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同伴经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与同伴交往的重要体验。

2.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

3.同伴群体:群体是一个总括结构,是基于共同声誉之上的集合体,比非正式的友伴群规模要大,成员之间并非有亲密的情感联系与互动。

4.友谊: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任何单方面的良好,不能称为友谊。

5.同伴接纳:反映的是不同结构团体对个体的态度,喜欢与否,是接纳还是排斥。

6.同伴影响: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同类或同伴的影响。如果人们发现某种行为已经成为其同类中的一种流行行为,他们往往也就会跟着做心理学家们将这种影响称为―同伴影响力‖。

7.亲密感:一种充满深情的、彼此依赖的友好关系,友谊双方可以自我表露自我,彼此分享秘密。

8.异性友谊:从性别单一化到性别的混合,出现二元性别友谊。

9.友谊观:友谊观是指个体对人与人之间感情上亲密关系的理解与认识。

10.同伴文化:具有排他性,拒绝与自身共性不相容的特性,以维护自身的独特性和统一性。

11.同伴导向:青少年对同伴有着很强的感受性,同时寻找同伴支持、指导,同伴一致性水平很高。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C)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A.同伴经历B.同伴影响C.同伴关系D.同伴接纳

2.(B)就是二元互动的典型表现。

A.亲密B.友谊C.爱情D.交谈

3.群体是互动着的、彼此有着某种程度交互影响的个体的集合,下列不属于群体特性的是( D )。

A.内聚力B.平等性C.异质性D.规范性

4.在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中,个体才得以检验自己的思想、体验冲突、协商不同的社会观点。这些同伴互动经历使得儿童青少年(A)能力得以发展。

A.社会认知B.空间认知C.情绪情感D.意志能力

5.人数较少,约在2-12人,通常三五一伙、七八一群。自发交往中形成,在共同活动或亲密友谊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而成的是什么类型的同伴团体(B)。

A.群体B.友伴群C.友谊D.团体

三、填空题

1.友伴群_是满足青少年社会交往需要、安全感、亲密感的重要源泉。

2.友谊__对于青少年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源,他能够减少青少年这一时期出现的急剧变化的焦虑与恐惧,促进安全感的发展。

3.青少年将同伴接纳作为一个参照系,积极主动地建构自我。

4.随着青少年的发展,同伴团体还发生着结构上的变化,即性别的混合。从性别单一化到性别的混合,出现二元性别友谊即异性友谊。

5.青少年期普遍受欢迎的决定因素是社会能力。

四、判断正误

1.被某些同伴喜爱,同时又被其他同伴看作具有破坏性而被厌恶、回避的为一般同伴接纳类型。(错)

2.青少年同伴关系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的网络结构,友谊是其中第一个重要层面。(对)

3.埃里克森关注友谊关系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的影响作用。(错)4.自主性是青少年友谊的特点之一,青少年将自主性看作友谊关系的核心。(错)

5.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重要作用主要在于青少年特别愿意接受来自同伴的影响。(错)

五、简答题

1.青少年同伴关系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答:(一)互动的同伴经历

青少年的同伴互动时间增加,互动更为频繁、复杂、持久。与父母互动交

往、交流下降。

(二)二元同伴经历

友谊关系开始真正的建立与发展。这一时期的友谊关系双方注重亲密的情感联系。青少年普遍认为朋友之间需要互相理解与支持,对朋友的要求涉及到彼此在深层次心理特征上的一致性。由此产生了真正的―互惠‖意识——思想、情感甚至人格上的共享。青少年的友谊关系不再限于同性,异性之间的二元关系也可能发生。

(三)群体的同伴经历

同伴的规模也渐次扩大,从范围较小、关系紧密的友伴到更大规模的群体,从单一性别的群体到两性合一的群体,这一时期的同伴经历是个体一生中最为丰富的。

2.结合塞尔曼的友谊发展阶段试谈青少年的友谊观?

答:塞尔曼提出友谊概念发展的阶段

阶段0(3-7岁):短暂的身体互动。

这一阶段儿童之间的关系尚不能确切称之为友谊,朋友往往与实利和物质属性及其邻近性相联系。―他是我的朋友,因为他有个汽车和大娃娃。‖阶段1(4-9岁):单向帮助。

即要求―朋友‖做他要求的事情。―她不再是我的朋友了,因为我要她跟我走,她不肯。‖

阶段2(6-12岁):顺境中合作。

双向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懂得了交互性,但仍停留在功利性阶段。

阶段3(9-15):亲密与分享。

儿童出于共享和双方的利益而与他人建立友谊。朋友之间倾诉秘密、讨论、制订计划,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但这一时期的友谊是与排他性、独占性密切联系的。

阶段4(12岁开始):自主又相互依赖的关系。

青少年和成人认识到人有多种需要。―友谊是真正地承担义务,是冒险,你必须依靠它、信任它、不断地给予,但你也应该能够放开它。‖塞尔曼认为青少年基本上都进入友谊概念发展的最高阶段。性别差异和性别角色在友谊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女孩对亲密友谊的需要要比男孩早一年半到两年。青少年期女生在友

谊关系上表现出更多的依恋色彩和相互的依赖性。女孩更多地注重人际关系,而男孩则主要对活动和成就感兴趣。

3.影响青少年同伴接纳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干预?

答:研究者一般认为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接纳的主要因素。(1)行为特征

所有研究证实,青少年期普遍受欢迎的决定因素是社会能力。行为特征是个体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受欢迎青少年快乐、率真、热情、自信,给同伴以积极的肯定、适时的关注与帮助,能够悉心地倾听倾诉,彼此开诚布公地交流。被拒绝青少年不明智、冲动、霸道,具有攻击性、破坏性,总是希望主导活动和强制别人服从,不能够很好地与别人协作。但不是所以被拒绝的青少年都是攻击破坏型的,大约有10–20%是属于退缩型的,他们胆怯、害羞、抑郁,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正常的人际交往。

(2)认知能力

很长一段时间内,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的行为特征方面。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社会认知的重要作用。社会认知是社会能力的重要方面,上述诸多行为表现,如适时地关注同伴并给以帮助、有效地吸引并维系同伴的注意等大都取决于青少年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解决社交问题的策略是个体社会认知能力的一种综合反映。同伴关系不良的青少年往往缺乏适当的社会策略。受欢迎青少年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要维系友谊关系、让大多数同伴的喜爱需要做事情,知道给同伴以肯定,具有更多的交往技能与策略。被拒绝青少年往往把别人的无意的损害行为理解为敌意的,不能够很好的认识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的消极影响。

(3)干预策略

针对被拒绝的攻击型青少年,干预的重点通常是帮助他们学会去注意同伴,作为一个悉心的倾听者,不要试图控制别人,强制性地主导整个互动过程;同时训练他们在不干扰同伴团体活动的情况下友好地加入其中。而对于退缩型青少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学会以积极的方式适时引起同伴的注意,并通过有技巧地询问、悉心地倾听、讲述一些有关自己的可能会使同伴感兴趣的事情等方式保持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同时帮助他们有效地融入同伴团体。

具体干预策略:

(1)直接教授青少年缺失的社会技能:更高水平的观点采择能力、倾听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