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此消彼长的过程。

经济学的一个中心问题是社会资源配置问题,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旗帜的经济自由主义和以凯恩斯的《通论》为旗帜的国家干预主义的主要分歧也集中于此点。

但这两种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思潮都面临着各自无法回避和完全解决的问题——“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关键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社会资源配置
一、经济自由主义与市场失灵
自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一书问世以来,经济自由主义便以其自然、协调的完美市场体系占据了经济学理论的最高统治地位。

斯密在这部巨著中将利己主义作为研究经济世界的出发点,系统建立了一套社会经济哲学,对于个人谋求自身利箍的行为如何导致整个社会丰裕的经济机制进行了详尽阐述。

此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便成为了经济学家心中最神圣的图腾。

从斯密到马歇尔的近一个半世纪,市场机制被不断发展完善为一套最精妙的调节体系,在微观经济学的完美世界中,只要任由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经济自然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

然而,市场的这种完美调节机制是以一些较为苛刻的条件为前提的,这些条件包括:信息完全和对称:充分竞争;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不存在经济外部效应:交易成本为零或可以忽略不计: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等等。

经济学家逐渐发现,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些条件难以具备或时常遭到破坏。

市场失灵是与市场功能对应的概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种限制,而使得单纯的市场机制不能或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称“市场缺陷”。

就市场失灵的质的规定性而言,其具有固有性、相对性、变化性(张海如,2000)。

在一些文献中,市场失灵这一概念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无法实现,导致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从而经济资源配置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情况。

广义的市场失灵范围更广,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市场失灵,还包括即便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社会福利仍然不能达到最大化的情况(曾国安、李稷文,2005)。

许多文献都对市场失灵的类型及其表现进行了讨论(俞宪忠,2004;许红兵,2003)。

按照狭义的市场失灵的含义,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无法实现的情况主要有4种: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公共产品的提供;存在垄断的情况: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1)外部效应。

外部性存在几个明显特征,非市场性、决策的伴生性、关联性和强制性。

其中,非市场性是最重要的特征,即外部性的影响不是通过市场发挥作用,它不属于买者和卖者的关系范畴,因此市场机制在外部性存在时无力对造成外部性的个体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

沃尔夫指出,无论是收益还是耗
损,只要是经济活动产生了“外在需求”的地方,由生产者满足这种需求都是不恰当的,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因为这些外部收益并不进入生产决策的计算中(沃尔夫,1994)。

(2)公共产品的提供。

公共产品的问题实际上是正外部性的极端情况。

由于公共产品本身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公共产品的提供存在两个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搭便车问题,即免费享受公共产品而不付费,导致供给方在市场条件下无从获得其优化配置生产的收益指标:二是偏好显示的不真实,消费者不愿意真实表达自己对公共产品的主观需求状态,致使公共产品生产者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无法确定(刘辉,1999)。

(3)垄断。

为了保证“看不见的手”能够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和调节经济的作用,充分的竞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但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导致的优胜劣汰过程,必定引起生产要素的集中,而生产集中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走向垄断。

另一方面,某些行业的特殊性质导致该行业“自然”地形成垄断格局。

不同程度的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都有能力影响或决定市场价格,有能力阻止竞争者进入,使得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不再相等。

而投入方面的限制也导致投入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也不再相等。

由此。

消费品在消费者之间的配置和资源在生产者之间的配置均不能达到最优状态,因而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运作。

(4)信息不对称。

西方经济理论的一般均衡模型中,完全信息是基本前提。

但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或彼此掌握的信息不充分。

在一些情况下,卖方对交易品掌握的信息充分而买方信息不足(如柠檬市场);另一些情况下则是买方对交易品的信息充分而卖方信息不足(如保险市场)。

这些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会增加交易成本。

降低交易效率。

导致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主要就是以信息为研究对象,考察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状态,并以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作为学术旨趣。

除了以上几种狭义的市场失灵,有时即便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社会福利仍然不能达到最大化,即广义的市场失灵。

对于广义的市场失灵所包含的类型,许多文献都作了概括(别超,2003;孙厚伟,2003),归纳起来,大体有这样几种类型:(1)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

一般来说,市场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

但不能自动带来社会分配结构的均衡和公正。

市场经济按照个人提供的生产要素进行分配,致使收入过于悬殊,产生贫富两极分化。

因为在现实社会中,要素和财富的初始分配恰恰是不公平的,人们进入竞争的条件、实力、能力不同,这往往受家庭出身、家庭结构、遗产继承、性别等许多个人的自然禀赋和社会条件等不能左右的因素影响。

这造成了收入水平的差别,产生了事实上的不平等,而竞争规律往往具有贫者愈贫。

富者愈富,财富越来越集中的“马太效应”。

导致收入在贫富之间、发达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2)宏观经济领域的失灵。

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在微观层面上发挥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宏观经济领域中,市场机制在很多方面却无法保证配置的高效,考察所依据的指标主要有就业水平、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状况。

劳动在企业成本开支中是最难控制的因素之一。

因为人们总想以最少的劳动付出,获取最大的收益。

技术进步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尽可能地节约劳动力,以使成本变为可控。

另外,为了压低成本,劳动力市场上往往存在着人为的供过于求的状况。

这样。

失业就成了市场经济中一个经常现象。

尤其是当经济衰退、投资不足时,大量的失业将是最重要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经济周期、经济波动是内生于市场经济的,伴随经济衰退和萧条的是收入水平的下降和失业率的上升,而伴随经济过热的是通货膨胀。

