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治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治技术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东南亚和东北亚危害水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我国除新疆和宁夏分布情况不明外,其他各省、自治区均有发生。此虫20世纪60年代前仅在局部地区偶发危害,其后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增加和加重;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国主要稻区大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在2003—2004年,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湖北、重庆等地连续大发生。数量之大、危害周期之长、波及范围之广,乃历史罕见,严重危害水稻生产。在自然条件下,其寄主除水稻外,很难发现取食完成其世代的其他植物。以幼虫吐丝纵卷叶尖为害。为害时幼虫躲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和绿色叶肉组织,形成白色条斑,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1形态特征稻纵卷叶螟的成虫体长7~9mm,翅展12~18mm,黄褐色。前、后翅外缘有黑褐色宽边。前翅前缘暗褐色,有3条黑褐色横线,中横线短,不伸达后缘;后翅黑褐色横线2条。雄蛾体较小,前翅前缘中央有1黑色毛簇组成的眼状纹;前足跗节基部有1丛黑毛;停息时,尾部常向上翘起。雌蛾体较大,停息时尾部平直。卵近椭圆形。长约1mm,宽0.5mm.扁平,中央稍隆起,卵壳表面有网状纹。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为淡黄褐色。被寄生的卵呈黑褐色。2龄幼虫啃食叶肉留皮,呈白色短条状,吐丝纵卷叶尖1.5~5厘米。3龄幼虫啃食叶肉呈白斑状,纵卷叶片虫苞长10~15厘米。4龄以上幼虫暴食叶片,食肉留皮。1头幼虫可食稻叶6~10片。老熟幼虫在稻丛下部枯叶鞘内、枯黄叶片稻丛之间、老虫苞里、新鲜叶片和田边杂草丛间叠苞结茧化蛹,或在土隙缝中化蛹。显纹纵卷叶螟在穗期还能群集钻蛀茎秆,造成枯孕穗和白穗。

2生活习性稻纵卷叶螟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多隐藏在植株丛中,一遇惊动,即做短距离飞翔。有趋光性。栖息趋荫蔽性,产卵趋嫩性。适温高湿情况产卵量大。幼虫孵化后在叶或茎秆上爬行,钻入心叶、叶鞘内或在叶面上取食叶肉,后吐丝将叶的两边纵折成苞,在内取食为害,幼虫老熟后在稻基部黄叶及无效分蘖上结茧化蛹。喜欢吸食植物的花蜜和蚜虫的蜜露补充营养。水稻受稻纵卷叶螟危害后,叶片造成白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引起水稻减产,一般减产15%左右,严重地区减产50%以上。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受迁入虫源数量、迁入后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及长势等因素影响。一般阴雨、寡照、高湿有利于该病发生.干旱、高温对其发育不利。糯稻重于粳稻,粳稻重于籼稻,叶色深绿宽软比叶色浅淡挺直的品种重,成虫喜欢栖息在生长茂密的稻田,在生长嫩绿的稻苗上产卵(一般为散产,大发生时几粒连在一起,多产于叶上部、叶背),幼虫取食分蘖期至孕穗期的稻株存活率高,有利于发育。 3发生条件一是气候。气温在22—28℃。相对湿度达80%以上,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卵巢发育、交尾产卵、卵的孵化以及幼虫成活、结苞;温度高于30℃或低于20℃,或相对湿度低于70%,均不利于发育。二是食料。凡早、中、晚稻混栽地区,种植的品种复杂,田间水稻生育期不一。为各代稻纵卷叶螟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其繁殖率和成活率相应提高,发生量大。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的生育阶段,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程度有一定差异。一般叶质软、叶片宽的品种受害较重;在成虫盛发期和幼虫危害期,正处在分蘖期或孕穗期的水稻受害较重。三是天敌因素。绒茧蜂、稻螟赤眼蜂、蜻蜓、青蛙、蜘蛛、隐翅虫等可捕食稻纵卷叶螟的蛹、卵、幼虫、成虫,这些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的虫口数量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由于目前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杀死了较多数量和种类的天敌,使天敌自然控制作用下降。也是造成稻纵卷叶螟危害猖獗的重要因素。四是栽培因素。水稻分蘖至孕育期,特别是氮肥施用过多,稻叶嫩绿,郁蔽度大,灌水深的田块,发生尤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