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作者:姚玉香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36期

摘要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衡量其它各目的的标准,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而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因此,以人为直接对象的教育,理应关涉人生幸福,将幸福作为终极目的。将幸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既符合人的本性,也符合教育的功能和教育的超越性特征。

关键词幸福教育终极目的必要性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Happiness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Education

YAO Yuxiang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

Abstract Ultimate goal of education is to measure various purposes other standards,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happiness is the eternal pursuit of mankind, therefore, in order to artificially direct object of education, should be concerned with happiness in life, to happiness as the ultimate goal. The happiness as the ultimate goal of education, consistent with human nature, and it's also in line with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cendence.

Key words happiness; education; ultimate goal; necessity; rationality

1 幸福的内涵界定

对于“什么是幸福”这一问题,不同的人总是有不同的回答,以至于到底“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等问题成为一个人人都懂,却也是人人都迷惑的问题。就连康德也不得不遗憾地讲:“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至虽然人人都是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一贯。”但这并没有阻碍人们探讨幸福含义的脚步。中外无数醉心幸福追求的人对幸福的涵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据载,单是罗马尼禄时代就有200多种关于幸福的不同定义。综观中外先哲的这些思想,大体包括以下三种:一是建立在自然人性基础上的感性主义幸福观,将现实感官快乐视为幸福;二是建立在理性主义人性论基础上的理性主义幸福观,将精神满足视为幸福;三是建立在社会人性论基础上的德性幸福观,认为有了德性就有了幸福,或者认为德性就是幸福。在这些思想中,不论对幸福的定义有多少种,但对幸福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的快乐感受和体验这一点,是得到人类思想家共识的。人的需求不一样,幸福和快乐的感受也就不同。

因此,我们认为,幸福就是人各方面需要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愉悦的主观心理体验。快乐的心理体验是幸福的主观形式;而人生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乃是幸福的客观内容。

2 明确教育终极目的的必要性

目的可以分为工具性目的和终极目的。在自身之外仍有目的的目的是工具性目的,只有自身之外再无目的的目的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工具性目的的核心,工具性目的服从于最终目的。教育目的也可以划分为工具性目的、具体目的、现实性目的和终极目的。庞学光教授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规定性:第一,从教育活动领域来说,这个目的是属于人类教育活动领域的目的,而不是某一种教育活动目的;第二,这个目的与教育共存亡;第三,这个目的是人类所有教育目的的最后目的。在这些目的中,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衡量其他目的的准绳和依据,它在一定程度上规约着其它目的,进而在整体上引导着人类教育活动的发展走向。如果教育没有或无视终极目标,必将失去准绳和方向,最终危害教育活动本身。我们当今的教育就是由于忽视了或没有看到终极目的,导致了教育异化。如应试教育,把学生作为考试的机器,使人性关怀在教育中失落,爱的精神在教育中淡漠。因此,确认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非常必要的。

3 唯有幸福能被确定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3.1 以幸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符合人的本性

所谓人的本性,是与人一同来到世上的,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与人的生命存在相始终。而实现生命存续是人的天性。只有使生命得以延续,人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丰富人生的意义。英国著名的分析法学家哈特也说“人类活动的固有目的是生存”。更为重要的是,人不仅要生存,还要生活,希望生活得更好,人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总是在追求,希望获得更多的福利,而不是祸害。趋乐避苦是人的基本适应性。但是,在现实的世界上,可以满足人的生存和持续生存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人必须不断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才能不断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这种需求的满足就是一种幸福。人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就是对幸福不断追求的过程。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为生存和持续生存而努力,而努力的结果就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类自然本能的体现。而竞争的结果依赖于人自身的实力。因此,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赢得有限的生存资源,人类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地突破自身限制,实现其对自然本能的超越。可以说,人类发展的每一步,都是自我超越的成果。而人对其自然本能的超越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提高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培养。而教育正是培养人自我超越的最佳途径。教育作为培养和塑造人的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培养人,是把人与生俱来的各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人的自然本性,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教育对人的价值的体现。综上所述,以幸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使教育通过促进人的本性的超越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使人得以生存,生活,并生活得更好。

3.2 以幸福为教育的终极目的,符合教育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