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调查分析(1)-供应与库存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供应与库存管理

陈志祥王一凡蒋红梅

一、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最终用户之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的出现,供应链管理在国外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中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迈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在努力改善管理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获得有利地位,为了解我国制造业企业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用户的需求供应关系,使企业产品能在激烈地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立足,我们于1998年1月对全国110家生产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供应、库存、生产、销售、质量与服务、产品设计和信息八个方面,收回问卷70份,有效回收率63.7%,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本文论述的主要是供应与库存方面的调查分析结果。

二、问卷企业的基本情况

由于不同类型企业的供应与库存情况不同,所以根据企业性质、行业类型和生产类型三个方面对问卷企业进行统计分析。

2.1 企业性质

企业性质主要有国有、集体、私营、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分布情况如下:

目前国有企业仍占绝大多数,表2-1为78.8%,表明本次调查的结果基本上能反映国有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和私营企业比例将会逐渐增加。

2.2 行业类型

企业的行业类型分为机械、电子、轻工和其他行业四种,分布情况如下:

从表2-2中看出,机械行业和电子行业占70%以上,说明本次调查结果主要反映的是加工、装配型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在问卷的国有企业中,50%为机械,19.34%为电子,集体企业偏向于轻工,私营偏向于电子,合资偏向于机械,独资偏向于电子和“其它”。

2.3 生产类型

企业的生产类型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四种,分布情况如下:

表2-3表明企业的生产类型主要是以大量生产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为主,两者之和为78%,成批生产占15.5%。

通过进行行业类型与生产类型的相关分析,机械类生产类型主要为单件生产和多品种小批量生

产,少量为批量生产;电子类生产类型主要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少量为批量生产;轻工类偏向于大量生产,少量为批量生产;“其它”类偏向于大量生产。

3. 供应商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在供应链结构(供应制造商分销商用户)中,各级链段中都存在着供应与需求的买卖关系,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各个链段中各节点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供应链的影响,因为供应与需求关系是影响供应链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供应提前期的准确性和服务水平的高低都是产生不确定性的因素。研究表明大多数企业都努力寻求提高供应服务水平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在扩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基础上,控制供应商到用户之间的库存,缩短提前期和减少安全库存,使供应做到及时、可靠、快速。为研究企业中供应与需求的关系,我们对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标准、采购部门获得反馈信息来源、供应商与企业相互之间的满意程度、供应商供货准时程度、企业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来源、供应商与企业的合作时间的长短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3.1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标准

图3-1 选择供应商的标准

从图3-1看出: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标准中产品质量是最主要的因素,98.5%的企业都考虑了这个因素;其次是价格因素,92.4%的企业考虑这个因素,69.7%的企业考虑了交货提前期,批量柔性和品种多样性也是众多企业考虑的因素。从重要程度上看,依次为质量>价格>交货提前期>批量柔性>品种多样性,由此反映出企业的商业原则是“质量至上”。需要指出的是,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把批量柔性也作为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这暗示着企业也开始重视供应商的市场应变能力,希望和应变弹性大的供应商建立动态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倾向有利于供应链的相对稳定。

另外,通过问卷相关统计,发现不同生产类型企业选择供应商的倾向性大小不同。大量生产型企业倾向于优先考虑价格标准,其次是提前期、质量及批量柔性;批量生产型企业倾向于选择价格和质量标准;单件生产型企业倾向于选择提前期,其次是品种多样性及质量;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倾向于选择批量柔性和品种多样性。总之,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标准侧重点不同,对供应商供货标准的价值观念取向产生影响,造成了多种形式的供应商结构。

3.2 采购部门获得反馈信息来源

企业采购部门获得反馈信息主要来源于生产部门、售后服务部门、商业部门和顾客,统计结果如下:

图3-2 采购部门反馈信息渠道

从图3-2看出,企业采购部门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生产部门,从商业部门获得反馈信息的企业只占40%左右,从顾客中获得反馈信息的比例也不高,有近40%的企业没有顾客反馈信息,说明许多企业还没有充分地获得商业部门和顾客的反馈信息,供应与需求还缺乏沟通,供应链的外部信息资源利用程度不高,这样难以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