显然,自发的市场机制并不能自行趋向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同样,市场在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上也是失灵的。

市场经济虽然可以解决资源的静态配置问题,但无力解决动态发展问题。

因为经济发展涉及到经济结构的变动,这是市场的边际微调方式无力胜任的(胡家勇,1994)。

另外,市场调节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缺陷。

在经济越来越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必须努力保持国内经济的平衡及其与国际经济的平衡。

在这方面,设置关税、限额、进出口许可证和其他一些壁垒,对发展对外贸易十分重要,而市场在这些方面是无计可施的,
二、干预主义与政府失灵
由于经济自由主义无法彻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干预主义逐渐兴起。

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同样使经济自由主义陷入了前所未遇的大危机。

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的诞生。

此时,被危机搅得焦头烂额的资本主义国家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很快就抛弃了亚当·斯密和马歇尔的经济自由主义,转而采用凯恩斯主张的国家干预做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经济。

这种做法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经济在后来的20多年出现了所谓“黄金时代”的快速发展。

然而,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开始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后来进一步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又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停滞。

新出现的“滞胀”现象,使凯恩斯主义遭到了严峻挑战。

政府干预似乎不再是万灵药,于是,一个新的问题——“政府失灵”逐渐成为经济学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于政府干预的讨论。

西方经济学流派有以下几种看法: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政府干预是完全无效的,应该完全放弃。

而以詹姆士,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提出,由于政府本身的某些缺陷,政府干预有可能是低效的。

实际上,“政府失灵”这一概念最早就是由公共选择学派提出的。

根据布坎南等人的思想,所谓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力图弥补市场缺陷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产生另外一种缺陷——政府活动的非市场缺陷。

也就是说,政府为克服市场功能缺陷所采取的立法、行政管理以及各种经济政策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事与愿违的结果和问题,最终导致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

根据公共选择学派对政府失灵的分析。

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和类型有以下几种:
(1)公共行政管理失误。

公共选择主要是政府决策,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

实际上,与市场决策相比,公共决策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存在着种种困难、阻碍和制约因素,使政府难以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整个干预经济的活动失效。

这个过程存在许多重要问题:一方面,政府干预是人为的,因而往往并非服务于更好的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而是服务于经济以外的政治目的。

政治家、官员等政策制定者本身也是理性的追求个人利益的人,他们在政治市场上就如在经济市场上一样,追求着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们制定决策的依据是自身利益而非整个社会经济利益。

正如布坎南指出的,在公共决策或集体决策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根据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的过程,而只存在各种特殊利益之间的缔约过程。

另一方面,因为受到人们知识技能、思想观点的局限,即使大公无私的官员所制定的计划、措施,也不一定符合客观要求,加之执行过程也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充分利。

(2)官僚机构的低效和浪费。

公共选择学派通过对官僚机构的细致考察,总结出这种低效和浪费的3个主要原因:一是政府部门的行为不可能以盈利为目的,因而失去了追逐利润这一动机的政府官员不会把他们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成本努力压缩到最低限度,结果使社会支付的服务费用超出了社会本应支付的限度:二是政府部门往往倾向于提供超额服务,超出公众所实际需要的程度来提供公共服务,导致公共服务的过剩生产,这是社会资源浪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使资源不能使用到其他更需要的社会部门中去。

而这种过剩生产公共服务的倾向,又与政府官员追求个人政绩的意愿相联系。

三是对政府官员行为的监督往往是无效的。

政府官员和政府部门的工作确实受到民选代表的监督和上一级行政首脑或行政部门的监督,但由于向这些监督者提供情况的恰恰是被临督者,因此除了重大的流弊之外,监督者完全可以被被监督者所操纵(刘荣春、张军辉,2004)。

另一方面,在官僚机构效率低下的同时,政府机构却仍有扩张的趋势。

根据公共选择学派的观点,官员们都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者,因而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提高级别和个人待遇,增加俸禄享受,他们总是有不断扩大机构规模的动机,
(3)寻租行为和腐败滋生。

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代价是围绕政府活动可能产生的寻租活动。

当政府干预经济时,就会经常形成集中的经济利益和扩散的经济费用,政府干预带来了以“租金”形式出现的经济利益。

按布坎南的话说,“租金就是支付给资源所有者的款项中超过那些资源在任何替代的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款项的一部分。

租金是超过机会成本的收入。

一切市场经济中的行政管制都会创造这样一种差价收入——租金,寻求租金无非是寻求利润的另一说法”(布坎南,1993)。

在《公共选择》中,缪勒把寻租分为3种情况:通过政府管理寻租、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和在政府定货中的寻租。

可以说,寻租是政府干预的必然产物,只要存在政府干预的地方,租金形式的经济利益以及为这种利益进行的游说活动就会产生。

由于这种非市场性活动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生产资源,却不能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使得社会财富只能停留在原有基础上,在特殊集团中进行权力的再分配和利益的再调整,结果只是满足了特殊集团及某些个人的利益。

另外,政府干预容易造成权力集中,独断专行,甚至导致国家垄断的出现,遏制竞争,从而使得其调节效率反而低于市场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