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赏析(哈姆雷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赏析

你是坟墓以外的一座纪念碑,

你仍然活着,只要你的书还在,

只要我会读书,会说出赞词。

······

你诗人之星,照耀吧!用你的激情申斥,

或灵感之流鼓舞,衰落的剧坛;

自从你高飞而去,它就像黑夜般哀伤,

盼不到白昼,要不是有你这卷著作的光芒。——本·琼生吟赞莎翁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的揭示出封建末期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

就人物性格的内在表现来看,《哈姆雷特》是最令人觉得扑朔迷离的,或者说是最富于

哲学意味的。其中如父王为恶叔所弑,王位被篡,母后与凶手乱伦而婚,王储试图复仇而装

疯卖傻等情节,均可见于古老的北欧传说,特别是丹麦历史学家所著的《丹麦史》中。这些

尘封已久的原始资料,本来只记载着一些粗略的情节和苍白的姓名,毫无性格于动作可言,

但是在莎士比亚的笔下,读者却发现自己生活在一群鲜活的人群中间,几乎和他们休憩相关,祸福与共。特别不可思议的是,其中出现了一个几百年来令世人叹为观止而有莫测高深的光

辉典型。围绕这个主人公,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例如哈姆雷特是真疯还是假疯?这个性格的

典型意义在哪里?这些问题都不是单凭剧情就可以解决的。

要充分认识和正确评析本剧的中心人物,必须全面照顾他的性格和环境相矛盾的复杂性,认识他从“时代脱臼了,真糟糕,天生我要把它板正过来”这句豪言壮语,到“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句绝望的叹息的全部心里背景。实际上,哈姆雷特的尴尬在于以

一个纤弱而又明达的心灵肩负着与其行为能力不相称的重任。用歌德的说法:“这是一株橡树

给我栽在一个只应开放娇嫩的花朵的花瓶里。”哈姆雷特,一个纯洁,高尚,有道德,有知识,有决心,只能以思想代替行为,不可能成为英雄的人,就是那个“花瓶”;那项他承担不起,

几乎连渺茫的希望都没有,但又决不可推卸的复仇重任,就是那株“橡树”。

一旦“橡树”的根须膨胀开来,“花瓶”就非给挤破不可,这就是悲剧。在哈姆雷特身上,人的脆弱性和环境的残暴性是如此的相反而又相成,以至这个独特的性格在内涵方面显得致密

而厚重,在外延方面也显得博大而深广。正是这样,有的专家便声称,哈姆雷特并不是一个

客观的过时的角色,而是我们每个人自己。

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他的戏剧就象灿烂星空中的北斗,为人们指引

着方向。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他提出这个问题正是哲学的基本命题。因为

刚刚发生在他身上的这些事引发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他的人生中诸事顺逆的时候,他

是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的,那时他看到的只是人生的光亮面,那时的生活无疑是美好的,而

现在,突如其来的这场悲剧迫使他正视生活阴暗的一面和人性丑陋的一面。

可以说,哈姆雷特对人生中阴暗的那一面还是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的。过去他对这一切只

是视而不见而已。如今残酷的现实迫使他面对这一切。他预感到,自己已经被不可避免的拖

入到一个悲剧的命运中。如果他父亲真是被害死的,那么为父报仇就成了他一生中不可推卸

的使命。而他的敌人又是当今的国王,要想杀死他,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无论多么困难,杀父之仇是不能不报的,而他当前的任务是要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来核实他的叔父是否

杀害了他的父亲。阴谋,暗算与残杀,这些是违背哈姆雷特善良纯真的本性的,但又是他复

仇的使命所必须的。处在人生中花样年华的哈姆雷特背上了沉重的复仇使命,心中整日充满

仇恨,使他内心阴暗而沉重,他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的深渊。

对于死亡的“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

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的。失去了行动的意义”。哈姆雷特

在生死问题上的疑惑也预示着他在未来复仇行动上的犹豫不决,放过了一个轻而易举的复仇

机会。那仅仅因为在复仇祈祷的时候,杀死他有可能使他进入天堂,那就太便宜了他。

这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他对人生无法解答的根本问题哲理的思考,这个问题可以说对

整个人类,都具有普遍的意义。

哈姆雷特一直在装疯装傻来蒙蔽叔父让他放掉戒心,同时他的疯话无时无刻不在尖锐地

讽刺着、批判着、指责着,他的疯话往往能点出社会缺失的地方。

王后:哈姆雷特,你把你父亲大大得罪了(你把现在的父王给得罪了,惹他不高兴了)

哈姆雷特:母亲,你把我父亲大大的得罪了(母亲的改嫁把我真正的父亲给得罪了,是对不

起先王的)。

王后:好了,好了,你的回答真是瞎扯(就是简单的没有其他含义的指责)

哈姆雷特:得了得了,你的问话别有居心(母亲是受叔父的旨意来探我的话的吧)

王后:怎么了,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什么又怎么了

王后:你忘了是我_

哈姆雷特:我没有忘,没有!你是皇后,你丈夫弟弟的妻子。我真但愿你不是我的母亲。(你

丈夫弟弟的妻子就是很严厉很讽刺地指责母亲,希望做了这对不起先王事情的人不是自己的

母亲,他甚至以母亲为羞)

王后:好,我去叫会说话的跟你说(谁是会说话的?我不太懂..)

哈姆雷特:来来,你坐下来,你不许动。我要在你面前竖一面镜子叫你看一看你的内心的最深处。(表面拿面镜子照亮母亲内心,实质是想让母亲在镜子面前看到最真实的自己,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对得起“美德”王后,接着就下面的文章跟母亲摊牌)

欧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构建了莎士比亚戏剧的精神内核。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正

逢都铎王朝末世君主伊丽莎白女王的相对开朗的所谓“盛世”向詹姆斯一世强化王权专制统

治的斯图亚特王朝的“混世”的过度时期。而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想说明的过渡时期的人物

典型,他只能提出现实世界是不合理的,但他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出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哈姆莱特的人物构筑在于他能勇敢地揭露世界上存在的种种丑恶,而不在于他如何去消灭这

些罪恶。他所代表的新生力量,还处在幼稚的阶段。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革显示,消灭罪恶。

哈姆莱特的结局反映了封建势力下新生力量的斗争,和他们的悲剧命运。他的精神面貌没有

被拔高,胜利也没有被虚构。

读完《哈姆雷特》让我感触很多。我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理想人物式的悲剧英雄。而莎

士比亚的写作手法上也很值得我们思考。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

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

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

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

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

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

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

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

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

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