对反馈信息渠道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国有企业不太重视商业部门信息;而集体企业重视商业部门信息,其次是来自生产的信息;私营企业对这四种来源信息都重视,但更重视商业部门信息和顾客信息;合资企业很重视顾客信息,其次是售后服务部门信息;独资企业普遍重视生产信息,不太注重顾客信息。换句话说,目前由于不同性质企业管理水平有高有低,对各种供应链信息流渠道重视程度大小不一。

3.3企业与供应商相互满意程度

企业供需关系的好坏对供应链性能的好坏有直接影响,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相互满意度统计结果如下:

图3-3 企业与供应商相互满意程度

图3-3看出:企业对供应商表示很满意的企业占10.6%,表示满意的占28.37%,而对供应商表示比较满意的占40.94%,表示不满意和的很不满意的占18.83%。说明企业对供应商比较满意以上的占多数,不满意的很少;同样,供应商对企业比较满意以上的占多数,说明企业与供应商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有较好的合作信誉和可靠性。

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企业对供应商评价属于“比较满意”的居多;集体企业对供应商评价较高,大部分为“很满意”和“满意”;私营企业对供应商评价最好,几乎全为“很满意”;合资企业“满意”的居多。在“不满意”的少数企业中,国有企业所占比重比较大。这就是说,国有企业对供应商的评价没有其他类型的企业的好。

3.4供应商供货准时程度

供应链上的物流可以分为两类:各节点企业间周转的物流和企业内部物流。供应商供货的准时程度是影响企业外部物流正常流转的关键。如果企业之间物流不准时,需货方企业为了应付这种不确定性风险而增加安全库存,从而增加了内部物流负担。供应商供货准时程度统计如下:

图3-4 供货准时率

图3-4看出:有17.96%的企业认为供应商供货很准时,27.96%的企业认为供应商供货准时,38.57%的企业认为供应商供货比较准时,13.68%的企业认为供应商供货不准时,1.82%的企业认为供应商供货很不准时。大部分企业对供应商的供货准时情况反映较好,只有少数企业认为供应商供货不准时。

3.5 企业原材料及零部件的供应来源

在供应链中,原材料、零部件不同的供应商反映企业供货渠道的合理性,因此分析供应货源渠道有利于优化供应链结构。原材料供应来源如下:

图3-5-1 原材料供应来源

上述图3-5-1表明:72.55%的企业的原材料来自中间商的比例在30%以下,而53%的企业原材料来自生产厂家的达81%以上,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透明度。

图3-5-2 零部件供应来源渠道

图3-5-2表明:大多数的企业主要从生产厂商采购零部件,平均有33.92%零部件依靠自制,只有22.80%的零部件来自中间商。

综合上述两图,企业的原材料主要靠生产厂家直接供应,零部件来自中间商的比例也不高,这种物流分布渠道比较符合“买方市场”的潮流。但是过多地依赖自制,却反映了企业外协生产单位不多,外部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的现状,形成了所谓“小而全,大而全”的自我独立生产体系,企业间联盟与合作关系并不广泛。

供应链上,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类型的特点,选择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来源渠道的侧重点不同,这决定了供应链结构设计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供应链物流分布渠道的优化。根据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来源渠道与产品类型相关分析可知,机械类企业大部分(81%以上)的原材料从生产厂家购买,零部件从生产厂家购买的比重也比较大,占所购零部件的31%-50%之间;电子类企业则不同,原材料主要从中间商购买(比重集中在51%-80%),零部件从生产厂家购买(81%以上);轻工类和“其它”类企业主要从生产厂家购买原材料,从中间商购买零部件。

对自制零部件的分析发现,机械类企业由于多为单件生产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类型,自制比例非常高,在51%以上,电子类企业次之(50%以下),轻工类企业和“其它”企业自制比例很小。这也说明机械类企业传统的封闭生产体系还未根本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有效联合。

3.6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时间

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时间长短反映出供应链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供需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