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主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主题

【摘要】张爱玲在作品中,频繁使用月亮意象来表情达意,并以此寄托对她对人生的独特体认。在张爱玲作品中的月亮既是家族、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女性世界失意的记录者。月亮主题显示出张爱玲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通过对张爱玲不同作品中不同月亮意象的品赏,可以发现她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一种苍凉循环而非进化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她始终秉承着中国古典诗词中将人生缺憾、世事忧患诗意化、审美化地呈现为艺术的传统来书写月亮,并由此传达出一种苍凉循环而非进化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关键词】张爱玲;月亮主题;苍凉背景;人生哲学

月亮在中国文学中是一个无所不在的象征,淡淡的月光移动世界之际首先移动的是人的心灵世界。于是有人说过,“我们的文学至少有一半是月光文学”从古到今,关于月亮的神化数不胜数,诸如:蟾蜍食月,白兔捣药,吴刚伐桂,仙人乘鸾,以及著名的“嫦娥奔月”等等。至于在诗词歌赋中,月亮更是常客。古代诗人们发挥想象,赋于月亮许多的美名,如太阴,玉兔,霜蟾,桂魄,金盘,瑶镜,冰轮等。无数文人墨客的赞美和忧思,缔造了月亮神秘而诗意的意蕴,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极富艺术魅力。

在张爱玲的文集,最动人心弦的便是她的月亮意象了。在她的许多小说中,月亮本身的暗示意义和多重指示,透射出不同人物带有极大诧异的心理内容和情感取向。苏珊·朗格认为:意象的真正功能是它可作为抽象之物,可作为象征,即思想的荷载物”。张爱玲

之所以选择月亮作为其小说文本的主导意象之一,这和中国历史传统中悠久的月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而张爱玲还渗透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元素,通过现代性转换激活了月亮这个古老的原型,从而建构起自己关于月亮意象的独特的艺术话语,赋予了月亮以新的独特的思想文化内涵。

1 目睹家庭兴衰

《金锁记》中,以月亮描写作为文章开端、结尾,意蕴丰富,令人感慨万千:

作者借助月亮在升起和降落,过去和现在的时光流走岁月更换中,表现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对人生的了悟、对命运的揭示、对生命的哲思。是的,年轻人想象和老年人回忆中的月亮不同,人世间变的只是新人换旧人,而悲欢离合依旧,月光依旧。在亘古常新的同一轮月亮的照耀下,人间的悲喜剧一直在上演也一直会不断地上演下去。该文中的月亮首尾呼应,在强调了悲剧的深刻性和一贯性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物升沉起伏的命运交替及作者对人情世态的理性思考。

如果说月亮在《金锁记》中目睹了家族的变迁,那么在《五四遗事》中,月亮则见证了罗先生思想由新到旧的回归过程,即由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倡导者成为一夫多妻制度的实践者。罗先生愿望和结果的强烈反差,蕴含着作者的讽刺与智慧。的确,现实社会中人们的一切都在变,从容颜体态到思想意识,而其中最让人不能接受的却不能不接受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即当初美好的理想往往

会在坚冷的现实中碰破了头。只有那饱经风霜的明月,在静静俯视着在不可理喻的现实中沉浮挣扎的芸芸众生,记录着世事无常的命运变幻。

总之,张爱玲作品中的月光看到更多的是大家族的兴衰与纷争,欲望与无奈。她写月亮,无论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还是浓墨重彩,精雕细琢,都将人物和故事的悲剧性及深刻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浸透了浓重的苍凉情绪,月亮意象也因此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2 表现凄凉悲惨的人物心境

中国文学传统中,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就是反映女性世界的失意与忧伤。在《金锁记》中,长安所出生的家庭,尤其七巧这样的母亲,就注定了她悲剧的命运。在她决定退学后,张爱玲采用了缺月意象渲染她的悲哀心理:

“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这是长安眼里的月亮,其实这缺月就是长安生活环境、前途命运的象征。这灰暗景物背景下的缺月,不仅是长安缺少光明与温暖的家庭环境的隐喻,也是她黑暗前途的写照,更是她暗淡、失望、悲哀与凄凉心境的外化。失去友情、师生情又缺少亲情、爱情的少女,就像这缺月一样残缺不圆满。在《倾城之恋》中,作者写离婚后的白流苏被娘家人赶出家门,只为了经济上的安全,成为“绝大多数人中的一个”。如叔本华所言“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也只是一个

为着这生存本身的不断斗争,并且明知最后还是要在这斗争中失败”。白流苏明知范柳原并不可靠,但为了生存,还是不得不和范柳原展开了恋爱的游戏,所以她对人生的悲凉有着切肤的体验。作品中有三次关于月光的描写,作者借冰冷的月亮既营造出苍凉的意境,更增添了人物的孤独凄凉之感。

在张爱玲笔下,月亮以它独有的灵性昭示了女性的心理和她们悲剧的命运,又以她的才情妙笔将月亮意蕴表现得丰富而精致,赋予古老的月亮等意象现代意味、现代品质,以表现“苍凉循环而非进化”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张爱玲与五四以来的几乎大多数作家在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的态度上,表现出大为相异的价值判断。”因此,她笔下的月亮意象,就拥有了古今杂糅、中西合璧的特征,其中充满了艺术张力,达到了多数同代作家没有达到的深度,因而使作品获得了独特的文学及美学价值。

一弯月亮,在张爱玲如花妙笔点染下,涉笔成趣,被她写得风姿绰约,仪态万千。从形态上,有(圆月、满月)、残月(月牙、缺月、纤月)。从色彩上,有红色、白色、兰色、红黄、黄毛毛、焦黄的月。它是复杂的,它时而让你领略快乐,时而让你领略温柔,时而让你感到恐怖,时而让你感到荒芜,这一切的一切来源于月亮本身的荒凉和多变和作家丰富的联想。“写月光下的世界似乎是张爱玲的拿手好戏,一派银灰之下永远有新的事物”。在张爱玲眼中,月亮如通人性,复杂多变。她一方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月亮意象与内涵,另一方面又熔铸了西方文学中的美学与象征手法,创造了新

的月亮意蕴,这既是张爱玲本身的一种自我超越,也是给读者的感观上的新鲜体验,更是对文学宝库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锋杰.薛雯.黄玉蓉.张爱玲的意象世界[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2] 李欧梵.重读张爱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3] 逄增玉.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

[4] 郎学初.月亮的梦魇—试论张爱玲作品中的月亮意象[j].名作欣赏,2008,10

[5] 李爱红.现代的古典意象:张爱玲的“月亮” [j].大众文艺,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