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学生的直接感悟对象,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就是朗读,读得越多,感受越真,领悟也越深。

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将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转化为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动态过程。

其中的转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主的阅读,自能的感悟,自动的内化。

“读中——感悟”阅读教学模式,就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坚持因材施教,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读”为主线,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能力。

一、自主赏读,感悟内涵
自主感悟文本是一种学生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而成为当今世界一个全球化的教育命题。

它是语文课程的一项目标,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

自主感悟要随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的提高而提高。

中高年级学生要通过自主感悟这一形式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一形式的运用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让学生静下来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取得有利的效果。

并且还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无论是初读整体感知,还是精读品味,教师都要让学
生尽情读书,边读边思,入景生情,情动辞发,而后让其畅谈所感所悟。

学生的感悟虽有深有浅,或多或少,但只要是真实的感受,教师都应加以保护。

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感悟标准去简单评判,而要以“尊重、相信、欣赏”的心态,让学生享受有所悟的乐趣,使学生逐步掌握“自读自悟”的读书本领,实现学生最大限度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而有的教师只注重表面热闹,形式多样,却没有真正让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自主感悟,达到理解文章内容的效果。

二、比较朗读,感悟妙处
教学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文中的妙词佳句作适当地调整,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朗读,通过比较,让学生揣摩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当,获得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

如《推敲》一文中有句话,“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将“即兴”改成“即时”,在朗读品味,语感敏锐的学生便感觉到“即兴”的妙处。

“即兴”一词写出了诗歌创作要有灵感、有兴致,而灵感、兴致,均源于生活的体验。

没有亲临李凝家,没有亲自敲门,没有月夜的宁静,就不会产生创作的冲动,也就不会有“推”“敲”之斟酌。

而“即时”一词,仅从时间的角度来表现,无法反映出贾岛当时写诗的真实原因和状况。

三、调动感官,促进感悟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通道。

感悟,首先是有所感。

在深入感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丰富的文化积累和反复吟诵,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还需动用声音、录像、画面等手段,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
或加上嗅觉、触觉等综合作用,来体验文章丰富内涵。

语言文字是描绘容观事物的符号,这是比较抽象的。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有时很难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这给理解课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运用音、像、画等手段来进行阅读教学能使学生从对文字的简单理解,变为浮现在眼前的画面。

这是一种很好的感悟教学手段。

四、抓关键词句,做到有的放矢
构成一篇文章的句子有千千万万,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所以抓关键词句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语言感悟能力的首要工作。

理解了词语之意,则丰富了词汇、铺垫了运用,是理解句意、领悟中心的基础,是朗读感悟的前奏。

关键句的认定虽有不同说法,但不外乎一段或一篇文章中的中心句子、能够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包含深刻含义的比喻句子和阐明事理的结论性句子四种。

虽说一篇文章的这些句子大都是能确定的,有其稳定性,但由于阅读者或者说学生的认知思维与原作者的表达方式总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最终的认定总免不了带有主观的色彩。

既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允许学生有一定的思维灵动空间。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确定自认为重要的句子作为关键句并仔细分析,树立自信心,然后再慢慢校正,逐步提高阅读水平。

这样做的还有一个根本目的是能打破教学程式,尊重学生思维个性和已有的能力水平,激发其阅读兴趣,逐渐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以读带讲,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

“正确、流利地读”的基本功是严格训练出来的。

通常情况下,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做到“三读”。

1.初读。

读通全文,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细读。

即边读边议,边读边思。

细读要抓住关键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之中,以指导朗读进行分析,辅以试读指点。

3.精读。

即品评语感,欣赏课文精华。

学生在评品、欣赏中,情感得以升华。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朗读、品味、分析;引导学生去把握、领会语文内涵和语言形式,从而积淀和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涵有不同的关键部分,篇、段、句各有其特点。

它们有的是课文内容的凝聚点,有的是思想感情的抒发点,有的是表达方式的启示点。

因而,引导感悟能使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方式。

由于感悟点表现形式不同,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因此,引导感悟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养成了好逸恶劳、不思上进等坏习惯。

新课程倡导的学校、社区、家庭教育互动、整合的设想难以实现,教学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四)教材的原因
学生基础太差是过渡教材教学的最大障碍。

按照新课程设置要求,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必须开设英语课,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十分缺乏,一些小学只是在近几年才勉强开设了英语课。

而且多数学校每周三课时教学时间也很难保证。

多数学生连26个字母都不会读,对于他们来说过渡教材如“天书”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