成为我们英语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对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理解。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课主要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读懂简易的英语读物,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而就阅读课教学内容而言,则是编者为学生提供阅读素材,为学生创造一个意境。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文为载体,发挥想象,创造自己的情境故事,给学生提供交流,表达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而阅读技巧的形成及阅读能力的提高则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的加以训练和指导。

二:实施阅读课教学的理论依据

英语新课程要求,要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面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在操作时要以此为依据,除了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外,还要深化课文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把课文空间范围延伸到现实生活。教会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并努力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等健康的人硌品质。

三:阅读课教学的具体过程及策略指导。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阅读课教学模式一定要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及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原则进行设计。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中开展阅读课的实际教学呢,本人做了如下一些研究,现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总体说来,我把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断。即:阅读前,阅读中及阅读后。下面我就具体阐述一下我的每一个时段的具体操作及策略的使用。

(一)、阅读前

阅读前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材料学习的教学过程。这一段的教学虽然没有正式进入阅读教学,但同样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知识的输入阶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书本知识,而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他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了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做基础。教学上,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即将阅读的材料的主题内容进行预热,就能给学生铺垫出一层浅淡的印象,从而降低了阅读的认知梯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理解书本就比较容易了。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导入工作是相当有必要的。这些工作可以是:

1、开展有效复习

我们可以看到,任何阅读材料,其内容在为学生提供新的语言项目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出现着一些曾经学到过的知识。而这些重复性知识的复现,不但给学生再次感受语言的机会,也给新的语言项目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从这些已经学过的,同时又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内容入手,充分地开展好阅读前的复习。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做单词游戏,对话表演,认读重点句式等活动,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熟悉本部分内容的主要句型和词汇。

2、创设真实情境,进行信息输入。

很多研究表明,如果语篇涉及读者熟悉的主题,他们就能顺利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不熟悉语篇主题,理解就会出现阻碍。所以,阅读前使学生了解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非常重要,因此在当我们了解了一篇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充分复习后,教师就应该创设一个与材料有关的情境或是话题与学生共同讨论,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五年级开始,在每一个单元都多了一个let’s start这样一个活动,这个活动的话设计的目的就是在启发学生针对与话题想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当然,我们所设计的交流不仅限于书中提供的这个活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交流的内容,与形式,同样设计也要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让其体会到自信心,成就感为原则。比如(在学习。。。时,我们可以这样做省略)这样设计,这样设计,不仅可以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材料背景的了解,达到扩充背景知识,降低学生理解文本难度的目的。还可以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使用学过语言的机会,另外还可以把它作为这样一个在与学生进行交流,谈话时渗透或呈现并教授新的语言点的机会,并可以将话题及语言点充分结合进行适当操练。当然任何情境的设计都要紧密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我们知道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一个信息输入,然后再输出的过程。而同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的同时,也恰恰正在实施着对学生信息的输入,为下面文本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导入文本阅读

由于有了前面情境的铺垫及信息的输入。学生已对相关背景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谈论主要话题的语言结构,教师便可以根据阅读内容设计合适的过渡,来引入文本的阅读。过渡语的设计一定要把阅读前教师设计的情境与文本的情境紧密结合。导入后,学生就进入了正式的阅读过程。

(二).阅读中:

阅读中的教学就是指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并在这过程中实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策略指导的过程。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如下方法操作。

导入后教师可以利用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来实现对学生阅读过程的监控。当然问题的分层次设计主要也是为了降低学生学习课文的难度,而这些问题则一定要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所在。教师可尝试以下策略:阅读开始或听录音材料前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解决完一定问题,并了解文章大意后,教师可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或设计一些判断,改错填空等题型,要求再次学生细读课文,寻找答案。而后在生与生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进一步梳理全文信息。阅读教学在完成向学生呈现新的语言结构的同时,还有着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教会学生必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学生细读课文,展开阅读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在学生阅读时,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们一些如默读,细读,略读,寻读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抓关键词理解大意等方法。达到即能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细读理解课文后,还要留给学生略读课文时间,让生试着去质疑问难,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做到查漏补缺。

(三).阅读后

阅读后的教学就是指在学生了解了文本材料的主要内容以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1、跟读录音

在阅读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进行形象模仿,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复述、或表演阅读内容。复述或背诵短文既可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在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