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投资心理学》课件(第一、二、三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投资决策中的锚定效应
2.1 锚定效用所产生的必要条件
一、参考物是否能够引起做决策者的足够注意 二、参照物与目标之间的相似性 三、极端型的参照物 四、被测者的认知能力和学识程度
五、奖励的效果
2.2 锚定与调整不充分
为什么无法做到充分调整
(1)对真正价值的不确定 (2)缺乏足够的知识 (3)以及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
1.2 自我控制的认知偏差
• 风险过分规避(Risk averse) • 控制幻觉(Control illusion)
• 失去控制(Loss of control)
控制幻觉(Control illusion)
导致控制幻觉发生的具体因素
1、代表性偏差(representation) 2、自我成就归因偏差(Self-esteem serving) 3、浅尝辄止偏差(Learned carelessness) 4、有效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 5、事后诸葛亮偏差(Hindsight bias)
金字塔式的分层结构
2.4 心理账户效应在消费领域与证券市 场上的体现
行为决策与对项目原始成本预期密切 相关,相对储蓄比绝对的储蓄更为重要 “罐头记账法” 证券投资中的金字塔式投资组合。不 同的层次对应于不同的目标以及其对风险 的特殊态度
(1) 强调相对概念 (2) “得失敏感性递减”规律 (diminishing sensitivity) (3) “损失规避”
S型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
S型价值函数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从投资心理的角度出发,将亏损的投 资项目设置为一个亏损账户,而把盈利的 投资项目设置为一个盈利账户。
•
第二章 锚定效应与 投资心理
第二章 锚定效应与投资心理
• • • • 引言 第一节 锚定效应的心理与行为分析 第二节 投资决策中的锚定效应 第三节 案例与实践 ——“文革”系列收藏品 及其投 资中的“锚定效应”
引言
奇幻的触觉实验 让人深思的数学估算
(1) 9×8×7×6×5×4×3×2×1 = ? (2) 1×2×3×4×5×6×7×8×9 = ?
失去控制状态可能存在的三种反应
• 1,投资者会转而过分依赖那些似乎能够控制情 形、把握局势的“专家” • 2,投资者会努力去寻找与自己具有相似观点的 人群 • 3,接连失误,会变得紧张而心态失衡,人的情 绪会变得愤怒、烦躁,既可能因头脑发热而做出 非理性行为,也可能因一蹶不振而彻底退却,甚 至产生抑郁、悲观的心理。
如何使自己能有效地自我控制
一、培养远见与克服贪婪 二、学会控制不同目标的优先次序排列 三、利用自己的战略准则来管理行为决策 四、给自己制定一些有效规则
复习思考题
• • • • • • • • • 1、何谓自我控制,简述自我控制偏差在投资心理学方面的定义。 2、自我控制效应所产生的具体偏差的三个层次分别是什么? 3、容易导致控制幻觉的具体因素有哪几个方面? 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我控制偏差的具体行为表现“皮格马利翁 效应”。 5、自我控制主要体现在具体哪两个方面的控制,为什么? 6、请分别详述情绪与心态的控制在投资心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7、哪些因素的变化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最为显著? 8、从著名的经济学家关于投资与自我控制的言论中,我们能获得 怎样的有益启示? 9、谈谈自己在学习了这章后的体会,如何让自己在生活中做到很 好的自我控制。 10、如何利用自身对自我控制偏差效应的理解,让自己在做投资 决策时少犯错误?
