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资格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资格证改革
一政策背景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1993年以来我国颁布《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1997年实施教师资格过渡工作,共有1026万余人获得教师资格。1998年至2001年教师资格试点工作展开。2014年2月26日,教育部宣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实行试点改革,试点区内,改革前的考试仅考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教师资格证改革后增设了综合素质、学科教学能力的教师资格证考查。教师资格证须每五年注册一次,考试有效期为三年。按照规划,2015年我国教师资格证政策改革后,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就必须参加全国统考,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一旦确认,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实行定期注册制度,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改革提高了教师入职门槛,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在校专科大二、大三学生,本科大三、大四学生才能报考。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
广东省教育厅明确表示从2015年起,我省将不再组织“两学”考试,即教育学考试与心理学考试,按教育部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也就是全国统考。
二教师资格证改革的社会影响
(一)社会各界的看法意见
1.从教师自身角度上:不少教师表示,工作时间长了,难免有惰性,有了这一规定,形成压力,对教师发展肯定是一种促进。
2.从市民的反应态度上;众多市民对于教师资格证的全面改革纷纷“点赞。”在新华网“对教师定期注册制度赞成与否”的调查中,有53%的网友对这次改革投赞成票,认为这一举措激发了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动力,更大可能地避免教师事业进入倒退阶段。
3.教育专家方面:大力支持教师资格证改革,认为这提高了教师职业准入门槛,保证了教师资格考试的公正性与科学性,突出了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
(二)教师资格证改革的社会影响
1.从理论上,这次改革打破了教师终身制,使教师资格制度更完善,也更合理。
2.从实践上,这次改革能够不断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保障教师专业化的实现,而且能够不断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和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推动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个体专业化水平。对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从家长角度上,增强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入行门槛提高,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整体专业化素质,从而有利加强家长与教师的紧密联系,推动孩子们的学业进步与身心的健康发展。
4.从社会角度上,不可否认当前确实存在教师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如浙江温州一男教师涉嫌猥亵小学生被刑拘、湖南益阳六旬小学老师周某先后猥亵女生19人、厦大博导吴教授诱奸女研究生、川美退休王教授性骚扰女生等事件。为了避免出现类似事件,改革非常注重教师的整体素质,师德成为
考量的目标。北京、兰州各地纷纷举办教师素质培训提升班。山东发布十条底线看教师是否够格,而连续两年不合格,老师"铁饭碗"有可能不保,学校有权解除合同"炒老师鱿鱼"。注重对师德的考核有利于减少师生纠纷问题,使教师更加注重自身严格要求,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三、我对教师资格证改革的看法
就我个人看来,教师资格证改革有利有弊,但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
(一)有利方面
1.对于学校而言,加强了对在编在岗教师的定期考核和严格管理。定期注册有利于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摸清了教师队伍的底数,规范了教师资格证书管理,推进持证上岗制度的落实。结合定期注册工作,提出了师德考核的总要求,各地针对当前突出问题制定了严格的师德考核标准,完善了教育教学业绩的考核办法。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信息管理系统,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数据和信息,这次改革可以使得学校的整体素质提高,有利于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进而使得“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更好贯彻,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
2.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发生的教师无师德伤害学生的事件让学生不安。然而教师资格证改革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更快乐、更好地学习。
3.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剔除那些害群之马才能让教师尊严回归。教师资格证改革给教师队伍提供了一个肌体自我净化、优胜劣汰的机会,给教师队伍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活力,使社会更加重视教育,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1.从选专业角度上:高校区分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主要是加强对师范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因而设置了系列的师范技能课程,有利于学生加强自身素质与知识的深入研究,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才能最终达到通过大学期间的知识学习、技能培养的标准。
2.从师范生角度看:这次改革有不公平的一面。非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只要通过普通话资格证书考试,通过辅导班突击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和教师教学技能,凭借自己的天赋,进行说课、试讲,就可以获得资格证书。这实际上是对教师教育专业的彻底否定。没有经过教师教育专业职业训练,没有经过教育实习,直接参加考试获得证书,肯定略显不公平。而师范生得经过层层关卡才通过了实习,并要在其中积累经验才获得考试资格,他们的付出与努力比非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更多。
3.从非师范生的角度上:许多非师范生抱着考一考,试一试的打酱油的心理,不能严谨地对待考试。而对那些在校教师而言,他们更要花一份精力去应付考试,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单纯为了保住饭碗而考,容易使教师无心教学。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共同趋势,是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制定合理的教师专业化标准,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工作的独特性、复杂性赋予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独有属性和独特品质,正是这些属性、品质决定了教师发展需要专业化、制度化。在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专业化发展
与策略》中提出,教师专业化首先是专业自身的成熟程度、分化程度,这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成熟程度,专业组织、制度成熟程度和专业精神水平。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2.社会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氛围,这里包括合理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和专业声望以及由此形成的职业吸引力,老师在社会上得到高度重视,将促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身,更用心去培养祖国的未来。
3.建立多层次多等级的专业化标准体系。目前我国的的教师专业化标准是一项全国性的标准。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多民族性,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不能体现各自的特色,也不适应各地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规律。幼教、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等属于不同的教育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具有地区的区域性以及教师工作性质和教学规律的差异,还有学生学习能力、接受教育生理年龄具有差别以及各门各科的内容的迥异,需要教师的知识、技能以及素养是不同的。因此,必须制定覆盖各个地区、各个阶段、各个级别的教师专业化标准,构建一个合理的专业化标准体系,以适应不同的教育需求。
4.制定合理的教师专业化标准。注重师德,加强师德建设。第一,老师必须具有足够丰富的知识,这既包括本体性,又强调条件性知识即实践性知识和通用性知识。第二,加强老师的专业能力。既要求老师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和教学技巧,也要求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交流,家访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密切关注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第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精神建设,重点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