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_(最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教师话语的理解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给教师话语下的定义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语言。

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既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又是教师教学的媒介。

因此,教师话语一方面具有目的语使用的规范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

教师话语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能否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学生能否成功习得目标语。

Ⅱ.教师话语的类型及其特征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教师话语可分为两大类:组织教学语言和传授信息语言。

组织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管理、指导课堂活动所使用的语言。

这类语言一般包括:
(1)开场白。

首先是问候语,问候语能起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的作用。

问候后,教师用简明的语言将课堂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来,形式可以是多样的:课前讨论、个人阐述、对话等都可以起到warm-up的作用。

(2)课堂的提问。

提问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通过回答问题参与交流,还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课堂提问所涉及到的问题可分为两种类型: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和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

参考性问题指的是无确定答案,学生在回答时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的问题:而展示性问题指的是那些答案确定、提问者要求回答者将既定答案说出来的那类问题。

由于英语课堂的特殊性,参考性问题能够增加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促进语言习得,英语教师应该有所侧重。

(3)反馈语。

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理解性的反应,做出评论或进行纠错等。

它充分体现了言后行为的特征。

教师的反馈能够对学生心理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

积极反馈比消极反馈更有助于改进学习者的行为,因为它能使学生知道他们正确地完成了任务,从而增强自信心与学习动机,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而且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表现得到肯定。

即使学生的表达出现错误,很多学生也不希望被当场过于直接地指出和纠正错误。

对此,教师应该采取一些策略,采取间接的方式纠错,若是内容方面的错误,就叫其他学生补充作答,若是形式方面的错误,教师自己用正确的形式重复学生的话语。

这样做,既保全了学生的面子,也让学生明白了正确的答案。

(4)指令。

指令是组织和维系课堂的主要手段。

如转换话题的语言“So much for this question.Now,let’s move on to next one...”给学生布置作业的语言,如“Assignment.”结束课的语言:“Class is over,see you next time.”及维持课堂纪律的话语:“Be quiet,please.”等都是典型的课堂用语。

教师
如能恰当地使用这些组织教学的话语,就能使一堂课从头至尾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5)总结概括语。

教师对教学的进展、学生取得的进步、课堂活动的开展进行概括,提出自己的看法,征求学生的意见,提出新的要求。

教师不时地总结成绩,表扬先进,提出问题,既达到组织学生搞好学习的目的,又可以使学生从中学到许多表达方法。

传授信息语言:教师话语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

对我国大部分学习者来讲,英语课堂可能是他们接触该语言和使用该语言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场所,对偏远地区的学习者来说尤其如此。

而要促进语言习得,就要使学习者尽可能多地接受可理解的输入。

因此,关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作为语言输入的质与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Ⅲ.英语教师话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教师话语的现状却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也是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亲身体会,认为主要体现在教师话语占用的课堂时间太多;教师话语的质量急需提高;课堂提问方式处理不够灵活,等等。

(1)教师话语占用课堂时间过多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话语量是研究者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目前,中国的很多英语教师仍然遵循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满堂灌的不乏其人。

笔者曾经对本校的老中青英语教师做过一些非正式的调查和采访,发现70%-80%的教师在课堂上做的最多的是讲解课文和课后练习,很少在课堂上组织能够让学生参与的活动。

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在广泛使用。

在课堂上,教师话语占了一半以上的课堂时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而学生似乎也习惯于被动接受。

(2)教师话语过于书面化
很多英语教师虽然学习英语多年,但一直都是在国内接受的专业教育,在口语上仍然使用非常规范的书面语言,对地道的口语表达不甚了解,导致学生学到的也是非常规范的书面语言。

而他们在口头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往往十分在意自己是否犯语法错误,一旦犯了语法错误被同学嘲笑,就再也不好意思在课堂上发言了。

(3)课堂提问方式处理不够灵活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基本集中在这样的问题上,“what is your view on...?What do you think of...?How do you like...?”这样的提问会让学生觉得只是在回答一个问题,而不是在练习英语的应用能力。

机械的提问方式和提问语言使课堂变得十分乏味,容易消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激情。

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先得改变教师的固有观念。

教师要有现代教育理念,理解语言学习特点及教学法。

根据行为理论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考虑每一句话是否正确,是否适合英语课堂,是否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话语行为;另外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成为模范者和知识传授者,还要起到管理者、促进者和辅导者的作用,以师生、生生的双向交流模式为主,从而给学生更多练习的机会,因为英语教学与其它学科不同,它不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不必对语言输出中的句法斤斤计较,而应注重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使其目标语更准确。

