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中期报告

“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是我校承担的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主牵的“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子课题。在课题负责人刘冰校长的带领下,在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文锦荣主任、学校专家组成员天津教科院陈志科所长的具体指导下,课题组以学科组有效教研为突破口,按照课题研究方案有计划的实施,重点进行了组本教研有效方法的研讨与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借课题中期之际,将主要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实施计划等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一)成立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本课题立项后,我们首先成立了由刘冰校长任组长,文锦荣主任、陈志科所长以及退休李玉存校长为专家指导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以各学科学段主管主任教研组长为主的课题研究中心组,着手进行开题准备。首先,我们为每一位课题中心组成员下发了由总课题组提供的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有效教学》《有效研修》,并在自修基础上,就有关章节内容进行研讨交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其次,由学校科研处搜集整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编辑了“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资料汇编(一)》,下发到各学科备课组,由组长,也是本课题中心组成员,组织本组教师利用教研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对有效教研的认识,主动参与到本课题研究中来,为本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献计献策,增强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本课题于2008年4月在本校召开开题会,进行了开题论证。与会专家对本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实施方案给与了充分肯定,并进一步为我们指明了课题研究方向,坚定了我们做好本课题研究的信心。

(二)开展课题培训,理清思路,有效实施

在开题会基础上,我们请中小学整题改革委员会文锦荣主任文为全体教学人员做了《怎样开展“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专题培训。通过这次专题培训,不仅使全体教师对“校本教研”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帮助我们理清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即,本课题研究要本着一切从本校实际出发的原则,基于学校教研实际,寻找、发现现实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探索符合学校实际、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法与策略,改进本校常规教研,进一步提高本校常规教研的有效性,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可操作的、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从而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为了便于操作,我们根据学校实际,首先将学校现有的教研组织分为三个板块,形成学习型组织。即,以各年级同学科备课组的教研,为第一板块;以跨年级同学科的大组教研为第二板块;以学校行政处室规划组织的全体教学人员参加的教研为第三板块,深入学习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知识,为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做准备。其次,我们选取基础的常规教研组织,也就是第一板块中的各年级同学科备课组切入,开展“组研之我见”交流活动,反思常规教研中的得与失,共同探讨有效的组级教研的内容、方法,并在组级教研实践中加以运用、完善,形成各年级同学科备课组有效教研方法与策略。第三,在“组研之我见”交流研讨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第三板块的实践与探索,以达到集中精力有所突破的目的,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

(三)调研入手,针对实际,展开研究

为了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本课题研究,我们根据学校日常教研实际进行了“校本教研有效性

的实践研究”教师问卷。参与本次问卷教师共125人,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二是教师对现实教研的评价;三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有效操作。以下是本次问卷的初步数据统计。

通过对问卷初步统计分析,我们认为,由于我校进入新课程比较早,大多数教师对于“校本教研”这一概念已不陌生,能够初步体会到它与传统教研是有区别的,对教师专业成长有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少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与理解还存在误区,认为新课程倡导的校本教研与传统教研没什么区别;对于目前学校教研中存在的弊端,教师普遍认为组(备课组)研时间短(每周一课时),有些专家引领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对于新课程倡导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校本教研方式的有效操作,教师则根据自己实际参研的体验提出了写“课后小结”,大家一起“同研教材”和进行“分学科指导”等具有实际效果的做法,为课题研究有针对性的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加深了对校本教研理论的认识

1.对校本教研基本理念的认识

校本教研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目前,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述,有人称之为“校本教研”,有人称之为“校本研究”,也有人将“校本教研”和“校本研究”等同视之。在本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借鉴有关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对于新课改倡导的校本教研,不管是哪一种提法,都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校本”的特征;二是“研究”的特征;三是“行动”的特征。即以学校中的问题为主要对象、教师为主体和将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特征。因此,本课题研究中,我们注重强化以下三个基本理念。

第一,着眼于学校发展。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学研究的重心必须置于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分析、解决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即以校为本。它的主要目的应是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本身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凸现教师主体。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开展教学研究是所有教师的权利与责任。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自觉地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吸收现代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将其活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不足,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改革教学实践。

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是改进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因此,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就应成为学校教学实践的反思者、研究者和创新者。教师根据学校教学实践的需要,首先要做、要行动,以行动推动研究,以研究提高行动效益。通过实践反思教学的观念、行为和效果,从而改进教学实践,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2.对校本教研核心要素的理解

经过学习与探索,我们认为新课改倡导的校本教研其核心要素包括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三部分,他们之间应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是进行有效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力量,只有这三种力量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一,自我反思是有效教研的前提。

通常人们认为,反思,就是“回头思考”。但我们认为反思对教师来说还有其特殊意义。从本质上看,教师的自我反思应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这两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因此,它与日常生活的“回顾”不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动力和最普遍的形式。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的自我反思、自觉行动才能真正有效。

第二,同伴互助是有效教研的基石

同伴互助就是同事之间的相互帮助。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实质上是教师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有效的同伴互助应是教师在自我反思基础上的自我开放,是与同事之间的专业切磋,既是相互学习,经验分享,又是教学研究实践中的彼此支撑。无论是对教材难易程度的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训练内容的确定,都可以群策群力,共同研究。教师通过彼此间的真诚对话,激活经验,分享经验,升华经验,从而丰富彼此的思想,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在互动合作中促进彼此的专业发展。

第三,专业引领是有效教研的支撑

校本教研虽然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始终围绕着“本校”实际展开,但从目前学校校本教研实际情况看,单纯依靠本校内的力量,开展有效校本教研还有一定困难,还需要更高层次的专业人员的参与、支持和引领。因为小学教师长期在一线从事课堂教学,研修的机会少,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而这些高层次专业人员,一般来讲都是“术业有专攻”,视野更开阔,更熟悉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动态与趋势。他们的参与不仅可以为校本教研带来新的信息和理论支持,而且可以避免校本教研的低水平重复,让教育理论走向教学实践,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学科备课组有效教研策略

学科备课组是我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其教研效果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特别重视加强学科备课组的有效教研,分别开展了“组研之我见”的组级交流和校交流活动,总结出各学科备课组有效教研方法与策略。并将这些有的效教研方法运用于教研实践加以完善。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探索,现已初步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备课组有效教研策略。包括:预设策略;理论学习策略;专项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