2.3 心理账户在投资领域的应用——BPT理论
行为投资组合理论BPT (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投资者所建立的投资组合,是基于对 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认识以及投资者个人 的目的,从而形成的一种金字塔式的行为 投资组合。 在“塔”中,人们普遍将各层的资产 都与特定的目标和风险态度相联系,而往 往会忽略各层之间的相关性 。
一、根据收入的来源和时间段来分置不同 账户 二、因为收入来源的差异而导致消费倾向 与风险偏好的不同 三、对数量不同的资金进行不同方式的消 费选择
不同资金来源的支配顺序
兰斯博格(Landsberger): “二战”后犹太人收到西德政府的战争赔款 之后的消费倾向问题分析
有效利用心理账户效应,有效跨越决策误 区为我所用
归纳:心理账户影响了人们的决策选择, 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主要是经济结果)编 码、分类和评估的过程。 它揭示了人们在进行投资(消费)决策时 的心理认知过程,每一个组成成分都改变了传 统经济学里的货币完全可替代原则,并在此基 础上前进了一大步。
1.2 理论分析
“行为生命周期理论” (behavioral life cycle hypothesis) 消费函数表示为: C=f(I,A,F), I代表现有可支配收入,A代表现有资产,F代表 未来收入。
第一章 自我控制与 投资心理
第一章 自我控制与投资心理
• • • • 引言 第一节 自我控制的心理与行为分析 第二节 投资决策中的自我控制 第三节 案例与实践
引言
庄周梦蝶 霍桑实验
第一节 自我控制的心理与行为分析
• 1.1 自我控制的基本内涵
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能够在保持理性的前提 下,对各种事件做出自认为最合理、最有利的判 断和决定。 渴望能够使自己把握住局面,以有效应对瞬 息万变的交易市场,不要让自己成为市场博弈下 的“输家”
2.3 锚定效应的认知作用
关于德国DAX股价指数的锚定效应实验 结论: (1)锚定值(即粗略估计值)距离那些未 受影响的参照组的估计值越远,则锚定值对 于具体预测的导向作用就越强。 (2)即使被测试人员知道有锚定效应的存 在,但在实际操作预测过程中,仍然将不可 避免地受此影响并对此作出反应。
2.4 锚定效应与股票交易
2.1 自我控制效应与投资者的情绪
情绪化是个体有限理性的来源 有限理性:一部分来源于认知限制,另一部分 则来源于情绪觉悟的极限
2.2 自我控制效应与投资者的心态 乐观和悲观 谨慎的悲观主义者 (defensive pessimists) “空中楼百度文库理论” “记得收入效应”
2.3 投资者如何实施自我控制
1.3 自我控制的偏差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当某些主观因素受到外在条件事先影响的时 候,会引发出似是而非的错误,因为自我控制的 偏差效应会不断冲击强化影响效果,导致其最终 演变为一个“被证明是正确”的命题.
第二节 投资决策中的自我控制
特维斯基和卡尼曼: 财产与货币并不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 人们习惯于将不同来源、不同种类、不同 用途的货币视为相互之间独立性很强的不 同财富,并在心目中按照不同的账户将其 分门别类地进行安置策。
德布朗特与华纳: (De Bondt and Werner F.M.) 投资者通常会按照资金的用途而将 其分别归类: 一些属于流通资产,如现金、支票账 户; 一些资金归类于流通财富,如股票、 债券、证券投资基金; 另一些则属于家庭产权以及未来收益, 比如个人退休金账户、养老保险等
(4) 小赢大输,具体分析
(一)小赢大输,而且悬殊很大 V(X-Y) < V(X) +V(-Y) (二)小赢大输,但绝对值相差并不大 V(X-Y) > V(X) +V(-Y)
合账(integration)与分账(segregation)
心理账户规律
2.2 心理账户效应对收入来源与消费倾向 的应用分析
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
一、资金规模和盈亏情况 二、能力高低和对投资风险的把握程度
三、对投资结果的评价方式
3.2 经济学名家教你如何进行自我控制 欧文· 费雪 (Irving Fisher,1867-1947)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异常现象” 产生“显著”锚定效应至少需要如下两个条 件
(1)受试者对“锚值”充分注意 (2)锚值与目标值相兼容
注意: 只要锚值受到充分重视和注意, 一般都会产生锚定效应,且当锚值与目标 估计值相兼容时,锚定效应将更显著。同 时,对于“锚”本身来说,关于其是如何 产生,“锚”的数值大小,以及是否意识 到锚定效应的存在并无具体要求。 锚值既可以是合理的数值,也可以是 极端数值;既可以是提供信息的数值,也 可以是不提供信息的数值;既可以是随机 数值,也可以是相关数值。
“通过调整已有的、可得的参考数值 来获得最终的结果,但有趣的是,通常这 样的调整,并不太正确。”
预测某件事情时的思考过程
结论:锚定效应作为一种心理状态, 其通常是潜意识的。 研究其产生的轨迹,主要是为了更好 的了解,并希望因此而有助于找到相应的 方法来减弱这种效应,从而最终减小偏差。
1.3 行为表现
第一节 锚定效应的心理与行为分析
1.1 基本内涵
“锚”----首先获得的信息或者资料 对某一特定对象做出评估或预测就倾向于选 定一个起始点或者参考点,并由此开始去考虑进 一步的信息,并且通过可能获得的反馈来调整自 己初始时刻的决策,最终获得事件的最终解决办 法.
