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架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架构
首先,大家知道很多公司都是先有“爸爸”才有“儿子”,而台湾的金控公司是先有“儿子”再有“爸爸”,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台湾在1997年才真正开始成立金融革新小组来研究美国式的金融控股制度是不是可以在台湾运用,然后一直研究、讨论,直到2001年《金融控股公司法》颁布为止,2002年才有实质性的金控公司诞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刚刚从以上各位的演讲中感觉到现在大陆也要开始推动金融控股制度了,我想台湾的经验应该是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的。
台湾的金融机构从1991年开放新银行的设立到2001年开放金控公司的设立,这十年是一段相当精彩的发展历程。金控公司实际的诞生过程是怎样的呢?刚才我说过台湾是先有“儿子”再有“爸爸”,所以金控公司原有的状态是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机构,而要组成金控公司,必须要有两类机构才行。有些集团只有银行,有些集团只有证券,有些集团只有保险,要想成立金控公司,旗下必须包括银行、证券或者银行、保险或者证券、保险。
金控公司在运作上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就是能够形成规模经济、范畴经济。比如,单独的一家保险公司去推保单,别人会觉得你只是拉客户而已,但如果是在金控公司旗下,保单通过银行来推,由银行柜员来帮助计算,客户就会感觉很专业。
不同形态的“子女”创造出来的“爸爸”也是不一样的,金控公司日后偏重的业务也不尽相同。比如中国信托金控公司,旗下的中国信托银行是台湾最大的银行,它创造出来的中国信托金控就是以银行为主的;国泰人寿保险创造出来的国泰金控,就是以寿险为主的。有些金控公司成立
就是为了主打一个单一的品牌,比如中信金控,整个管理阶层都是以单一品牌为思考方向,但是为了符合成立金控公司的法规要求,它还设有一个很小的证券公司。中信金控没有保险公司,仅仅只是向客户代为提供其他保险公司的产品,但发展到现在其获利非常可观,所以中信金控也开始挣扎了——是否再成立一个保险公司?从台湾保险做得比较好的金控公司来看,寿险是最稳妥的,所以国泰金控、星光金控股价都是领先的。富邦金控的银行、证券、保险都比较不错,尤其是最近并购ING,富邦人寿和安泰人寿合并之后,它的人寿也变成第二了。综合上面所说,大家可以从子公司的形态来看整个金控公司的竞争力,看出一个金控公司碰到金融事件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再来检视金融控股公司在经营的时候有没有另外一种模式。现在大陆是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三足鼎立,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平时没有问题,一旦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就比较棘手,所以早期从英国开始一直到北欧、韩国、日本,最后到台湾都在推动金融监理一元化。以前台湾采取的是三元化监理模式——银行、证券、保险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监理,1997年台湾在开始酝酿推动金融控股制度的时候,同时也在考虑监理模式是不是要跟着改变,但直到2004年台湾才真正实行一元化的监理模式,将过去的三个监理部门集中在一起称为“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事实上金控公司这种构架早已出现了,这就有点像球赛中,球员已经上场了而裁判还没有就位。所以我建议大陆如果要推动金控公司制度,应该首先考虑一下监理制度。
有配套的监理模式之后还要考虑监理的功能性,一定要配合金控公司的组织再造。金控公司的子公司有保险,有证券,有银行,这种模式
在监管的时候其实是很麻烦的,因为在金控公司的模式下,保险公司卖保险产品,银行也可以卖保险产品;而银行的督导单位是银行局,保险的督导单位是保险局,两个都卖保险产品,那到底由哪个单位来监理呢?所以我们强调功能性监理,就是同一个产品由同一个监理单位来监理,凡是卖保险的全部都由保险局来监管。功能性就是要搭配金控公司的运作模式。从富邦金控开始推出了“双签制度”,也就是在一个金控组织下面有两套架构同时在运行,一是先前的以子公司来作为运作架构,各子公司都有各自的董事长独挡一面;另外就是按照功能性来划分事业部,将金控公司的所有业务整合起来,分成企业金融、消费金融、金融市场、投资管理、保险、财富管理六大事业部,监理机构按照不同的业务条线来进行监理。台湾目前在这方面也在不断地琢磨和调整。
台湾现在越来越多的金控公司都在采取事业部的模式,包括台新金控、富邦金控等,这种模式会给企业运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举个例子,在子公司模式下,一家公司要借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发行股票上市,找证券公司的承销部;另一种是向银行贷款。这家公司想要借2000亿,其中1000亿通过上市的方式,另外1000亿贷款,这时候具体该找金控公司的哪个子公司负责呢?找证券公司负责,证券公司会不太了解银行部分的业务;找银行负责,银行会不太了解证券公司的业务内容。最后只能证券银行各出一组人马共同面对该公司,这无疑增加了机构的运营成本,协作起来也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状况。更糟糕的是向不同金控公司的子公司借钱,协作起来更麻烦。如果是事业部的模式,这家公司借钱属于企业金融的范畴,所以可以直接找到企业金融的负责人,他手上直接就掌握着证券公司承销和银行贷款两种融资工具,可以很便
捷的帮助客户办理融资业务,项目运作效率无形中就提高了。(根据两岸三地金融合作与发展高层研讨会录音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