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中医理论和多年从事乙肝防治的临床经验,从中医辨证求本的角度,就如何治疗慢性乙肝作一浅述。

【关键词】慢性肝炎;中医辨证治疗
1辨证论治
1.1 肝脾湿热证
症见:胁肋胀痛,脘腹痞闷,口苦,呕恶厌食,腹胀纳呆,肢体困重,大便溏泻,小便黄浊或出现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利湿,调和肝脾。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9g,白花蛇舌草15g,薏苡仁30g,黄芩6g,青黛3g,柴胡12g,黄连6g,苏叶9g,夏枯草15g,半枝莲12g,土贝母12g,生甘草6g。

加减:若脾虚湿盛者加党参12g,苍术15g,茯苓12g,去青黛、半枝莲、夏枯草;肝胆郁热,胁痛胀满,烦躁口苦,大便干者加生大黄6g,栀子6g,香附9g;湿热生痰, 头晕呕恶者, 加半夏9g,厚朴9g。

1.2 肝郁气滞证
症见:两肋胀痛,脘腹满闷,常因情绪波动而增减,呕恶,纳呆,厌油腻,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2g,杭芍12g,枳壳12g,陈皮9g,香附9g,川芎9g,甘草6g,垂盆草15g,半边莲15g。

加减:若属胁痛明显者加延胡索9g,川楝子9g;肝郁化热,口苦咽干,心烦目眩者加栀子9g,菊花15g;胁肋胀痛,肢体困重,口腻呕恶者加苍术12g,厚朴9g,白蔻仁9g。

1.3 肝血瘀滞证
症见:胁痛如针刺,固定不移, 拒按, 或胁肋下有疒徵块,面色晦暗,甚则肌肤甲错,肝掌红痣,倦怠乏力,腹胀纳呆,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或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散结。

方用活血化瘀方:丹参30g,参三七2g(研粉冲),当归15g,赤芍15g,郁金12g,紫草15g。

加减:若属气血不和,两肋胀痛,痛处不移,情志抑郁加重者加柴胡9g,杭芍12g,川楝子9g;气虚血瘀, 倦怠乏力,爪甲紫暗者加桂枝9g,黄芪15g;瘀久成积,肝脾肿大者加水红花15g,炒土鳖虫6g,炒水蛭6g,黄芪15g。

1.4 肝郁脾虚证
症见:两胁疼痛,脘腹胀满,食后或情志抑郁则胀满更甚,肢体疲乏无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弦无力。

治法:疏肝健脾。

方用逍遥散加味:柴胡9g,当归9 g,白芍12g,党参12g,白术9g,茯苓15g,川楝子9g,延胡索9g,甘草6g。

加减:若属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呕恶,舌酸嘈杂者加黄连6g,苏叶9g,以辛开苦降以和胃降逆; 腹胀泄泻较甚者,加炒白扁豆30g,广木香6g,薏苡仁30g,以健脾利湿,理气消
胀。

1.5 脾虚湿蕴证
症见:右胁疼痛不适,疲乏无力,呕恶纳差,腹胀便溏,或干稀不调,舌质淡而胖大,苔腻,脉沉迟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燥湿解毒。

方用自拟复肝煎加减:黄芪15g,党参15g,白术9g,茯苓12g,炒山药15g,白扁豆30g,薏苡仁30g,连翘12g,黄芩9,炙甘草6g。

加减:若属湿郁化痰者加半夏9g,橘红9g;肝虚脾弱, 湿从寒化者,加干姜6g,附子6g,以温阳胜湿散寒;湿热蕴毒者加白花蛇舌草30g,明矾6g,以解毒祛湿。

1.6 肝肾阴虚证
症见: 胁痛隐隐,口干乏力,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心烦不寐, 低热或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柔肝。

方用一贯煎加减:生地黄12g,麦冬9g,当归12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丹参30g,牡丹皮9g,地骨皮15g,知母9g。

加减:若兼瘀血,面色暗滞,肝脾肿大者加水红花15g,泽兰12g;若心血不足,症见心悸不安, 虚烦不寐者加炒酸枣仁30g,川芎6g,知母12g;胃纳欠佳加生麦芽15g,乌梅9g,木瓜9g。

1.7 脾肾阳虚证
症见:久病不愈,胁肋隐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神疲畏寒,腰膝酸软,大便溏,舌淡胖苔白腻, 脉沉迟而缓。

治法:健脾温肾,助阳化湿。

方用附子理中汤合真武汤化裁:党参15g,白术9g,茯苓12g,干姜6g,仙茅9g,淫羊藿12g,薏苡仁15g,厚朴9g,茵陈15g,丹参15g。

加减:若属胁肋痛甚者加桂枝9g,白芍12g,白芥子6g;大便溏泄或完谷不化者加诃子肉9g,炒白扁豆30g,炒山药30g;口干口渴,但不欲饮者加桂枝6g,制附子3g;脘腹胀满,食后不消化者加木香6g,鸡内金9g,大腹皮9g。

肝肾阴虚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患者,肝肾阴虚日久而致肝血虚进而出现血瘀。

治疗应在滋补肝肾的基础上,以补血活血为主,故应加大当归、白芍的用量,以增强补血活血功能;在补肝血的基础上加炮山甲等软坚散结之品,有利肝脾肿大的治疗,不主张运用三棱、莪术之类破血化瘀药物。

2 体会
慢性肝炎以正气虚为主,病位主要在肝、脾、肾。

故治疗应当以疏肝、滋肝、健脾补肾为原则。

由于肝藏血,喜条达,体阴而用阳,故补肝血,疏肝理气,对于肝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慢性肝炎在气虚的基础上大多以湿邪为患。

常出现消化功能障碍,故治疗慢性肝炎时应补气健脾, 从而达到利湿,恢复消化功能之目的。

健脾是治疗慢性肝炎的关键。

肾为后天之本,素有肝肾同源,在五行中肝肾又有木水相生关系。

滋肾有利于养肝,慢性肝炎常出现肝阴不足,故滋肾对于慢性肝炎治疗有很重要作用。

另外,活血化瘀之法在治疗慢性肝炎时亦不可忽视。

总之疏肝解郁,宜佐通络而避辛燥。

运化中州,甘淡为宜,滋柔肝阴,着眼濡润。

消瘀散结,时刻不忘正虚之本,病邪深伏,通络宜用搜剔之法。

滋补脾肾肝阴,
慎投刚燥, 清泄肝经郁火,勿过苦寒。

结合辨病参用解毒。

参考文献
[1] 殷晓玲.中医辨证施治乙型肝炎方法新探[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5):203-204.
[2] 武谦虎.常用治疗肝病中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17-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