1.2 理论分析
“幸运轮”实验
特维斯基与卡尼曼将“锚定效应”简 单概括为一个估测的过程
心理账户是不同的,实际对于两个账 户同样也是区别对待。
不同情况下心理账户价值增加情况
第二节 投资决策中的心理账户
2.1 心理账户中的合账与分账
(1)两件盈利的事件应该要分账 V(X+Y) < V(X) +V(Y)
(2) 两份损失最好能进行合账处理
V(-X-Y) >V(-X) +V(-Y)
(3) 大赢小输最好能合账处理 V(X-Y) > V(X) +V(-Y)
锚定与股票错误定价 “心理锚”失真: 过高估计所谓“利好消息”
锚定所导致的错误交易决策
2.5 锚定效应与噪声交易
非理性市场上的噪声交易 锚定让理性“专家”敌不过噪声交易者
第三节 案例与实践
——“文革”系列收藏品及其 投资中的“锚定效应”
复习思考题
• 1、简述锚定效应的基本定义与内涵。 • 2、回顾锚定效应产生的基本前提必要条件,谈谈个人对其效应的 认识与体会。 • 3、什么是锚定的参考点,它是如何形成的?起到什么作用?请举 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 4、寻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犯锚定错误的例子,有何启发?并相 互讨论。 • 5、查找并学习相关金融套利理论及噪声交易理论,指出锚定效应 对其造成的偏差和影响。 • 6、谈谈对锚定与调整这种决策思维过程的看法,理解调整的不充 分性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 7、何谓锚定效应的认知作用? • 8、怎样在实际投资决策过程中尽早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锚定效应的 偏差并予以纠正? • 9、如何利用投资博弈过程中市场或者对手所犯的锚定效应心理偏 差错误,来为自己获取收益? • 10、试寻找锚定效应在当今证券投资市场上相关实证方面的 研究,结合自身的学习,对其做出自己的评价
其中 1≈C/I>C/A>C/F≈0
1.3 行为表现
“得失框架”概念 (the framing of gains and losses)
“享乐主义编辑假说” (hedonic editing hypothesis)。 强调情感的决策倾向所形成的心理运算 规则
S型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
第三章 心理账户与 投资心理
第三章 心理账户与投资心理
• • • • 引言 第一节 心理账户的心理与行为分析 第二节 投资决策中的心理账户 第三节 案例与实践
引言
心理测试: 您是否还会去参加音乐会?
第一节 心理账户的心理与行为分析
1.1 基本内涵
理查德· 塞勒(Richard Thaler) : 在进行消费与投资决策时,人们往往 在心理上无意识地把一项决策分成几个部分, 即是几个心理账户来看待。 同时,对于每个不同的心理账户,投 资者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做出不同的、有 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决策 。
一、通过影响力进行控制 二、通过预测进行控制 三、通过以往经验进行控制 四、通过看淡消极后果进行控制
第三节 案例与实践
3.1巴菲特的成功之道
特点:依靠充分信息、明确指示以及 严谨的分析来掌握投资目标走势的可靠发 生概率,充分利用了其所掌握的有价值信息 反复操作 启示:投资者的情绪受到多变环境的 影响,最终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是 否能够很好地作到对自我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