采取小组活动等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提高口头表达及交际能力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来说,也要改变自己的传统角色,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自己有更多的机会提高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这样才有可能成功地习得语言。

教师课堂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
课堂话语分析既需要借鉴一般的话语分析方法,同时还要考虑课堂话语的特殊性,特别是英语作为外语的课堂话语的特殊性:英语课堂上的话语既是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的媒介语言,又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教师课堂话语分析主要是探讨教师课堂话语的有效性。

一般从以下三个视角展开研究:
(1)语言学视角研究:英语课堂上教师使用的话语有哪些语言学的特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话语的语音特征:发音、语调、重音、语音连缀;
——话语的语速:话语的速度、停顿的频率与持续时间等;
——话语的词汇特征:词汇类型、词汇使用频率、词汇难度等;
——话语的句法特征:句子平均长度、句子结构复杂程度、语法正确性、句子类型分布及使用频率等。

(2)语言教学视角的研究:教师话语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以及教师话语的实际使用效果。

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提问:教师所提问题的类型及使用频率、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提问的措辞;
——反馈:反馈的时机、方式,对学生错误的纠正方式,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等。

——解释:教师在什么情况下解释语言知识、解释的方式等;
——重复:教师对学生话语的重复频率、重复的原因、重复的形式等;
——指令:教师指令的清晰程度和措辞。

(3)话语分析视角的研究:以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分析教师课堂话语使用的恰当性和实际效果。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基本特征:真实性&互动性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里,“真实性”一般指语言学习中的任务与真实世界中的任务的相似性。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
(1)交际行为的真实性,即课堂上的师生交流符合真实、自然交际的特征,具有真实交际目的,按照真实交际原则进行交际,即话语的情景真实性;
(2)话语中的语言真实性,即教师使用的语言是现实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而不是编造的、不存在的语言;
(3)话语的内容真实性,即教师说的话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

互动性:英语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主要通过话语来实现。

但并不是说,只要教师和学生说话了,课堂就实现了互动。

教师既可以通过使用互动式话语促进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也可以通过使用非互动式话语控制话语权,降低课堂的互动性。

教师课堂语言应当力求避免:
(1)教师替学生说话或者帮学生把话说完
(2)教师打断学生说的话进行纠正
(3)互动过程中没有意义协商
(4)教师重复学生话语,特别是回答正确的时候
(5)一味地按照IRF模式进行互动(提问initiation-回答response-反馈feedback)
一、提高课堂提问技巧,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语境
课堂提问是课堂会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会话的几种基本形式,话轮转换、邻近应对、IRF可以从提问开始。

在教师课堂话语中,提问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它一直以来都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好教师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用,教学的提问设计是关键。

本研究认为,IRF模式凸显了教师提问的重要性,因而教师在提问前首先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提问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2.提问的类型。

问题不同,提问的方式也不同。

3.创造良好
的师生互动语境。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英语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深知IRF模式不是简单为会话而会话,为交际而交际,关键在于建构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有意义的协商,使师生形成在互动中协商,在协商中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

二、注重教师课堂话语的质和量,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话语课堂
在IRF话语模式中,教师话语的信息输入质量和合理把握教师的话语量是至关重要的,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部分。

教师话语的质,主要体现在教师课堂话语的形式和内容方面。

在形式上,努力提高提问技能,实现教师话语多样性,争取做到不同的语域使用不同的语体。

在内容上,规范使用课堂用语,尽量使用英语,避免使用母语,减少语际语的干忧。

它应更多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这一模式中更多的是起到了引导学生话语的作用,而不是控制学生的话语权,教师的角色更多的表现为学习促进者(facilitator)、示范者(model)、辅助者(counselor)、信息提供者(informant),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加强正面反馈与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情感与需求
反馈是课堂交际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与课堂外自然话语交际中的反馈环节明显不同。

按其不同形式反馈可分为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

(Nunan,1991)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课堂中对学生的表现使用及时的赞扬、鼓励等正面反馈形式是有必要的,它不但增加了说话者的信心,增强了学生自我效能感,还增加了更多学生参与话语共建的可能性。

这种积极反馈和评价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关注了学生学习情感与需求,也是构建互尊互信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通过对学生表现或犯的错误的积极处理,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习者创造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环境和机会,通过双向交际和意义协商促进语言习得。

让学生在得到反馈过程中能处处感觉到教师的信任和尊重,从而促使学生自觉的知识意义建构,提高师生互动的效果,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结语
本研究主要对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进行了分析,提出了IRF话语模式,并针对这一模式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实施建议,为中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课堂话语范例,为建立良好的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