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科校内课程资源有效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科校内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
本文立足校内场景,着眼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对思想品德科校内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行探讨。
一、有效整合教材资源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学科,专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
其教材集中体现了该学科的性质、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
有效整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资源,首先就要有效整合该学科的教材资源。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图表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片和图表,因其直观、生动和简洁而备受人们青睐。
思想品德科教材中,各种图片和图表出现在各个章节,或前或后,或彩色或黑白,或反映时代的变化,或描述当下的状况,或幽默讽刺,或严肃理性,或反映经济发展状况,或描述政治情景,或深含哲理,或描绘现实。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引导、鼓励学生对这些图片和图表阐释和理解。
第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
教材中的名人名言,都是前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抱着温情和敬意,对世界、生活和人生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深刻体现了前人的睿智和勇气,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这些名人名言形成的时代和我们所处的时代相隔久远,都是前人因有所为而言,并且精练简洁,理论性极强,有高度,有深度,学生不易理解,需要教师与学生一道,神游冥想,与立说的前人,处于同一
境界,感受前人所处的环境背景,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切实作出合乎原意的阐释。
第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想一想,说一说,阅读和思考。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材中的想一想,试一试,算一算,说一说,都是教材编著者精心挑选的素材,既合乎知识传授的需要,又合乎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既有对课本知识的升级,又有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当地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的情形,适当加以运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身的演讲、辩论、思考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四,学科内部教材资源的利用和拓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包括了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和政治学常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内容。
这三大部分从根本上说,这三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与他人的关系主要讲的是交往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成长中的我渗透的是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我与集体、国家爱和社会的关系渗透的是对未成年人的责任教育、国情国策、制度教育和思想教育。
把这三大部分联系起来,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地用身边的社会现象和具体事例作出解释,有机地把这几部分统一起来,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科内部知识的纵横联系,整合学科知识,整合学生的思考方向。
二、有效整合师生经历和生活体验
有效整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校内课程资源,不能让师生的经历和生活体验离场。
整合师生的经历和生活体验,包括整合教师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整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整合师生不同的经历和生活体验。
第一,整合教师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
由于成长和学习环境的不一样,参与的社会实践经历不一样,学科知识不一样,教师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可谓是千姿百态,各具特点。
如何整合不同学科教师和同一学科教师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此引导学生成长,或许是每一个思想品德科教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离不开对不同教师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进行整合。
第二,整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家庭成长环境的差别,学习环境的差别,个性和性别的差别,造成了学生之间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由于是同龄人,学生之间可以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可以有更多的交流。
但是,这样的话题和交流,都是自发的,缺乏教师的理性引导。
思想品德课教师不单是传授知识,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让学生之间的交流更理性,更有利于成长,更能互相认同,是每个思想品德课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这就必须整合不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在知识讲授中,贯穿必要的思想品德引导。
第三,整合师生不同的经历和生活体验。
师生之间存在着年龄、知识和个性的差异,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处于权威和强势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从属和弱势的地位。
在教育教学
现实中,学生对教师逆反心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逆反心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这就与实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理念,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保持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处于矛盾之中。
如何化解这样的矛盾,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认同与知识认同,从而顺利实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目标,坚守课程性质,是新时代新形势下,身处教育改革洪流中的思想品德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
整合师生之间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可以为化解师生价值、知识和心理的矛盾,提供借鉴。
此外,家长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也可以成为校内课程资源的延伸和扩展。
家长也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的一部分。
家长作为学生血缘的亲密来源者和经济来源者,其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校校内群体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的空白。
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长,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
把家长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整合在校内课程资源范围里,能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快速健康成长。
三、有效整合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
作为思想品德科教师,仅仅依靠在大学学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学习,增加知识量,扩大知识面,拓展知识深度,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正确、科学、先进的教学策略和教师学习方式,往往能把知识全面地传授给学生,能把德育有效地贯穿于教学中,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创造条件,并实现教育教学的长效性。
整合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是优化思想品德科校内课程资源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
第一,整合教学策略。
只有教学策略得当,才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产生认同,才有利于发掘教材知识对学生的意义,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体现。
教学策略,因学科差异,教师个性、年龄、学识差异和学生发展水平差异,更因不同的课堂内容,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各领风骚。
如何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授课形式,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景,而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展示教学策略的正确性、可行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作为思想品德科教师,必须对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教师教学策略进行有机整合,恰当实施于本学科课堂。
只有充分整合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营造有差异而师生和谐的课堂,生动活泼而严谨有序的课堂。
第二,整合学习方式。
思想品德科涉及的知识面不可谓不广,并与时事政治紧密联系,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难免会使教育教学处于被动和低效状态。
为了实现思想品德科课堂教学的高效,和取得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作为校内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学习方式,也必须得到整合。
首先是整合教师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只有适合自身教学的学习方式,才能为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铺垫基础。
其次是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科学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得知识的接受更快更准,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之间的学习方式是有差别的。
如何使得学生本学科和其他学科
良好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之间得到分享,在实际操作中,思想品德教师的理性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再次是整合师生的学习方式。
由于角色的差异,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方式也是有差别的。
相对于学生来说,思想品德教师的学习方式,站得更高,更加多样化,更具自觉性,更具针对性,也更具实效性,看得更远。
学习的本领,是受益终身的本领。
经过整合的学习方式,不管是整合教师之间,还是学生之间,抑或是师生之间的学习方式,最终的学习方式必然是理性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掘自身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政治科校内课程资源整合中的主体作用。
四、有效整合校园环境的物质和人文元素
学校资源是校内课程资源中最基本、最直接、最便利和最现实的资源。
学校的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最为基本的学习条件。
身处现代性的信息社会,必须建设好学校的物质资源。
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电教室,校园广播系统,人文景观等等,都可以为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提供便利,为丰富学生的社科人文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加深对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价值认同,创造良好的条件。
另外,黑板报,学习园地,荣誉橱窗等等多样化的德育专用场所,也可以为思想品德科的德育功能实现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如何形成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学习传统,并使之得以传承,都深深意味在校内课程资源的整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