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医学教育制度及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学教育制度以改革的设想
基础11级临床5班袁昊中国的医学教育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医学生培养模式,但是尽管我国的医学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中肯的说,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制度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当然,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我们只能随着时代的变化,对它进行修改,使它适合社会。
首先我们看看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现状:
第一、学制和学位。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分为三个层次,即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专科教育为3年制,本科教育为5年制,研究生教育有7年制和8年制。另外,还有纯粹的研究生教育,学习年限为2年到4年。其中,学士学位不设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学位则分“科学学位”(侧重学术科研)和“专业学位”(侧重临床实践)。
第二、培养途径。我国高中毕业生根据高考成绩和填报的志愿可能就读3年制高职专科,也可能就读5年制本科、7年制硕士或8年制博士。大专文凭的学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学习2年到3年后获学士学位。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获得者也可继续深造,通过考取上一级学位的研究生,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实际上,学位的攻读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专科毕业生也可直接报考硕士研究生。另外,我国还可以通过非学历教育获得相应学位,如大专业余、本科业余、同等学历研究生等形式。我国并不严格限制非临床医学专业出身的人员报考临床医学类研究生,只是这类人员按照现行法律无法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
第三、毕业后的身份。我国临床医学教育无论学习年限的长短,培养目标的高低,获得学位的级别和类型的区别,任何一个临床医学生毕业后默定的身份都是专科医生,在相同的职业活动中有相同的职业称谓。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我国当前主要采用在职转岗培训的模式,即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执业医师,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行岗位培训,经省统一组织考试合格,获全科医师岗位。
就上述的几个方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它们分别存在哪些问题。
第一、医学教育的唯学位错误倾向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年限长短差异过大。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有3,5,6,7,8五种年制,世界上唯有我们一家,这种混乱的年制导致不同的人读到硕士需要的时间相差巨大,这样就难以制定准确,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造成了人才规格区分的不准确,培养质量难以全面保证,同时也不利于卫生人力资源的管理。另外对临床医学3年制专科、2年制全日制专科起点
升本科和5年制本科的课程体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专科与“专升本”两个层次相加的课程时数高于本科,但由于内容重复性高,实际课程深度依然低于本科,根本不能达到与五年制本科教育相同的水平。专家建议取消这种低水平、无意义、不断重复且浪费教育资源的“专升本”教育模式。而且,从专科到“专升本”再到本科、研究生,为了追求学历和学位,许多医学生不断应付各级入学考试、重复相同的医学课程,造成学生时间和精力、学校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其次7年制,8年制的学生由于培养时间的问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人文修养不够,医学教育质量堪忧。
第二、入学门槛低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医生质量的鱼龙混杂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许多医学院校将精英教育性质的临床医学专业也进行大规模的扩招。《2006中国卫生人力报告》显示,我国普通高等医药卫生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7万人飞速增加到2005年的22万人,增幅达两倍之多。大规模的扩招不仅造成医学生素质水平的下降,也使得医疗人力市场供给过剩。据统计,2005年全国应届医药卫生毕业人数约52万人,而同年卫生机构录用医药卫生毕业生仅12万人左右。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许多医学生毕业后放弃与医疗相关的行业另寻出路,大学教育资源浪费严重,也使得钟情于医学的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资源。此外,医学研究生的报考不受其原先专业的限制,可以跨学位、跨专业深造,造成不同途径医师培养质量的鱼龙混杂。
第三、不同学制不同面向反映卫生服务的不公平与多数发达国家采取制定相关法规引导卫生医务工作者下社区甚至偏远农村地区服务的方式不同,我国教育行政部门是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医学教育学制来解决毕业生的服务面向问题,“培养3年制的毕业生面向农村,培养高学历的人才面向城市”,这首先导致农村与城市人口在享有平等的医学人力资源上存在不公平。其次,我国临床医学生,无论所受高等医学教育的层次和形式,毕业后默定的身份都是专科医生,理所当然倾向选择城市的高等级医院就业,导致国家对卫生人力资源失去调控。
我认为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应该简化多层次的医学学制,在过渡阶段,扩大8年制试点的同时,逐渐缩小7年制的规模,然后,逐步取消3年制医学专科,进一步发展8年制,接着改“专升本”层次为全科医生培训,消化掉已经存在的大中专临床医学毕业生。毕竟突然间取消“专升本”会对一大批专科学生造成很大影响,所以直接撤销不可取。
第二步,当8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在学制中占据主体,5年制培养模式逐渐边缘化,我国就基本上形成了只设博士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再接着参照西方,实现学生在进入住院医师培训时全科/专科分流的培养模式。届时,8年制医学生的招生可采用多种方式并行:第一,高考直接招生,不过在学期间设置淘汰机制,如在第二学年末淘汰部分不感兴趣或不适合学医的学生分流至其他专业,避免高考的一考定位。第二,从其他专业的1年到2年级学生中选拔适合学医的转入8年制。例如四川大学2008年临床医学(八年制)的招生就是采用“直接招收”与“转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形式,它将少部分招生名额分给参加招生试点的学院,待学生入校1年到2年后,从试点学院中按照既定名额择优选拔有学医志向的学生转专业进入8年制培养,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简化学制之后我们接着要做的是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现在愈演愈烈的医患关系不时地给我们敲响警钟。
医学生应认识到沟通在医学职业中的重要意义,医学生要学会与人交往,特别是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使他们充分参与治疗计划,掌握与患者、家属、同事沟通的方法、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信在做到在人文关怀教育和以及简化学制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改革后,我国的医学教育会有一定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